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一千零一夜》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这部诡谲奇幻的神话故事集就是阿拉伯文学贡献给世界文坛的瑰宝。近年来,我国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现当代阿拉伯文学作品,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学的视野。然而,由于资料的匮乏和译介上的困难,长期以来,我们对阿拉伯文学,特别是对阿拉伯古代文学,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在对外国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的研究日益开展、阿拉伯文学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向广大专业工作者和读者提供一部较为系统的阿拉伯文学史,是十分必要的。
这部文学史系据黎巴嫩保罗出版社一九六〇年出版的汉纳·法胡里著的《阿拉伯文学史》第三版修订本译出的。法胡里先生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曾编著过《阿拉伯哲学史》《阿拉伯杰出思想家丛书》《阿拉伯文学的创新》(六卷)等多部作品。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他积累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编著了这部文学史。与其他同类文学史相比,本书简繁相宜,脉络清晰,篇幅适中,资料丰富,比较完整地向人们介绍了各个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情况。这部文学史从五十年代初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在阿拉伯各国一直广为流行,不仅多次再版,而且被译成其他文字。
对阿拉伯文学史的分期,阿拉伯文学史家的意见不尽相同。本书基本按照传统的分法,即:一、蒙昧时期(475-622),即伊斯兰教产生前的时期;二、拉希德时期(伊斯兰教初期)和伍麦叶王朝时期(622-750);三、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包括东方和西方(安达卢西亚)两个时期;四、奥斯曼土耳其时期(1258—1798),即所谓低沉时期;五、近代复兴时期(1798—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指出的是,在后一个时期,作者虽然介绍了阿拉伯近现代文学的一些现象和作家、诗人,但主要是写近代文学复兴、发展的过程。这倒并非仅仅由于成书时间较早,而是主要因为阿拉伯国家众多,近现代文学纷繁多姿,各具特色。介绍不同国家的近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任务,需要由国别文学史来承担。
本书的优点,是它吸取了阿拉伯学者和欧洲东方学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发展及其对生活和文学的影响,对不同时期文学的嬗递关系及本身特点,对诗人、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内容和艺术性等,都有较为充分的介绍和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甚至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阿拉伯文学更是如此。本书对不同时代的总的文化、科学状况都有一定介绍。它重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文学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如对阿拔斯王朝时期、近代复兴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与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及与欧洲文学间的关系,都有中肯的评述。
本书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在介绍某些诗人的诗作时有时过于求全,主次不分;对《一千零一夜》这样的民间文学作品缺乏足够的重视;对黎巴嫩作家、诗人介绍偏多、偏详;对某些作家、诗人的评价也有失偏颇。
另外,对在三四十年代已经很有成就的一些作家如哈基穆姆、台木尔,甚至马哈福兹等似也应有适当篇幅介绍。
为照顾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时对原作中的小标题作了归并,对某些过于重复繁冗的内容,某些诗歌例句、某些价值不大的章节作了删节。
本书初译稿完成于那个动乱的年代,虽几经修改,但由于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大量的专有名词、文学术语等又很少有现成的中文资料可资借鉴,加之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专家和读者指正。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承蒙孙绳武、仲跻昆、李琛诸同志热情关怀和鼎力相助,在此谨对他们深表谢忱。
198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