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育员
18998300000011

第11章 婴幼儿心理卫生(2)

2.转移兴奋。当小儿发作时,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或轻声呼唤其名,或改变其体位,也可用播放乐曲、给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如果成人用恐吓、打骂等方法对儿童施加压力,会使儿童对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和神秘感,精神更加紧张,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

3.设置障碍。不要让他们过早卧床或醒后不起床。衣着勿过暖,内裤不要太紧。

4.讲究卫生。经常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5.调整身心。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

二、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在婴幼儿时期较多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以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3~4岁以后较少发生,6岁以后罕见。表现为小儿在遇到不合自己意的事情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发怒、惊惧、哭闹后旋即发生呼吸暂停,轻者呼吸暂停30秒钟至1分钟左右,面色发白,口唇青紫;重者历时2~3分钟,口唇青紫,全身强直,意识丧失,出现抽搐,其后肌肉松弛,恢复原状。屏气发作常因某种心理诱因而触发。

预防儿童屏气发作的发生,应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生活环境的调理,尽可能地解除或减轻可能引起小儿心理过分紧张和矛盾冲突的种种因素。家长对待此症应镇静,平时避免溺爱和过分迁就。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苯巴比妥等药物以减少发作,防止因脑部缺氧而产生的损害。

三、局部抽搐症

局部抽搐症又称为习惯性痉挛,它是一群肌肉不由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抽动。为儿童神经官能症常见类型之一。常见于面部肌肉抽搐,如眨眼、挤眉、吸鼻、龇牙、做出某种怪相。其次是颈部及四肢肌肉抽搐,如点头、摇头、伸脖、摇动手臂、抖动腿等。精神紧张时抽动加剧,精神集中于有兴趣的活动时可暂时停止,睡眠时抽动消失。此症男多于女。

1.常见原因

(1)躯体因素。局部出现不适,如患眼结膜炎引起眨眼动作,以后固定成习惯,成为眨眼性抽搐症。

(2)模仿成习。

(3)精神因素。患儿大多具有敏感、羞怯、孤僻、易兴奋等特点。精神上的创伤,如受惊、遭到打骂、突然改变环境而不能适应等常为主要诱因。此症在诊断时须与癫痫小发作、舞蹈症相区别。

2.矫治方法

(1)视而不见。对孩子的症状不要过分注意,不能焦虑不安,更不要责骂或惩罚孩子,否则会使孩子更紧张,症状加重。

(2)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多种活动,以克服病理惰性,转移其对抽动的注意。

(3)相关的治疗。消除可能诱发此症的各种有害因素。必要时可按医嘱服镇静药以增强大脑抑制过程,可配合针灸治疗。

四、遗尿症

儿童在3岁以后,仍有经常性的不自主排尿,多数发生在夜间,又称夜尿症。尿液存储在膀胱内,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内的压力刺激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兴奋,神经兴奋传到脊髓腰骶部的低级排尿中枢,并传到大脑皮质,就会产生尿意。如果环境条件不许可,大脑皮质就会抑制尿意,这种由意识控制排尿的机制,需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也需要学习和训练。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幼儿就可以开始自行控制排尿,白天不尿裤子,夜间能因尿意而醒来排尿,仅偶尔尿床。儿童遗尿症,约10%左右是由躯体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膀胱炎、蛲虫症、糖尿病等)所引起的,称为器质性遗尿症;90%左右是功能性遗尿症,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所至。其诱因多系精神方面的障碍,如突受惊吓、过度疲劳或紧张、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等等。睡眠过深,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是主要诱因。例如当今因使用“尿不湿”而忽视了对孩子自行控制排尿的训练,而造成遗尿症的比例增多。注意消除引起小儿遗尿症的各种诱因,及早治疗小儿的各种躯体疾病,都是预防本症的重要措施。

功能性遗尿症的治疗:

(1)排尿训练。把握好小儿夜间遗尿的时间(多数是在睡熟后2~4小时内),提前唤醒起床排尿,也可利用闹钟等,重复多次后,使患儿能形成条件反射,在遗尿前醒来。

(2)避免过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临睡前过度兴奋,白天有一小时午睡,以避免夜间睡眠过深。

(3)控制饮水。晚饭宜清淡,少吃稀的,控制饮水,可减少儿童入睡后的尿量。

(4)针灸、药物治疗。针灸有一定疗效,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阳陵泉等。服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消除可导致小儿精神不安的因素。包括遗尿症带来的心理压力,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自卑,也不要满不在乎。

五、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小儿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正常,却表现为沉默不语,被视为在受惊、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下出现的语言障碍。其特点是选择性缄默,在幼儿园和陌生人面前不说话,可以长时间静坐不动,不言不语,但在家里或熟人之间,尚有言语来往。多见于身体虚弱、胆小、怕羞的儿童。

治疗的重点,首先是消除不良的环境因素。不要过分注意其语言表现,采用“忽视方法”,让他们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特别要注意不要强迫他们说话。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锻炼,转移儿童对自己言语的注意力,使之逐渐忘掉自己在言语方面的缺陷。较大的孩子若除缄默不语外,还伴有其他精神行为异常,则应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相区别。对选择性缄默症患儿,必要时可给镇静药物或配合暗示治疗,如喉部感应电治疗等。

六、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言语障碍,在儿童心理障碍中占着重要地位。一般分为接受性语言障碍和表达性语言障碍两类。前者到一两岁仍不能理解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指令;后者语言含糊不清,词汇十分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以致无法被别人理解。这些儿童多数智力正常,也无听力障碍。

1.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

(1)严重营养不良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影响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

(2)言语刺激过少。生活在基本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或长期受周围的人忽视,无人与之对话,缺乏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3)成人过分溺爱,对孩子体贴入微,孩子不必开口,即可满足其各种欲望。

2.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

首先应改善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这类儿童常喜欢用手势、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意思,周围的人应故意表示不懂,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教孩子说话或与孩子交流时,发音要清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可通过游戏、朗诵、唱歌等加强语言训练。另外,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促使其逐渐喜欢用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七、精神性厌食

精神性厌食是指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进食障碍,多见于较大的儿童。表现为长期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若强迫进食,会引起呕吐。

1.常见原因:儿童受惊吓;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没有玩伴一同玩耍而情绪低落;家长过分注意儿童的进食量,以答应某某条件来诱使儿童好好吃饭,反而强化了不好好吃饭的行为;或以威胁的手段强迫喂食,进而降低了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导致厌食;极少数也有可能是听大人对肠癌患者进食的恐怖描述,产生进食会伤及自己的肠胃的错误认识而害怕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