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19007000000060

第60章 后记(6)

两个多月后,苏瑾毕业后果然南下到了广东,并先后到佛山、东莞、广州、深圳等地闯荡谋职,最后终于选定深圳一家大型私营企业,谋到了一份做外贸出口生意的工作。父亲数次打电话问她,自主择业后的感觉如何?她总乐观地回答说,可以,我感觉还不错!不愿结婚的理由星期天中午,文化局的单身汉汪哥,约了教育局的老同学周健在餐馆小聚。两人喝着白酒,边吃边聊天,酒喝到三分醉时,周健问道:“汪哥,你我都是四十大几的人了,我的孩子读大学了,你哩,却还不结婚,我真弄不明白,你能说个实话吧,到底怎么回事?是你找不到对象吗?”

汪哥道:“那倒不是,找对象多的是,但我就是不想结婚。”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情况很特殊嘛!”

“怎么特殊呀?”

“你不知道吧!我告诉你。”汪哥随即道:“我从小在家里就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因为我父母感情不好,他们的结婚是媒妁之言加上父母的压力促成的。两人婚后,性格不合,常常吵架。我不到5岁,他们就离了婚。以后各自又另结婚成了家。我是被母亲寄养在外婆家长大的。成年之后,我一想到父母婚姻的结果,就不想尝试结婚了,因为婚姻带给人的痛苦,可能会远远大于带给人的幸福。”

周健听罢道:“看来你的情况是有些特殊,父母关系的破裂给你的刺激太深了。以此你才否认结婚的必要。不过,你这实在是偏见,其实,结婚没有那么可怕的。不幸的婚姻只是少数,幸福的才是多数。”

“不见得,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汪哥反驳道:“称得上幸福的婚姻我看少而又少,失败的婚姻才很多,离婚的越来越多就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大多数的婚姻状况也不是很好,其中痛苦的居多,他们彼此虽未离婚,但其实都是为了子女或别的目的而凑合过着。”

周健道:“你没走进婚姻殿堂,怎能有这么悲观的结论啊?”

汪哥道:“我不要走进,我只看周边人的婚姻状况就可知了。”

周健问:“这就是你不愿结婚的理由?”

“当然不止这些。”汪哥道:“我个人不愿结婚的理由,总起来应该说有五条:其一,不想失去很多个人的自由;其二,不打算生养孩子;其三,不想增加经济负担;其四,不想承担婚姻带来的种种责任;其五,害怕婚后因性格不合而吵闹不休。”

“你不结婚的理由还挺多呀!”周健摇摇头又问:“可你不结婚,怎么传宗接代?”

汪哥道:“传宗接代是老观念了,我父母辈都没看重,更何况我辈。”

“没有孩子,将来老了怎么办?”

“进养老院嘛,这不用担忧。”

“还有个问题,”周健看着他的眼睛道:“你不结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

汪哥嘿嘿笑道:“这更不用愁,如今世代,找性伙伴容易得很,只要双方愿意,随时都可同居。”

“真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不信,我马上把我的女伴叫来,让你瞧瞧。”

“真的?,你叫来吧!”

汪哥于是掏出手机,拨通一个电话,大声叫道:“万花,你来一下,我在如意餐馆,快来啊,有紧要事。”

过了不到十分钟,一个身材高挑,长相漂亮的女孩果然应邀而至。那女孩看上去约30来岁。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汪哥对女孩道:“这是我的同学周健,她是我的女朋友万花。”

周健忙道:“啊,万花,你好!”

万花亦道:“你好!”

周健又道:“你吃过饭没?没吃一块吃点。”

万花道:“吃过了,我早吃过了。”

周健再道:“你们两个很般配啊,男才女貌,都很出众,我希望能喝到你俩的喜酒啊!”

汪哥道:“那你就耐心等吧!也许等到你胡子白,可能喝得到吧!”

“别说那么远吧。”

万花接着道:“他是剩男,我是剩女,咱们都是丁克族,只做朋友,不谈婚嫁。”

“啊,你俩都是丁克族,是一路人?”周健问。

“当然,要不怎能做朋友。”

“好啦,不谈啦,我们走。”

汪哥站身而起,叫服务员前来结了账,然后和万花一道与周健作了告辞。

周健随后也缓缓走出餐馆,并看着汪哥和万花远去的背影,心中感叹不已。

夜半噪声

午夜时分,有着轻微神经官能症的黎先生,入睡后刚进入甜蜜梦乡,忽然,一阵电视中观看足球比赛的吆喝声一下将他惊醒,他顿时烦恼之极。那噪声越来越大,他忍无可忍,索性起床,将后门打开,来到了阳台之上。

距他家阳台的正对面,有一栋五层楼的居民私房。电视的噪声是从四楼的一间房中传出的,那四楼的房间与黎先生住的四楼卧室外的阳台正好遥遥相对,中间的距离不足三米。所以,双方的响声彼此都听得清清楚楚。

顺便要说的是,黎先生的住房是房改时单位分给他的一套旧商品房子,与他同在这栋六层楼居住的十多户同事,早都已将此处房子转卖而住到了别处的新房去了,只有他一家还未换新房。黎先生也早想离开此地换一新房去住,但苦于没钱,买不起新房,全家4口就一直住在这个只有6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里。这栋房子的位置在老城区内,生活起居方便,就是环境太差,是个棚改区,外来的流动人口多,这些人鱼龙混杂,读书的、经商的,当导游的、传销的、卖淫的,吸毒的等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且住的都是当地居民私建的出租房子。与黎先生家阳台相对的那间房子的住户,就是一对租房的年轻男女,男的是个大胖子,女的染着黄头发,像个外国女郎。这对男女也不知做着什么事,反正每天都是夜半归屋,白天不见人影。归屋之后,两人都要看一阵电视,把声音调得很大。黎先生喊话提醒过多次,要这两人把声音弄小,不要影响别人休息。两人开始答应,然而过几日又似乎忘了,依旧把噪声弄得很大。这一晚,黎先生实在忍不住了,乃起火吼道:“喂,对门两位,你们为啥记不住,弄这么大声音?”

胖子男回道:“管你卵事,我们看电视,与你何相干?”

黎先生道:“你弄这么大噪声,让人怎么睡觉哇?怎么不管我事。”

“才几点钟呀?”

“都12点多了,还早吗?”

“12点算什么,我们看电视,你管不着。”

“你影响我休息,我就要管。”

“你管,我就不听,你怎么搞?”

“你实在不听,我只好报警了。”

“你报,老子才不怕,这又不是住你的屋。”

“硬不讲理,是不是,再不听,那就请110来解决吧。”

黎先生说罢,气呼呼走进屋。几分钟过去,那对男女仍大声收看着电视。黎先生拿出手机,真的打了110。过一会,两个民警到了黎先生住的室内。黎先生带他们到阳台,指着对方的住屋讲述了报警的理由。两个民警随即下楼,到对方的住屋中进行了一番查问。那一对男女本是非法姘居的野鸳鸯,又都是一个吸毒案的嫌疑人,警察随即将二人作了拘留。

黎先生卧室对门的那间房子终于安静了几天,但他知道,过不了多久,那房子又会有新租房的客户来住。到那时,令人烦躁的噪声恐怕又会响起,为此,他真感到忧心不已而又莫可奈何哩!

清明节的祭奠

又到清明节。40来岁的张鸣老师带着五年级一班的小学生,在县城烈士陵园扫墓之后,又到了郊外的一座坟墓前来凭吊祭奠。郊外的这座坟墓很简陋,隆起的土堆正面只竖有一块石板,上书几个大字:甄大德先生之墓。同学们觉得很好奇,张老师为何带他们到这里祭奠,这坟墓里葬的甄大德先生是个什么人,为何没有简介呢?

张鸣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疑问,他站在坟墓前,让众学生集合在一起,然后神情庄重地讲述了一个故事。

30年前,在一座高山界上,有一个10岁的孩子在村小读书,这孩子家里很穷,一家4口住的是茅棚屋。正直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断了粮食。孩子连续两天没上学,班主任老师放学后,到了孩子家了解情况。老师问家长,你家孩子为何不上学啊?孩子父亲道,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怎么读得起书?老师二话没说,转回身,回到学校,将10斤大米送到了那孩子家,这10斤大米是老师自己节约的口粮,并且是从山下几十里外的粮店购回的,粮食来之不易,老师登门送来,真堪比是雪中送炭,孩子的父母顿时感动得哭了,连称老师是他们家的救命恩人。这一家人终于度过了春夏之交的饥饿难关,那孩子也返回了课堂读书。后来,那位孩子考上了初中和高中,再后来又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教师,这个人是谁,原来就是张鸣自己。而那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就是甄大德先生。他如今虽已作古,但张鸣永远不会忘记他。张鸣说,甄先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人,甄先生在3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不仅帮助过他,而且帮助过数不清的像他一样的贫困学生。甄先生曾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但儿子早年不幸夭折,妻子受不住丧子打击也患病去逝,从此甄先生没有再娶,一个人孤单地过了一生。他没有亲人,却把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穷人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慷慨无私,谁有困难,都会援手相助;他节衣缩食一辈子,所领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二,全都用来扶贫济困,资助了他人;他晚年退休后,还多年给一所聋哑学校义务帮教,不收一分钱报酬。甄先生活到七十六岁,死前他留下遗嘱,期望自己的丧事从简,不要刻墓志铭,所以,他的坟前只竖了一块简单的石板,连铭记的碑文都没写。他死时一贫如洗,什么遗产都没留下,但他资助一个个贫穷人的恩德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不衰。张老师最后说,人世间,有的人活着,灵魂却已死了;还有的人死了,灵魂却还活着。甄先生是后一种人,他这个人虽然死了,灵魂却永远活在怀念他的人的心里!

同学们听了张老师的讲述,不禁都对坟墓中的这位死者肃然起敬。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祭奠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要祭奠公墓陵园里为共和国捐躯的烈士,还要祭奠像甄老师这样为人世间留下大恩大德的好人!于是,众学生一起默哀,再一起动手,将甄先生墓边的杂草扯得一干二净,然后把几个花圈花篮在墓前摆放得整整齐齐,直到扫墓完毕,大家才排着队返回学校去。

远方的诱惑

哪个野猫不叫春?哪个少女不恋情?

澧源县清水乡清水寨的姑娘余佳佳,16岁还不到,身体就长得像少妇似的,脸庞白白净净,四肢又粗又胖,个头快一米六,胸前一对乳房鼓突。在同年龄读书的女生中,她属于身体发育偏早熟型的年轻女子。

伴随着身体发育的是她青春期心情的躁动。她的目光开始不断关注周围入眼的男生。在她读书的同班高中生中,有几个成绩拔尖又长得帅的男生,她心中有所倾慕喜欢,但这几个男生却都看不上她,因为她才貌都不出众,不愿和她多交往。别的男生她又多半看不上眼,这中学几年,她的情感就在朦胧的单相思中度过了。高考之时,她的成绩平平,一本二本没上线,结果被省城某职业医学院录取。读的还是三年大专的护士专业。这个护士班有四十多人,女生占了三分之二。男少女多,选择相恋对象的机遇小,加上她才貌平平,大学三年,也没有碰上一个男生向她示爱,她的青春情感区,基本上就成了一片荒草地。而她的父母和所有亲属,平日也都只关心过问她的读书学习情况,且不主张她在校交男友,谈恋爱。这使得青春躁动的她感觉十分难受。

临近毕业的那年,学校组织毕业班学生到m省的太州市某公立医院实习,她被分配到了外科当实习护士。上岗没几天,一位在群殴中被人打破头部的重伤员被安排进了她所照看的48号病床治疗。那伤员的陪侍者是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男子,个子不高,右眼还有点斜视。余佳佳初见到他,谈不上一点好的感觉。但那男子能说会道,他在医院只呆几天,很快就把余佳佳吸引住了。从他的自述中,余佳佳得知这男子名叫杨军,是某单位聘请的保安员,月收入有2000多元。那被打伤的病人,是他的一哥们朋友。这位朋友是为别人打抱不平受伤的,其行为是见义勇为,杨军佩服他,才专来侍候他。杨军又说自己老家就在太湖州柳湖镇,那可是个好地方,是鱼米之乡,家乡人都很富有,自己家里条件也不错,住的是新砖房,洗衣机、冰箱、电脑、电话、电视都不缺,只可惜父亲病死早了,现在只有母亲和妹妹住在家中,母亲老念叨家里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好媳妇。母亲要儿子快点完婚,儿子30岁了,还东挑西拈,没个准星是不行的,所以,杨军说,他一碰到余佳佳,就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如果余佳佳愿意,他要娶她去当媳妇。余佳佳听他这一说,心中不免受了感动,因为这还是第一个向她如此明确表态要娶她做媳妇的男人,但她也知道,两人交往才几天,她不会随便就对他表什么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