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保健大全
19020800000020

第20章 运动疗法(4)

1.山海朝真。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叠于右手之上,自然放在小腹部,手心向内。深呼吸,先缓缓吸气,再慢慢呼气,呼吸要自然、深长,逐渐做到腹式呼吸。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练习时注意头端正,眼自然闭上,舌尖轻舔上腭。

2.幼鸟受食。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屈肘上提,两手掌与小臂相平,提至胸前与肩平,掌心向下,然后两手掌用力下按,至两臂接近伸直为度,再屈肘上提。如此反复进行。练习时动作要慢,呼吸均匀自然,屈肘时吸气,下按时呼气,上提时肩部用力,下按时手掌用力,肩部尽量放松。

3.大鹏压嗉。两脚开立,左手置于右手上,掌心向里,放在胸前。两手相叠,自左向右轻按胸部及上腹部,上下左右回旋,再自右向左轻按胸部及上腹部,上下左右回旋;然后以脐部为中心,在下腹部做同样的按摩动作。如此反复进行。一般每呼吸一次两手轻轻按压回旋一周。

4.左右开弓。两脚开立,两掌放在眼前,掌心向外,手指稍屈,肘斜向前。两掌同时向左右分开,手掌渐握成虚拳,两前臂逐渐与地面垂直,胸部尽量向前挺出,然后两臂仍屈肘不变,两拳放开成掌,还原。如此反复进行。拉开时两臂平行伸开,不宜下垂,肩部及掌指稍用力,动作应慢,逐渐向后拉,使胸挺出,肩胛骨夹紧,分开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5.霸王举鼎。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屈肘,双手虚握拳,平放肩前,高与肩平。两拳渐松,掌心向上,两臂缓上举,眼随两拳;然后两手渐下成虚拳,手指稍用力,还原。如此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6.摘星换斗。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左臂屈肘,掌心向内沿体前向上提起,提过头顶后掌心向上横掌于头顶上,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手臂尽量伸展,眼随手转,足跟微提起;右臂同时屈肘,自背后上提,掌心向后,手背贴于后腰部。然后左手自头顶向侧方弧形下落,然后再屈肘,掌心向后置于背后上提,手背贴于后腰部;右手同时自背后下垂,然后再屈肘经体前向上提起,掌心向内,提过头顶后掌心向上横于头顶上。如此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7.哪吒探海。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眼看前下方约2米处似窥探状,还原。再换右侧。如此反复进行,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8.犀牛望月。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头颈尽力向左后上方转,眼看左后上方似望月状,还原。再转向右侧望月。如此左右交替,反复进行,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9.风摆荷叶。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互相摩擦手掌,手指随后叉腰,拇指在前。两手沿腰部、骶部、臂部用力按摩,然后腰部自左向后、右、前做回旋动作,接着再逆转,回旋的圈子要逐渐增大。如此反复进行。

10.仙人推碑。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左手握拳抱于腰间,同时身体向左转,右手掌立起向正前方推出,头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还原。再身体向右转,做法同上。如此左右交替,反复进行,手掌推出时吸气,手掌收回时呼气。

11.掌插华山。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手向前方伸出,掌心向下划半弧后抱于腰间,右手向正左方伸出,如刀插物状,眼看右手掌,还原。再身体右转,做法同上。如此两侧交替,反复进行。

12.白马分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交叉于腹前。上体前屈,眼视两手,然后上体抬起,两手举至头顶上交叉,上举时如向上攀物状,尽量使筋骨伸展;接着两臂向两侧分开,还原。如此反复进行,眼一次看左手,一次看右手,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13.凤凰顺翅。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自然下垂。上体前屈,两膝微屈,左手向左上方撩起,头亦随向左上转,眼看左手,右手虚按左膝,还原。再向右侧做,方法同左侧。如此两侧交替,反复进行,头部左右转动时吸气,转回正面时呼气。

14.巧匠拉锯。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抱于腰间。身体向右转,以前脚辗转地面,并屈膝下蹲,左膝抵住右小腿,右拳抱于腰间,左拳自左腰际向正右方伸出,手臂与肩平,还原。再身体向左转,做法同上。如此两侧交替,反复进行。

15.青龙腾转。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左拳抱于腰间,右手立掌向左方推出,左脚尖向左转,上体向左转;接着左拳变掌,向左伸出,右手也由立掌变为掌心向下,随后使两臂沿上、右、前下方向绕环至左侧,左手仍收回抱于腰间,右手仍立掌。然后右手收回抱于腰间,左手改立掌向右推出,右脚尖向右转,上体右转,做法同上,方向相反。如此两侧交替,反复进行。

16.罗汉伏虎。两脚横开一大步,两手叉腰。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还原。再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如此两腿交替,反复进行。

17.白鹤转膝。立正,两膝微屈,身体略前倾,两手先按摩膝部,随后按于膝上,眼注视前下方。两膝自左向前、右、后做回旋动作数次,然后改为相反方向的回旋,每呼吸一次,膝部回旋一周。如此反复进行。

18.行走下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抱于腰间。两腿下蹲,尽可能使臀部触足跟,臂前平举,还原。下蹲时吸气,起立时呼气。如此反复进行。

19.四面摆莲。两脚并立,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先将左大腿提起,小腿垂直,将左脚向前踢出,脚尖伸直,脚面绷紧;再左脚落地,右腿提起如左脚动作踢出。然后右脚落地,左脚后踢,脚跟触及臀部为度;再左脚落地,右脚后踢,接着右脚落地。左脚向里似踢毽子状横踢;再左脚落地,右脚向里横踢。继而右脚落地,左腿抬起,左脚向外似踢毽子状横踢;再左脚落地,右腿抬起,右脚向外横踢。

20.仙踪徘徊。立正,两手叉腰。先左腿向前迈一步,脚跟先落地,再右脚跟进,重心移向右脚,左脚脚跟提起:然后右脚后退一步,脚尖先落地,重心移向右脚跟,左脚脚尖提起,脚跟着地。接着左脚脚尖落地,右脚前进一步,左脚再前进一步,脚尖落地;再左脚后退一步,脚尖先落地,重心移向左脚,右脚尖提起。如上所述,左右脚交替,反复进行,每上一步或退一步时,呼吸一次。在具体练习此法时,宜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灵活掌握,可练其中的几式,也可二十式全练,每式可练一遍,也可反复练习数遍。

八段锦疗法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以八节动作组合而成的保健操,简单易行,运动量适中,不受环境场地的限制,随时可以练习,经常练习具有强筋骨、利关节、通血脉、调脏腑等功效,同时能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和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症状,适宜于高血压、颈椎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患者及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练习选用。八段锦的流派很多,其动作套路各有千秋,但其基本要领不外姿势要正确,心情要平静,身体要放松,做到形神合一、刚柔相济、平衡舒畅、粗中有细。

(1)两手托天理三焦。①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头身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十指伸展,足趾用力扒地,足跟、足心微上提,调匀呼吸。②两臂自体侧慢慢抬举,边举边将手掌旋转,使十指在头顶上方交握,两手掌心向下;然后两手翻掌成掌心向上,两肘用力挺直,两掌用力上托,同时两足跟尽量向上提起,使身体有如被悬吊起来的感觉,并稍停片刻;接着两手十指分开,两臂自体侧慢慢放下,两足跟同时轻轻落地,还原至①。练习时注意手臂上举时深吸气,两臂放下时深呼气,足跟上提站立稍停时呼吸可稍停顿。

(2)左右开弓似射雕。①立正,两脚尖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②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两腿屈膝成骑马势,大腿尽可能与地面平行,两臂在胸前十字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掌心向内,十指张开,眼看右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左拳缓缓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右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右平拉,成拉弓状,肘尖向右挺,头向左转,两眼注视左手食指;接着两臂收至胸前,放松还原至①,右脚再向右横跨一步,与前面做相同的动作,惟方向相反。练习时注意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3)调理脾胃单举手。①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②左手翻掌从左侧向上举,举至头顶上,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向上移,移动含劲,移至腰间;接着左掌尽力向上托,右手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用力下按。然后左手从体侧放下,掌心向下,右手从体侧上举,举至头顶,掌心向上,指尖向左,而后动作含劲,右掌用力向上托,左掌尽力向下按。练习时注意上举、下按要同时进行,举、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4)五劳七伤往后瞧。①立正,两脚尖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掌心紧贴腿旁。②挺胸,两肩稍向后牵引,左肩略抬高,同时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然后头眼向前还原至①,再挺胸,两肩稍向后牵引,使胸部张开,同时头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练习时注意转头时身体保持直立,向后看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5)摇头摆尾去心火。①两脚分开,屈膝下蹲成骑马势,两手虎口向内,扶撑在大腿中部,挺胸抬头,上体正直。②左臂屈,臂肘慢慢向左尽量压下,头慢慢向左尽量弯曲,臀稍向右摆,右臂挺直,动作柔缓轻松,同时顺势上体及头轻缓旋转,向后慢绕,臀部还原,两臂略直而松,助体后屈;接着上体及头从后屈绕向右下方弯曲,臀部向左摆,右臂屈,肘尖向右下压,左臂仍挺直;继而上体及头从右屈绕向前方深屈,两臂屈,肘尖顶向前方,头抬略向前看,并逐渐还原至①。练习时注意动作连贯,轻松柔缓,四肢自然屈伸,呼吸均匀。

(6)两手攀足固肾腰。①立正,两脚跟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②手臂略向后,从左右两侧张开向上,做半圆形如鸟翅上扇,使手臂向上伸直,手掌向前,两手距离略比肩宽,然后慢慢俯身向下,手随之下落,以两手攀住脚尖,头向前看,脚腿伸直,膝勿弯曲;接着两手慢慢向前伸直,身体也随之逐渐站立,两手提到头顶后向两旁分开,并从左右两侧向下,做梅花握(即以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抵住腰眼,无名指指及小指作陪衬);最后两手放开,复原至①。练习时注意动作连贯、柔缓,自然呼吸。

(7)握拳怒目增气力。①两脚分开比肩稍宽,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于腰的两侧,两眼平视前方。②左臂拳向左缓缓伸出,拳心向下,同时右拳用力握紧;然后左臂拳以旋丝劲转弯向后成弧形收回腰间,同时右臂拳向右缓缓伸出,拳心向下,左拳用力握紧,并恢复至①。接着左拳向前方缓缓冲出,臂随之而伸直,拳心向下,同时右拳用力握紧,右肘向后挺,两眼睁大向前虎视;再右拳向前方缓缓冲出,臂随之而伸直,拳心向下,同时左拳用力握紧,左肘向后挺;继而右拳收回腰旁,恢复至①。练习时注意出拳要用力,出拳时呼气,要瞪眼怒目,复原时吸气,全身放松。

(8)背后七颠百病消。①立正,两腿紧靠脚并拢,两掌心贴于大腿外侧。②挺胸,双膝绷直,脚跟尽量提起,前脚掌支撑身体,头用力向上顶,稍停片刻后脚跟轻轻下落,但不着地,如此反复向上顶七次后,两脚脚跟轻轻着地,全身放松,恢复至①。练习时注意上顶要用力、要猛,动作要协调,提脚跟时吸气,落下时呼气。以上各节动作一般做4~20次,每天可练整套动作1~2次。也可根据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选择其中的某一节或某几节。

瑜伽功疗法

瑜伽功是印度式气功,包括座法、练气法、净心法三个部分组成,与我国气功的练法大同小异。都是摆好一定的体位和姿势,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呼吸,用特殊方法集中注意力,并采用一些自我暗示的措施以加强疗效。

第一部分:

1.取仰卧位;

2.两脚之间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

3.将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25~30厘米的地方;

4.头随意放在左侧或右侧;

5.轻轻地闭上双眼;

6.缓慢而有规律地放松身体的各部分;

7.让身体各部贴在地上;

8.在精神上感觉自己陷入地下,并随着每次呼气尽量地陷下去。

第二部分:

要求病人将注意力集中到16个部位:

趾尖、踝、膝、肛门、生殖器、髓、脐、胃、心、喉、唇、鼻尖、眼睛、眉间、额、脑。

1.取一简单的瑜伽功姿势;

2.忘却身体的上部,尽可能长时间将精神集中于趾尖;

3.若注意力刚一分散,就马上转移到踝部并一直想着那里,忽略其他任何部位;

4.按同样的方式依次到达脑;

5.然后,按相反的过程依次到达趾尖。这种过程要重复3遍,每天至少进行2次。由于此功法是在床上练习,所以对体弱者和卧床病人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