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8996800000014

第14章 摩托罗拉,无线通讯领路人(1)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世界无线电通讯革命的领路人;创立于1928年,是世界财富百强企业之一。业务范围涵盖了宽带通信、嵌入式系统和无线网络等领域。它不仅为客户提供无缝移动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占领世界市场份额45%左右,远远高于其20%的品牌份额。2005年的销售额为353亿美元。

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

目前,在中国大陆有1家控股公司、3家独资公司、5家合资企业、16个研发中心和25家分公司,员工10000多人。截止2005年12月底,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投资总额约为36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1、品牌缔造者——经营奇才保罗·高尔文

世界著名的无线电企业——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于1895年6月29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哈佛小镇。

保罗·高尔文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展露了优秀的经营的才华。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小高尔文也感到在火车站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课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争战”。每当“战火”烧及高尔文时,他总是与对方和解,还常常告诫对方:“我们再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自己动手改制了一辆爆米花推车,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参入奶油和盐,使得他卖的爆米花味道十分独特、可口,销量自然比人多。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住了。高尔文就赶制了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卖。其实三明治做的并不好,但是饥饿的乘客仍然抢着购买。高尔文此时并没有像其他小孩那样乘机敲竹杠,而是比平时略高一点的价钱出卖自己的三明治。事后,高尔文细细的算了一笔账,惊喜地发现,公平的获利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出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一个半圆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冰淇凌,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叫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凌受到乘客们的极大欢迎,比起其他孩子他的生意异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就成了一个热门,不但本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的行列,而且其他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没过多久,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火车上做生意。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就了他日后的经营生涯。

匹茨堡KDKA电台1920年11月22日开始正式广播,这是无线电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为高尔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1921年7月15日,高尔文和爱德华·斯图尔特共同创办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在马什菲尔德隆重成立了。

公司开张后的头几个月效益非常好,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日产蓄电池150台,销路几乎遍及全美国。

可惜好景不长,那段时间,全美经济都极不景气,他们的公司很快陷入了困境。由于未缴货物税,政府把公司封了。高尔文一家因此不得不回到了故乡哈佛镇。然而失败的痛苦毕竟是暂时的,高尔文很快从逆境中振作起来。

命运又一次将高尔文和爱德华·斯图尔特联结在一起。斯图尔特买下了马什菲尔德电池公司并将其迁到芝加哥,两人又信心百倍地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当时无线电商品的行情被人们十分看好,与此相关的电池生产也水涨船高。高尔文针对当时干电池又笨又脏,而且蓄电能力差,用不了多长时间的弊病,开发出一种替代产品。最初新产品销路不错,公司也一度达到了繁荣的顶点。

可是,这一切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久市场上传来新产品出现故障的报告,政府再度查封了公司,替代器连同其他机器和工具一起准备拍卖。这次高尔文没有坐以待毙。他以750美元的拍卖价,买回这些替代器,自己成立公司,自己生产。

1928年9月25日,属于高尔文的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街847号的一幢大楼里诞生了,他野心勃勃地计划着要从这里开始征服世界。

他准备大规模地安装汽车收音机。1930年6月,他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台可以投入使用的样机。高尔文带着这台样机前去参加在亚特兰大举办的“收音机厂商协议会”。尽管这次亚特兰大之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成果,但高尔文对自己产品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毕竟有些商人对汽车收音机印象良好而订购了一两台,虽然说总数不多,但总是让他看到了希望。

于是,高尔文制造公司向市场投放了他们生产的新产品——汽车收音机。新产品的商标是“摩托罗拉”,这是高尔文一天早上刮脸时灵机一动想起来的,这个名字兼有“开动”和“收音机”的双重含义,显得既醒目又有效率。新产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摩托罗拉也得到了“美国最好的汽车收音机”的盛誉。

1936年,高尔文制造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高尔文决定建造一个新的办公处和工厂,以安置日益增多的人员和设备。高尔文认为创办企业并不仅仅是赚钱的一种途径,企业家也不能只是穷于应付危机,而应致力于企业的扩展。

而且,当时汽车收音机是季节性营业,是上半年的主要生产项目,但到6月底就要关闭很多生产线,造成资源浪费。而生产家用收音机则正好填补了时间空白。新工厂投产之后,高尔文感到公司进入家用收音机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可是到1937年底,美国经济出现滑坡,即使是旺季,各种型号的收音机也在纷纷降价出售。高尔文预感到情况会很快恶化,便下令出售所有存货。摩托罗拉在193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700万美元。然而事实很快证明了高尔文超人的预见性。尽管公司没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但高尔文的远见卓识却使其免遭灭顶之灾。

1936年,二战即将爆发。他感到公司必须从事对国家有用的生产活动,于是他开始让他的工程师进行使收音机适应军事需要的研究。恰好,当时美国在威斯康辛州麦科伊营地进行军事演习的军队由于缺少无线电通讯联络而行动受阻。

高尔文立即派他的总工程师唐·米切尔和雷·约德到麦科伊营地进行实地考察,随后他们根据实际作战的需要研制出了一部手持无线电话机,这部电话机能保证1英里内的通话质量,在某些条件下可达到3英里。

在战争中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大放异彩。有了这些无线电话机后,将士们如虎添翼,在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于摩托罗拉在战争期间为军队做出了杰出贡献,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曾先后五次授予摩托罗拉三等奖章,而高尔文本人也在1946年被陆军部授予了奖状。

后来,高尔文高薪聘用诺布尔,很快便研制出了一种FM便携式无线电话收发机。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共生产了近5万台著名的5CR一300型步话机。这些话机被广泛应用于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甚至让人们普遍感觉到也许步话机是战斗时唯一有用的通讯设备。

二战后,高尔文认为电视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诱人的,于是对电视机的开发生产也寄予厚望。这时电视机正式问世,摩托罗拉便是电视机行业的创始者之一。后来摩托罗拉军事技术的着重点从无线电通讯转移到了雷达上。这种技术上的革新不但使摩托罗拉在进入战后市场时,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促使电视机业成为了摩托罗拉和这个工业最大、并且最快的销售生产线。

1959年11月5日,保罗·高尔文因白血病离开了人世,作为他的继承人,儿子鲍勃·高尔文继续他未完成的梦想和路程。

现在,正是因为有了摩托罗拉,才有了第一部对讲机,第一部可佩带手机,第一部全中文手机,而今天全世界的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乐时,应该感谢这个改写了通讯历史的人——摩托罗拉之父保罗·高尔文,正是在他的辛苦努力之下,才有了摩托罗拉的雏形和壮大,才有了今日我们生活的方便和快捷。

2、品牌核心——体验无限

“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拘无束、飞越无限的沟通自由”是摩托罗拉的内在核心。从1998年4月开始,摩托罗拉在世界各地发布它的MOTO新形象广告,把MOTO作为MOTOROLA的全新代名词,不断为MOTO输入人性与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此外,MOTO还意味着“使消费者的生活更加简单、更聪明和富有乐趣”。它是对其品牌核心识别“智慧演绎,无处不在”的新诠释,同时也向消费者传递着摩托罗拉品牌更具个性化的新理念与新形象。摩托罗拉一直试图带给“消费者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地域、时间的约束”。5月,在北京开始“飞跃无限”的品牌推广活动。在新的广告片中,摩托罗拉英文名称的首个字母“M”变形为一只鸟的双翼,飞跃城乡、山水、时空。广告传达的主要信息是“摩托罗拉有如一双羽翼,让你自由飞翔。”由此,摩托罗拉不管是在品牌推广还是广告宣传等方面传达给公众的主要信息是“摩托罗拉有如一双羽翼,让你自由飞翔”,于是就有了精彩的广告宣传巨制“飞翔篇”的诞生。

“飞翔篇”是树立品牌核心价值的又一典范。摩托罗拉发现,其手机、寻呼机、对讲机等产品十分成功,但消费者提起摩托罗拉时总是想起寻呼机、手机等具体产品,而不是整个品牌的概念。此时,摩托罗拉意识到有必要用一个主题即品牌核心价值把不同产品串起来。通过调查发现,摩托罗拉旗下产品大多数是无线通讯,尽管各有不同,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带给“消费者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地域、时间的约束”。伴随着这个品牌战役的行动,摩托罗拉推出了它精心设计的“掌中宝”手机。一只只“掌中宝”扑闪着“翅膀”,化成轻盈的彩蝶,飞舞在天空中,最后变为摩托罗拉的标志“M”,极佳地传达了品牌的精神内涵。

至此,新形象继承了原品牌的标志基础,同时又赋予它崭新的内涵。伴随着V70的上市,该公司又开展了以“全心为你”为宗旨,以“MOTO”为代号的大规模品牌推广活动,最终得以“涅槃”重生。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掀起一股无线上网的高潮,为迎合这一浪潮,摩托罗拉率先进军无线因特网,并决定今后的一切业务都以此为核心思想,以“无线网络,无限人生”为宏伟蓝图,开创新技术,设计了功能强大的无线上网手机,让信息资源丰富的因特网,突破“线”的束缚,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人摆脱一切“线”制,在梦想中自由体验无限丰富的生活。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无线网络时代,人将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无线网络所提供的真正的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服务,体会到你在世界中,世界在你手中的感觉。

为了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摩托罗拉以“无缝移动通信”为核心战略。无缝战略即把各种通信产品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实现通信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固网、移动网和互联网提供的各类服务。无缝战略的实质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技术,不同网络和设备之间都能实现顺畅的连接和运行。

按照摩托罗拉的构想,未来用户将使用摩托罗拉提供的全套通信解决方案:在办公室,用户借助摩托罗拉定制化的企业解决方案,使用GSM/GRPS/EDGE/3G手机进行无线通信;在家里,摩托罗拉的智能家庭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IPTV,宽带业务,可视电话等一系列服务,FMC使得移动网和固定网服务紧密结合;在路上,用户借助摩托罗拉的基站和设备,将信息通过宽带下载或者移动存储设备接入汽车的电子系统中,使用摩托罗拉的车载蓝牙耳机进行通讯,摩托罗拉的GPS定位系统和LBS服务可以帮助用户随时了解所处的位置,调整路线;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摩托罗拉WiFi/3G双网手机实现无线上网和通信。

摩托罗拉实施无缝通信战略,可以通过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将分散的设备和服务提供打包销售,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各类通信服务的需求,又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此,摩托罗拉不惜重组各业务集团和行政部门,来推动其无缝移动通信战略,将摩托罗拉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无缝移动通信公司。

从“一触即发”、到“飞跃无限”、到“无线网络、无限人生”再到“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的手机产品随着其公司的创新概念而逐渐改变,从单纯地为个人提供话音服务到为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某种可能。的确,当今社会人类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结果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周围的事物都充满灵性,人类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智慧。这种智慧无处不在,在家中、在办公室里、在行驶的车中、在购物的过程中、在天空中等等。

模拟时代,摩托罗拉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然而,由于战略的失误,摩托罗拉在数字时代被后起之秀的诺基亚超过,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摩托罗拉梦想着有一天重新展开自由之翼,展翅高飞,飞越无限,这是摩托罗拉的理想。今天,在无限互联时代,摩托罗拉终于重新高飞,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