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19002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众所周知,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是科技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科学技术的策源地,是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蓬勃发展的引擎所在。

要发挥大学的科研功能,增强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创新科研体制和机制,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跨入新世纪,我校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科研体制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奖励力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激发,高显示度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围绕如何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统院系+研究院+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一校三体”的办学体制,构建了以“国家急需的军事电子研究、各类国家基金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应用技术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构,为我校的科技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我校的科研活动为适应科研任务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组建一批多科性综合交叉渗透的联合攻坚科研团队,承接大任务、大项目、重大课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团队已经成为我校科研的主力军。

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区别于一般大学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校要真正实现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研团队是提升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科研能力的主要支撑和晴雨表,对培育大学科研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我校通过凝练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培育高水平人才,活跃了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铸就了富有特色的科研领域,加快了我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

得益于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我校科研团队迅速成长壮大。2007年,以张怀武、李言荣、蒋亚东等教授为骨干的科研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资助,这是我校历史上首次获得此项资助,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在西部地区资助的唯一一个创新研究群体。同时还获得教育部的2个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这足以表明,我校的科研团队建设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集腋成裘,个人之力汇聚起来成就团队之功。聚沙成塔,众多团队形成合力助推学校快速发展。我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科学之花,使我校在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步。

编者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