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用教程
19010200000009

第9章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1)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管理,因为管理出效益,管理才能保证生涯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设定后需要有条不紊地每天坚持执行和落实,最终目标才能最后达成。没有计划和执行,一切职业生涯目标都将成为空谈。

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特征和意义

相关链接: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在19岁时曾对自己的人生做了50年的规划:在20多岁的时候,要创立自己的公司。在30岁这个年龄段里面,要赚足够的钱,能够进行投资,这个钱的规模要是10亿美元或者20亿美元的规模,这样才能为未来投资。到了40多岁的时候,要更大一笔的投资。到了50岁这个年龄段,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给自足的公司。到了60岁这个年龄段,把接力棒递交给下一代接班人。

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特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指大学生在自我认识和了解社会基础上,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并及时进行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其特征为:

连续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具有连续性特点,它是一项连续而又系统的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是大学生毕业时才着手进行的工作,而应贯穿在整个大学三年或四年,分阶段、分任务逐级完成。

多样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一系统工程,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在内容上就包括目标管理、健康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感管理、压力管理等多方面。

可行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以事实为依据,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外在环境的约束,这就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定位,并对外界条件进行仔细分析,选择适合自己并且也能够实现的职业目标。

适时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根据大学教育各阶段、各学期的特点,合理安排实施。各项主要活动何时实施、何时完成,都必须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如大一学生处于对职业生涯目标的探索期,这一阶段应着重进行职业兴趣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以及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大二是知识结构的建构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应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大三、大四时要树立终身学习及创新、创业的观念,并了解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前瞻性。大学生在自我定位和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之前,要知道摆在面前的职业生涯道路的各种可能性,知晓未来的职业世界,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规律。

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义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管理是指大学生自己学会学会自我管理,并在管理中走向成功。概括看,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义有:

可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力,促进职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知识储备。自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并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参与社会竞争并顺利就业。

可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难、挫折的控制力,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既能使大学生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未来职业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大学生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阶段生涯目标并逐步提高自身技能,有利于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工作之后强化环境把握和困难、挫折的控制能力。

相关链接: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一段话。

有利于大学生入职后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方面的关系。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以帮助大学生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

可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合格大学生不仅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而且在工作之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使工作目的超越财富和地位,转移到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潜能开发价值实现。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一、健康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5年提出健康应包括三个方面:(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情绪管理能力。概括地说,健康一是身体方面的健康,指生理机能正常、抵抗能力强,没有或很少生病;二是心理健康,指能够保持平静情绪、敏锐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身体健康的管理方法:自觉学习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研究表明,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对自我科学实施健康管理的过程。大学生应养成以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时休息和起床,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天锻炼半小时,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正或戒除吸烟、酗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

心理健康的管理方法:保持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主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要指出的是,尽管自己目前心理状态是正常的,但并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最佳水平。我们可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等方法来调节、调整自己,使心理健康提高到较高水平。

相关链接:健康比成绩重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是很多人已经认同的一句话。对于毕业后走人工作岗位的人,学生阶段的成绩将成为永久的奖状贴在墙上,进人一个工作单位,就预示着新的竞赛,新的起跑线。没有健康的身心,如何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革,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现代社会,拥有强健的身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挫折与痛苦、缓解压力与抑郁,这些都将成为工薪族乃至学生们常常面对的问题。

——姚平:《听!清华校长有忠告》,《课外阅读》,2008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