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上绣花祈吉祥
8.1.1平安富贵
雕花大床除了帐幔、床裙绣花,还有枕顶枕头绣花。昔日枕头,缝制成长方形,内装荞麦皮或谷糠,枕顶是在枕头两端的装饰,用绸缎或布缝制。绣有适合纹样图案,一般是成双成对,最常见的刺绣题材有麒麟送子、富贵牡丹、兰花牡丹、红梅翠竹、蜻蜓莲子梅菊博古、榴开百子、福禄寿子、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种类不一。大多数是谐音寓意图案。如似莲花、莲子、莲藕与金鱼绣在枕顶上,莲莲有鱼就成了年年有鱼了。
《宣和画谱》道:“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以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悠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搏击,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画,有以兴超人之间者。”
在枕顶绣花中,题材极为丰富,尺幅精巧不大,几乎汇集了所有的吉祥寓意图案,如祈盼长寿的有耄耋富贵,绣上一只猫与蝴蝶相戏;如祈盼科甲如意的,鲤跃龙门;如有祈盼丰收平安的,绣上花瓶秋菊稻穗;还有鹤鹿同春,其意为鹤寿永年、官禄昌盛;再有福禄寿三多,以蝙蝠、仙鹤与梅花鹿寓为福禄寿三星高照;还有万字型的为万代福禄,绣上钱币型的博古福禄,绣上寿桃、蝙蝠和双钱的福禄寿三多。更多的是在枕顶上绣梅、兰、竹、菊、山仙、山丹、菏花、牡丹、萱草、迎春、佛手,以祈盼四时花香,平安富贵。
在枕顶上还有直接绣上吉语义字的,如丈夫在外经商,妻子则在香枕上绣上“出外永平安”四字,以表达思念祝福之意。有的则绣上福寿平安,合为一双枕头表达人生幸福美满的良好祝愿。最具有道家情趣的是枕顶上大书:“寿山”二字,祈盼人生寿比南山。还有枕上绣“卧云枕霞”四字,令人观之飘飘欲仙。床具之中,被、帐、枕、褥,可以说是无一处不可绣花,与雕花大床合为一体,显得花团锦簇,人生的幸福、善良美好的祝愿,全部可以在床上绣花图形中寻觅。
“瑶琴尘暗鸳鸯锦,梨花梦绕珊瑚枕。”被面儿是织的荷花鸳鸯戏水图案的彩锦,枕头是珊瑚红色的漆制皮枕。又有那鸳鸯合欢枕,翡翠珍珠图形的被与雕花彩绘的床合为一个整体。
8.1.2愿荐枕席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个女子说“愿荐枕席”便是以身相许,枕席与同房是一个含义,所以枕上的绣花也特别精细和讲究,因为枕上绣花与终身大事联系在一起。
床上绣花的精细小件是枕头顶上的刺绣图案。过去的床枕是皮枕,皮枕头的两头呈方形,这一个枕头就有两个方形的枕头顶,按照清代的风俗,枕顶上必须有新娘手绣的枕头顶绣片。
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来说,枕头顶刺绣是闺中必做的女红手工。其刺绣手艺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是否会操持家务,是否有家教的标准。结婚时新娘要把做姑娘时的所有绣片都拿出来,绷在布上叫做枕头帘子,一块布上可以绷十五对至二十对枕头顶子,而且刺绣的花式都不一样,内容有花草虫鱼、亭台楼阁、宝瓶博古、人物故事、几何图形;其中吉祥图案有喜鹊登梅、凤凰牡丹、荷花莲子、麒麟送子、福禄寿喜、花开富贵以及吉祥文字,绷成几个帘子,送嫁妆时,用木杆抬着,连同嫁妆绕村一周,称作“晾嫁妆”,此时人们驻足观看,品评新娘的绣花功。在洞房里,枕头帘子要挂在显眼的地方,几乎成了枕头顶子展览会。婚礼的第二天,新媳妇要将枕头顶子送给婆家的长辈,称为“散箱子”。妯娌之间要相互交换枕头顶子,交流刺绣工艺。这种风俗以满族最为盛行。
8.1.3夜眠之思
床榻夜眠之思,有闺怨,闺中少妇思念征夫,有春愁,思念相爱的人儿;有童戏,思念得子的幸福与童年的幸福时光;有戏文,有故事,总之,人们将入夜无眠之思,镌刻在床枕之上,自庄周梦蝶,黄粱一梦以来,人们又在枕梦中留下了多少的泪痕、花语与文字图画呢?
孔子当年是曲肱而枕,生活简朴。唐代留传至今的多种瓷枕。唐代瓷枕有方枕、力士枕、四连环枕,象枕、狮枕、绞胎花枕和彩釉枕、丹白釉绿彩枕、青釉绿彩枕,还有贴花树叶枕,漏印花对蝶纹方枕,表现了唐人生活和工艺的多姿多彩。唐诗入枕,表现了唐人的诗思。唐代长沙窑狮座诗文瓷枕呈长方形,枕面中心以褐釉楷书言情七言绝句曰:
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
欲向妆台垂注口,无那萧郎恍煞人。
枕座为一卧狮,双目圆睁,其形憨朴,而诗意缠绵,是唐人精神生活的见证。宋磁州窑三彩人物纹枕在枕侧刻有诗一首,抒写了征妇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其时多少征妇泪,凝作了枕上诗句,刻在床枕之上,具有相当普遍的社会性。宋磁州窑枕上留下的诗文词句最为丰富,描绘了一幅幅人生伤春、怀春、祈盼人生幸福的画卷,有谚语、有诗词,表现了宋代市井生活的市风民情。磁州窑剔花词曲瓷枕有“风花雪月”、“家和生贵子,门善出高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系”谚语,枕面正中书有词曲:
小院簾幕风轻,夜来膏雨乍晴,堤外谁家少年郎,正走马探春离城。疏枝红杏,艳粉青苔。嫩绿草似绒,海燕喜轻寒,微暖处,渐闻啼莺。红粉墙内,佳人笑两声,娇嫩乍闻,秋千蹴起映花梢,引游客注目动情。早是少年倦春,天气似醉,人未醒,垂泪问桃花,甚不见去年故人。深知辜负平生谏,阻隔芳用信音,不念人瘦,似东阳望□山,怎寻断云。欲将愁绪□□,三分酒,一分泪痕,何日再重游,自别来,为伊瘦损。□调,折花三台。
词曲似游春、探春、寻春、伤春为爱情主线,瓷枕花纹精美,书法字体酣畅,词曲声情并茂,表现出宋人对于人生易老,祈盼幸福的感怀。香港罗桂祥先生藏有清代仕女紫砂枕,枕上也刻有诗文图画,一幅是思妇袖手傍几,坐于山石之上,似有千愁万绪;另一幅画一半老徐娘,伏石凝思,身后枯竹数竿,身前一缸残荷,意境萧疏。作者是“福慧双修阁主人”
无锡女道士净莲,表现了少妇伤春的意境。床上瓷枕诗画,寄托了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伤感情怀,也表现了瓷质诗画俱佳的艺术品质,在瓷枕上诗词、书法、绘画、陶瓷工艺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丰富了我国床榻文化的内涵,表现了历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清乾隆皇帝题宋磁州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诗曰:
瓷中定州犹推轮,丹青弗藉传色纷。
懿兹芳枕质朴淳,蛤粉为釉铺以匀。铅气火气净且论,粹然古貌如道人。通灵一穴堪眠云,信能忘忧能怡神。至人无梦方宜陈,小哉邯郸漫云云。
在乾隆诗中,有古貌如道人,至人无梦之说,其实,世人皆有梦,日间可思,夜有所梦,床枕即是清梦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