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拉伯文学史
18994700000005

第5章 阿拉伯文学(1)

阿拉伯人使用“文学”一词有多种含义。在蒙昧时期表示邀请赴宴,在蒙昧时期和伊斯兰时期还表示一个人的崇高可贵的品格及其对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后来,这一词汇就专指一个人的情操、知识、诗歌等方面的教养。在9世纪及其后,文学专指运用哲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史记学、宗谱学、诗歌等有关诸方面的知识,调节社会关系。到12世纪时,“文学”一词指诗歌、散文及与其相联系的语法学、语言学、音律学、修辞学和文学批评等。

今天,文学有两部分:写作艺术及艺术作品。由此,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确定文学的含义:“文学,它是人类智慧通过创作或写作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产品的总和。”因此,文学不是词汇的堆砌,也不是思想的罗列。它是一种艺术,人们用它来正确地表达完美的思想。纯真的文学能表现文学家的品质,能揭示出生活的各个方面,能表达出思想和内心感情。它是个人生活和民族生活最生动的反映。

文学是个人和集团状况的生动反映,它必然随着个人和集团心理、政治、社会及其他方面发展变化的不同而不同。对文学状况变化发生作用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自然环境:是指人生存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山区对文学的影响不同于平原;热带地区对文学的影响不同于寒冷地区;乡村对文学的影响也不同于城市。自然环境是文学家灵感的源泉。

社会、生活、政治和文化状况:它反映出一个民族是富庶还是贫穷,是先进还是落后,也反映出它的道德、传统、精神生活、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统治方式。所有这些,对语言和文学的词汇、风格、想象、思想、主旨,及其兴起、进化、停滞、衰落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各民族的杂居和相互接触:它使各种文化互相混合,打开境界,在思想、想象、风格上引起许多重大变革。

宗教:宗教与人的心理紧密相联,能控制人的思想。它以其所倡导的道德、信仰,及其所规范的高尚精神和生活方式而对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学分为两类:写作文学亦称创作文学,叙述文学亦称专题文学。

写作文学或创作文学:是作家以其先天或后天能力所创作之文学。它可分两类,“一类是其词句依据一定格律、韵脚严格排列,其内容充满想象和激情,称为诗歌;另一类是其词句不依据一定的格律、韵脚,语言自由,不像诗那样受到限制,其内容不仅有想象和激情,而且主要是有正确的思想和完整的逻辑,称为散文。”

叙述文学或专题文学:它对创作文学进行研究,可分两类,文学评论和文学史。

文学评论:它研究文学作品的本质、因素及使其成为艺术品的特点,并表现其价值。

文学史:它叙述各时期的文学,并加以整理、分类,介绍创作文学的各个阶段的情况,研究其长处及不足,研究其发展及衰落,并能前后联系,凡事究其原委。文学史著作一般都要包括历史知识和分析艺术。我们也是按照这种原则写作的。

众所周知,文学史在近代是一门新学科,欧洲人在他们的复兴时期就知道这门学科。意大利人最先了解了这门科学,其他民族、特别是法国人后来居上。古阿拉伯人并不了解文学史。他们的方法是收集作家和诗人传记、阐述其成就与不足,引证某些评语,但并不系统和完整,只反映出某一时代的文学概貌,其分析也不充分。这些史学家的成果只是一些零散的传记,缺乏综合、剪裁、整理和分析。它们只是文学史料,而并不是文学史。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是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井然有序地把人类智慧的结晶保存起来。它可分两大类:诗歌文学艺术和散文文学艺术。

诗歌艺术:诗歌艺术可分为四种,即叙事诗、吟诵诗、戏剧诗、教谕诗。

叙事诗,即史诗。诗人在诗中抛开自己的个性,用叙事的方法表现众多的英雄、集团、战争场面及民族史迹,充满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如荷马的《伊里亚特》、费尔道西的《列王记》等;吟诵诗或抒情诗,它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短小的诗篇描写作者的各种感情和内心倾向,概述他的思想、观点及抒发对周围事物的想象;戏剧诗表现人类生活中历史的或虚构的事件,并将其搬上舞台,作者通过构思,用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以合乎其个性和地位的方法表现出来。教谕诗,诗人旨在借其进行思想教育。

叙事诗是社会诗,它表现了社会集团的生活,表明了他们的觉醒和对生活的关注,这种诗一般只在民族的童年时期才产生。吟诵诗表明了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扩大,从而可以使个人回归自身,关注其个性,这是人走向个性的一步。戏剧诗表明了文化的更有力的发展和人为争取个人及社会自由的广泛的进步。教谕诗表明了个人和集体对知识的接受和获取。

研究阿拉伯文学的人会发现,阿拉伯文学没有史诗式的长篇叙事诗,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蒙昧时期,阿拉伯人没有民族统一观念和爱国主义感情,没有形象思维的能力,没有超出他们的现实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想象出与他们淡薄的宗教信仰不相称的神奇事物。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十分淡漠,没有一种权威把他们维系起来,也没有任何外来者争夺他们的土地;其次,贝督因人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组成正规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贝督因人的战争不过是侵犯和袭击;此外,贝督因诗人自由多变,缺乏想象力,几乎不能专就某一题目写出一首诗,又怎么能写出枝叶并茂的长篇叙事史诗呢?另外,贝督因诗人写诗是出于冲动或激情,而不是出于远离个人本身的传世愿望。他是律师式的演说家,而不是小说家。贝督因人不能全面观察事物,一般说来,往往靠直觉。他们不能前后联系并系统地了解促使他活动的诸因素。所有这些使他受到局限,不能创作出长的诗篇。

然而,尽管阿拉伯文学没有长篇史诗,但还不乏具有史诗气派的诗篇,其中有传记式的诗篇,特别是有关诗人或与他有关的人的传记的诗篇,这差不多就构成了史诗的特点和采用了史诗的方式。

同样,古典阿拉伯诗歌完全没有戏剧性情节,这也有多方面原因。贝督因人就其天性来说,不善于进行道德的研究和细致的心理分析,不会花力气去创造那些远离他为之奋斗的现实物质生活的激动人的事件和场面,他们所追求的始终是如何维护这种生活和获取对它有价值和有用处的东西。贝督因人是个人主义者,他与社会精神相去甚远,他所处的社会也很不发达。由于后来阿拉伯社会状况的组织化及文化的扩展,诗人们染上了盲从和谄媚当权者的弊病,他们写短诗来获取大量的金钱。只要这些短诗能给他们带来丰裕的生活、讨得大人物们的欢心和一般人的赞扬,并获得评论家们的赏识——这些评论家除了对古阿拉伯人写的诗歌外,不能对任何阿拉伯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对超出古人风格的任何风格表示首肯——只要这样,诗人们无论如何是不会把他们的诗歌写得更长、更详尽些的。

然而,阿拉伯人对教谕诗并不陌生。在蒙昧时期,诗人祖海尔在诗中写道:“谁怎么怎么,就怎么怎么……”从这时起,阿拉伯人就向这方面发展了。不过,他们的教谕诗一般缺乏真正的诗味,总的说来是枯燥的,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散文。

抒情诗自古以来就是阿拉伯想象力驰骋和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诗歌的本源是歌唱,特别是阿拉伯诗歌从产生之初就和歌手分不开。抒情诗涉及的主题:爱情、赞美少女、男女之恋(它描写妇女、和她们倾谈、歌咏情人、凭吊遗址等);矜夸(它歌颂个人及部族的品质,富有激情);赞颂(它数说、赞扬个人及部族的美德);悼念(它数说死者的功德并痛悼其人);讽刺(它数说敌人及其部族的缺点,嘲讽和贬斥他们);苦行(它谈生与死,感叹尘世瞬息即逝,向真主祈祷,宣扬行善去恶);格言(它是诗人从其经验、知识和对生活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教训,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一行或两行左右的诗句中,以为警诫和教训);描写(它描写事物的各个部分,解释其面貌,给听者造成印象)。

阿拉伯诗歌一般比外国的诗歌短小。它的基本形式是“格西特”(由一百行左右,甚至不到十行诗句组成)和“麦格图阿”(由七行或不到七行的诗句组成)。阿拉伯人一般认为格西特或麦格图阿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围绕一个或彼此有联系的若干个主题进行。格西特和麦格图阿由诗行组成,古代阿拉伯人认为每一行诗彼此独立。全诗诗律和韵脚都相同,按拉吉兹诗律写的诗除外,这种诗每行韵脚字母可以不同,每行上下句韵脚字母则应相同。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阿拉伯人逐渐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散文艺术:散文艺术可分为五种,历史、演说、小说、论文、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