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但是如今城市拆迁,旧城百年老屋已成危房,多数均在拆迁之列。真是世事变迁,人世间儿女换代,昔日的雕花大床的主人多半已经过世,成为黄土垄中人,百年雕床历尽沧桑,愈发显得苍老而不合时宜了,于是各地老屋闺房中的金漆雕花大床,被拆散成木雕花板,散落于古玩市场,成为民间艺术的珍贵的艺术品,作为古董收藏。
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中,中国床榻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用家具中,床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生每天二十四小时,平均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也就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的形制变化,床楣的雕凿彩画,无不倾注了人的情感,记录了社会风俗的变迁,床榻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与人生戏剧的舞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床文化。
床的种类很多,有凉床、榻床、棕床、竹床、跋步床、高低床等等。《释名·释床帐》说:“人所坐臥曰床;床也,所以自装载也。長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大床小榻,高床低榻。由秦汉时代的席地坐卧,到明清时代的雕花大床,床榻有丰富的形式变化隐藏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床的故事也就是人的故事。对此,明代文人李渔《闲情偶寄·床帐》一节有形象而生动的述说: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所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身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
李渔一语道破古人厚待其床,在床楣、床面上遍饰雕花不计财力的原因。在所有家具中,人们在床上雕饰所下的功夫最深,床是人生幸福的梦寐之乡。床与主人的接触在时间的先后方面,比结发之妻还要早若干年,既然妻子的装束容貌可以用首饰打扮,那么床为什么不可以用螺钿金漆彩绘,用文木香檀木乃至象牙、珠玉雕饰呢?于是李渔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认识到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床的结论。床成了所有古典家具中,装饰最为华美,制作最为精巧,费工最为巨大的大件木器家具。
中国古代不仅很早就发明了床、使用床,而且以独特的东方智慧和民族感情,把床的功用和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诠释得尽善尽美。床榻不仅有睡眠的功能,还有审美的价值和道德伦理的寓意。林语堂先生在《安卧眠床》一文中说:
安睡卧床于身体和心灵,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从身体上来说,这是和外界隔绝而独隐。人在这个时候,往往将其身体置放于最宜于休息、和平以及沉思的姿势。安睡并易有一种适宜和舒服的方法。生活大艺术家孔子从来是“寝不尸,”即不要像僵尸一般地挺睡,而必须蜷腿侧卧。我也觉得蜷腿睡在床上,是人生最大乐事之一。床是人生休息和思考的港湾。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三省吾身之时必定一天劳作以后,睡在床上独自隐居的反省。林语堂先生进一步认为世上所有的重要发明,不论科学的发明还是哲学的思考,其中十有九桩都是先哲们在清晨两点到五点之间,蜷卧于床上时所忽然得到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雕花大床的设计方案与雕花故事取材与制作工艺。人们将自己所受到的儒、道、释各家思想,经典戏文故事、处世箴言名篇雕刻在床楣上。床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与外界隔绝而独隐,不仅仅在于一日劳作之后的休息,而是将床与人生的幸福和理想,人生精神的寄托、人生未来的美好希望,通过能工巧匠的工艺,详细优雅的,不厌其烦的雕刻在了床门床楣上,身体安卧的休息之所成为人生幸福的港湾。人们安卧在雕花床上可以尽情地驰骋其想象力,将中国儒家诗礼文化与雕花大床融为一体。中国床榻丰富的文化内涵、炉火纯青的制作工艺,构成了中国床具独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貌,成为炎黄子孙的一种文化符号,编织成一个绚丽、温暖、甜蜜的梦,留下了德被千载的物质遗存,形成了神秘的东方床文化。
雕花大床是华夏文明的产物,“铺锦列绣,雕馈满眼”是雕花大床上常见的审美意境。独特的文化形态,深厚的历史积淀,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情结在雕花大床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儒家文化的仁爱博的大情怀在雕花纹饰中得以细腻而又形象地表现。观览其精美的纹饰无不出于《诗经》,雕花大床使国风有形,诗画合一,将“绵绵瓜瓞”的诗句刻成瓜和蝴蝶的形象。使“载寝之床,载衣之裳”千载传唱。
雕花大床是中国乡土民风民俗的产物。结婚前打造婚床是民间大事。在历代正史官书中记载甚少,笔记小说往往也是一笔带过,不作详细记载。明代家具风格清雅简洁,不事金碧彩绘。明代戏曲家高濂著《遵生八笺》认为床贵清雅,用具以清雅为贵,“较彼雕銮甸嵌金碧辉映者觉此可久”。表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文震亨《长物志·六·床》认为:“若竹牀及飘簷拔步彩漆卍字回纹等式俱俗”,可见文人的心态是超然于世俗之上的。作为乡土文化,雕花大床是民俗文化的用具。而中国民俗文化的俗气,正是建筑在《诗经》儒家文化的大雅之上。在诗风浓郁的中国,俗事可以化为雅事,雅事到了极致,也就成了俗事。雕花大床亦雅亦俗,是千百年来乡土民俗生活的宝贵遗存。
在中国古代床榻艺术史中,可以解读到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珍视和赞美。触模到中国文化的脉搏。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定是个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国家。雕花床的繁纹褥节印记着民族文化的血脉,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诗礼图像和记忆,融汇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