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
19005000000012

第12章 创新思维培养(7)

第七节想象思维培养

想象思维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又一重要的思维形式。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所以,历来倍受创造学家的重视。想象力是否丰富,也就是想象思维能力是强还是弱,已成为判断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

一、想象思维的特征

⑴形象性。想象思维操作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一些表象和画面,静止的画面像照片,活动的画面像电影。画面可能是模糊的,也可能是清晰的;可能开始模糊,后来逐渐变得清晰。如果画面由模糊变得十分清晰,一般来说,离产生创造性结果也就不远了。

例如,看小说时,我们可以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看图纸时,我们可以想象出立体的物体;创造能力强的人,只要提出主要的技术要求,就可能马上想象出要设计的产品的大致外形和内部结构。

⑵概括性。想象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思维的并行操作,即在反映已有记忆表象的同时,又把这些表象变换、组合成新的图像,达到对外部时间的整体把握,所以有很强的概括性。

例如,科学家常把地球想象成鸡蛋,蛋壳就是地壳,蛋白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又有的科学家把原子结构想象为太阳系,太阳是原子核,核外电子就像行星,围绕着原子核转动。这些想象都是非常有概括性的。

⑶超越性。想象的最宝贵特性是可以超越已有记忆表象的范围并产生许多新的表象,这正是人脑创造活动最重要的表现。

例如,爱因斯坦想象自己以光速运动;魏格纳在地图面前想象几个大陆板块分裂后慢慢地漂移。现代生物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人的想象。有的人大胆想象出有番茄味道的牛肉,有的人想象出试管培育婴儿,有的人想象出“克隆”生物。这些大胆的想象,都因为有了生物基因工程而变成了现实。

二、想象思维的类型

⑴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不受意识主体支配的想象。在这种思维活动中,思维主体没有特定的目的性,只是让思维的翅膀任意飞翔,达到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

无意想象的价值在于它能激活思维并让潜意识活跃起来,这就有可能导致灵感的产生,且往往以创造先导的形态获得创新的结果,所以我们决不可轻视它。不过,无意想象一般不能直接产生创造性成果,必须有主体意识的目的系统的参与,才能把想象转换为具体方案。

⑵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受主体意识支配的思维活动。在这种状态下,思维总是在创新者的目的需要系统的支配下进行。其实,对绝大多数创新活动来说,有意想象是一种经常起作用的思维形式,应当受到特别的重视,这包括再造型想象、创造型想象和幻想型想象。

实事是,许多幻想并非真的不能实现,只是需要时间和人们不断努力创造成熟的条件而已。诸如古人“嫦娥奔月”、“点石成金”、“飞天”、“呼风唤雨”等梦想,今天都已变为了现实。此外,100多年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中幻想的飞机、潜艇等交通工具,没多久就实现了。所以,幻想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幻想是创造活动的源头之一。

三、想象思维的作用

(一)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主干作用

创新思维要产生具有新颖性的创新结果,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在已有的记忆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组或改造后才能获得。表象是人脑认知结构的最基本构件,只要涉及到表象的活动就离不开想象。许多创造性思维形式都是在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起来的。

例如,在创造性思维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发散型思维,实际上就是发散式的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从整体上捕捉到一个个完整的画面而不受其他画面的影响,使发散思维有流畅性。又由于想象思维具有超越性,才使得捕捉到的画面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才使得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被称为创造技法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奥斯本法,也就是智力激励法,其核心就是自由想象原则,它要求参与的每个人都能不受任何拘束地大胆想象。也就是说,发散思维是智力激励法的依据,而想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依据,所以,想象思维也就是智力激励法的依据的依据。此外,在创新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灵感或顿悟,也离不开想象思维。

正是由于有了丰富的想象,在某一时刻捕捉到一个最有价值的画面,进而和创新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成为灵感。可见,想象思维在创新思维中起着主干的、基础的作用。

(二)想象思维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灵魂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有人会说“这个人缺乏想象力”,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精神生活很枯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主要靠的是想象思维。

作家、艺术家要创作出优美的、震人心魄的作品,就需要发挥想象力,读者、观众欣赏作品,也需要借助想象力。如果作者和读者、观众的想象过程与结果吻合,产生了共鸣,就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比如:读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你能想象出哪“三人”且在一种怎样的意境下举杯饮酒吗?

读到苏东坡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你会有怎样的时空感呢?是否还有一丝寒意呢?

听到一曲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那悠扬的声音中,你是否看到了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平静的水面上?

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时,看着四位白衣少女在翩翩起舞,听到那轻快的音乐节奏,你是否感到置身于湖边,看到洁白的天鹅在自由地飞翔呢?

当然,同样的艺术信息,对不同想象力水平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不同的效果,也就会有不同的精神享受。想象是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基础,当你面对艺术作品给予你的信息时,必然要调动已有的记忆表象,并通过想象组成新的画面。所以,记忆表象越多的人想象能力就越强,想象思维的结果就越清晰、越丰富、越美好。反之,即使艺术作品很美,也不会给接受者以美的享受,也就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只能是“对牛弹琴”。

(三)想象思维在发明创造中的主导作用

其实,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是经过人类自己加工改造过的环境,或叫做“人工自然界”。而整个“人工自然界”实际上都是人的想象思维的物化成果。

大哲学家康德就说过:“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能从真实的自然界中创造一个相似的自然界。”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的想象力的作用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在无数发明创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想象思维的主导作用。发明一件新的产品、设备,一般都要在头脑中想象出新的功能或外形,而这新的功能或外形都是人的头脑调动已有的记忆表象,加以扩展或改造而来的。

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其初始的思想萌芽也都是来自人脑的想象思维,并提出一个假定或假说,然后再反复推导、反复验证、反复修改,最后逐步成为成熟的东西。其实,即使在推导、验证、修改的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想象思维的主导作用。

四、想象思维训练需注意的事项

在脑细胞的生理活动研究中,想象思维在人脑中的实际操作过程是怎样的,目前还没有能够给出微观的科学结论。但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它是从外部获取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加以分析的过程。这可以为我们培养和训练想象思维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克服抑制想象思维的障碍

我们认为,想象思维的障碍主要包括内部心理障碍和内部智能障碍两方面。因为,当人的内部心理处在积极、愉快、兴奋的状态时,就很容易进行想象思维;而当其内部心理处于消极、压抑,甚至悲观、沮丧的状态时,就很难进行良好的想象思维。

当然,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可以调整的。一个心理调控能力强(即心理素质好)的人,就能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是在遭受了挫折、失败或重大打击的困境中,也仍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走出困境。

事实上,有许多人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打击、心情一度沮丧后,调整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创造,并做出了不起的成绩。例如,我国古代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穷而编《春秋》,屈原困而写《离骚》,司马迁受刑而著《史记》,都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因此,我们应当向那些意志坚强、充满乐观向上精神的人学习,克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让自己的想象思维比较容易地进入较高的水平。

内部智能障碍主要是指人的思维方法僵化,也就是思维模式固定化,即所谓思维定式。思维一旦形成了固定模式,想象思维的空间就变得狭窄,也就难以想象出新的形象。

我们从事各种学习、工作时间一长,常常容易发生思维定式。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已成为许多人的思维定式,农村必须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不准“包产到户”,成了农村干部的思维定式;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计划,按比例”,保证公有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也是广大经济干部和国有企业职工的习惯性思维。不打破这些思维定式,就不可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可能有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完成一道习题,写一篇作文,搞一项发明创造,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沿着过去的老习惯、旧思路去考虑,也就往往会陷入困境,或者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是,有的人思维却很活跃,能够另辟蹊径,快速得到正确答案或取得与众不同的结果,这和他们的思维定式不是太强或善于克服思维定式有很大关系。

因此,克服思维定式就是“放飞”想象的必要条件。要丰富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克服思维定式。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打破原有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去尝试不合逻辑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假设。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想象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要有意识地使自己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和善于想象。

⑴第一个途径是要强化创新意识

人的目的和需要系统决定了人的思维积极性和活跃性。当人有了明确的创新目标后,才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积极地、大胆地去想象。强化创新意识,归根到底是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会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只想吃喝玩乐、贪图安乐的人会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只有献身科学,献身正义事业,愿为人类的幸福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创新者,他的想象能力才能达到人类思维能力的高峰。

⑵第二个途径是要学会加强学习

这既包括从书本上学习,也包括从实践中学习,还包括向一切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学习。比如阅读和欣赏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都可以培养我们形象思维的能力,提高想象力。不论是读情节曲折的小说、优美的诗歌,还是听动人的音乐,或是看油画、国画、雕塑作品,都会调动我们的想象,感受作品美的内涵。

此外,可以通过听课、听报告及与人谈话等方式从中受益,就是和朋友在一起海阔天空地随意聊天,也是培养想象思维的好方法。有不少科学家、作家就十分注意这一点,常常带着小本子随时把朋友说的有意思的话记下来,作为将来的素材。

著名的《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就是在咖啡馆里与朋友闲聊时受到启发,得到了人与机器在控制机制方面十分相似的观点。国外有许多科学家俱乐部、作家沙龙,就是让同行们在一起无拘束地闲谈,互相启发,以便产生新的发明或作品来。

⑶第三个途径是多抽时间静心思考

人有时需要交往,需要热闹,需要和别人产生思维碰撞,但有时也需要沉静地思考。

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前一句说的是要修身养性,对个人名利看得很淡,而以匡扶社稷为大任。后一句说的就是要静思,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三国志》上还说,诸葛亮平时交往的是石广元、孟公威、徐元植等志同道合的人,并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谈论时事。可见他善于在与朋友谈话时启发自己。“宁静以致远”,又说明他善于静思。正是在卧龙岗的交友与静思中,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三分”大势,并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