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学
19024100000010

第10章 企业管理概述(9)

为适应大生产方式的新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也日益成为许多企业青睐的企业制度,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大规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生产手段日趋现代化、电脑化,生产和资本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公司制恰恰为此创造了条件,成为跨国大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此外,由于股份转让、购买的简易化,工业资本和银行金融资本相互持股、参股、控股,人事上的相互兼职,导致了巨大的金融资本和金融财团的形成,成为控制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最大的3家商业银行的代表在联邦德国经济界中共占有1347个领导席位。据美国金融小组的调查资料,1976年美国130家大公司中有530人互兼董事。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三和、富士、第一劝业等六大金融集团以各自的银行为中心,通过参股控股控制着大批公司。这种控股参股方式使大批公司在资产上具有关联性,这一方面对经济协调的有效展开有利,另一方面也产生新的管理要求。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

由于现代组织管理上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尝试与创新相适应的管理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于是,二次大战后管理学说、管理实践犹如春天的百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最著名的管理学思潮与流派有:程序学说、人际行为学说、经验管理、社会系统学说、决策管理学说、数理学说。综合地说,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不只限于成本的降低、产出的增加,而更重视人的管理、人力潜力的开发,更重视市场、顾客的问题,管理的核心更侧重于决策的正确与否、迅速与否。

2.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

管理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不断推出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如事业部制、矩阵制、立体三维制等以适应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还创设了与资产一体化控股、参股相适应的管理组织,以及提出了组织行为等一系列组织管理理论。

3.管理方法日渐科学

现代管理虽然不摒弃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但为适应大规模产销活动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现代管理方法,其中有投资决策、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方法、模拟方法、系统分析等方法,试图从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果。

4.管理手段自动化

现代企业组织面临更复杂的环境,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信息,需要迅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更多地节约日益高涨的劳动力费用。为此,现代管理在管理手段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了突破性进展,如办公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的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物资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5.管理实践的丰富化

各个企业已经明白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应一切的管理体系,各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法则来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于是就有了日本式管理与松下公司管理的差异,以及美国式管理与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管理的差异。管理实践的丰富化更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实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体系,它广泛吸收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进行多方面有效管理,从而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达到组织既定目标和应负的责任。现代管理科学性的强化,使管理的预见性、综合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适应了战后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当数公司再造和学习型组织。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管理的革命,将导致传统管理理论与实践出现全面革新,迎来全新的管理天地。

1.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

美国人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比(James Champy)于1994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该书一出版便引起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迅速流传开来。

哈默与钱比认为,工业革命两百多年以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始终主宰着当今社会中的一切组织,大部分的企业都建立在效率低下的功能组织上。公司再造是根据信息社会性要求,彻底改变企业的本质,抛开分工的旧包袱,将硬生生拆开的组织架构,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等部门,按照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回去。显然这样一种重新组装是对过去组织赖以运作的体系与程序的一种革命。这种革命将是美国企业恢复竞争力的唯一希望,也是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福特汽车公司在取得日本马自达公司的25%股权之后,经过观察,福特的主管阶层发现,马自达公司物资采购部全部的财务会计工作,竟然只用了5个人来包办,而福特汽车公司却用了500多人,与马自达公司区区5个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就算福特公司借助办公室自动化,降低了两成的人事费用,仍旧无法和马自达公司精简的人事相提并论。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作业流程的不同,因此修正这种流程就成为提高企业效率的根本。然而修正流程不能仅从财务部门具体做起,而要从整个企业的流程改革着手。

流程的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得以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效率不一定产生于分工,而有可能产生于整合之中。事实上,现代组织面临的各种管理问题已经很难将其确立为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因而将其交给一个分工性的职能部门处理已经不妥,也难使其有效处理此类问题。为了针对某一类问题而特设部门进行专门负责处理,则使得本来已经膨胀了的组织机构更加繁多,这又会使管理成本上升,协调困难,效率降低。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准备了对综合性问题进行整合性处理的方案,这也就是流程革命可以进行的基础。

2.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于1990年出版了名为《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著作,这本著作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彼得·圣吉以全新的视野来考察人类群体危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认为我们片面和局部的思考方式及由此所产生的行动,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为此需要突破线性思考的方式,排除个人及群体的学习障碍,重新就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认为这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深入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界的变化,不断地赋予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并由此超越过去,超越自己,迎接未来。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或是图像、印象。个人与组织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故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无法认识和把握。第二项修炼就是要把镜子转向自己,先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如果有任何一项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凝聚一群人,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就能够长久不衰。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服务”,宝丽来公司的“立即摄影”,福特汽车公司的“提供大众公共运输”、苹果电脑公司的“提供大众强大的计算能力”等,都是为组织确立共同努力的愿景。第三项修炼,就是要求组织能够在今天与未来环境中寻找和建立这样一种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团队整体会产生出色的成果,而且其个别成员学习的速度也比其他人的学习速度快。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会谈”开始。“深度会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从而实现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会谈”的修炼也包括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组织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个系统,受到各种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的牵连而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作为群体的一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体的变化,非常困难。因此第五项修炼,是要让人与组织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以此来观察世界,从而决定我们正确的行动。

【本章小结】

1.企业是指依法设立,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企业必须确定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领域,由此决定其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所属行业范围和所处产业链环节。

3.企业法律形式主要包括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4.企业可以按各种标准进行分类。

5.广泛流传的有关管理的认识之一: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做好工作。

6.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对象即组织的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等,这些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都是有限的。

7.管理的任务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二是维护和改善现有生产关系。

8.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科学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9.管理者是指那些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员工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其实施的人员。

10.企业中管理者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上。

11.高层管理者属经营决策层,必须要有全体、全面性及全方位的看法,作为企业方向及战略的重大决策之依据。

12.中层管理者属战术阶层,主要从事于实现高层管理者所拟定的战略,并对基层管理者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同时还担负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信息传达工作。

13.基层管理者属作业管理层,是实际负责现场指挥、监督、及控制的执行工作者。

14.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分属研究发展、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运作等不同领域。

15.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等。

16.管理者应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7.拟定目标、组织、联络、考核与培训人才这五项基本工作适用于每个管理者,每个管理者要努力增进从事这五种基本工作的技能与实践成效,以便成为更好的管理者。

18.管理者工作受到社会、产业和组织的环境、管理者工作的层次与功能、管理者个人品格与作风以至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

19.传统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泰勒和法约尔,他们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科学管理与早期行政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着眼于操作层的工作效率,组织理论则应用于较高的组织层次(管理层),它着重于发展组织内的宏观概念。

20.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征是按照管理的各项功能,诸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定义管理,进行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发展与应用;数量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或运筹学派,把管理视为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辅助管理者解决同行业与生产有关决策的知识体系。

21.行为科学学派是近代管理学派中重要而且有完全不同学科基础的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把人视为提高效率的关键,比之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的观点,有了很大的进步。

22.现代系统管理学派将组织视为一个由相关的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把所有组织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按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现代系统管理学派主要由巴纳德的早期系统观点、一般系统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等组成。

23.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进展表明,对于复杂的管理现象和庞大的组织系统,不可能依赖单一或少数学科、依靠一些简单的原则与方法就能达到有效的管理。现代的管理必须借助于一个完整的管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和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基础的方法论体系。

24.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管理方法日渐科学、管理手段自动化、管理实践的丰富化。

25.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当数公司再造和学习型组织,这是管理的革命,将导致传统管理理论与实践出现全面革新,迎来全新的管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