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学
19024100000042

第42章 组织(9)

1.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的变化

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成长或发展阶段相关联。伴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活动的内容会日趋复杂,人数会逐渐增多,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会越来越大。这样,组织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适应成长后的组织的新情况。组织变革伴随着企业成长的各个时期,不同成长阶段要求不同的组织模式与之相适应。例如,企业在成长的早期,组织结构常常是简单、灵活而集权的。随着员工的增多和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必须由创业初期的松散结构转变为正规、集权的,其通常的表现形态就是职能型结构。而当企业的经营进入多元产品和跨地区市场后,分权的事业部结构可能更为适宜。企业进一步发展而进入集约经营阶段后,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资源共享、能力整合、创新力激发问题愈发突出,这样,以强化协作为主旨的各种创新型组织形态便应运而生。总之,组织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适合采取的组织模式是各不一样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在组织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及时地、有针对性变革其组织设计,那就容易引发组织发展的危机。这种危机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组织结构的变更。所以,哈佛大学葛雷纳教授指出,组织变革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组织的跳跃式变革与渐进式演进相互交替,由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2.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是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主要影响力量。当今的企业普遍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和由所有竞争者推动的日益加速的产品创新,以及顾客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愈来愈高的要求,这些都是环境动态性的表现。而传统的以高度复杂性、高度正规化和高度集权化为特征的机械式组织,并不适于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做出灵敏的反应。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要求,目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朝着弹性化或有机化的方向改组其组织,以便使它们变得更加精干、快速、灵活和富有创新性。

环境之所以会对组织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任何组织都或多或少是个开放的系统。组织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的其他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对组织结构的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3.战略的调整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战略的形式和内容做出不断的调整。新的战略一旦形成,组织结构就应该进行调整、变革,以适应新战略实施的需要。结构追随战略,战略的变化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更新。

企业战略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影响组织结构:一是不同的战略要求开展不同的业务和管理活动,由此就影响到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二是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业务活动重心的转移和核心职能的改变,从而使各部门、各职务在组织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应地就要求对各管理职务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出调整。

4.技术的变革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特殊手段来进行。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对组织的职务设置与部门划分、部门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结构的形式和总体特征等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比如,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在促进传统非程序化决策向程序化决策的转化以及组织内外部高强度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同时,使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趋于集中化而次要问题的决策可以分散化,这样就使长期管理实践中被作为一项组织原则提出来但很难实现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问题获得了解决的途径。

再从生产作业技术来看,组织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使用的过程和方法,在常规化程度上是各不相同的。越是常规化的技术,越需要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反之,非常规的技术,要求更大的结构灵活性。计算机手段在生产作业活动中的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促使生产技术向非常规化演进,相应的也促使管理组织结构变得更具柔性和有机性特征。

二、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1.组织变革动力与阻力的对抗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着一种复杂、动态的多变性。如果说以前的管理特点是长期的稳定伴随着偶尔的短期的变革,今天的情形正好相反,往往是长期的变革伴随着短期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变革和变革管理,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不断变革中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激发变革的动力,克服变革的阻力,使组织在变革中求得繁荣和发展。

组织变革时常面临着动力和阻力这两种力量的较量。对待组织变革所表现出来的推动和阻止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量及其强弱程度的对比,会从根本上决定了组织变革的进程、代价,甚至影响到组织变革的成功和失败。

组织变革的动力,指的就是发动、赞成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总的说来,组织变革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变革的必要性及变革所能带来好处的认识。比如,企业内外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变化,组织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各层次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变革可能带来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有利变化,以及能鼓励革新、接受风险、赞赏失败并容忍变化、模糊和冲突的开放型组织文化,这些都可能形成变革的推动力量,引发变革的动机、欲望和行为。

组织变革中的阻力,则是指人们反对变革、阻挠变革甚至对抗变革的制约力。这种制约组织变革的力量可能来源于个体、群体,也可能来自组织本身甚至外部环境。组织变革阻力的存在,意味着组织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给变革管理者提出了更严峻的变革管理的任务。成功的组织变革管理者,应该既注意到所面临的变革阻力可能会对变革成败和进程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影响,为此要采取措施减弱和转化这种阻力;同时变革管理者还应当看到,人们对待某项变革的阻力并不完全都会是破坏性的,而是可以在妥善的管理或处理下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比如,阻力的存在至少能引起变革管理者对所拟订变革方案和思路予以更理智、更全面的思考,并在必要时做出修正,以使组织变革方案获得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组织变革效果。

2.组织变革阻力的主要来源

1)个体和群体方面的阻力。个体对待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是因为其固有的工作和行为习惯难以改变、就业安全需要、经济收入变化、对未知状态的恐惧及对变革的认知存有偏差等而引起。群体对变革的阻力,可能来自于群体规范的束缚,群体中原有的人际关系可能因变革而受到改变和破坏,群体领导人物与组织变革发动者之间的恩怨、摩擦和利益冲突,以及组织利益相关群体对变革可能不符合组织或该团体自身的最佳利益的顾虑等。

2)组织的阻力。来自组织层次的对组织变革的阻力,包括现行组织结构的束缚、组织运行的惯性、变革对现有责权利关系和资源分配格局所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以及追求稳定、安逸和确定性甚于革新和变化的保守型组织文化等,这些都是可能影响和制约组织变革的因素。此外,对任何组织系统来说,其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之间都存在着强弱程度不等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牵制的关系,这种联系是组织作为系统所固有的特征。然而,在一定期间内进行的组织变革,一方面出于克服和化解变革阻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由于组织问题本质上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很难一蹴而就全部解决的缘故,这样,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组织变革就通常只宜采取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变革策略。在这种策略下,每一计划期内的变革都只能针对有限的一些组织问题,这就难以避免地会导致系统内外尚未予变革的要素对现有计划范围内的变革构成一种内在的牵制和影响力。这种制约力量需要变革管理者在设计组织变革方案时就事先予以周密的考虑,以便安排合适的变革广度、深度和进度。

3)外部环境的阻力。组织的外部环境条件也往往是形成组织变革力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比如,与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会推动组织变革相对比,缺乏竞争性的市场往往造成组织成员的安逸心态,束缚组织变革的进程;对经理人员经营企业之业绩的考评重视不足或者考评方式不正确,会导致组织变革压力和驱动力的弱化;全社会对变革发动者、推进者的期待和支持态度及相关的舆论和行动,以及企业特定组织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所根植的整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些都是重要的影响企业组织变革成败的力量。

3.组织变革的积极对策

组织变革过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自然会面临推动力与制约力相互交错和混合的状态。组织变革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促进变革的更顺利进行。概括地说,改变组织变革力量及其对比的策略有三类:

1)增强或增加驱动力;

2)减少或减弱阻力;

3)同时增强动力与减少阻力。

有实践表明,在不消除阻力的情况下增强驱动力,可能加剧组织中的紧张状态,从而无形中增强对变革的阻力;在增加驱动力的同时采取措施消除阻力,会更有利于加快变革的进程。

三、组织变革的过程

成功而有效的组织变革,通常需要经历解冻、改革、冻结这三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1.解冻

由于任何一项组织变革都或多或少会面临来自组织自身及其成员的一定程度的抵制力。因此,组织变革过程需要有一个解冻阶段作为实施变革的前奏。解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组织变革的动力,营造危机感,塑造出改革乃是大势所趋的气氛,并在采取措施克服变革阻力的同时具体描绘组织变革的蓝图,明确组织变革的目标和方向,以形成待实施的比较完善的组织变革方案。

2.改革

改革或变动阶段的任务就是按照所拟订变革方案的要求开展具体的组织变革运动或行动,以使组织从现有结构模式向目标模式转变。这是变革的实质性阶段,通常可以分为试验与推广两个步骤。这是因为组织变革的涉及面较为广泛,组织中的联系相当错综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状况使得组织变革方案在全面付诸实施之前一般要先进行一定范围的典型试验,以便总结经验,修正进一步的变革方案。在试验取得初步成效后再进入大规模的全面实施阶段。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使一部分对变革尚有疑虑的人们能在试验阶段便及早地看到或感觉到组织变革的潜在效益,从而有利于争取更多组织成员在思想和行动上支持所要进行的组织变革,并踊跃跻身于变革的行列,由此实现从变革观望者、反对者向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转变。

3.冻结

组织变革过程并不是在实施了变革行动后就宣告结束,涉及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组织变革,从根本上说,只有在前面有解冻阶段、后面又有冻结阶段的条件之下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现实中经常出现,组织变革行动发生了之后,个人和组织都有一种退回到原有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的倾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变革的管理者就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新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态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巩固。这一强化和巩固的阶段可以视为一个冻结或者重新冻结的过程。缺乏这一冻结阶段,变革的成果就有可能退化消失,而且对组织及其成员也将只有短暂的影响。

【本章小结】

1.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个人的和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而形成的群体。管理中的组织职能首先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的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要在管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和各个管理职务之间的关系。

2.组织活动是将组织的资源协调起来,分工合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其工作内容包括:工作设计、部门化、确定层次结构、责权分配、协调和整体化、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4.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5.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明晰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指挥统一原则、层幅适当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部门化原则。

6.影响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有:战略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组织规模及组织所处发展阶段。

7.组织常见结构类型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和附加结构形式。

8.组织结构新的类型有团队结构和虚拟组织。

9.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工作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共

同看法和认识、某些相同的习惯和爱好、共同的兴趣和志向等而形成的基于感情基础上的小群体。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10.职权是管理职位所具有的发布指令和希望指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每一个管理职位都有特定的权力。职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职权;一类是参谋职权。参谋人员或其他个人和部门因为直线人员授权而得到的权力称为职能职权。处理好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11.授权包括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将下属得以完成任务的必要职权授予他;一是将部分职责授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