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19000800000013

第13章

乌德哈布其拉岩画群

乌德哈布其拉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乌兰塔塔拉嘎查东南6.3千米处,海拔2223米。乌德哈布其拉,意为像门一样的山口子。岩画刻于乌德哈布其拉河沟两侧山峰的石壁上,在长约300米的陡峭石壁上分布着100余幅岩画。岩画画面清晰,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有虎、北山羊、骑者、马、牛等。根据岩画中的老虎推断,该岩画群为春秋战国时期匈奴部落的作品。

陶兰高勒手印岩画

陶兰高勒手印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西尼呼都格嘎查西偏北12.6千米的雅布赖山脉腹地,海拔1616米。陶兰高勒系蒙古语,意为胡杨河沟。岩画点地处一个山洞中的石壁上,山洞位于一条大体呈东西走向的山沟的北侧山腰上,山洞距沟底约40米,洞内石壁上共有23个红色露地阴形手印,多数印在洞顶石壁上,另有符号1个。岩画点正南方约500米处有一个牧户(谢功德家),现无人居住;西南方约300米处有一口水井和一个小型菜园。在此山沟两侧还有7处遗址。陶兰高勒洞窟的手形岩画与阿拉善右旗发现的布布洞窟岩画在作画环境、处所,画面的保存情况,作画的颜料、颜色,手形的数量、形状、排列以及制作手法上,都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说明手形岩画与西方发现的旧石器时代西班牙的卡斯提里奥洞窟岩画和法国的加加斯洞窟岩画在时代上是相近的,至少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同一水平线上的作品。

敖包图库荣岩画群

敖包图库荣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伊和呼都格嘎查东南21千米处,海拔1753米。敖包图库荣系蒙古语,意为棕色的敖包。岩画分布在敖包图库荣四周的山峰顶部及河沟崖壁的黑色岩石上。在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发现岩画120余组。岩画的内容有骑者、狩猎、北山羊、鹿、老虎、符号、图案、文字等。岩画制作手法主要采用磨刻法和凿刻法,刻痕较浅,画面清晰,线条古朴粗犷,由于自然损坏严重,已模糊不清。根据岩画内容及色泽初步判断,该岩画群为青铜时代至元代的作品。

牧呼日乌苏岩画群

牧呼日乌苏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伊和呼都格嘎查南偏东约20.6千米的牧呼日乌苏,海拔1826米。牧呼日乌苏系蒙古语,意为河沟顶端的水。岩画分布于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沟东岸的黑色岩石上,在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米的黑色岩石带上发现岩画50余组。岩画内容有北山羊、马、盘羊、骑者、放牧、弓箭手、古藏文、圈状图案等。岩画主要采用凿刻法,线条粗犷,画面清晰,形象生动。画面之间有明显的叠压打破关系,应包含不同时期的作品。

哈布其日岩画群

哈布其日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伊和呼都格嘎查东南21.7千米处,海拔1713米。哈布其日系蒙古语,意为狭窄的河沟。岩画分布于哈布尔井两侧山丘顶部及中部的黑色崖壁上。在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120余组岩画。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骑者、弓箭手、文字、符号以及北山羊、鹿、犬、马等。制作手法为磨刻、凿刻。由于岩画刻画在岩脉的破碎带上,表面自然开裂,对岩画有所损坏,部分已模糊不清。根据岩画内容初步判断,该岩画群为青铜时代至明清时期的作品。

大花黑岭岩画群

大花黑岭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伊和呼都格嘎查东南21.1千米处,海拔1831米。岩画群地处雅布赖山脉中部的大花黑岭山峰周围,四周山峰陡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岩画分布在山峰顶部或山脊一条条黑色的岩石带上,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范围内发现岩画50余组。岩画内容有北山羊、放牧、骑者、马群等。制作手法为凿刻、线刻,线条粗犷,刻痕较浅。根据岩画有关内容初步推断,该岩画群应为青铜时代少数民族的作品。

特格几格高勒岩画

特格几格高勒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东北的特格几格井,距雅布赖镇62.8千米,海拔1664米。特格几格高勒系蒙古语,特格几格:人名,高勒:河沟,因此地有一条河沟居住过一个叫特格几格的人而得名。岩画地处雅布赖山脉腹地的特格几格井以东的山洞中。洞窟内宽12.2米、高3.2米,洞深7.4米。岩画绘于洞窟内的石壁上,密密麻麻,均为红色露地阴形手印,能够辨认的手印有12个,其中9个左手印和3个右手印,2个手印带手臂。其中一个带手臂的手印较奇特,长24厘米,宽18厘米,手印两边各有一手指向外张开,手指较短,手掌中间手指无缝隙,呈“火炬”状。手印岩画具有人类艺术起始阶段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特征。据有关专家和学者推断,该岩画为旧石器时代作品,距今约13000年。

布哈音高勒岩画

布哈音高勒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音笋布尔嘎查东北15.7千米处,海拔1396米。布哈音高勒系蒙古语,意为通沟。岩画刻绘在通沟内南岸一块宽2.5米、长3.5米、高约1.3米的黄色花岗岩表面。岩画内容为古藏文,文字直线横排,具体寓意不详。初步推断,该岩画为明清时期的佛教作品。

葫喇叭口子岩画群

葫喇叭口子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北6.8千米的吉格德自然村以东的葫喇叭口子,海拔1947米。岩画分布于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沟东岸的黑色石壁上,在长约130米的山峰峭壁上共发现3处岩画,50余组。由于长期受季节性洪水冲刷,大多数岩画模糊不清,能够辨认的岩画内容有舞者、马、骑者、古藏文、古蒙文等。该岩画大多数内容与佛教有关,应属于明清时期的作品。

下吊吊山岩画

下吊吊山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北6.7千米的下吊吊山山谷中,海拔2023米。岩画分布于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床边的峭壁上,河床宽约30米,四周群山环绕,在一块长约600米的峭壁上,零散分布10余组岩画。岩画内容为古藏文,具体内容不详。

其克塔和阿木岩画

其克塔和阿木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北11.7千米的其克塔和山谷中,海拔1812米。其克塔和阿木系蒙古语,其克塔和:关隘,阿木:口子。岩画全部分布在人们最难接近的悬崖绝壁,面朝北方。在长150米的岩石绝壁上发现岩画40余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岩画内容有羊、马、鱼、古藏文、蒙古文、盘肠纹等。岩画主要采用凿刻法,线条粗犷,形象生动。根据岩画内容推断,该岩画应为元代蒙古族的作品。

孟根努扣岩画群

孟根努扣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北11.1千米的山谷中,海拔1849米。孟根努扣系蒙古语,意为银洞子,因很早以前有人在此地采挖银子而得名。岩画分布在孟根努扣河沟西侧的峭壁上,在约2000平方米的石壁上发现岩画14组。部分岩画由于自然损坏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其内容,能够辨认的有马、羊、藏文、满文、蒙文、符号等。根据岩画内容推断,该岩画群应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孟格图岩画

孟格图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北11.5千米处,海拔1987米。孟格图系蒙古语,意为有银子的地方。岩画分布在孟格图山谷西侧的峭壁上,在长200米的石壁上发现岩画12组。岩画的主要内容为古藏文、人面像,画面清晰,刻痕较深。初步推断,该岩画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阿拉格山岩画群

阿拉格山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布日德嘎查东北37.8千米处,海拔1458米。阿拉格山系蒙古语,意为花色的石子滩。岩画分布在阿拉格山脉一条河沟两侧的石壁上,在1平方千米的面积内有岩画60余幅。岩画内容主要有狩猎、放牧、羊、马、人等,画面形象逼真,造型千姿百态,线条粗犷流畅,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边塞游牧民族丰富多彩的游牧场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岩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初步推断,该岩画群为元代蒙古族的作品。

乌克日楚鲁图岩画群

乌克日楚鲁图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锡林布拉格嘎查东南13.8千米处,海拔1510米。乌克日楚鲁图意为像牛一样的石头。岩画地处一条河沟两侧的石壁上,在1平方千米的面积内有岩画100余幅。岩画内容复杂,题材多样,主要有狩猎、放牧、羊、马、人等。画面形象逼真,造型千姿百态,线条粗犷流畅,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边塞游牧民族丰富多彩的游牧场面。画面清晰可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岩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根据岩画有关内容初步推断,该岩画群应为青铜时代少数民族的作品。

查库勒萨拉岩画

查库勒萨拉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北7.8千米处,海拔2127米。查库勒萨拉系蒙古语,意为燧石,萨拉:两个河沟的交汇点,因此地有燧石而得名。岩画集中分布在阿拉腾特布希山脉一条河流西岸的峭壁上,距离地面约2.5米。在长约500米的岩壁上发现岩画10余组。部分岩画模糊不清,已无法辨认。岩画的内容主要有骑者、山羊、符号等。根据岩画有关内容初步推断,该岩画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布勒古特岩画群

布勒古特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塔木苏格布拉格呼木德勒嘎查西北23千米处,海拔1312米。布勒古特系蒙古语,意为喇叭口形的山沟。地形为连绵起伏的波状丘陵,北高南低。岩画分布在一条季节性河沟东畔的崖壁上,在约5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岩画80余组。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骑者、狩猎、马、羊、牛、骆驼、手印、足印、西夏文、符号等。根据岩画内容初步推断,该岩画群为青铜时代至元代游牧民族的作品。

青崖腰岩画

青崖腰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沙布日台嘎查17.6千米处,海拔2647米。岩画地处龙首山北麓的青崖腰山峰顶部,青崖腰山峰陡峭,重峦叠嶂。岩画多分布在条状裸露的黑色岩带上,在长200米的范围内发现岩画50余组。岩画内容有骑者、放牧、鹿、马、羚羊、盘羊、符号等。画面凿刻清晰,形象生动,画面之间有明显的叠压打破关系,应为不同时期的作品。根据岩画内容初步判断,该岩画早期上限到青铜时代,晚期下限在元、明、清时期。

惠森陶勒盖岩画

惠森陶勒盖岩画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沙布日台嘎查18.6千米处,海拔2454米。惠森陶勒盖系蒙古语,惠森:脐带,陶勒盖:疙瘩,因该地有一座脐带形的独立疙瘩而得名。岩画分布于龙首山北麓的惠森陶勒盖山峰四周的黑色岩石上,在长约500米的山梁上发现岩画40余组,岩画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有弦纹符号、马等。岩画采用敲凿、磨刻两种方法,以磨刻为主,刻痕较深,画面清晰,保存较好。根据岩画有关内容初步推断,该岩画应为青铜时代少数民族的作品。

青井子岩画群

青井子岩画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沙布日台嘎查南偏西16.8千米处,海拔2382米。岩画地处青井子山山峰靠西南面的山腰的石壁上,以西1.4千米处是惠森陶勒盖北墓葬,以南969米处是道布图岩画遗址,东南2.2千米处是雅玛图岩画遗址。岩画位于山峰顶部的黑石头上,刻制的内容有圆圈、骑者、马、跳舞的人、太阳等,刻制手法以磨刻和凿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