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锦囊.1
19004200000043

第43章 求人办事中的“忍”术(2)

例如,毛人凤与戴笠在江山文溪小学是同学。1932年3月,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少将处长兼浙江省警官学校特派员。毛人凤经胞弟毛万里介绍,被戴笠安排在警官学校特派员办公室作文书。当时只在书记长手下做些抄抄写写一类的工作,由于为人小心谨慎,一年后便升为书记员。“七·七事变”发生的那一年,毛人凤当上了“军统局”的机要秘书。

毛人凤在名利面前,故意摆出一副超凡脱俗的姿态。“八·一三”淞沪战役时,他随戴笠在沪郊主持情报等重要工作,献计策划,处理公务,常常彻夜不寐,甚至在患病时,仍坚持办公。这一招果然赢得戴笠的赏识和信任。

1941年,毛人凤以代理主任秘书的头衔,负责秘书室的工作。当时,“军统局”呈送蒋介石“通天文件”和呈送何应钦的“通地文件”,都要经毛人凤签署。

毛人凤任代理主任秘书期间,为了讨好上下级,赢得好名声,见了任何人总是笑嘻嘻的。戴笠责备他时,他毫不勉强地接受,就是部下耍态度,发牢骚,他也能忍受得住。戴笠的脾气十分暴烈,常为一点小事动辄打人、骂人、关人。每遇到这种情况,毛人凤总是从中为之说情,甚至还肯代人受过。

因此许多特务感激他。戴笠曾生气地斥责他是“菩萨心肠”不能成大器。

毛人凤不仅在“军统”中能忍耐,而且在外面也不要脾气。有一次,重庆稽查处何龙庆和他一起去看川戏,占了一排的座位。一会儿来了几个空军飞行员,毫不客气地挤他们。何龙庆马上火冒三丈,与飞行员争执起来。双方均骄横惯了,都不肯示弱,继而大打出手。毛人凤始终不参与争执,持冷静的态度。由于力量悬殊,何龙庆挨了一顿打,而毛人凤只是挨了两句骂。以后,毛人凤曾拿这件事告诫沈醉,要能忍才不吃跟前亏。

毛人风“忍”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抗战时期,他在“军统局”小楼的一间丈把宽窄的房间里,每天批阅数以百计的公文。白天这小房是办公室,夜晚这小房就是他的卧室。他对“军统”的一些元老们都十分客气,尤其对当时的副局长郑介民和帮办唐纵这两个资格最老、甚至可与戴笠平起平坐的特务头子,更是恭恭敬敬。

毛人凤的与世无争的态度,终于使戴笠认定他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得力助手,也有意进一步培养他。“中美合作所”成立后,便把“军统”的工作交给了毛人凤,自己则以主要精力抓“中美合作所”的工作。

由于戴笠的培植和蒋介石的赏识,毛人凤逐步在“军统局”确立了一种无形的领导地位。在许多特务的心目中,除了“戴先生”外,便是“毛先生”。

92.对付暂时斗不过的小人时,要练好韬光养晦的功夫

一般来说,置身官场,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朋友还不够多,威望还不够高等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深藏不露。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当然,在藏的时候,并非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出必成。

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权利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藏与露的时机实在难以掌握,何时当藏拙,何时当露拦亡,是没有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适时而出。

民国骁将蔡锷将军,在与袁世凯斗智中,把韬光养晦这一谋略运用的十分娴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想拉态度暖昧的蔡锷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明知是调虎离山之计,却毅然离滇北上。面对袁的笼络,蔡抱着放弃主义的态度,整天饮酒作乐,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蔡的行踪。不久,袁氏称帝,蔡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晓谕部下拥戴帝制。蔡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周旋,袁氏疑虑稍减,而拿出巨款,蔡暗中把钱存下以作日后大举经费,表面上更是沉溺于酒色,留宿名妓小风仙之处,甚至为口角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

袁世凯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对此,蔡锷仍无什么反应,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蔡的影子。一天傍晚,蔡锷在小风仙的住所举行宴会,遍请六君高朋好友,席间歌声笑语、丝竹齐鸣,加上猜拳行令,德花天酒地之象。蔡将军大饮大嚼,兴致欲狂,终于酩酊大醉,来宾们也都酒意十足,畅然散去。

蔡锷将军之所以纵情声色,购置田产,与妻子离婚等等,都不过是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麻痹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以为此日脱身儆掩护。对此,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毫无察觉,等达到目的后,袁氏梦醒无奈,徒然幡悔。

晋代的阮籍本来是一个很有志向和才能的人,他也很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非常激烈,司马氏和曹氏两大贵族集团争权夺利。当时,许多有才能、有名望的人,由于转入了帮派斗争的政治漩涡而被杀害。

阮籍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他一方面不愿意与最高统治者合作,另一方面又想逃避政治祸害,以保全自己的性命。面对黑暗凶险的社会环境,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和呢?

阮籍选择的办法是喝酒,而且常常喝得烂醉如泥。他这样做,当然对自己的身体有损害,但有时,也确实免去了一些麻烦。

晋文帝司马昭有一个儿子名叫司马炎。阮籍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聪明伶俐。司马昭欲为其儿子到阮家求亲。

阮籍知道司马昭的意图后心里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与司马氏结了亲,自然就被人看作是司马集团的人了。但是,他口头上又不好明说,因为直接这样说又得罪丁司马昭,而司马氏是惹不起的。怎么办呢?他想子想,还是用喝酒来解决这个麻烦吧。

他天天喝,而且天天喝醉,一连醉了60天也没有醒过来。司马昭几次都想派人去求亲,但看阮籍天天醉成这个样子,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便只好打消了向阮家求婚的念头。等到司马昭不想再提亲了,阮籍的酒也便醒了,醉得恰如其分,也醒得正是时候。

司马昭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大臣名叫钟会,他对阮籍傲视一切、行为放肆很不满,总想在阮籍身上找点什么岔子,好治他的罪。他平时故意拿些国家大事和高层人物的隐私来同阮籍交谈,想等阮籍说错了话,再抓住辫子整治他。

阮籍对钟会的歪主意看得十分清楚,早就想好了对策。每次钟会来了,他便陪他猛喝酒,自己醉得一塌糊涂,根本不能讲话。这样,钟会在阮籍身上每次都捞不到半根稻草。因此,他虽然对阮籍常常不满,但总也奈何不了阮籍。该忍的时候,滴酒不沾,不能忍时,借酒掩护自己,阮籍忍得恰到好处。

92.在小处忍让多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当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你答应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间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就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万不可一口回绝,封死了自己的退路。

张之洞是深谙此道,他不仅善于委曲求全,还深刻理解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他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时之强,而是委屈自己适应现实的需要,等到为自己积累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张之洞虽然在一生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坚持己见,敢于以硬碰硬,不向异己屈服,便他毕竟是个满腹韬略的人。他善于因时顺势,目光长远,能屈能伸。

当张之洞被委任为山西巡抚,即将启程时,有一个山西籍富商、泰裕票号的孔老板,拿着一万两银子来贿赂他。他对张之洞说,他深知张之洞为官清廉,手头并不宽裕,出于对张之洞的敬慕,他想为张之洞解决差旅费。张之洞当时婉言谢绝了孔老板的这笔钱。可是当他来到山西,考察了当地的情况之后,深为山西娶粟的种植之多而震撼,他决心铲除山西罂粟,让百姓重新种植庄稼。

而改种庄稼,需要帮助百姓买耕牛、买粮种,但山西连年干旱、歉收,加上贪官污吏的中饱私囊,拿不出救济款发放给老百姓,不得已他决定向商号老板募捐。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开始时,张之洞觉得孔老板当初是想拿银子来贿赂自己,目的当然是想日后从自己这里得好处,现在要他把银子捐出来,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那他未必会同意,但转念又想应该去找他谈谈,试试看。因为虽然商人都重利,大多数商人都只肯做以小利换大利的事,但是毕竟还有一些大商人,银子已经够多了,他不再看重实利,而看重名和位,愿意以银子换名位。孔老板会不会是后一种人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自己可以和他商量一下,拿名位来跟他换银子。虽然说名声与官位不能轻易送人,但如果能得到一笔拯救百姓困苦的钱财,解决百姓的生活急需,那么在一些不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小事上是可以变通一下的。

经过商谈,孔老板终于表示愿意拿出五万两银子,但前提是必须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请张之洞为他在票号大门口的匾上题写’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八个字。第二个条件是要请张之洞为他弄个候补道台的官衔。

刚开始张之洞觉得孔老板的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因为自己连泰裕票号诚信不诚信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说它是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呢?第二他向来讨厌捐官,认为捐官是一桩扰乱吏治的大坏事,自己厌恶的事自己怎么能做!这个孔老板也太过分了,仗着有几个钱居然伸手要做道台!人家千千万万读书郎,二十年寒窗,三十年苦读,到死说不定还得不到正四晶的顶子哩!可是不答应他,又到哪里去弄五万两银子呢?没有这五万银子,就没有五六千户人家的种籽耕牛,他们地上长的罂粟就不会被铲除,禁烟在这些地方就成了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