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
19021300000005

第5章 高职教学管理概述(4)

2.教学管理缺乏民主的氛围

所谓民主管理,就是在管理中采用民主的方法,允许、提倡和实行被领导者和被管理对象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实际上使对象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但从表面上却是被赋予了相当的权利,包括参与制定决策和措施、参与对决策和措施的执行、参与对结果的检查和评鉴等权利,让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因为,民主的本质是如何看待人,民主的理念使人的独立人格受到尊重、人的主体性得到肯定,人不是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作为目的。可是,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师生的民主,师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受管理地位。

按照布鲁贝克的分类,我国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政治论而不是知识论基础之上的。加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曾经实行的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高校教师在高校内部实际长期处于与学生相似的管理对象和教育对象的地位,实际上是被当做听命于领导的群众,至多是被当做高校学科发展的工具。这种状况并没有因为这几年来高校重视教师的作用和高校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而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主导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师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上,高职院校的校级层次集中了决策权,院系只有执行权和较小的自主权,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压抑。尽管《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但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还没有广泛、充分的实现。教师在学术与行政事务中缺乏充分的管理权和知情权,大部分的权利掌握在一些“职能部门”手中。当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民主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从总体情况和实际效果来看,它还只是处于发展阶段。比如有些教职工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问题,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不高;也有些领导不重视群众的意见,即便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满足广大教职工的内在要求。最为突出的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代表教师权益的民主机构——教代会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至于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空间比教师更为狭小,几乎很少有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渠道。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学生评教这一制度,确实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是,根据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只是把此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几乎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五、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它不仅起到了教学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作用,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在总结开展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和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学评估研究的一般规律同我国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使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教学质量评估在高等学校中广泛展开。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评估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评估主要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采取他人评估、行政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的目的表现为分等评优,从而起到选拔、鉴定、评比的作用,所体现的是教育评估的总结性功能,而为改进工作和决策服务的形成性功能发挥得不好。这种评估在一些地方所起到的作用与过去没开展督导评估前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检查并无本质的区别。被评估者对评估活动没有积极性的参与意识,甚至对评估有抵制和厌倦情绪。有的认为,评估只是摆形式,走过场,对学校的具体工作开展并无实质性的促进作用。还有的认为,评估是一种“扰民”行为,干扰了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些地方有谈“评估”色变。这些原因固然有偏颇之处,但究其原因与我们所开展的评估方式、方法不当有关。评估的目的不只是在于分出等级,更在于改进工作,如果评估者对此没有深刻认识,简单地以评估作为分出优劣高下的工具,必然会造成误导和误解。

2.评估功能和模式单一

评估具有导向、改进、鉴定、激励、管理、研究等多种功能,但目前的评估尚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功能,只有鉴定功能、管理功能在评估中表现得较明显,而改进、激励和研究的功能却很不够,有些功能的发挥甚至出现扭曲和变形。评估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泰勒的“目标行为模式”,或者说“目标达到度”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是伴随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和督导工作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由领导部门组织的行政评估和他人评估。而专家评估、社会评估、自我评估的成分却很少,势必影响高职教育评估的全面性和被评对象的积极性。

3.对教育评估重专业轻素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大众化进程加快,高职院校几乎没有门槛,这样必然表现出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增长、生源质量下降、教育质量下降、学生质量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些学生入学后,有的面对高考的失落而怨天尤人,不能自拔;有的认为前途渺茫而自甘沉沦,不思进取。这无疑给我们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难度。有的教师在在给学生的评价鉴定上,往往以学生成绩论英雄,过分突出文化专业素质考评,而忽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界定,必然对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4.对教育评估重常规管理,轻学术管理

高职院校常规管理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很有必要,但墨守成规管理,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不利于新思想、新思维的接受和运用,所教的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内化为一种能力。教学管理部门忙于处理常规事务,这样对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研究不够,指导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不多,新举措的落实不够得力。在教学管理中,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民主管理,广大教师科研人员主体意识差,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也受到了限制。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学术管理是重心。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校一级学术管理机构不健全,院系一级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上没有自主权。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力有限,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学校学术管理机构甚至形同虚设,由此导致了学术管理陷入被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功能,教学管理部门则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结合部。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功能的关系,防止陷入繁重的日常事务管理,削弱乃至陷入忽略学术管理职能,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体制上,可将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适当分流:一是有利于强化学术管理;二是有利于管理现代化手段的实施。

5.评估技术水平不高

评估的可信度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评估手段技术的准确把握和恰当运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评估涉及多种评估技术和评估工具的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工具有不同的作用。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评估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是量化的技术,但一部分评估人员对如何编制量化表、如何保证可信度和效率等缺乏应有的知识与能力,致使量化方法这一重要的教育评估技术出现偏差,导致“盲目量化”的现象。

第三节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近年来因“扩招”而导致的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高职教学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高职教学管理如果仅沿袭传统的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已远远不能很好地协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冲突和矛盾。因此,为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的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和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管理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积极的吸收和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如系统论、人本思想、教学理论等)作为新时代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并力争在改革的各个层面上协调和理顺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关系和认识,使得改革后的教学管理既有深厚的管理理论作指导,又以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为目标,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期望。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1.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性开展工作,一切措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和措施都必须坚决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注意培养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教学管理改革也必须在这个大原则下进行,并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一切措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2.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管理应该导向教学、服务教学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办学宗旨或根本任务是培育人才,它最主要、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应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展开,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最高原则,凡是教学改革需要的配套管理措施和要求,教学管理改革都应全力从管理的技术上找突破口予以解决。教学管理改革必须以保持教学工作的稳定为前提,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的稳定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学管理改革工作都应在保持教学稳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展开。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只有在得到了教师、学生、学校各部门的广泛的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3.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必须是衔接有序的高效操作系统,并且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标准

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高效系统,是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衡量这一系统效能的重要的标准。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都是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过程而做出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教学管理有序的可操作改革措施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从宏观上看,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之一就是创建一种环境,包括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也就是说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从微观上说,就是要形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调动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