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尊贤思维障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历史传承因素,师道尊严一直被公认为天经地义。拟稿思维崇尚权威,崇尚楷模的观念根深蒂固。拟稿从内容、构思,到定稿,都是以权威的规范为准,不敢越雷池一步。
拟稿不是凭自己的思考,而是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模仿权威的作品。缺乏调动自主思维和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发挥。
美国著名作家阿伦·舒恩费在创作中就“有过代价相当大的痛苦经验”。他在最初写一本关于公开演讲的书时,买了十几本非常权威的有关公开演讲的书,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临摹。这种把别人的观念拼凑在一起而写成的东西非常做作,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得下去,他心灰意冷。后来舒恩费摈弃了模仿权威的想法,完全以自己的经验、观察,以一个演说家的身份来写,他说:“我没有办法写一本足以同莎士比亚媲美的书,可是我可以写一本由我写成的书。”这就是对世界有广泛影响的《遗传与你》一书。
“人们迄今总是在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他们按照神、关于模范人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他们头脑的产物就统治他们。他们这些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
由此可见,思维常囿于已获得的对权威的解读,不反思,也不摒弃权威中不合理成分,就无法破除崇拜权威,建立新的价值判断、分析、选择的新思维,拟稿就只能产生相当大的局限性。就象美国作家爱默生在《论自信》中说的:“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
4、程式化思维障碍
公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规范化格式,这就是“公文程式”。公文程式是受公文内容制约的,公文内容的实用性、政策性及法定的权威性,决定了公文程式的独特性。
公文拟稿必须遵循公文程式要求,对公文内容进行“构想”,先按照领导预先设定好的框框,然后按照某种文体模式行文表达。
拟稿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从接受领导“意图”到收集材料、叙述、论证,是一种直线聚焦式的论述结构,是以认识为中心的拟稿思维。由于公文程式性特点,领导意图的指向作用等因素,拟稿人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受制性,这就很容易导致拟稿“套板反应”,如请示、决定、通报等文种,由陈述缘由到提出事项,采取的都是归纳式思维模式。
公文语体的庄重性,要求一套相应的“惯用套语”,如开头结尾词语、引据词语和拟答词语等等。这些惯用规范化词语,恰当使用可以更加突出公文庄重、简明的特点,但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特别是以这种刻板的思维方式惯穿全文的拟稿,公文拟稿就会陷入这种僵化的封闭式的“套板反应”思维之中。
思维方式种类与技能
拟稿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感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具体处理阶段。公文拟稿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与现实、思维与领导意图的关系问题,除非我们完全了解这些关系,否则拟稿就会用胡思乱想、主观臆测来证明观点。在思考混沌当中,思维方式为拟稿思路赋予了有价值的思考能力。掌握思维方式不仅能顺畅娴熟地拟稿,而且还懂得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方式,更智慧、更有效地进行拟稿。
一、拟稿思维方式种类
拟稿思维方式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是人们大脑对于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是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收集材料、加工信息并进行有逻辑化的构思,从而达到解构领导意图、解决问题和反映情况为目的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拟稿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想象思维方式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二册)。想象思维方式是拟稿人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处理、加工材料,升华和提炼主题的思维方式。
想象思维方式的基础是感觉、知觉和记忆,感觉、知觉反映当前事物的形象;记忆则反映过去感知事物的形象。储存在拟稿人思想的印象,在外界的刺激或主观的探求下,被启发出来,鲜明地浮现于脑际。这时在头脑中呈现的形象是过去直觉印象的再现,是形象的记忆,但已不同于一般的记忆。
想象思维在拟稿构思中十分重要。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人感物,联类无穷。”所谓“联类”,就是将单个字词组联成句,将句段组联成篇的拟稿过程。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比如人做梦,就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公文拟稿中的想象,按其创造性的本质来看,都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文学创作运用的就是再造想象,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的特点。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及各种妖魔鬼怪,都是虚构想象的形象,是非现实的。公文拟稿中运用的则是创造想象,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的特点。大量拟稿成果是在想象的启发下而获得的,很多具有指导性、有价值成功的公文稿件,都是通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
想象思维具有发散性,浮想联翩,内容丰富。拟稿要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善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新观念、新方法,提出新措施;
掌握想象思维方式在于拟稿实践,良好的拟稿实践经验是培养、锻炼拟稿想象力的基础,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用理论指导实践,就可以使想象活动在拟稿中发挥出开拓思路、强化感情、促进独创、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形象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方式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拟稿是以形象作为思维的元素,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方式是一种艺术地把握拟稿的思维方式。在拟稿思维过程中,拟稿形象思维不仅始终与企事业单位现实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形态相关联,而且是和拟稿人的感觉、情绪、记忆、联想、想象等交融在一起的,思维驰骋着想象、想象饱和着情感。
借助形象思维方式能有效地增强公文稿的生动性,刘代亮先生在《应用文也要注意形象性》中说:“公文在以正规语体行文的同时,适当加以口语、典雅语入文,使行文生动、活泼”。比如,对不顾实际情况,不考虑经济规律乱撞瞎闯的经营现象,公文拟稿就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盲人骑马”;要阐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干成事业的道理,就可以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形容农民反封建运动势不可挡的情形时说:“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疾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落花流水。”这些都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表达出生动活泼的语言效果。
形象思维方式比较容易保持思维同对象的联系,具有概括性。形象的整体显示对于拟稿思维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观点,那么,拟稿思路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就能创造性地深刻表达出问题的实质。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创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形象思维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比较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方式,是指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式。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公文拟稿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离不开比较思维。
比较有横比和纵比。横比是指空间上的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异同。纵比是指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比较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没有标准,比较就失去了准绳,标准不同,比较就失去了意义。在公文拟稿中,比较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有利于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历史顺序,有利于鉴别理论是否与实践相符。
在比较中拟稿要注意掌握“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种方式。“同中求异”,就是在表面上相同的事物中找出它们本质上的差异,以避免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异中求同”,就是在表面上差异很大的事物之间找出它们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比较思维在公文拟稿中运用十分普遍。无论是工作报告、总结,还是典型材料、领导讲话以及工作研究、调查报告等文稿,都离不开比较思维。比如,温家宝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时说:“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亿元,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再如,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国家的经济搞得不错,光景一年比一年好”。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令人信服。
(四)逻辑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方式是一种舍弃具体表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拟稿思维就是通过对丰富的感觉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演绎,形成概念和理论的过程。
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由形象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并以抽象的概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的结果。
公文拟稿必须围绕主题的需要,将各部分内容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篇章结构完整严谨。毛泽东指出:“写文章要讲究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关系。”(《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公文拟稿材料大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工作实际,并没有根本的逻辑关系,都不能正确地、本质地反映客观实际,更不能把这些原始材料原封不动地搬入文稿。逻辑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确切感知、定向占有、冷静地合乎逻辑地分析综合。”(李宗林:《文学创作与实用写作心理比较》)从繁杂散乱的信息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形成完整的逻辑思路体系,使材料相互联系起来,为主题服务。
公文拟稿的过程就是选题立意,提炼和升华材料的逻辑过程。拟稿人凭借逻辑思维方式,判断材料有无价值且筛选出“必然有用”的材料,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内容,从而理性地完成文稿的结构布局,体现出逻辑思维的成果。
逻辑思维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推出隐含在前提中的结论,是一个单一的、线性的渐进过程,拟稿人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方式,沿着选定的思路,弄不好就会成为干列材料,文稿不一定能够获得领导的满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走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在什么逻辑的道路,只能通过构造的尝试去摸索”。(《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566页)所以,只有那种对事物产生共鸣并能够理解的思维活动,拟稿主题才能得到深化。
(五)综合思维方式
综合思维方式也称再造性思维方式,是拟稿人对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英国动物病学家贝弗里奇认为,创造就是在已具备的片断知识中,发现新的重要的模式,正像一位作曲家将音符重新组合,创作出一首新的乐曲一样。
拟稿不是对领导和上级的指示进行机械地组合和拼凑,而是对原先彼此分离的各种材料、思想、观点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举措。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长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和认真查处了一些特别重大事故。为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利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搞好安全生产,经国务院标准,现就国家安全生产中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就综合了情况、目的和依据三个方面的材料,说理严密,简练有力。
综合思维是生长新观念、新思想的土壤,是”智力杂交“的结果。综合就是创造,这种综合性表现为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综合思维。拟稿人面对具体问题时,思维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就像车轴沿无数根车辐条辐射一样。这种”辐射“是无法形成创造性拟稿思维的,只有经过综合,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拟稿思路。
(六)笔记思维方式
笔记思维方式,就是通过记笔记启发孕育思路方式。笔记是拟稿思维的固态形式。思维灵感稍纵即逝,瞬间随风飘散,如果把灵感记在笔记本里,灵感就会将永恒定格,永久保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常常动笔记笔记,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笔记思维。笔记思维可以使拟稿人的思路变得像明镜一样清晰,我心如镜,拟稿思路就会华光四射。
拟稿是一个痛苦艰辛的思维过程。拟稿思路的产生就象艰难蹒跚的“瘸子”边走边顿,笔记思维就是在那漫长的跛足中边走边记边前进。
笔记是拟稿思维的载体,只有笔记思维,将思想保存在笔记里,拟稿才能顺利地进行思维。
笔记思维方式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拟稿素材,挖掘思想深处的金矿,更主要的是帮助拟稿人顺利地进行思维。当拟稿苦恼、犹豫、疑难时,仅靠苦思苦想是远远不够的,靠领导指点迷津也是难得顿悟的,最好的方式是拿起笔来,作好笔记,借助笔记证实材料、启发思维、激活记忆、形成拟稿思路。
只有在崎岖道路上不畏文字长途跋涉的人,才能最后达到思想的光辉顶点,也只有不懈笔耕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精神财富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