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用教程
19010200000008

第8章 职业生涯规划决策(2)

职业路经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须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在职业目标确定后,走哪一路经要作出明确选择。如自己所在组织中没有现成的路径,就需要自己进行设计。如是向管理方向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是先走技术再转向管理路经……因发展路经不同,对职业发展中采用步骤不相同。

制定行动计划。职业目标和路径确定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来提高你的业务能力?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

定期全面评估。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多在不断变化,有的变化因素是可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内容有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等。

二、职业规划决策的具体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的具体方法较多,而且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时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要方法有:

“WHAT归纳法”:国内外很多专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专家在进行职业咨询、规划时通常通过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模式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提出“你适合干什么”问题始,一路追问下去,一共是五个问题:

What are you suit it?你适合干什么?

What are you like it?你喜欢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What can you support you?环境允许你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 in the end?你最终怎么去做?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了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也就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个问题:“你适合干什么?”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自己的性格特征、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第二个问题:“你喜欢干什么?”它是对大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的一种考察。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会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

第三个问题:“你能干什么?”其回答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的职业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允许你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甚至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应综合起来看。

第五个问题:“你最终怎么去做?”是在前四个问题的条件下,确定自己的目标决策并进一步规划实施,实现自我。

明晰了这五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或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SWOT决策分析法:SWOT决策分析法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在职业生涯规划决策中,如能对自己作一细致的SWOT决策分析,你会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哪里,并会仔细评估出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一般来说,在进行SWOT决策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在分工非常细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擅长于某一领域而不是样样精通。有些人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桌旁,而有些人则一想到不得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心里就发怵。通过列表,你可以找出自己不是很喜欢做的事情和你的弱势。要看到,找出你的短处与发现你的长处同等重要,因为你可以基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两种选择:一是努力去改正常犯错误,提高技能;二是放弃那些不擅长的、技能要求高的职业。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不同行业(包括行业内的不同公司)都面临着不同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所以找出这些外界因素对帮助成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机会和威胁会影响到第一份工作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例如如一公司处于常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行业里,自然这一公司能提供的职业机会将是很少的,且可能没有职位升迁的机会。相反,充满了许多积极外界因素的行业将为求职者提供广阔的职业前景。要列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行业,然后认真地评估这些行业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第三步,明确列出五年内的职业目标。仔细对自己作一SWOT决策分析评估,要列出从学校毕业后五年内最想实现的三个职业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想从事哪一种职业,或希望自己拿到的薪水属于哪一级别。要时刻记住:必须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之与行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完满匹配。

第四步,列出五年的职业行动计划。要拟出一份实现第三步所列出的每一个目标的行动计划,并详细说明为了实现每一个目标要做得每一件事及何时完成这些事。如觉得自己需要一些外界帮助,就要说明需要何种帮助和如何获取这种帮助。如进行SWOT分析时要表明,为实现职业目标,你需要进修课程,这样的职业行动计划应说明在何时何地进修这些课程。

“决策平衡单法”。“决策平衡单”经常被应用于决策问题解决和职业选择咨询中,其实施程序主要为:

第一步,建立“职业生涯决策平衡单”,列出可能的职业选项。首先要在平衡单中列出有待深入评量的潜在职业选项3~5个。

第二步,判断各个职业选项的利弊得失。平衡单中提供咨询者思考的重要得失,集中于四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物质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自我赞许(精神方面)的得失、他人赞许(精神方面)的得失。考虑每个因素的得失程度,给1~5分。

第三步,各项考虑因素的权重。咨询者在各个方面的利弊得失之间,会因身处不同情境而有不同的考量。因此,在详细列出各项考虑层面之后,须再进行加权计分。对每个考虑因素按照自己的情况设置权重(1~5分),1分表示不看重,5分表示最看重。

第四步,计算出各个职业选项的得分。把各因素的权重和利弊得失分数相乘后再累加,计算各个生涯选项的总分。

第五步,排定各个职业选项的优先顺序。依据各职业选项在总分的高低,排定优先次序。这样,职业选项的优先次序就可作为咨询者职业生涯决策的依据。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决策常见问题

如不能得到很好实施,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也注定要失败。在职业发展中,没有“尽善尽美”的规划决策,大学生面对职业目标、计划及决策时要认真实施、及时调整。

相关链接:生涯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成最大价值的历程。

——沈之菲

一、职业规划决策中的一般困难

规划决策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所以生涯规划决策的困难表现在整个过程中,如职业生涯决策意识的困难、决策开始阶段的困难、决策过程中的困难、执行生涯计划的困难等(表3-4,见原书表3-1,056页):

造成职业生涯决策困难的原因,一是不了解自我。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不太了解,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和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这就必然带来职业决策的困惑。二是不了解职业和社会。相对“不了解自我”,不了解职业和社会,带给学生的决策困难会更大。很多大学生都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除不了解自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职业和社会不了解。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从学校到社会还有一段距离的情况下,大学生特别需要得到专业化的生涯教育和就业辅导,并通过培训、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唤醒职业生涯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

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沿袭中学时的观念,以学习为唯一导向,很少考虑将来的职业目标。

二、职业规划决策中的风格类型

人们常说,性格即风格。在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决策风格,这是由于不同的决策者因所处的决策情境不同及经验、知识、能力、性格和气质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的决策行为类型。任何决策行为都是决策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针对特定的问题权衡各种可能性和各种利害关系,依据本人的经验、知识、能力、性格和气质而作出的。这些内容的交织和汇总,就形成了不同决策者的决策风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受到决策风格的影响,并对职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为不同的决策风格所作出的决策结果是不一样的。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决策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表3-5,见原表3-2,原书057页):

显然,在8种职业生涯规划决策风格中,前7种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学生应使自己的决策风格成为“计划型”。

三、职业规划决策中的修正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职业生涯规划也要虽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过于复杂的职业生涯不仅难奏效,有时反会将大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纸上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上,而非真正规划实施的内容上。因此,不管怎样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都必须客观面对就业和择业的实际问题。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大学生自觉面向市场和社会适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针对职场环境、用人单位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等变化作出必要的调整。修正调整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够尽可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规划,以主动适应职场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导向:大学生在制定大学规划目标时,有的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有的选择考研。如考研的国家政策和相关报考院校发生了变化,就可能会对其考研目标的设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大学生涯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再如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或选择其他大学生涯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均可能因为相关环境或政策的变化而发生游移,客观的、依据现实需要的、主动的生涯规划目标的调整,更加理性地合理调整规划,使生涯规划从静态走向动态。

人职匹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决策,要建立在“人职匹配”的基本原则之上,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目标和执行力等方面均可能会发生一定游离,原规划方案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调整中,应继续坚持“人职匹配”的原则。

需求导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如同一种“产品”的加工过程。“产品”有市场,才有“加工”的必要。因此,在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社会与组织的需要。只有有需求,才能有位置。

人尽其才:不同的人有不同性格、兴趣、特长等,这些特点可能就是你的优势。因此,将职业生涯目标建立在个人优势的基础上,就能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有人擅长文学,有人擅长体育,有人喜欢数学,有人偏爱哲学。倘若你的所爱正是你的长处,那么不在调整之列。有的人他所热爱的正是他所短缺的,这就需要依据情况认真进行修正与调整。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什么要明确?

3.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困难的方法是什么?

操作练习

1.读下面的故事,具体说出你对三人回答的看法。

阿爸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去草原打猎,四人来到草原上,这时阿爸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很快做出反应:“看到了我们手中的猎枪,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无边无垠的草原。”阿爸摇摇头。二儿子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猎枪,野兔和茫茫的草原。”阿爸接着又摇摇头。老三说:“我只看到了野兔。”

2.职业生涯目标的探索。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各种职业梦想,如果不去考虑任何客观条件的制约,想一想自己的职业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可通过“名片探索法”来进行。设想一下10年后自己将来与别人会面时,递给别人的名片的是什么样的?接着找一张纸,自己设计它。包括正面、反面、颜色、图标及称呼和职务。然后给别人讲你为什么这么设计?怎样努力才能达到名片上的称呼和职务?反思一下,自己达到以上目标具备什么优势?可行性有多大?有什么困难?

3.应用“WHAT归纳法”具体分析你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4.应用SWOT决策分析法分析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5.假设你现面临着报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和到一家效益良好公司就业的三种可能性,应用“决策平衡单”分析法来加以具体分析,判断出你的职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