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特罗(Martin Trow)认为,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学术标准——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英国教育家皮特·斯科特(Peter Scott)认为,大众化过程中和大众化之后,随着数量的扩张,教育质量是产生教育自身发展十分关键的、社会各阶层最为关注的问题。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世界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充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促使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和评价予以高度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末发表的《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质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三大全球性课题之一。“教育对不断变革世界的响应应当以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为指导”。法国在1984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中强调,“法国政府认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日本“临教审”1986年发表的报告指出,“纵观日本大学战后40年的历史,由于肆意增加大学的数量,在教育和研究的内容和质量上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倾向”。“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1984年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质量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忽视,反而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成为发达国家藉以提升综合国力、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手段之一。可见,尽管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会交替上升,但质量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性因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教育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学质量的竞争。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在竞争中坚持教学优先质量至上的原则,确立自身的质量品牌和办学特色,这样的高等职业院校必然会失去生存之基、立足之本,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所以,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视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
2.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迅速扩大,随之出现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学设施准备不足,跟不上扩招的需要,教学资源的供给出现紧张,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实验仪器和设备短缺等系列问题。为了缓解师资紧缺的矛盾,部分学校的部分课堂由小变大,甚至出现了上百人同上专业课的现象,教师上课如同做报告。扩招尽管激活了高等教育市场,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推动了高校管理改革,但也毋庸置疑地带来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滑坡。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积极探索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来满足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一点就是在收集分析整理教学各方面的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控。如果教学系统中某些因素偏离了原有的运行轨道,而这种偏离又没有相应的反馈调节机制予以纠正的话,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增加,阻碍教学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监控的作用在于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监控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中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能够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使学校各部门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改正,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系统诸因素以及外界环境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学系统结构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要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更加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2000多所高等学校,切实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继续做好各种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严格教育教学秩序。以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评估为重点着手,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教。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以人才为根本的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教育的战略地位更加引人注目。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满足国家的需求还是满足大众的长远需求来看,高等教育质量都是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关键。诚如国务委员陈至立所言,“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1世纪初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怎样才能达到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呢?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四、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1.树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观
科学的质量观就是要确立多元化、多层面的质量观。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并以此为指导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科学的质量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质量观。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主题。对高等教育来说,首要问题也是发展。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要确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就应当是以发展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发展的质量观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多元化的质量观。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是多样的,学校的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的个性也是多样的,这样就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者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者——学生:二是接受教育产品者——用人单位,只有这两个方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才有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并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个性发展和追求质量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培养目标也呈现多元化。办学主体由单一的国家办学逐渐发展成为以国家办学为主,民办高等教育、公有民办、社会办学并举的格局。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学生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3)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高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最终关注的还是“人”。大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本。大学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人”排在第一位。离开了教学,离开了人才培养,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校长这样认为,“21世纪的大学,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重新组织教学、设置课程,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形式的终身教育机会创造条件,使学习者享有更为灵活的受教育的选择权”。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育观,我们才能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4)整体性的质量观。一所高质量的大学,除了人才培养是高质量的以外,它的基本功能和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关的活动也应当体现出高质量和高水平。整体性的质量观强调多层面、多标准、多角度评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不能仅仅以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衡量一所大学的质量,这是不全面的,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进行全面评价;二是要用不同的质量标准衡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高等职业学校;三是评价的主体应由单边转向多边,也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评价中来。当然,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多层面性,并不否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