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拉伯文学史
18994700000033

第33章 艺术散文(1)

简明散文

艺术散文及其在阿拉伯人中的产生:艺术散文是表达优美,结构精良,风格雄辩,并含有严密思想的作品。文学史家们对阿拉伯艺术散文产生的时间说法不一。有些人说,它的产生稍早于《古兰经》,旋即与《古兰经》的出现相并行,随后发展繁荣,直到阿卜杜·哈密德·卡梯布和伊本·穆格法使它定型;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阿卜杜·哈密德·卡梯布和伊本·穆格法的出现,阿拉伯人才懂得了艺术散文。

无疑,就艺术散文一词的准确含义来说,阿拉伯的艺术散文并非产生于蒙昧时期。阿拉伯散文开始是按古闪族人的方式写作的,没有严密的组织和规则,文章风格和口语并无不同,不注重彼此的联系,句子断断续续,用类似格言和谚语、或类似警句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其中没有详述,没有分析,没有解释,也没有冗长的论证,语言简练,不务雕饰,为了便于记忆和过渡,有时也运用某些声韵和排比。当伊斯兰教随着军事扩张而兴盛时,散文的领域扩大了,并趋向于造作,但还相当简练,仍以朴实自然为主。它用浅显的语言和简短的方式阐明思想。当时散文的修辞就是简明,以后散文都具有简明的特点,在这方面它和古散文有着紧密的联系。

简明散文的种类:这个时期简明散文分为三个重要种类,演说、批件、书信。

演说这个时期演说极为盛行,人们都喜欢发表演说,它遍及游艺场、各种集会、哈里发和埃米尔的宫廷、司法场所,乃至私人家庭。这并不奇怪,因为新的环境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在这新的环境中,新宗教传播着它的主张,它和它的仇敌进行着斗争,说教者登上讲坛灌输强烈的宗教感情;在这新的环境中,阿拉伯民族统一于一个社会制度,团结在一个最高领导机构之下,这个制度还有待巩固和稳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需要互相了解,而这种了解在一定时间内主要是依靠舌头而不是笔杆来实现;在这新的环境中,国家军队向外扩张,开拓了许多地区,呼罗珊、土耳其、塞吉斯坦、信德、非洲、马格里布、安达卢西亚等地区都臣服于它,阿拉伯的将领们需要鼓励士兵们的战斗激情和勇敢,需要在他们心中唤起对胜利的自豪和对进军消息的喜悦;在这新的环境中,党派纷争,宗派林立,它们围绕最高权位和扩充自己的权势互相斗争,因不同信仰、不同主张而产生的动乱此伏彼起,晋见哈里发、埃米尔、总督们的各类代表团纷至沓来,哈里发在王宫连连举行集会,演说家们在其中施展各自雄辩的口才,也门人和姆德里人、阿拉伯人和苏奥比主义者及其他人之间在政治、社会和文学方面的互相夸耀、争论、辩驳持续不断。由于这时距以雄辩和修辞著称的蒙昧时期很近,这就为演说提供了现成的语言准备,使它可以即席而生。

这个时代演说的最重要场所是希贾兹,其次是伊拉克。在伊拉克产生了各种政治派别,集会式的演说得到发展,同时宗教性的演说也很兴盛。在沙姆地区,则未出现任何政治和宗教的辩论,就是宗教演说也很少。

演说的主题因需要不同而不同,有宗教性的演说,如宣传宗教、批驳敌人;有党派性的演说,对各自的观点和原则进行宣传和辩护;有政治性和战争性的演说,它对政治路线进行解释,鼓动战斗,进行威吓、警告;还有劝诫、嘱托及由突然事件和不同场合所产生的其他各种主题和内容。

这时期的演说在多数情况下都带有宗教色彩。演说中出现了《古兰经》的内容,演说家们都愿意引用它的辞句,就像过去引用格言、警句一样。演说中充溢着强烈的宗教和党派感情,因而跳动着生活气息。演说家们注重演说的效果和说服力,他们相当多地采用威胁、谴责、恐吓和警告等词句。在伊斯兰初期,演说是自然朴实的,但随着时代发展,它开始注重声调艺术和各种润饰。于是,在穆罕默德为了避免占卜者的风格而反对使用骈韵文之后,骈韵文又出现了,它主要表现在晋见哈里发的各种代表团的演说中,这些演说家力图通过音韵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追求效果使演说家们把注意力放在推敲词句、讲究文章结构上。这个时代的演说,尤其是伍麦叶人时期的演说,包含着各种修辞、雄辩、精美表达的艺术,以及缕述、比喻、借喻等方法,但是,演说仍然简明扼要,具有蒙昧时期的雄浑、豪放风格。

在政治演说方面,著名演说家有伍麦叶派的齐亚德·本·艾比和哈扎兹·本·尤素福,什叶派的穆赫塔尔·沙格菲,哈瓦利直派的盖塔里·本·弗贾埃;在集会演说方面,著名演说家有巴士拉泰米姆部落的首领艾哈纳夫·本·盖斯;在宗教演说方面,著名演说家有阿里·本·艾比·塔立布和麦地那的泰米姆·达利,伊拉克的哈桑·巴士里、瓦绥勒·本·阿塔、法德勒·本·伊萨,沙姆的格兰和奥扎依。

批件这是哈里发、或总督、或他们的地方官在呈送给他们的包含着处理意见的申诉或请求下面签写的简要词句,就像今天为了某一目的而写给某部长的呈函,总理在其下写明应该研究或解决的批示一样。这些批语言简意赅。

批件在伊斯兰初期出现,在伍麦叶时代得到发展。举例如下:某人向齐亚德申诉其子不孝,齐亚德批道:“子之不孝或出于父之不善管教。”又如穆阿威叶曾批道:“朕乃时代之化身,使谁高贵谁即高贵,使谁低下谁即低下。”

书信伊斯兰教产生后,由于阿拉伯人权势日增,哈里发、总督、各派首领需要与和他们有关的人进行联系,于是书写艺术逐渐普及。国家机构的众多,这些机构中意见的不一致,派别间斗争的出现,都要求给予书写艺术以极大的重视,因此它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蒙昧时期,各种宗教的和政治的书信多了起来。但在初期,它仍保持简明的特点,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种机构的复杂化,在伍麦叶朝后期,它发展成具有全部艺术成分的详述散文。

演说家们同时也是书信家,书信就是写成文的包含着道德准则、宗教鼓动等内容的演说,它不进行艺术加工和润饰,只是为了直截了当地达到宗教或政治目的,但我们在其中也能感到某些真正的艺术成分。

阿里·本·艾比·塔立布

生平阿里·本·艾比·塔立布生于麦加,与穆罕默德在一个家庭中长大,后来一直追随穆罕默德,除泰布克战役外,他参加过所有战斗。他骁勇善战,被称为“伊斯兰之剑”。他与穆罕默德之女法特梅结婚,生子哈桑和侯赛因。穆罕默德死后,艾布·伯克尔、欧默尔和奥斯曼先后任哈里发,阿里对他们都给予过支持、协助和指导。

656年,阿里被推举为哈里发,穆阿威叶·本·艾比·苏福亚煽动伍麦叶人反对他。加入反对行列的有阿依莎、塔勒哈·本·欧贝迪拉和祖比尔·本·阿瓦姆,他们在巴士拉制造骚乱。阿里不得不派遣七千人的军队前去对付他们,两军相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阿里获胜。这次战役称为“骆驼战役”,因为阿依莎坐在骆驼上鼓动士兵们反对阿里和他的军队。

随后,阿里在隋芬继续与穆阿威叶交战,阿里即将取得胜利。这时穆阿威叶玩弄诡计,下令士兵用长矛将《古兰经》高高挑起,于是,阿里的军队停止了厮杀。最后以裁决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悲剧,阿里失利。阿里返回库法重新准备战斗。当他在库法清真寺礼拜时,被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吉姆用毒剑刺死。

作品阿里有一部关于苦行、格言方面的诗集,但是,它是一部伪作,也是众所周知的。他还有格言、劝诫方面的十二部散文著作,最重要、也最有名的是《修辞坦途》。

《修辞坦途》是一部宏大的著作,由诗人谢里夫·拉迪收集汇编,其中包括了阿里的全部演说、命令、函件、书信、格言和劝诫。后世许多人都注释过它。此书曾在贝鲁特、埃及、印度和伊朗多次印行。

一些评论家认为,《修辞坦途》出自谢里夫·拉迪之手,而不是阿里所著。其主要论据如下:

1.书中有对穆罕默德教门弟子的攻击,这不可能出自像阿里这样的人之手。

2.书中思想深刻,思维严密,使用了“何地”、“怎样”等哲学术语。在阐述问题、区分高尚品质和卑劣行为时,采用了记数分类法,描写细腻,对被描写的事物多方描绘而无一遗漏——如对孔雀和蚂蚁等的描绘,这些在阿里的时代都是不曾有的,因为阿拉伯人只是在翻译了希腊、波斯的文学、格言书籍后才对此有所了解。

3.书中的骈韵文、华丽的辞藻、刻意的雕琢,在阿里时代也是不曾有的,这只在伍麦叶后期和阿拔斯时期的写作风格中才出现。

4.在书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到作者自称了解占卜学,这与阿里的持重和崇高品质决然不符。

这些就是持这一观点者的论据,它与肯定此书是阿里所作的人论据相悖。后者的论据是,上述这些出自于主人公的思维能力、天赋才能和他崇高的宗教、社会地位。他们解释说,那些被认为奇异的东西只不过是思维智慧的结果,书中的骈韵和华丽辞藻是出于自然而不是雕饰,所谓自称懂得过去未来学,只不过是通过对社会问题前因后果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无疑,书中掺进了不是阿里的作品的伪作,但在研究中我们无需对此多加评述。

从《修辞坦途》中可以看出阿里具有独特的个性,信仰坚定他履行一切宗教仪式,并严格要求别人这么做;他的劝告和警诫严厉而坚定;诚挚的信仰使他刚直不阿,为了正义和职责置危险和情面于不顾;为了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利益,不惜动用武力和权势。这种不按人道主义政治方式行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温和的刚直,多少影响了他的人民性,也妨碍了他行政措施的完全成功,他是他刚直品性的牺牲品。他在礼义上和道德上极有追求,希望成为公正廉明的典范。他勇于维护自己的观点,敢于秉公行事,在战场上从不畏惧敌人。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并非铁石心肠,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细腻而深挚的感情,如在安葬他妻子法特梅时,就表现出了“深沉的忧伤和彻夜难眠的痛苦”。

《修辞坦途》具有的精神和修辞价值,使阿里在那个时代的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他的语言给人以文学的和艺术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介绍他作品中的几种——警句、书信、劝诫,以了解它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

警句是一种思想力强的精练的表达方式,它是思想或经验的产物,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容易记忆。它的表达要么简洁有力,如:“尔若后退,则死亡向前,相遇之何速!”要么采用一种对偶的方式,如“最高尚之富足,乃抛开了贪逐”;要么含蓄不露,需要思考,如“人的呼吸是走向死亡的步子”;要么依靠精巧的对仗造成有力的节奏,如“给你警告,犹给你喜报”;要么善于使用介词,如:“忍耐有两种:对你所恶之忍耐和为你所好之忍耐”;要么善于连续使用句子和比喻,如:“没有比智慧更富足,没有比无知更贫乏,没有比文化更美好的遗产,没有比商量更能给人帮助”。

阿里书信的特点是简明精炼,大部分不超过十行。因其是一位政治和行政人物所写,故带上了特定的色彩,旨在进行鼓动、劝诫和争辩。语言自然优美,明快凝练。

阿里的演讲和劝诫是他内心的真诚反映,贮藏了他内心最宝贵的东西——对真主的坚强信念,对其全能和所造万物的赞叹、对转瞬即逝的尘世的鄙夷。他的信念表现在每个劝诫上,他处处提到真主、发出热烈而美好的祈祷。他常常为真主创造的奇迹陷入沉思,赞颂真主的全能和功绩。他写下了描写蚂蚁、孔雀和蝙蝠的简短诗句,这些都是精彩的细腻艺术描绘的组成部分。他还写下了许多对真主充满感激的宗教颂辞。他从对真主所造万物和他的全能的钦佩转向对尘世的鄙夷,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坚持真理,战胜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谬论。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修辞坦途》乃是一部内容广泛的、思想丰富的文学巨著。书中含有对履行全部宗教仪式、遵循《古兰经》教导、致力于崇高事物和鼓励善行的执著号召。他把社会、政治与宗教结合起来,以宗教为二者的基础,他希望建立一个按正义、平等和自由原则行事的社会。他在书中多处谈到正义,把它当作生活的最本质的内容。为了保持正义,他要求统治者和法官们成为正义的人,不被金钱收买、不怕丢官免职。他主张对他们进行认真选用,给他们既能不靠攫取补足,又能抵御贿赂引诱的薪俸。他鼓励统治者把施威和怀柔结合起来,忠诚地、全心全意地为臣民服务。他希望人民全都统一起来,观点一致,不受分裂之害,不为所欲为。他认为军队是人民的坚强营垒,是统治者的锦上之花、和平和安全不可缺少的支柱。统治者应该争取军队,获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和真诚热爱,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护他们的权利。

书中除这些教诲外,还有关于形而上学、法律学方面的许多观点和大量的历史知识,从而使阿里在文学、宗教学和社会学领域中享有很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