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8996800000039

第39章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2)

3.品牌国际化——规模效应化

1985年,当一家来自芬兰叫诺基亚的移动通信公司首次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中国消费者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几乎一无所知。但正是从那一刻起,诺基亚在中国开始了脚踏实地,潜心耕耘的历程。20年后的今天,诺基亚作为中国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固定网络设备的领先供应商的地位不断的加强,它已成功的发展成为中国电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也已经成为诺基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现在每3位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人在使用诺基亚手机,诺基亚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诺基亚在全国现在建有20多家办事机构,7个合资企业,一个全资生产基地和一个全球性的研究发展中心,5个研发机构和4个生产基地,员工超过5500人的在华企业集团。

诺基亚所获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它的品牌经营的规模化战略,在诺基亚看来这就是公司获利的关键。其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才本地化。在推行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诺基亚十分重视人才的本地化,以中国为例,在中国5500多名员工里面,其中本地员工占90%以上,公司管理层从总裁到区域经理都由华人担任。为了培训诺基亚的中国员工,公司与北大合作建立了EMBA项目,旨在通过世界一流的管理教育,帮助学员更好地面对当今中国电信产业管理的挑战。正因为诺基亚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人才的本地化进程,才会降低人才流失率,让企业尽快地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加强了解,加快品牌在当地的扩张速度。

二、惊人的研发速度。无论是诺基亚的拥趸,还是竞争对手,都会惊异于诺基亚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之快。从不断给手机注入的新技术,到业内称道的手机键盘设计,诺基亚的每款产品花样总是不停地在翻新。“我们的产品很强大,从类别到推出速度,竞争优势都非常明显。”提到诺基亚的争胜之道,诺基亚上海分公司的华东区人事经理施慧敏肯定地说:“中国是诺基亚全球研发的重心之一,中国的研发人才真的很优秀。”还记得那款能够用手写笔输入汉字的诺基亚6108吗?这是诺基亚专为中国市场研制的首款手写输入手机,在上市4周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市场销售前十名的业绩,诺基亚的研发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三、舍弃之道。专业化的关键是舍弃,砍掉所有与主业不相干的产品,哪怕它很赚钱。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信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电脑、电线甚至胶鞋。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他这样说:“如果你要在世界范围站住脚,你就必须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挤进前三名。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赢利性增长。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领先,因此,你必须学会专注。

四、大胆走出去。在以上众多战略要点中,品牌国际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则是大胆走出去的勇气。因为,芬兰太小了,仅仅500万的人口,人手一部手机也就500万,还不到今天诺基亚一个月的销售量,如果当时诺基亚不走出去,只有等死。

五、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对每一款诺基亚手机而言,从开始投产到离开工厂,都必须经历严格而完善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新产品必须经过国际技术的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操作功能性的检测,并取得相应国际技术组织的认可。即便对于外观标准,诺基亚也设有全球性的功能部门,负责制定全球通用的品质标准,并在新产品试产期间巡回培训各家工厂及相关物料供应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全球一致性。

每一款诺基亚产品都要经过可靠性实验室测试,实验项目包括跌落实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疲劳试验等。严格的可靠性试验使潜在的产品可靠性问题得以尽早发现,并为新产品设计提供了重要资料。

六、专业专注,全新服务

实际上,更加人性化并体现诺基亚“专业专注,全新服务”服务理念的举措,应该算是诺基亚自2001年推出并不断完善的一系列新标准服务,如一小时维修、备用配件借用、电池免费充电、电话薄备份、转存以及意见反馈等等。这些措施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亡羊补牢,而在于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得改进的真正方向。对消费来说,他们看不到手机生产商在产品研发,生产等方面的质量努力。他们对质量的切身感受,一来自于产品的使用,二来自于售后服务。到2002年12月份,诺基亚在全国188个城市拥有433家服务网点,为诺基亚移动电话提供比国家“三包”规定更完善周到的“三外有三”保修承诺。诺基亚的客户服务热线为用户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人工咨询服务。诺基亚凭借这些赢点,在中国创造了无多的业界第一。

1991年,诺基亚向香港电讯CSL提供了亚洲第一个GSM网络。

1994年,中国邮电部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移动电话在北京电信网上打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而该网络是由诺基亚提供的。

1996年,通过诺基亚提供的北京电信网络,使用诺基亚2110移动电话和诺基亚数据蜂窝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线数据电话被接通,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的生产CSM系统设备的合资企业。

1997年,……

品牌国际化战略让诺基亚受益匪浅。直到1999年,诺基亚全球市场份额基本上形成亚太地区、美洲、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全球均衡发展。在其成长的关键时刻,诺基亚不追随潮流,以明智的品牌国际化战略,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走出现有市场,去积极的开拓潜在的国际市场。时至今日,诺基亚的移动电话业务已成为集团的中心和支撑,到2000年,移动电话业务实现的净销售额为218.87亿欧元,占集团净销售额的72%;营业利润48.79亿欧元,占集团营业利润的84%。

4.诺基亚PK三星——技术与创新之争

一、三星—视技术为生命

三星在创业初期,技术水平不高,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生产或仿制欧、美以及日本等地厂商的产品,因此一度非常被动。但80年代以后,三星毅然下决心投入巨资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力争在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如今,三星已经成为一家视技术为生命的企业,把约占销售收入10%的资金投入研发。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专利131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三星的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目前三星有近20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之首。以三星集团旗下的龙头企业三星电子为例,它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奖评选中连续数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曾说过,21世纪的特点是低成长率和高科技,因此三星一定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这被认为是指导三星创新的圣经。

三星拥有今天的技术实力,与其鼓励创新的有效举措密不可分:三星努力在公司内部营造开放性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摆脱陈旧的工作和思维模式,向上级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及建议;同时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并相应建立各种奖励制度,这些兴趣小组的很多建议、发明、研究成果为公司创造了不小的收益。如三星有四名员工组成了名为“技术谷”的兴趣小组,他们不仅研究出了可以在电视屏幕上植入广告的技术(即“SA-TV回路设计”,三星已经在十几个国家申请了该项技术的专利),而且还写了一本题为《PC是我的朋友》的畅销书。三星物产一个名为“Top Gun”的基础材料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菌、保鲜、产生红外线的材料,公司随即为他们提供全部研究经费,还派他们参加博览会。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出将食物保质期延长3到4天的新型冰箱,并最终实现了商用化。

随着三星在中国的战略转型(由制造中心向市场中心转变),三星的研发力量也开始向中国倾斜。到目前为止,三星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半导体、通信、多媒体、软件等多家研发机构及设计中心。其中三星(中国)通信研究所在2004年4月正式升格为三星(中国)通信研究院,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二、诺基亚—创新上追求世界第一

在手机行业,许多新的概念和功能都是由诺基亚第一个推出,如:第一个推出手机换壳的概念,使手机从通信工具变为时尚消费品;第一个推出了手机铃声下载和屏幕保护的新应用,不仅为运营商创造新的增长点,而且培养了一批无线内容提供商;第一个推出手写输入的手机;2002年开发了第一款照相手机,到2003年底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比数码相机的销量还要高;最近,诺基亚又开发出了第一个双模手机(即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在手机行业,诺基亚的创新精神有目共睹,领导地位也当之无愧,”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对《财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