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学
19024100000069

第69章 创新与未来管理(4)

1)产权制度的创新

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不同时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不一样。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中,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目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两大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实践中证明都不纯粹。私有制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公有”制,被“效率问题”困扰的公有制则正或多或少地添进“个人所有”的因素(如我国目前试行中的各种形式的“股份制”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应该朝着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世界上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趋势是将过去单一型的产权主体转变为建立多元化的企业产权主体。如微软公司与康卡斯特公司相互参股,联手进入家庭宽频带娱乐和信息网络市场领域等。

2)经营制度的创新

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它表明企业的经营方式,确定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谁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经营制度的创新方向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典型的是建立多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它包括职工参与制和职工股权计划两种方式。

3)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在管理制度的众多内容中,分配制度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分配制度涉及如何正确地衡量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如何提供足以维持这种贡献的报酬。由于劳动者是企业诸要素的利用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供合理的报酬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

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一般来说,一定的产权制度决定了相应的经营制度(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地进行调整);同样,经营制度决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而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调整;经营制度的不断调整,则必然会引起产权制度的革命。因此,反过来,管理制度的变化会作用于经营制度;经营制度的变化会反作用于产权制度。

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正遵循着这条线路进行。企业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非独立主体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主体,企业改革应该从明晰产权关系到经营制度和内部的管理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系统中为了保证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个职能部门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组织结构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组织结构的要素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组织机构,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问题,即把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管理活动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管辖任务;②是组织结构各管理部门之间(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集合,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必然要求变革、创新和发展。目前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的一种主要趋势是构建“柔性”组织结构,泛指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柔性组织首先是能够面对变化迅速、敏捷地做出反映,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另外它能够敏捷快速地获取新信息、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等,在动态商战中迅速重新定位。柔性组织无论规模大小,必须保持传统组织的纪律严明、精干、工作重点突出、使命感强、有效地控制与协调等基本功能。同时还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有利于知识工作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柔性组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信息网络化

这是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必然产生的组织结构的变革。尤其是近几年产生的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营销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扁平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和范围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层管理的监督、采集、分析、评价、传递、管理组织内上下层信息等的职能作用,越来越被电子邮件、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的应用所减弱。组织结构正由传统的顶尖宝塔形趋向于扁平化。

3)虚拟化

虚拟组织是一种机动灵活的新型企业组合方式。它打破企业的界限,集诸家之长形成临时联合体,一旦任务完成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结构方式可以集中优势,节省费用,但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系统协调和综合能力,并要求合作者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信任关系。

4)国际化

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大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它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组建大集团、大公司以及跨国经营公司,用以适应全球竞争战略的需要,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5)智能型

智能型组织也称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使全体员工全心投入、不断学习、在广泛的范围内吸收知识和智慧的组织。这种组织要求每一个成员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我,并且强调系统思考和知识整合的力量,强调企业善于积累知识、汇集智慧,勇于创新,不断再造企业的辉煌。

6)多极化

多极化组织是当前世界上高新技术公司常用的新型组织系统,它意味着从集权向分权的转化。它是以中心机构为核心的若干个工作单元组成的集合体。中心机构的任务是支持各个工作单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而各个工作单元无论规模大小、形式不一,都与中心机构的地位平等,包括财务、人力资源、法律行为、行政管理等。

5.环境创新

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环境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而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的结构或活动。例如,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革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等。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更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各项活动去引导新的消费,创造新的需求。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固然被认为是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其实,通过企业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更能体现市场创新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在产品的原材料、结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如从城市转向农村、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等),或通过揭示产品新的物理使用价值去寻找新用户;或通过加强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来赋予产品以一定的心理使用价值,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动的社会评价,从而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等。

6.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是有关技术方面的,因此,有人甚至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创新的同义语。

1)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的概念前面已经做过阐述。最早使用“创新”一词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①引入新产品;②引进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工业的新组织”。显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他的重大功绩是把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相区别,发明创造是知识的创造,即是科技行为,而科技创新则是经济行为。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被广泛接受的有关技术创新的严格定义。纵观有关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的主要观点和表述,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个简明的解释: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实施或设备的首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设计、制造及商业的活动。从另一种角度解释:技术创新就是使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得以销售,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它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扩散三个部分。

2)技术创新的内容

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三个方面。

①要素创新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定的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改变物理、化学形式或性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人事管理三类要素。

原材料创新。原材料是构成生产产品的物质基础,原材料费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材料的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关键。原材料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开辟原材料新的供应市场,以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大量廉价的普通材料(或寻找普通材料的新用途),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替代价格昂贵的稀缺材料,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改造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以保证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研制生产新材料,尤其是节能型、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更高需求。现代材料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它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也为企业的原材料创新提供了广阔前景。

生产设备创新。现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广泛地利用了机器和机器设备体系,生产产品的加工制造往往由机器设备直接完成,尤其是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设备已经是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先进程度已经是企业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不断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于改善企业产品的质量、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创新主要表现在通过设备的使用,减少手工劳动的比重,以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改造和革新原有设备,延长其技术寿命周期,提高其工作效能;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更新,以更先进、自动化水平更高的设备来取代陈旧的、过时的老设备,使企业在科技水平和生产加工水平上更加处在领先地位。

人事管理创新。任何生产手段最终都需要依靠人来操作完成,现代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在增加新设备、使用新材料后的生产与管理的需要。现代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我国企业必须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替代传统的人事管理,才能适应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人事管理创新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创新,将把人看作管理对象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另外是工作内容上的创新,包括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行从企业员工到厂长经理的招聘、调动、提升、培训、考核等工作,不断地从外部引入新的人力资源;同时更应注重企业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要求。

②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这是形成产品的先决条件。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

生产工艺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的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等内容。工艺创新与设备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工艺创新首先要根据新设备的要求,改变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方法;还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操作技术和生产方法,以适应新设备的要求。

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设备、工艺装备、制品以及劳动者在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上的组合。因此,生产过程的创新是指企业应不断地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