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针对大一新生的教育与培养
大一新生刚步入青年期,精力充沛,充满生机,思维敏捷,有条件充分施展自己才能,但大一学生也是刚接触与初高中不一样的大学生活的群体,面对着更多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考虑,难免出现学习动机偏向、模糊、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调整和解决,就很可能给培养大批迎接新世纪挑战的社会主义接班者造成影响。如何调动和激发更合理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一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1)加强人格塑造,培养高尚的人格,引导其学习动机向高层次发展。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必须树立为祖国、为边疆、为人民而刻苦努力学习的崇尚理想。在大学里,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和革命理想的教育,及对它们的调查研究。只有重视起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才能超越只追求个人利益和安逸的低层次需求,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具体地说,应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讲座来丰富校园文化和树立良好校风,且对这方面的教育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的始终。
(2)正确对待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
社会因素,如社会对某类人才的需求,学校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奖惩标准,能够满足学习需要的学校和专业的设置等。上文提到的”文凭热“占了70%的比率,就是社会因素影响的一种结果。学校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因素,不要过分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不能因为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不树立高尚的学习动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城市人才高地的建设,一张文凭将不再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所以,要综合考虑社会现实与个人崇高理想才不至于迷失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方向。
(3)调整适度的学习动机,即学习动机不要太强,也不要太弱,适中为好。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结合自身实际而定,不要过高。因为,在完成难度较大或过高的目的时,获得成功的动机过强,就会形成精神压力,干扰智能的发挥而且可能产生负增强的作用,使得对目的失去信心。相反,把目标的价值看得不大、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太低,那么由学习动机激发的内部力量就不强,甚至会被压抑,同样会产生负增强的作用。所以,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都要尽量避免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的现象,而要将学习动机调到最佳水平。
(4)认真集中确定少数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的内容随着社会和校园生活的多样化而呈现出多样复杂的发展趋势,但只有被投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的目标才能及时被成功地实现,不至于因为目标多、乱而分散注意力,半途而废。总而言之,了解大一新生学习动机的内容特点是对其进行更好地教育指导的重要前提,而对其在学习动机上已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尽快解决。帮助其明确为什么而学习,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学习需要,对于面临着漫长的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
教育影响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校内全体教职工、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按照学习动机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一贯性是指学习动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1.教育的一致性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一致。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溺爱、不娇惯、不袒护、不打骂、不放弃孩子,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培养。父母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教师之间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要和教师之间经常沟通、坦诚相待、消除分歧,要相信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哪怕老师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进行了体罚,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若有不满,应通过正常的、合法的途径与老师沟通,向学校乃至教育部门反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维护孩子正常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孩子耳濡目染,从小懂得维护合法权益要以正确的方式、合理的渠道解决,而不是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措施,甚至违法犯罪。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致性。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做到以法治教,以德立校;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成才观,因材施教;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提供和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不体罚、不歧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建立家校合作长效机制,使家长了解、理解、支持学校及教师的工作;建立家长与教师的平等合作关系。
(3)社会教育的一致性。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评价手段、教育环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全社会要综合治理,净化教育环境,创建多元的人才培养选拔模式,构建和谐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为实现社会教育的一致性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教育的一贯性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自己,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孩子不仅继承父母的生物特征,还要承袭精神特征,而这些都要落实于艰苦卓绝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活动之中。需要持之以恒地培养与训练。现在常出现的情况是,家长兴趣来了,把孩子教训一通。拿学习来说,期终测试成绩不好,立即感觉到抓学习的重要性,即管一阵,抓一阵,几天后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放松,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是家教的大忌。所以必须针对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处理好近期要求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家长做到长远目标靠一个个近期的要求和培养去实现。对当代大学生不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家长做出的决定,提出的要求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许多阶段构成的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的矛盾,各阶段之间又相互联系。学习动机教育的内容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前后连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地取得效果。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科学地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动机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了解、掌握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能力等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德育内容的内在逻辑;互相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交接工作,保持对学生学习动机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
大学生学习动机教育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各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一致的因素。因此,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统一于学习动机教育和学校的总的要求;要求学校同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学校应采取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加强控制和调节,在学习动机教育过程中,发挥社会的积极因素,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教师在保持、维护学习动机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中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