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文拟稿
19025200000016

第16章 拟稿文化能力(3)

独特的风格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俄国作家果戈里说:“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两个钟头”。我国清代文学家姚鼐在《于陈硕士书》中说:“大抵文字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手之所至,随意生态;常语滞义,不遣而自去矣。”因此,要多做功课,练习拟写各类文稿,坚持不懈。只有勤奋学习,刻苦练习,拟稿才能“利病自明”,达到“随意生态”的境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实践是学习的老师,拟稿人要深入实际,熟悉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稿,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国著名文论学家胡乔木长期注意收集资料,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生前编定的《胡乔木文集》收集了他为党和国家起草的大量文献,内容深刻,论述精湛,充满了哲理,闪耀着光辉,形成了独特的公文风格。

我国有着悠久的公文撰拟历史,古代文论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公文佳作,对公文的各种体式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后世公文拟稿风格产生了广泛的深刻影响,在文稿的章法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撰拟实现了规范化。从结构上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线索清晰;从叙述上看,开门见山,切中时弊,直指要害;从语言上看,庄重得体、简练准确;从要求上看,事实求是、合法合体;从体例上看,格式规范。认真学习这些优良传统,是培养和形成自己文稿风格的直接土壤。

三、表现价值导向的能力

价值观是企事业单位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下的员工非常清楚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思指出:优秀的公司都清楚自己的主张。公文拟稿的核心就是在于塑造和引导员工对未来的主张(价值观)形成共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组织其实就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就是市场经济下员工与企业的交易关系,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企业按劳付给劳动者报酬。这种等价交换的关系是一种现代企业内部关系,是劳动者人格完整的一种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给企业文化赋予了强烈的的经济性,是经济关系决定人们的文化,文化的价值核心是经济利益。

裴多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的“自由”就是诗人裴多菲的价值取向中的既得利益,因为,诗人把“自由”看成比生命、比爱情更重要,所有的一切在诗人面前都只是获得自由的手段。

企业员工的既得利益是“爱情”、“生命”还是“自由”?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导向。倡导“实现崇高理想”价值观念,在现阶段,尤其在企事业单位尽管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状况的压力下,已逐渐失去号召力,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收入,而不是“崇高理想”。

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把经济收入作为稳定人才队伍一项重要措施。有的单位招聘人才,在社会上公开承诺给现住房,许诺年薪几万、甚至百万。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把“注重股东回报最大化”作为总公司的文化理念,确立了“服务客户最优,回报股东最大”的价值观。所以,劳动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塑建,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这种作用来自于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导向。

价值导向是公文拟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公文拟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事业单位员工共同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拟稿,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文件,文件即出,员工就会“马首是瞻”。

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教训。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559年,晋国为了攻破秦国的坚固防线,荀偃于是下令说:“明天凌晨鸡一叫全军就要驾好兵车,用土填没汲水的井,铲平做饭的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看我的马头行动,我的马走到哪里,你们就跟向哪里!”这个命令用词虽然简单明了,直截了当,但下军元帅栾黡却感到荀偃的命令太专横独断了,他不服气地说:“晋国发布的命令,从来没有这样的。我的马头偏要往东呢。”于是带着自己率领的下军掉头向东,撤回晋国。荀偃考虑到剩下的人马打不赢秦国,也只得命令全军撤退。

文件就是一个单位的规则和评判标准,拟稿是文件的基础。拟稿导向实际上就是公文未来的价值导向。当然拟稿成为文件还要经过一系列审核把关,最后才能成为文件。但是,事实上,不乏导向错误的文件出台。例如,九十年代初,为了鼓励发展民品经济,很多企事业单位实行“分灶吃饭”、“放水养鱼”的政策导向,开办了许多经营小实体,放账号,给权力,导致国家财产严重流失。

拟稿在阐述未来主张时必须分析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要特别重视分歧,以期达成共识。如果领导办公会明确了未来的价值观,拟稿应据此自我定位,旗帜鲜明地把新的观念渗透在文字中。只有做出决定并形成文件,才有可能统一认识,树立员工的信念,形成公认的价值观。

比如,当某项改革政策开始酝酿的时候,职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文件就是稳定职工情绪,平息议论最好的“风向标”,因为与直接表示主张,要更加有权威一些。文件的出台无疑对统一职工思想,形成集体意志具有重要影响力。

公文拟稿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公文拟稿不论用什么手法?不论用什么题材?采取什么文种?从文化的角度看,拟稿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都表达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都隐含着拟稿人的追求,都不可避免地留下自己主观愿望的痕迹。

尽管如此,多数拟稿也不排除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含有合理的“颗粒”。如拟制《员工薪酬管理办法》文稿,在理念导向上是把劳动、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作为薪酬的标准,因此,拟稿的导向就是使一流人才、绩效突出者得到与市场价值等同的报酬。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绩效定薪等理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提倡的价值观念。但是,对于下岗员工也要给予一定的出路。员工在价值观念上是否能达成共识,拟稿直至最后形成文件向员工传递的信息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公文拟稿价值观导向的“黄金准则”是:理念统领,发现挑战,精确表述。

理念统领就是用理念或精神统领;

发现挑战就是注重焦点问题;

精确表述就是总结、提炼、升华,不断赋予新内涵。

在《员工薪酬管理办法》文稿中,拟稿人准确地贯彻了“绩效定薪、以功论尝”的薪酬理念,抓住了单位存在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焦点问题,精确的表述了同岗不同薪,同工不同酬的改革方针,顺理成章地拟制出绩效定薪的薪酬体系,从而把员工的注意力成功地导向了“多劳多得”的价值取向上。只有努力工作创造更大成绩,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共同价值观。如IBM公司:致力于科技进步,我们无论前进一大步或是一小步,都将带动人类进步;苹果电脑公司:电脑能让个人更具力量;GE公司:使人类夜晚和白天一样光明,更加美丽。我国的海尔公司价值观是:创造世界的海尔;春兰集团:春兰的生存空间在于整个世界。

拟稿人应充分注重焦点问题,只有意识到了挑战的存在,才会激励自己,激发灵感,厚积薄发拟写出大家认同的价值口号。

中国一航公司先后提出“航空人航空业”、“激情创造卓越”、“等一系列的集团价值观,最后由集团政治部(拟稿人)总结、提炼、升华,集团党组确定为:“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理念和集团精神,迅速得到所属企事业单位广大员工的认同,成为航空人献身航空事业的价值取向,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航空报国的爱国热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适应领导偏好的能力

公文拟稿应适应领导的偏好,使领导者感到满意。领导者不满意的文稿是没有意义的文稿。一般情况下,拟稿很难得到领导者的满意,即使所谓的“大手笔”,也常常会尝到“推到重来”的苦涩。拟稿所能做到的恐怕只能是比较满意,只要领导者没有说“枪毙”那份倒霉的稿子,那简直就是遇到了“福星”。

领导偏好是一种心理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拟稿人独立思考,并经过调查研究以满足领导者的心理需要和期望。

拟稿最大困难是适应领导者的偏好,受到领导者的赞赏的文稿并不是因为拟制得有多好,而是那些努力满足领导心理需求和愿望的文稿,所谓“这正是我要说的话”。如果文稿不被领导者接受,那是拟稿没有充分迎合领导者的偏好,不是领导者心理所期望的。

领导偏好不仅表现在领导风格上,而且表现在性情倾向上。比如,有的领导喜欢文稿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则要求文稿朴实无华、平实简明。领导的偏好心理常常对拟稿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如果领导不喜欢某种文体风格,对于“不懂事理”的拟稿人,拟稿都是潜在的陷阱,许多苦心孤诣的文稿不得不品尝这种苦果。拟稿人一边为自己精心拟制的大作“喊冤叫屈”,一边又埋怨领导者“有眼不识金香玉”。

其实,领导者对文稿满意不满意,关键不在于领导者的主观故意,而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被领导者某种文化习惯力量所左右。对于一份文稿,你可能认为很满意了,但在领导者看来,就不是那么满意。拟稿想好都好不了,只恨没有遇到“知音”,你甚感郁闷。可是,有时你并没有下多少功夫,自己感觉并不满意,可是到领导那里却顺利的签发了。拟稿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拟稿人常以为稿子越长领导就会越喜欢,文件、报刊上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于是拟稿人习惯于照抄照搬,或大段地摘引报刊,或者成篇累牍地论述某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叙述工作成绩时,任意拔高,极尽穷词。不论事情大小,一律说“一把手亲自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乍一看,文稿似乎很符合上级精神,说的都很正确,仔细阅读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群众形象地称这种文稿为:“开门不见山,穿靴又戴帽,过渡一大套,几层一二三,陈言又滥调,管你烦不烦。”其实,有能力的领导,大都比较喜欢简洁精练的文稿。

就领导的偏好来说,大凡领导者都觉得什么问题都很重要,什么问题都想讲,讲的越长越能显示出领导的能力,真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例如,有一次拟稿人把拟好的讲话稿送给某领导审阅,该领导接过后看也没有看,只是用两手指夹住掂了掂说:“这么薄薄几页纸,怎能够我讲一个上午呢?”拟稿人只好把稿子拿回去修改。经过一番左拼右凑,把文稿拉长到一万多字,该领导还是不满意。于是拟稿人再拼呀凑呀,抄呀摘呀,还把报刊一篇文章差不多全塞了进去,文稿一下子拉长到两万余字,领导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偏好的领导者,有时还会把工作中情绪宣泄在文稿上。拟稿人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某研究院办公会开了整整一天,终于形成决定。拟稿人奉命拟制会议决定,会议虽然达成了一致认识,但在关键问题上主管领导持有不同意见。拟稿人只能按照会议决定拟制会议决定。会议决定草稿送到主管领导审阅。主管领导慢慢打开文稿,两道眉毛渐渐凝在一起,该领导并不看决定稿是否符合会议讨论精神,而是就其中一句过渡性语言,大发雷霆,怒目直对拟稿人,大声训斥:“这句话怎么能这样写呢?明显不负责任嘛!”该领导气愤地拿起决定文稿揉成纸团,愤怒地掷向拟稿人。他把会议上的不快全部发泄在拟稿人身上了。

偏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厚重的文化积习,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文化势力,一下子要打破这种势力,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让我们听听这些话吧:你怎么这么笨?连起码的概念都不懂;拿回去重写;就这么写,错了我负责;我要出席一个会议,明天早班把讲话稿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这些毫无道理,甚至毫无争辩的指令的确让拟稿人生畏。

尽管领导偏好抑制和约束了拟稿人的个性,但在相同语境和文体规范下,仍然给拟稿人留有一定伸展个性的空间。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对此有很好的做法:“常常以主题是蒋事先定夺的但有发挥,套语是蒋预先设计的但有新感,形式是蒋所喜欢的但有新招”陈布雷拟写的文稿,既适应了蒋介石的偏好,又具有自己的个人特色。

一般来说,领导的偏好是企事业单位优秀文化的体现。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偏好制度和流程建设,公司形成了“流程再造、局部行动,持续改进”的管理作风;我国海尔总裁张瑞敏对儒家文化的偏好,公司文风彰显出“服务到永远”的人文精神。

适应领导偏好,这是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公文拟稿只能投其所好,文稿才会有生命,这是拟稿唯一正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