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19002400000058

第58章 风雨中的迎春花——访王启美教授

在主楼中的最高层上有一个堆放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模型的教室,三十年间,它迎来又送走了各式各样的学生,却也留住了一个身影。机电学院王启美老师,制图教研室的主要负责人,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默默地奉献了她的青春,燃烧着她的热情。

五年大学毕业后,恰逢“文革”的十年动乱,被分派到部队的农场、工厂等条件艰苦的地方磨炼,后来被调回电子科大担任教师。对于往事,王启美只是用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概括了,她的脸上常常流露出幸福的表情,这更轻易地让人忘记了那段岁月的艰辛。

那时候,就是王启美刚刚进入大学任教的时候,大学里招的还都是一些工农兵学员,学员之间年龄相差很大,而且这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基础,这也就为学校老师提出了重大的考验。所使用的教材十分粗陋,更没有什么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都十分匮乏。在当时,任教的老师一般按年龄可分成两拨,一拨是年龄很大的老学究,一批是年龄很轻几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年轻人,王启美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才从基层回到学校,没有教学经验,年轻教师就必须从头学起专业知识,还要自己摸索教学方法。王启美回忆说:“那时候大家都很拼,和学生一起学习,常常工作到深夜,也时常觉得很辛苦。但是大家常常相互帮助,虽然辛苦日子却也非常充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老前辈的身上看到的奉献更让人感动。可能也就是那段时间的奋斗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教师这个岗位。”

王启美的人生几乎没有大风大浪,好像一直都很一帆风顺。也可以说她这是种平凡,但值得庆幸的是她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更难得她这颗愿意为教育奉献的赤子之心,所以她才可以一干就是三十年。

在制图教研室工作的三十年间,王启美一直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在教材编定、课件制作、教授课业、作业批改、课程创新、考试统分等各个领域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办法。比如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都进行批改,并对订正后的作业进行二次评改;考试结束后,统一阅卷、统一登分,有着严格的考试制度。但这都不是王启美最看重的,她认为很多的工作看起来很平凡,但需要一点一滴、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地去做,教学中有许多不太亮化的东西,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数据和图表来反应的,责任心是决定一个老师能否成为一个真正优秀老师的关键。当一个人真正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就会主动去思考什么才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好的老师应该会因为学生不及格人数众多而觉得心中有愧,应当以把学生教好作为自己的责任。

正是因为王启美有这种教学态度,她成了学生眼中“最严格的老师”之一。想要通过王启美教授的课,就必须认认真真从平时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歪门邪道的东西。所以有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她,觉得她太严格了,作业要批改两次,如果拖拉作业还要被叫去谈话,期终考试的时候差了几分,到别的老师那里说几句好话就可以及格,但是在王老师这里完全行不通。不仅是学校的必修课,就连王老师所带的选修课也是如此。然而当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真正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王启美教授才是他们最感谢的人。到了每年的教师节,王启美总会收到来自各地的E-mail,大多是来自以前那些调皮捣蛋被王老师找去谈话的学生,他们或是汇报现在的情况,或是感谢当年的“严格”,或是简单温馨的问候,没有例外。现在就读机电学院大三年级的杨阳同学回忆说:“大一的时候,王老师带我们班的《机械制图》,是个特别负责的人。一天她把我叫进办公室,让我多做一些剖面图的练习,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才知道王老师非常熟悉我们每一个人学业上的弱势,还给我们补习。”对此,王启美有自己的想法,她说:“时常我也很想像很多老师一样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也想在学期终结的时候给我的学生‘放点水’,但是我做不到。我并不在乎学生给我的评教分数,因为我必须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这是作为老师的职责。让他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学有所得是我应该也必须要做到的。而且基础课程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它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除了在课业上,王启美教授要求严格,她还时常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答疑或是亲自打电话询问的方式和个别同学进行交流。她说,很多大一的学生对专业情况不了解,只是单纯地说不喜欢专业,不是不聪明,只是没有动力学习。如果及早跟他多谈话,可能就让他改变。这其中有一位来自青海的同学给王启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英语很差,摸底考只有20多分,很沮丧,学什么都没有兴趣,作业也写得十分潦草。王启美及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就抽了一个周五的晚上与他谈话,结果发现他非常自卑。经过开导,这个学生改变了,他不再怨天尤人,变得十分努力。后来,这个学生不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上了500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地给予知道,他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学生。

一直以来,王启美教授都不愿意参加个人的专访,她始终强调她是教学团队中的一个螺栓,是因为在一个好的集体中才可以成长并发挥出光芒。每每谈到她的团队,王教授就难掩自豪兴奋的心情,对自己团队成员成长的故事也如数家珍。

在制图教研室的教学团队里,责任心已经形成一种风气,这么多年从来不会有人上课迟到,而且通常会提前十几分钟进入教室增加学生的答疑时间,缺课请假后主动给学生把课补齐。这是一个优秀团队的传统,也是作为主要负责人的王启美一直坚持的结果。在这个团队里,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用王启美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想要把当年从老前辈那里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传承下去。谈到王启美教授的帮助,在职博士廖伟志感触颇多。当时,廖伟志被推荐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因为没有特别多参赛经验,同时还身兼“863”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这时王启美教授主动同他深谈了一次,其中“要搞成一个事,就要认真对待,尽最大努力”的话让廖伟志决定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王启美还专门为他组织了课程组老师听课,不仅让老师们对课件修改、课程内容、重难点分析等进行讨论,还从内容、语速、衣着等方方面面对廖伟志的教课表现提出了建议,这让廖伟志受益匪浅。后来,廖伟志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不只是他一人,在这个团队中的年轻老师,还曾获得过校级多媒体教材制作比赛一等奖、三个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优秀青年主讲教师奖。

王启美,默默的耕耘者,也许她不会成为款爷,也不会有什么惊人的科学发现,也许她就是这么平凡,就像是风雨中的迎春花,不怎么耀眼,却有着那么一份坚持,不要忘记了春天到来前,迎春花总会开放。三十年前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亦如此。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