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8996800000052

第52章 微软,以软制胜(3)

盖茨认为:当一个人为生计发愁时,就会激发自己的潜能,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恰恰就是在这种窘境下,最容易做出不可估量的成绩,而且这种人比事业一帆风顺的人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微软公司也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那么,这些曾经在事业上失意的人才必定会在逆境中干得更加出色,同微软共度难关。因此,盖茨一旦发现本行业中比较出色、但因所在企业经营败落而失业的人才,就会在适当的时候聘请他们来微软实现自己的理想。

微软还青睐勇于冒险的人。微软对于应聘人员的要求,除了对软件有浓厚兴趣、有创新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要具有冒险精神。微软宁愿以失败作为冒险的代价,选用曾经因冒险而失败过的人,也不愿录用一个处处谨慎小心、却毫无建树的人。正是微软的这一独特的选才目光,招揽了不少精英。

在微软与IBM选才PK赛中,可谓之双双抱得才人归。在竞争人才时,以无声胜有声之势,彰显各企业的独特魅力。谁说竞争就一定要是悲壮、惨烈的,新时代的竞争也可以是双赢的。

企业如何长久立足于社会?换句话说,企业为何存在?扎根要稳,要深,根深才能叶茂。企业的根在于真诚地服务于公众,必须拿出智慧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精彩一轮:服务PK

“IBM就是服务”,这是IBM的广告语,IBM是这样说的,同时,它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一家出版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朗顿的电脑主机出了故障,其原因是一个非常便宜的小部件失灵。因为这个小部件极少引起机器故障,当地没有替换件,为此,IBM就派飞机去科罗拉多州寻找这个小部件,终于使故障在21小时内完全排除。

IBM总是把为顾客解决难题,特别是为顾客解决那些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作为IBM生存、发展的一部分。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IBM公司在世界上享有最讲求以服务为中心的公司这一殊荣,这也是靠数年来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了IBM的声誉,塑造也IBM的形象。

也许你会为IBM的服务而感动,但当你看过微的服务,你会为之赞叹、连连吆彩的。在美国微软总公司的一位工作代表,驾车前往某地为顾客送一个小软件。原来花费30分钟即可到达目的地,谁料却用了4个多小时“爬行”而至。原来,瓢泼大雨使河成了横冲直撞的急流,致使交通堵塞,通往目的地的16座桥梁只剩两座可以通车。汽车头尾相接,使交通堵塞。这使微软的工作人员担心误了顾客的工作,于是找来一双旱冰鞋,抛下汽车,一路滑行,为顾客雪中送炭。

微软工作人员的这种以顾客至上,服务为先的工作态度,不仅赢得了感谢锦旗,而且也挣取到了一位终身的客户。IBM与微软使“服务”更具价值色彩,服务创造价值已成为商业界的至理名言。

微软与IBM的选才、服务PK赛也许会让你感觉淡而无味,但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却使你愕然、望尘莫及。在新时代的竞争中,你也许想过“双赢”,但却无从下手,那么,不如从IBM与微软两大巨头企业身上下下功夫。也许会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5.经典案例:品牌延伸战无不胜

有人把微软形容为“一头冲向玫瑰园的大象”,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微软对当今各行业的巨大冲击。微软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做到了“无处不在,战无不胜”。

2002年全球IT业界的低迷似乎没有给微软带来多大的影响。据微软2003财年第一个季报的报表显示:在9月30日结束的第一财季中,微软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6%,达到77.5亿美元,利润则翻了近两番,达到27.3亿美元。最令微软兴奋的是微软在美国赢得了反垄断案件的胜利,为此,微软的股价飙升了6%,老板比尔·盖茨的身价也上扬了19亿美元。虽然在200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仅列175位(比2001年上升了26位),但在资本市场中,微软却是股民心目中最强大的公司。根据2002年10的收盘价,微软的市值已经超过了通用电气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微软的成功源自于PC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在其他IT企业都深陷泥潭时,微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保持着业务增长,利用品牌的延伸策略成为了众多IT巨头的头号敌人。

在竞争激烈的IT业界,任何公司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多的领域寻求大市场,这也是微软始终如一的发展战略。如今,微软的产品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中,从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等通用软件,到游戏软件、浏览器、播放器等消费类软件,CRM/ERP等企业软件,再到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还有视频游戏机和鼠标键盘、ISP服务,微软期待把它的触角延伸到网络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net(网络服务)是微软在2002年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虽然网络服务还仅仅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商业概念上,但微软及其它的竞争对手都认为网络服务将是一个方向和趋势,谁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优势,谁就能获得未来市场的主导地位。网络服务的方向无疑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其目标在于让企业得以使用网络服务,在互联网上执行商业任务;而对于微软、SUN等软件公司则意味着,它们将不再是将软件刻在光盘上进行销售的软件提供商,而是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因此,网络服务将是一个能够渗透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巨大市场。

虽然,.net概念刚刚推出不久,但微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获。2002年,微软的企业用户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正在广泛采用Windows XP,Office XP和微软.net企业服务器系列软件等产品,这些全球性的企业包括花旗银行、福特、雀巢、欧莱雅、西门子以及通用电气等等。这个过去的桌面计算机厂商正在成长为一个为企业解决方案平台的提供商。微软在品牌延伸的同时,也在为其垄断PC操作系统的市场做着准备,大力推行自己的.net标准,即将所有的软件都运行在微软构建的网络服务平台之上,使其它企业的标准“靠边站”。

但微软的“理想”面临着最为有力的狙击。微软强劲的对手SUN正以Java语言基础的网络服务平台,与微软及其.net架构在争取大型企业客户方面展开激烈角逐。许多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已经在Java架构下运行软件,将财务、采购与客户服务自动化。

致力于网络服务的“蓝色巨人”也不愿看到微软侵占它的重要领地。在并购普华永道之后,IBM推出了它的“e-business on Demand”解决方案,它的中文意思是“电子商务随取即用”。但IBM这一系统并不支持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支持微软最大的天敌——Linux操作系统。

对于微软而言,这将是一场最为重要的战役。很显然,网络服务的实施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谁能够在标准之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谁就将统治未来。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即将到来,手持终端也进一步融入进了互联网络中,长期以来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传统手机制造商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显然,微软不愿意缺席这个重要的领域,并开始对它们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微软的目的并不是生产手机或者PDA,而是把它的软件嵌入每一个终端设备中,同时,这也是其.net网络服务的重要部分。

在PDA的战线上,微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微软利用其WINCE3.0作为杀手武器,目前微软的WINCE在手持设备方面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把主要的竞争对手PALM逼上了孤掌难鸣的境地。在不久的将来,WINCE可能会像微软的Windows一样成为PDA的主流操作系统。

在手机领域,微软却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当初,微软想同手机老大诺基亚共建大业,但是遭到了诺基亚的严厉拒绝。因为,手机软件也将是诺基亚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与微软为友无疑是“与狼共舞”,微软的渗入必然会动摇诺基亚在手机领域的主导地位。无奈之下,微软只能寻求其他一些影响力较小的手机厂家寻求合作。虽然缺乏强大的同盟合作,2002年微软还是发布了Pocket PC2002,支持无线通信系统GSM、GPRS和CDMA,并具有语音通讯功能的微软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

在宽带领域,微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年,微软不仅与雅虎合作,致力于宽带内容服务,还推出了新的即时通讯软件MSN来挑战美国在线的ISP老大地位。虽然,微软的MSN8和时代华纳的AOL8功能完全相同,但微软依然处于有利地位。因为,微软完全可以通过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捆绑策略使其堂而皇之地登入数以百万计的电脑。并且,在接入服务价格方面,微软也比AOL更有竞争力。

此外,微软在游戏领域,以常人所不能及的速度很快成为游戏巨头索尼、任天堂的主要竞争对手。虽然,目前微软“Xbox”家用游戏机的销售量要远远低于索尼,但微软并不示弱,它将在今后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资金来加大游戏领域的研发。微软坚信,通过在个人电脑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后盾,微软将会笑到最后。

微软公司通过品牌延伸,把产品投放到各个领域,进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起到了强化品牌的效应。正是这种战无不胜的品牌延伸,使得微软公司大大提升了品牌价值,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