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育员
18998300000053

第53章 婴儿期的教育(3)

二、哺喂与进食、睡眠

充分的营养是婴儿健康生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初生至头两年又正是大脑快速生长时期,大脑的发展需要合理的营养,特别需要质好量足的蛋白质。因此必须保证婴儿充分的营养。应按照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儿的月龄或年龄,供给充分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要及时增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特别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年里,最好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的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体较健康,心理发展正常。

婴儿断乳后应逐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以获得各种营养素。食物烹调要适于婴儿的消化能力。婴儿六个月左右开始出乳牙,一岁半左右才长出全牙,才能嚼较硬的食物。

喂养过程是-个教育过程。首先是抚育人与婴儿交往的重要时机。哺乳应定时,但也要察看婴儿的具体情况,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母亲要以爱抚的愉快的情绪抱着婴儿,与他谈说,吸引他吮吸较长时间。用奶瓶人工哺乳时也要抱在怀中吸喂,使婴儿感受到成人的爱抚,促进他们社会的与情感的发展。同时使他们也有机会从不同的空间位置、不同的身体姿势来认识周围环境,发展他们的兴趣,促进语言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喂养过程中培养婴儿的主动性和自助能力,发展他们的动作和智力。从增加辅食用小匙喂开始,培养婴儿积极配合,一口一口地咽下去。人工喂养的婴儿,四五个月时可以自己扶乳瓶,逐渐自己抱乳瓶吃乳。从八九个月开始,训练婴儿从成人拿着的杯中喝水,随着婴儿的发展,逐步训练他们用手扶杯,自己用杯喝水、自己拿杯去倒水。婴儿一岁以后,可在成人照顾下用匙进食,学会右手拿匙、左手扶碗吃饭,逐渐学会独立进食。两岁时,婴儿可以自己端饭、盛饭。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照料、指导和婴儿的主动性要紧密结合,其目的在于发展婴儿的主动性和自助能力。如果成人包办代替,不仅妨碍婴儿自理能力的发展,还会使婴儿养成被动性和依赖性,不利于独立性和进取精神的培养。

睡眠能保护和发展婴儿的神经系统,使婴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和发展。新生儿在出生后几乎总是在睡觉,从第二个月后,觉醒时间逐渐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应根据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适当分配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使他们每天能舒适地睡足、睡熟。组织睡眠时,应使婴儿对睡眠有好感,安静地躺在床上,较快地入睡,能睡熟,并自然地醒来。可放柔和的音乐或催眠曲的录音带作为入睡的信号。避免养成过度的摇晃摇篮或抱着、走着才能入睡的不好习惯。

婴儿睡眠姿势过去一般采用仰卧或侧卧,从婴儿一个月起,可开始短时间俯卧练习。婴儿出生后采用的俯卧训练,是让其头部转向两侧,成人要注意经常转换婴儿头部的位置。俯卧能促进竖头动作的发展,加强双臂支撑力,促进胸肌和腹肌发展,促进呼吸作用和循环作用,有利于为爬行作准备。

三、盥洗和排便

从婴儿出生开始,尽量做到每天给婴儿洗澡,以经常保持婴儿皮肤的清洁,习惯于水对皮肤的刺激,促进身体的健康,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成人事先要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安全、卫生。成人替婴儿洗澡的动作要熟练、轻柔,并一边与婴儿谈说,吸引婴儿喜欢洗澡。三四个月后,引导婴儿玩一些玩水的玩具。四五个月后,特别是婴儿会爬以后,要培养婴儿勤洗手脸,能配合成人做出相应的动作,如伸出手来。婴儿一岁后,逐渐培养婴儿自己学着擦干手、擦干脸,洗手,洗脸。婴儿两岁后逐渐能自己洗脸,漱口,不把水弄湿衣服。在培养婴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成人要耐心、亲切,按照个别特点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要多鼓励和表扬,并发展婴儿的独立性,培养爱清洁的习惯。

新生儿的排便是先天的反射活动。婴儿对大小便的控制,一方面基于生理成熟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基于学习。

我国传统的训练婴儿大小便的方法,是及早开始训练。实际上这是一种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的训练方法。从两个月开始,就适时进行把尿。在估计婴儿生理需要时,如在哺喂后15~20分钟,或睡醒后而尿布未湿时,把小儿抱起,以把尿的姿势和成人发出的声音作为排便的信号,小儿排便后,给予爱抚和鼓励。三四个月的婴儿可及时扶他坐便盆,两三分钟后不论排便与否都抱起,如果排便,给予表扬和鼓励。成人要善于察觉小儿要排便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和提醒他们及时坐便盆。

四、重视卫生保健工作

在婴儿阶段,生长发育最快,变化最大,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差,抵抗力低,最易受外界影响和患病,而且病情变化很快,所以要重视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养中更需预防传染病的传入和蔓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使婴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都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保证婴儿健康地生长和发展,是婴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医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保教人员及家长要分工合作,有制度、有检查,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2.3.2婴儿期日常生活的教育

婴儿阶段的教育主要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要让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实施一定的教育。

一、用爱心熏陶、感染孩子

1.以温柔的感情怀抱婴儿。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在婴儿阶段,婴儿如能得到家长真正的爱,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父母如何去爱宝宝呢?在7~8个月前的宝宝需要抱时,就应及时去抱抱宝宝。对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对孩子的哭或其他信号,如交流性的表情、发声和动作经常忽视,就会使婴儿对抚育人的信任感产生怀疑。相反的,如果抚育人对婴儿的哭或其他信号经常表示关注,并作出反应,那么,就能使孩子发展成安全型的性格。

用安详的笑脸去接触婴儿。对婴儿心里的爱是依靠“眼神”来传达的。婴儿不懂语言,以慈祥的目光注视婴儿,这样就可以传达你对宝宝的爱心,对婴儿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2.调动婴儿的积极情绪。

婴儿6个月前最理想的教育就是调动情绪活动。首先是笑,笑是一种快乐的情绪反应,对婴儿身心发育有特殊的含义。笑有利于体格发育——婴儿总是笑眯眯,说明婴儿的需要大部分得到满足,他们的发展很顺利,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体格发育。

婴儿的笑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出生1个月以内的婴儿睡着或觉醒时会出现微笑的面容。l~1个半月开始,婴儿微笑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自发性微笑转变为社会性微笑,即当成人逗引时会笑,开始,社会性微笑次数较少,以后逐渐增多。3个月的婴儿对成人的逗引,经常会报以甜蜜的微笑。

如果从婴儿出生后就开始经常和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表情和口气和他说笑逗乐,可使婴儿的社会性微笑提前出现,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

婴儿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智能发育。婴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每天最好有2小时以上去户外活动。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住室空气要新鲜,春、秋天要尽量多开门窗,夏天要通风凉爽,如有空调,温度保持在25℃~28℃,不宜过低。冬季保暖,室温不宜过高,以18℃~22℃为宜。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使婴儿呼吸到更多的氧气。通风时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婴儿。室内要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在婴儿床的附近,可适当贴挂2~3张色彩鲜艳、内容形象、适合婴儿特点的图片。床前挂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转动会响的伞花等,定时变换花样和调换位置,以激发婴儿观察的兴趣。经常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或儿童歌曲,音量要适度。

户外活动要选择空气新鲜、有些树木花草、非人群聚集和远离马路的地区。根据气候选择适宜场所,使宝宝经常沐浴空气和阳光,观察室外多种多样的树木花草、人物和车辆,增加丰富的环境刺激。

总之,创造优美的良好环境,应从婴儿时期开始,给予美的熏陶,增强婴儿体质,促进其感知运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在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即是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习惯随着不断的重复而日益巩固,越来越不容易改变。

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方面,由于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孩子从出生时,就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婴儿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这就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另外,婴儿时期建立起来的良好习惯更为稳固,因为在婴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的阶段,此时期形成的条件反射或神经联系更加容易固定。因此,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就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就睡眠习惯来说,有的孩子睡眠不好,入睡难,夜间常常哭闹。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有的孩子在睡前要抱、拍、摇或含着奶头方能入睡。

此外,饮食、把大小便等良好习惯,都应从小养成。2个月的婴儿就有排尿的表示。实际上,从新生儿开始已能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孩子从生下来已有培养好习惯的能力。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父母抚育。坏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正就很难。

四、喂奶是教育婴儿的好时机

早期教育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的。对婴儿来说,吃奶是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吃奶是食物刺激,和很多条件刺激如体位、言语声、表情和场景结合起来,使宝宝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这就是学习的开始。

宝宝吃奶时大多是在觉醒状态,开始喂奶的5~10分针内,宝宝会专注地吃奶。当快吸饱的时候,宝宝会睁开眼睛看看妈妈,有时会放开奶头对妈妈甜甜一笑再吸吮奶头,好像和妈妈在交流什么,又像和妈妈游戏。因此,喂奶时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妈妈利用喂奶的时间要和宝宝多交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使喂奶成为轻松愉快的事,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使宝宝更快地认识妈妈的面容,记住妈妈的言语声,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建立母子依恋的感情。

五、学认爸爸妈妈,培养亲子感情

3个月的宝宝能学会认识爸爸妈妈吗?研究证明是可能的。2~3个月的婴儿开始注意图形结构,这时他们非常喜欢看正常人的面孔,而不喜欢看那些五官被颠倒放的脸谱。3个月的婴儿有过出生以来接触人的面孔的经验,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逐渐清晰的面孔形象。他们日常生活范围小,视线沿着母亲或照顾他们的人的面孔各部位进行扫描,而在脑中留下印记。他们熟悉了人的面孔,更加喜欢人们接近、俯视他们,报以微笑和快乐的动作。3、4个月到5~6个月,随着对面孔辨认细致程度的增强,伴随着对成人的言语声、气味、环境等熟悉程度的增加。

成人应让婴儿反复强化学习,增强婴儿的辨认能力,而且在欢快的情绪中培养亲子的感情,传递父母和婴儿之间的真挚的爱。

六、在活动中练习能力与交往

当观察到孩子想自己扶奶瓶时,婴儿手的动作也开始发展了,这时,就要在生活中让他体验手的工具作用。在吃奶、喝水时,可让婴儿自己扶着奶瓶,当然,他还不能自己拿住,那也要让他扶一扶,这样既锻炼了婴儿手的活动,又可使婴儿有触觉体验,同时还是对婴儿生活自理能力最初的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它的外在表现就是表情。在和婴儿玩耍时,要有意识地对他(她)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等表情反应,训练婴儿分辨这些面部表情,使他(她)逐渐学会对不同的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学会正确表露自己的感受。

总之,婴儿通过身体的动作,对物品的实际操作及与人们的交往(主要是抚育人)来认识和表现周围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动作、感知能力、直接经验和记忆、想像、思维及发展语言等。婴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主要在创设一个激励他们进行各种动作和活动的环境,提供多种玩具、游戏材料和物品,按婴儿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环境和物品、内容,并有成人亲切地照顾和帮助,支持、鼓励他们的主动性和兴趣的发展。

2.4婴儿动作发展的教育

2.4.1婴儿期动作的特点

婴儿动作发展迅速,每一个月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参见表4-3。

2.4.2婴儿期动作发展的教育

一、婴儿发展动作的教育

发展婴儿的动作是婴儿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在三岁前,婴儿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去探究周围环境,积累经验,发展感知觉和其他智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观念,并培养自信心,促进和人们的交往。发展婴儿动作,既促进身体的健康,又促进智力的和社会情感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按照两个原则发展:第一,头尾原则:首先能控制脸部、颈与肩的肌肉;然后才能控制腿与脚趾的肌肉。第二,离心原则:从身体的中央到四周,对头与躯干的控制早于对四肢的控制,对手臂的控制早于对手指的控制。婴儿动作发展虽有个别早迟的不同,但上述一般发展常规可作为教育工作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