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19002600000046

第46章 百尺高楼平地起

记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科研团队

2000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申报成功,发展中的管理学院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学院三位博导唐小我教授、曾勇教授、李仕明教授在不同的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李仕明教授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科研团队由此发端。

7年后的今天,战略管理科研团队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进行了20多项科学研究,连续四次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培养出了13位博士生,一些已经毕业的校友还经常不辞辛苦赶来参加团队的学术活动,汲取“精神养料”。

是什么让起步较晚的团队迅速成长,焕发出如此大的魅力?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科研团队负责人李仕明教授说,这都得益于团队“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所谓‘顶天’就是跟踪理论前沿,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立地’则是要立足于现实经济的发展,深入到企业界、产业界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掌握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力量。”

勤撒大网捕“活鱼”

管理学是“致用”的科学,不但要能静坐书斋,更要能潜入“深水”捕捉“活鱼”。最早的战略管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以在职攻读的学生居多,其中很多来自政府和企业,他们了解管理实际工作,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到企事业单位去”成为战略管理科研团队科研工作的指路牌。

从2001年开始,李仕明教授带领研究生大量深入企业调研,每年走访六七十家企业,连续几年对长虹、九州、东汽、东锅、华为、中兴、美的、朗科、富士康、大族激光等等国内知名企业持续研究,建立了定期联系和调研的关系。

在扎实的学术工作中,团队得到了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肯定和信任,形成了定期的交流、协作关系,为团队的科研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实践素材,在深圳、顺德、南宁、成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企业调研基地,很多企业乐于为团队的研究生提供短中期实习的机会。

团队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团队主研人员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以及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就成都-德阳-绵阳高技术产业带、四川省信息产业链、成都市软件产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还为彭州市、都江堰市进行了战略规划。团队同时也深入企业,和成都勘探设计院、四川投资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锦江宾馆等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了水电产业价值链、四川投资公司煤-电-冶产业价值链、成都软件产业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研究等项目研究。

广泛扎实的工作为团队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础。2004年以来,团队在国内主流期刊累计发表论文98篇。在深圳历时一年调研1000余家企业后,团队相关研究结出了硕果,如《自主创新加速器: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一书以华为、中兴、朗科、腾讯等企业的发展为编写案例,该书的面市加强了和深圳本土学术界、产业界的联系,促进了学术团队与企业界的联系。

团队连续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2003年,团队多个科研项目成果组成的“四川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信息产业“一号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战略进行系统论述,该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近20年来四川省内管理科学获得该奖的两项成果中的一项。

深度交流出成果

李仕明教授认为,有共同的研究兴趣,找到共同的研究课题,不断出成果,这是团队保持凝聚力、活力,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为了吸引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成长,战略管理学术团队摸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学术活动形式,频繁的学术活动成为团队成员有效的学习和提高方式。

每周五晚7∶30是战略管理团队固定的学术报告讨论会开始时间,几年来,团队每周组织一次学术报告讨论会,风雨无阻。学术活动中,由课题的研究生主讲,同学们提问、讨论,老师点评总结。团队经常动用各种关系,为同学们邀请已毕业的博士、硕士或者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座谈交流,开展专题性的学术活动,通过与专家学者亲密接触中,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团队还不定期开展专业性强、小范围的、非正式的学术聚会活动,比如就“创新与变革”、“激励”、“价值链”等某一具体问题,选择氛围宽松的环境开展活动,这样的聚会往往十分深入,大家各抒己见,启迪思想,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频繁的学术活动活跃了团队的学术氛围,也让团队成员获益匪浅,但也对团队的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能更多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李仕明教授辞掉了管理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指引研究生走上学术道路、指导他们的学业中。在他的精心经营下,战略管理团队的学术沙龙成了同学们成长的重要殿堂,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有已经毕业的学生乘飞机从外地赶来参加学术讨论。

学生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团队能吸引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为数众多的在职博士生、硕士生,保持很强的凝聚力,令他们学有所成,序贯毕业,使团队良性发展?一些已经毕业的博士、硕士为何还对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科研团队充满依恋和不舍,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因为,对战略管理科研团队的老师、在读的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同学来说,团队是学习的乐园,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日常的学术探讨中,很多在职博士生往往是带着问题和实践中的经验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分享,团队的老师和在读学生则在学术交流中了解企业现状,整理研究的思路。可以说,战略管理科研团队,每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他们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团队中讲过,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在团队中分享过,他们悉心倾听“团队家人”给自己提出的宝贵意见,大家你追我赶在团队的帮助下不断前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很多在职研究生感到,团队开展的学术活动内容有价值、有吸引力,能够给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开展带来推动力,是大家的精神天堂。如美的集团微波事业部总经理朱凤涛、中兴通讯手机事业部副总经理熊辉、清华大学培训中心主任刘辉等,参加学术活动都十分踊跃,即便是要打“飞的”前来,他们也不愿意错过参加任何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

目前的战略管理科研团队已经发展形成三大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变革方向、价值链研究和激励理论研究。以“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肖延高副教授、以“价值链研究”为主要研究范围的杜义飞副教授和以“激励机制”为主要研究范围的肖文副教授分别成为三个方向的主力。团队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点,其成员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为主,部分已经毕业的研究生自愿作为团队的一分子留在团队中继续从事研究工作。除本团队的成员外,该学术团队还吸引了基于学术爱好的其他研究人员组成的外围团队的积极加入,聚集了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批专家和学者,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氛围热烈,在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学术团体。

(罗莎 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