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
19021300000031

第31章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5)

4.企业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支持力度不够

最后,实践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可见,人们通过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也就是说,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世界观的形成或改造、社会生活基本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个人能力、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统一。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须通过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得以实现。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身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及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地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这样在教育育人根本目的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包括人的社会生存、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五、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根本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最突出的一点是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其“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特点。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采取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职教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其课程模式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结构。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进一步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岗位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及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据资料显示,7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院校应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64%的用人单位认为,企事业单位应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在教学计划中应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要求;6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知识面窄、技能单一。

高职教育必须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实现行动体系的重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征,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但是,实践同样昭示我们,在“真实的虚拟”工作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优化培养,仍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高职院校要在课程重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下工夫。

1.课程教学的改革

(1)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结构课程体系。对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块,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能力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经反复论证修改后,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训练模块按其性质、功能、内容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的整合,构建课程门类,并按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各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熟练程度,完成课程体系建设。

(2)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必然需要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突破原来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传统学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实际或模拟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项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现场为中心,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分析和综合、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交往与合作、批评和自我批评、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诚实、敬业、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突破口。高职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实际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传统职教模式因其封闭性、学科性、专门化的特性,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职业工作的需要。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致使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序化过程与对知识的无生命“机械”序化过程出现了冲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则应是一种“串行结构”,是对可能的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通常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相对固定的工作序列,在参与工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并优化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