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8996800000022

第22章 花旗,第一家不睡觉的银行(3)

此外,花旗银行还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市场开发策略。例如,针对印度等国家,开办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以及债券和零售业务;对越南这样的不发达市场地区,主要业务方向是为美国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提供现金管理、短期融资和外汇交易服务(在越南,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在两个不同的银行分别设立本币账户和美元账户)。而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则提供更为复杂的证券业务、金融衍生品等项目的服务。至于象日本这样的处于成熟阶段的国家,花旗银行提供的服务就更全面了,举凡金融、信托、证券、租赁、期货,几乎无所不包。

历经近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花旗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资产达1兆美元,于全球雇有二十七万名雇员,为逾一百多个国家约二亿消费者、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包括消费者银行和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服务。以红色雨伞为标志的花旗集团2000年的核心收入达140亿美元,2001年收入达146亿美元,为全球盈利最高及财政最稳健的公司之一,其股本总值达880亿美元(2001年),一般股本回报率为20%。雄厚的资本促使集团能运筹帷幄,顺利过渡逆境并于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大展鸿图。在2001年、2002年《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1000家公司排名中,花旗集团皆名列第5位,在全球金融界中排名第一。

4、花旗PK汇丰——中国际遇大不同

历史悠久是花旗和汇丰这两家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他们都对亚洲有着特殊的偏爱,都在千方百计地抢夺中国这一市场。

说起来,花旗、汇丰与中国这个东方古国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上海,开设了在亚洲的第一家分行。1993年花旗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的外资银行,也是首家获得在上海、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美资银行。

汇丰进入中国的时间更早。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亦是该集团在亚太区的旗舰。2000年5月,汇丰成立“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汇丰在中国内地设立了10间分行,这一不断扩大的分行网络在内地外资银行中首屈一指。

2004年,花旗2004年营业额高达861.9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70亿美元。主要的四项业务中,环球消费者业务贡献了72%的净利,企业和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分别贡献了13%、8%和7%的净利。在净利润的地区分布上,北美地区占47%,亚洲、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拉美、墨西哥和日本分别占16%、14%、10%、8%和5%。花旗的亚洲业务发展迅猛,2004年盈利达到26.39亿美元,比2003年大幅增长了50%,投资银行和消费者业务尤其表现抢眼。

从2004年年报看,花旗很少对其它公司进行不控股的投资,花旗一般通过设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经营海外业务。正因为此,2004年8月花旗以27亿美元收购韩国领先的商业银行KorAm银行99.8%的股份,随后KorAm与花旗在韩分部合并为花旗韩国公司。此前的2004年6月,花旗出售了所持沙特第二大银行Samba金融集团20%的股权,获利7.56亿美元。

论国际化程度,汇丰与花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2004年年报,汇丰2004年全年税前盈利176.0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香港、亚太和拉美地区分别贡献其中的30.8%、29.6%、26.9%、10.3%和2.4%。汇丰的混业程度也很高,从税前盈利的业务构成上看,个人金融业务占46.6%,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占26.7%,商业银行业务占21.5%。

花旗、汇丰虽然同为外资银行,但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全球化战略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拓展国际化业务时选择了迥异的战略。

花旗尽管十分重视亚洲业务,但在中国开拓业务态度谨慎。2007年1月10日,花旗银行在中国杭州开设一家新的分行,作为花旗银行在华布点的第7家分行。杭州分行除开展一般银行服务外,还将推出花旗银行旗下的一个高端财富管理品牌——贵宾理财CitiGold,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以帮助高端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此外,新分行还计划向企业客户提供针对其需求而设计的金融解决方案,如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企业结构融资及行业研究与分析服务。

在成功竞得广东发展银行股份后,花旗银行在中国市场将呈现“三驾马车”的布局——自身网点、广发行以及浦东发展银行。

和花旗在参股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不同,汇丰银行目前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自身网点,目前已经成为在中国内地拥有最多分行网点的外资银行。而以全能银行闻名全球的花旗在中国的网点只有汇丰的一半。

2001年12月,汇丰银行成为第一家入股上海银行8%少数股权的外资商业银行;2002年10月,汇丰银行购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权;2004年8月,汇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19.9%股权。2004年11月26日,时任汇丰集团主席的庞约翰明确表示,“汇丰今后不再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汇丰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作将止步于交行,汇丰在中国的投资业务将不会再在参股中国的商业银行方面有所动作。”

在中国金融开放的预期下,花旗对自己的金融品牌信心满满,其专业素质和全球网络为其发展在华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花旗认为靠自己的分支机构可以很好地拓展业务,例如开展主流的消费者银行业务、优质的企业客户业务、理财业务等等。

相比花旗,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汇丰则选择两条腿走路。

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重要的银行,也是香港联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样,香港在汇丰全球业务中的地位举足重轻,香港业务贡献了汇丰全球税前盈利的近三成。可以说,汇丰的中心地带就是香港,中国则是它志在必得的重点地区,除了期待金融开放给汇丰中国分支机构带来更多的机会外,汇丰还希望通过合资锁定一部分利益。汇丰在金融开放的前夕仍然两条腿走路,无疑为其中国战略上了双保险。

不一样的牌理,不同的出牌方式,造就了花旗和汇丰今天截然不同的中国命运:汇丰大手笔投资,而花旗三思而后行,至于未来如何,还无法预料。

5、经典案例:花旗银行引领个人构筑财富

花旗银行芝加哥分行一间私密典雅的办公室里,一位年轻的千万富豪正在倾听花旗银行两位金融理财师的投资建议。仅仅5分钟之后,年轻的富豪就决定将自己的资产,按照理财师的建议设立一个私人基金,由三位投资经验超过20年的资深基金经理挑选30支股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证券投资,年轻富豪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买卖。

花旗银行是在提供此类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从1812年成立之初开始,花旗就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工具视为己任,立足于为精英人士提供金融服务,成功地帮助人们作出明智的财务决策,引领客户构筑财富、惠及子孙后代。

根据花旗在全球的一项市场调查,社会中高收入人群中真正懂金融投资又有时间来打理个人资金的人很少,多数人需要银行提供理财服务。以新加坡为例,50%的被调查者认为,除现款和储蓄外,所有其他投资的风险都很大。4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时间考虑把钱投资到其他领域。

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花旗在新加坡的个人银行业务中推出了“花旗财富管理”经营策略,并获得成功。这个管理体系由专家团队、理财规划流程、新储蓄投资产品、专家建议、季节追踪评估、贵宾卡及特别优惠等六大元素组成。

2003年,花旗银行把部分在海外的个人银行经营策略引入上海分行。上海分行除提供一对一服务外,还为客户举办金融投资、产品讲座和研讨班,客户增长金融知识和理财能力。同时,上海分行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推出了不同的储蓄投资产品,如高回报高风险的优利账户、风险小能保本的市场挂钩账户,以及亲子账户等,在市场上反响热烈。

花旗银行还专为高端客户提供了包括“卓越理财”、“优先理财”、“显卓理财”,还有“贵宾理财”的贵宾金融服务。在中国,贵宾理财经理来自世界各地,每一位都通过了全球标准化考核,服务团队可提供中文、英语、日文、韩语等多语种服务。专业的理财分析工具,是花旗银行独步全球的一项优势,其中也包括广受欢迎的“花旗人生理财规划”。从制定退休计划、子女的海外教育到金融投资,花旗银行针对贵宾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全面分析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理财计划。对于贵宾客户而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即可通过24小时专线与自己的理财经理取得联系。通过花旗所拥有的庞大的全球金融资讯网络,客户还可实时分享最新的世界经济资讯。

2004年6月,随着花旗个人财富管理中心落户上海,中国客户也有机会亲身领略到与纽约、伦敦乃至全球同步的花旗财富管理服务。这一部门的成立,将标志着花旗集团矢志在中国内地初生的财富管理服务市场确立领导地位,而花旗集团则深信,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亚洲(不包括日本)最大财富管理服务市场。

花旗相信,要帮助客户作出与财富有关的聪明决定,财务知识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让大众对投资理财有更深入的认识,此次,花旗财富管理中心的亚洲财富管理团队专门就亚洲客户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并针对亚洲客户写了《花旗银行引领您构筑个人财富》这本书。

在书中,花旗亚洲财富管理团队秉承了花旗银行一贯严谨、可靠的财富管理模式,帮助亚洲客户清晰分析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财富目标,并为他们量身打造可行计划。书中穿插了生动的案例,从日常消费支出的指导,到合理避税和投资工具的选择,到帮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不管是现金、债务,都给出了善意的建议;对外汇、债券、股票等专业投资品种,花旗给出了专业帮助,当然,书中也没有忘记提醒已经有所觉悟的中国人,抛弃“养儿防老”的想法,要想颐养天年还要早做打算。花旗银行还提醒亚洲投资者,在他们看来,亚洲的私人投资者有些过度热衷于高风险和外汇交易,同时又把大量现金放在手中,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不仅如此,花旗集金融营销和教育之全球运作经验,成立了花旗基金会,主要专注于为三方面提供资助:金融教育、培育下一代和建设社区与企业家精神。为此,花旗设立了一个为期10年、总值2亿美元的理财教育基金,主要集中在个人理财教育、小型商业机构理财教育以及企业理财教育。

2005年4月25日,花旗银行与非政府组织The Learning Society联合推出中国内地第一本儿童理财教育漫画书《神探贝妮与威力哥哥历险记》,透过漫画向小四至小六学生灌输基本理财知识,为了增强演绎的生动性,花旗还与专业剧团合作排演同名话剧,在“五·一”长假期间为6000名少年儿童演出。花旗银行还推出首本为青少年出版的《理财有道》理财指南,让高中生掌握理财概念,更与香港大学合办银行实务课程,培育香港金融人才。

事实上,花旗银行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帮助了那些在变化迅速的金融市场面前不知所措的消费者,使他们重新对金融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使花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正如花旗执行长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所言“现在对市场感兴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由此可见,在教育和引领个人理财方面,花旗银行这家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堪称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