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用教程
19010200000028

第28章 创业概论(2)

创业过程的一般分析。创业动机的产生。一个人能否成为创业者,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个人特质,尽管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但其强度却有所不同;二是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增多会形成巨大的利益驱动,促使更多的人创业;三是创业的机会成本。创业机会的寻找与识别。创业机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意外发现,另一种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发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新技术的出现、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变化、流行时尚等都可能形成商业机会。创业者应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创业机会。资源的整合。整合资源是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除非成功地完成这个阶段,否则不管多么具有吸引力的创业机会,多好的创业项目和创意都会趋于空谈。企业的创建。企业的创建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和注册登记尤为关键。创意能否变成行动,关键看其能否形成一个周密的创业计划;资金往往成为新创企业的“瓶颈”,创业融资在企业的创建过程中至关重要;当创业者完成创业计划并获得融资之后,就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注册登记,创建企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新创企业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在企业营销策略、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方面下功夫,这是企业成长管理的重要内容。从成长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能否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形成名牌,在品牌、知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创业的收获,创业结果指在预期阶段内可感知的成功或失败。对创业者来说,回报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中进行仔细选择,以便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

相关链接:依照国际经验,发挥创业带来的就业倍增效应,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按照创业倍增效应,每1人成功创业,可拉动5人就业。如此推算,如果大学生创业率达到10%,那么全社会的就业情况就会得到极大改观。随着上世纪下半叶各国高等教育相继步入大众化,高教目标也已悄然发生转变,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并提出大学生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学历证书,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一本创业教育证书。

——刘茜:《应对就业难别忘了创业教育》,《光明日报》,2009年2月18日。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不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谋取职业,而依靠自身的学识智慧、科技发明、专利成果等资源,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创办企业,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业是大学生谋求生存乃至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可促使其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充分运用个人能力,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的需要,从而获得成功。

创业过程是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创业可促使大学生更快成长和更加成熟、可使大学生全方位地投入社会实践以获得宝贵的社会经验。创业的大学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工作,自己决定何时何地怎样工作,有助于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即便创业失败,带来的有益经验也会使创业者比同龄人更加理性和成熟。

创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接受了系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熏陶的大学生,无疑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思维活跃、灵感丰富、敢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源地,更应是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带头人。同时,创业能够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发明、新产品的出现,有力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竞争主体结构的合理化,对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乃至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业是新形势下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未来30亿劳动力中,将有25%~30%的劳动力不能完全就业,需要通过创业和自我谋职来达到就业的目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

创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选择。市场经济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倡和鼓励竞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宽松环境。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精力充沛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将会尽快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创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20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经预测: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将有一半以上的大中专学生要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择业教育,更应该是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大学应该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教会学生创业,为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据了解,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基本上都是如此。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步伐发展缓慢。

自主创业者多选择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偏低。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时,多数参赛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可当其下定决心走上创业之路,仅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往往就显得势单力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不愿意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帮助。因此,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大学生在创业时一般都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比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自然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创办如此小店,大有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嫌疑。

创业心态日趋理性。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在创业竞赛的带动下,大学生创业活动曾一度兴起,但在实践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路径狭窄、方式单一、盲目起步等,同时也引发了新闻媒体等多方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大学生开始理性思考创业问题,变得不再好高骛远,创业心态日趋理性。

尽管当前,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创业成功率不高。可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现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创业必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个人因素:虽然创业是一种社会行为,但其与创业者本人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创业,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大学生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也就与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因素:大学办学理念会带给学生不同的观念。开放、积极、主动,鼓励创业的办学理念,使得大学生敢于面对新事物、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更易自主创业;而传统、保守、消极,不主张创业的办学理念,可能会让大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

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行为。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大胆尝试,会让他们树立信心。担心孩子吃苦受累、时时处处为他们考虑,会让孩子谨小慎微。

同伴因素:年轻人的行为受群体行为和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周围的同伴,其主要包括同学、朋友和老师。当有人创业顺利或成功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加以效仿。一旦其中有人失败,则有更多的人可能会望而却步。

社会因素:首先是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其次是与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商业环境等因素,再次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高校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扶持因素等,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关链接:大学生创业行为因素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密不可分,个性特征是一种外在表现,家庭教育是其内在体现,不同家庭环境子女在价值观、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家庭又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反映的家庭环境特征也不同。学校环境更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尊重创业者,崇尚创业精神;在家庭从小灌输艰苦奋斗和独立思想;在学校大力展开创业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创业,学会把握创业机会,提高创业能力;对改变大学生被动就业的局面,减少大学生失业,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孔伟:《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因素分析》,《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思考题

1.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

2.你是如何理解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及大学生创业现状的?

3.你会不会选择自主创业之路?为什么?

操作练习:

1.组成团队,设计一份有关贵校及自己所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问卷,并组织实地调查与分析。

2.组成团队,按照小组,对在当地已创业并毕业于贵校的大学生者进行追踪调查,写出相关创业故事,或邀请成功创业者进校园做交流。

3.请阅读以下文章,在课堂上或在业余时间组织同学就“在校大学生是否适合创业”进行辩论分析。

一个大二的学生办了一个网络科技公司,两月赚了34万元;一个大三的学生开了一家批发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公司已在全国有加盟店……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故事屡屡被国内各大媒体报道,许多在校大学生也都在“梦想”着这种边学习边当老板的“大学时代”。

创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某条路上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9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几个员工正在电脑前忙碌或接听着各种业务电话,里头一间总经理办公室,坐着的竟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小施,两个月就赢利了34万元。在某地召开的网易分类华东地区新闻发布会上,其与国际木球协会已成功签约。大学生小杨较注重“短、平、快”。刚跨进大学校门时,他就发现周围许多同学忙着买电脑、手机、各种数码用品,而且只要新学期一开学,“商机”就特别旺。所以他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就以自己一学期的学杂费作本钱,开始帮人装电脑、卖手机卡等生意,他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就自食其力,不用花家里一分钱,边学习边做生意。

在校创业要付双倍努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艰辛与压力是旁人难以体会的。大学生小周,从大一开始就坚定地创业。先是投入了2万元,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临街商铺,经营起传统礼品。不久,他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旺铺,专门代理某网络游戏衍生产品。公司员工发展到近20名,其在全国范围内批发动漫游戏产品,并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68家加盟店、500多个批发商。创业者小周,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小周说他每天早早就起床,除了应付学习,还要天天到店里或公司来打理,差不多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学生老板”说出了心里话,要说不影响学习,那是假话。为了两头兼顾,所以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和精力。

在校创业风险大。在校创业者,无论当校园小贩到注册公司正儿八经从事经营,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小施在刚做网易分类浙江代理时,借遍所有同学的钱,飞到北京去谈业务,回来时身上只剩四十块钱,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这次不成功的合作,使得他辛辛苦苦从朋友、老师、父母处筹集来的6万元创业资金全打了水漂。6万元,对一个大二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了。小施认为,在所有的创业者中,在校大学生创业是最艰难的,现在的优惠政策都是针对毕业生创业的,在校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社会关系和资金,加上学业的压力和家庭的压力。所以,他并不赞成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某高校老师说,在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创业的自由,学校也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创业。学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推行了学分制。不过若学生荒废学业去创业,他并不赞成,他认为创业还是应在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