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拉伯文学史
18994700000003

第3章 阿拉伯语言(1)

阿拉伯语言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语言产生在红海、印度洋、波斯湾及由亚喀巴湾向东到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广大地区里。这一地区被称为阿拉伯半岛,或广义地称为阿拉伯岛。

阿拉伯半岛大部分是沙漠和塔拉特。西部地势最高,然后向东逐渐低斜,直至阿曼。它位于炎热地区,只有高原地区气候较好。高原地区仅在雨季到来时,万里晴空才布满了乌云。除了也门这样的少数地区外,其他地方几乎是不下雨的。许多地区常常出现干旱季节,整个半岛没有一条常年流淌的河流。但这里有一个由山谷组成的网络河道,每当雨水充足时,其间便积满洪水。人们就利用山谷筑起许多堤坝,蓄水备用。

北部地区常刮柔和的东风,称为“萨巴”;有时从地中海刮来带雨的西风;有时又刮南风,然而冬季的南风是多雨的,夏季的南风是干热的。还有一种称为“赛姆木”的热风,这是一种可恶的季风,它带有硫磺味,阿拉伯人一闻到这种气味,就知道热风季节到来了。它在沙漠中刮起,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它刮到哪里,哪里就受灾。

阿拉伯半岛分为几个部分:也门,是阿拉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有商人聚居地海达拉毛和航海之乡阿曼。也门的著名城市有纳季兰;挑花织品、外套及宝剑等产地萨那;各种香料产地佐法尔和以水坝闻名的马里卜;也门西北面的希贾兹。它的城市有麦加,又名恩姆·古拉,麦加城里有渗渗泉和黑石。麦加的著名地区有位于艾布·格比斯山麓的萨法山和玛尔沃山及米纳山谷和阿拉法山。希贾兹的著名城市还有叶斯里卜(即麦地那)。临红海的蒂哈迈位于也门和希贾兹之间。纳季德地区位于希贾兹以东,沙姆以南,伊拉克以西,这里产马,空气清爽。纳季德以南是叶玛迈,东南是椰枣和珍珠产地巴林群岛。

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部沙漠(包括内夫得、达希那、鲁卜哈利),这里是一片被白色或暗红色沙子覆盖的荒凉地区,刮风时形成一个个沙丘。有时这里也下点雨(称为“呃斯”),贝督因人赶着牲口来到这里放牧,直到水源枯竭牧草枯萎才离去。

“贝督因人、骆驼、枣椰树和沙漠,是游牧生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骆驼是“沙漠之舟”,“真主的恩赐”,它分驮东西的骆驼和乘骑用的骆驼,还有另一种乘骑用的希加尼骆驼,它是贝督因人在沙漠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它既为他们提供肉和奶,又帮助他们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驼毛还可用来编织帐篷。椰枣是沙漠中味道最美,也最常见的果实。椰枣和奶是贝督因人的主要食品。椰枣还可制成甘美的椰枣酒。

半岛上还有马、驴、骡、羊、狗等家禽和鬣狗、狼、蛇、野牛等野兽;飞禽有鸵鸟、鹫、沙鸡、野雁等;还有蝗虫,贝督因人用它制成可口的食品。

阿拉伯语言的主人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属闪族。他们古代历史的面貌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手头只有最近在也门地区发现的部分浮雕和铭文,经过考证,它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或9世纪,只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它的主人穆阿以尼人,萨巴人和希姆叶尔人的很少一部分情况。

阿拉伯人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已绝种,一部分繁衍下来。已绝种的这部分阿拉伯人的遗迹已不存在了,如阿德人、沙姆德人、塔斯姆人、吉底斯人。学者们在希贾兹北部的太马附近发现了拉赫亚尼字体,沙姆德字体和沙法维字体的铭文。它使我们了解到当时这些人们的语言和阿拉伯人创作的流传至今的文学语言是不一样的。

繁衍下来的这部分阿拉伯人分戛赫塔人和阿德南人。

戛赫塔人是纯血统的阿拉伯人,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的种源,其祖先是叶阿鲁卜·本·戛赫塔。这是众所周知的南部阿拉伯人即也门人。

阿德南人是被阿拉伯人同化的阿拉伯人,因为他们从邻近地区迁徙到阿拉伯半岛和当地阿拉伯居民混居,逐渐被同化了,由奈扎尔人或麦阿迪人组成。他们中的希贾兹人、纳季德人、奈伯特人和泰德姆尔人是为人们熟知的。

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迫使南方一些部落向北方迁移,特别是约公元前115年著名的马里卜水坝决堤以后。当时洪水泛滥,淹没了土地,毁坏了庄稼和牲畜,许多部落向北迁移。沙尔拉卜·本·阿慕尔人迁徙到叶斯里卜,这些人中有奥斯部落和希兹莱吉部落;哈扎阿人迁徙到麦加并把主尔胡木人驱逐出去;吉福那·本·阿慕尔及其部族迁徙到沙姆,被称为迦萨尼人,以当地迦萨尼水得名;莱赫姆·本·阿地部落向伊拉克的希拉迁徙,他们中有蒙泽尔诸王的祖先纳绥尔·本·拉比阿;塔依部落迁徙到叶斯里卜东北方的艾吉厄和苏勒玛山区。就这样,这些部落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以致由此产生了一句谚语:“像萨巴人一样四分五裂。”这就使得南北阿拉伯人通过近邻、婚姻、战争和经商逐渐地混合起来。然而这一混合并未消除两部分阿拉伯人之间的互相争斗,甚至伊斯兰教产生后,它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阿拉伯人分为哈达拉人和贝督因人。

哈达拉人是指半岛南部居民。由于经商和从事耕作,他们过着文明的定居生活。他们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细布料的白长袍、披肩、也门剑、精良的皮革制品和运往各地区的各种香料都很有名。

哈达拉人建造了城市、城堡和寺院,建筑了许多雄伟的宫殿比如著名的埃姆达尼宫。他们在南方和自己区界以外的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著名的有希姆叶尔王国,其中包括土伯尔人建立的国家,它在公元525年于惹·努瓦斯执政期间灭亡;有定居在伊拉克希拉地区的莱赫姆——蒙泽尔人的王国,他们从公元3世纪一直统治到伊斯兰势力扩张时。他们是波斯的代理人,著名的统治者有浩兰格宫和赛地尔宫的建造者努尔曼一世(400—418)、人们熟知的蒙泽尔三世(505—554),他被称为“麦乌赛玛”,阿慕尔·本·杏德(554—569),他把希拉变成保护诗人和文学家的地方;另外还有以沙姆的吉莱格为定居地的迦萨尼(吉福那的儿子们)王国,他们是罗马的代理人,著名的统治者有绰号“瘸子”的哈里斯二世(529—569),他在“哈里迈战日”攻占了希拉,他身边有为数众多的诗人;此外还有在纳季德的肯达王国,统治时期从约公元450年到540年。诗人乌姆鲁勒·盖斯就是肯达人的后代。

贝督因人占阿拉伯人的绝大部分,散居在半岛北部。沙漠环境形成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状况。他们轻视工农业生产,生活在帐篷里,以放牧羊、牛、驼群为生,以畜肉畜奶为食,用畜毛编织衣服。他们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逐水草而居。他们通过交换获得其他必需品,用牲畜及其制品换取所需的椰枣、衣物。一旦迫切需要这些必需品,或为了复仇,他们就进行抢掠。

他们只服从部落制度。他们知道家庭、部落,不知道政府、王国。他们的社会是部落和帐篷的社会,不是民族和人民的社会。每个部落都有一个首领,他既是部落的谢赫和主宰,又是部落的中枢神经、统一纽带及事务裁决者。部落成员不分贵贱高低都结为兄弟,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由部落互相荫庇而凝结成的贝督因人的感情谓之极端的部落宗派主义。家庭中父权是至高无上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家庭成员的一切事务。妇女协同丈夫管理家务,在家庭中处于受尊敬的地位,并享有很大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阿拉伯人生活在沙漠的流动部落中,他们没有足够的文明手段对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对宗教进行认真思考。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获取了他们的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这是通过实践得来的。他们有数学、医学、兽医学方面的知识。南部阿拉伯人还懂得建筑艺术和城市建设及工农业的生产方法。他们还懂得在茫茫的大沙漠中和在无人烟的地方观测气象的知识,因为这对他们和他们的畜群很有用处。他们还稍微懂得一点星象学,并且以懂得宗谱学、史记学、地理学、相面术、占鸟术、辨别血统术、占卜术及其他种种知识而闻名。

蒙昧时期,一部分人,尤其是也门、叶斯里卜和赫伯尔城的居民,信奉犹太教;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当时,基督教在希拉地区的蒙泽尔人、沙姆地区的迦萨尼人中很流行,在也门的纳季兰地区影响深广。基督教的传教士散布在巴勒斯坦、西奈半岛及边远沙漠地区。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奉拜物教。他们的宗教信仰很原始,缺乏神话学、神学根据。初期,他们主要把石头、山洞、泉水和树木神圣化,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物质都具有灵魂。他们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量都加以神话。同时,他们还延展到天空,把星宿也加以神话,甚至把月亮看作是贝督因人初期宗教天体信仰的轴心。

除上述所有的神外,阿拉伯人还信奉三个神,即命运之神麦那,在麦加,特别在霍惹勒部落中受到崇拜;拉特神,它过去被称做“拉拜”,在塔依夫受到崇拜;太白星神欧宰,在古莱氏部落特别受到崇拜。阿拉伯人给他们信奉的神刻制石雕偶像。他们还崇拜麦加的黑石,并把各种偶像放在上面。奈伯特人有一个最受崇奉的崇拜物,名叫朱·舍拉,他们为它雕制了立体黑石偶像。

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被阿拉伯人认为是创世主的神,它的名字叫安拉。阿拉伯人认为它离得太遥远,于是就寻找那些离他们近、可以感觉得到的自然力量。阿拉伯人关于这个神的思想,早在他们的闪族祖先就提出来了。

然而贝督因人,特别是很原始的贝督因人的宗教感情十分淡薄,对宗教并不怎么重视。因此这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没有对他们的崇拜物进行大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