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表述是运用词或词组表示概念(用词表示单一概念,用词组表示复合概念)。词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并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思维最主要的表述形式,是词和词组构成载体的语言文字概念。由于概念与其载体(词或词组)彼此不可分割——离开语言的词或词组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概念系统,也就是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思维,所以学术界往往把概念和思维的关系看成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作出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的著名论断。思维基于语言的概念,语言文字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
所以,拟稿思维的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把原先模糊的杂乱概念变得清晰和有条理性,从而实现语言文字表述最佳形式。
思维的目的在于寻求与拟稿内容相适应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在思维内容付诸语言文字的时候,思维内容总要寻求一种适当的形式来表达,而当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之后,这一形式便又反作用于思维,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形式的要求。例如,通知、决定、报告等文种体裁,因其各自形式不同,对思维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一旦选定“通知”这一文种形式,思维的内容就必然受到“通知”体例、语言、结构等规范的制约。在这一阶段,思维只有在“通知”这一形式的作用下,对思维内容进行反复的改造,才能达到思维内容与“通知”形式的有机统一,完成“通知”构思。
思维具有“简洁、浓缩”的内部语言特征,思维肤浅,就会导致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都有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或不尽完美的地方,所以,文稿需要修改加工。
文稿修改加工,就是在自我意识指导下对已有思维结果的反思过程。通过反思,对原先的思维主题、思维材料、思维提纲、思维结果重新进行检验,把原先思维不周密、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充实、加工、升华,使文稿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流畅地表达文稿主题。
拟稿思维能力培养
拟稿思维方式运用涉及领会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的许多方面。拟稿思维能力是公文拟稿系统思维的基础,培养思维能力目的在于扩展感知范围,提高思维方式技能,使拟稿人能够更加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使思考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思维,从而进入自如的拟稿境地。
一、领会思维能力培养
领会思维能力主要是对命题领会和指示领会能力的培养。命题领会思维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概念性命题。概念性命题又分为单义性和多义性两种形式,单义性概念命题,如《关于开展重点型号五保劳动竞赛的通知》、《关于表彰创建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等类概念明确的命题,只需要对“五保劳动竞赛”和“创建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命题概念作出理性思维,就可以把握领导意图。多义性概念命题,如《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针对会议内容要求逐条进行理性思维,就能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再如,《关于职工福利由暗补变明补的决定》,对“职工福利”概念的理解,是实施“职工福利由暗补变明补”的理论和思想基础,领会的重点应放在暗补与明补之间的关系上,对“职工福利”这个概念作出定性的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去揭示“暗补变明补”改革措施给职工带来的好处。
另一种是交拟性命题。从领导交拟命题的语言结构来看,有主谓结构的命题,如《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文稿;有并列结构的命题,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季度总结与二季度工作安排》等文稿;也有偏正结构的命题,如《实施“一体两翼”的体会》等文稿;有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的命题,如《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等文稿。对这些命题,要从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结合上作出理性的分析,看它们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内在关系。对于一些经验性和议论性文稿的命题,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命题的内涵,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找出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关系,达到对命题的理解和意图的把握。
其次,领会指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包括对象、结构、观点、时限等等。听清楚领导指示是拟稿思维的前提,对领导指示要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尽量把领导的指示全部记下来,认真归纳、梳理和阅读,把同类问题归纳在一起,把不清楚的问题逐项列出,以备请示领导。对不清楚的问题,拟稿人要敢于向领导当面提问。由于敬畏领导,一般拟稿人不敢向领导提问,即是似懂非懂的问题或根本就没有弄懂的问题也是唯唯诺诺,不敢提问,这是拟稿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敢于向领导提问,只有提问,才能领会领导指示,才能拓展自己想象力和联想力的空间,使领导指示内容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产生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体验和领悟领导指示的内涵。
领会领导指示能力培养是公文拟稿的一个基本功,在理解领导指示中,不少拟稿人不会把握指示要点,而是机械的僵化地理解。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认真体会领导指示的弦外之音,合理补充、发挥和丰富指示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领导指示。
二、拟题思维能力培养
拟题思维能力主要是概括能力和直觉能力的思维培养。概括能力的关键是深刻理解领导意图,读懂相关文件材料,通过深究细研,概括领导意图和相关文件材料最主要的内容和要求。
“一事一文”的公文拟稿易被理解,但对容量较大的公文拟稿来说,则需要认真与领导探讨并阅研文件材料,抓准问题,概括要点,在有针对性的分析中,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然后有条理地概括出题目。
分析必须遵循具体性、全面性、本质性的辩证思维原则,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准确的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在概括的基础上,寻求恰当的语言形式拟出标题。标题可以从中心思想出发,只概括内容范围和特点,或专指某一题材范围。如《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质量的通知》、《关于数字化在飞机设计中应用情况的报告》等等。
直觉能力主要是要注意积累拟题方法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决定》文种为例,如法规性决定:《关于加强重点飞机型号研制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务公开的意见》等等,直接点出决策者的正面主张和看法。如重大事项决定:《关于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制的决定》;表彰决定,《关于表彰重点项目研制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等等。
掌握了决定文种标题的这些知识和方法后,就会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各种决定文种标题的基本模式,这样,在选择标题时就会凭借直觉而发生知识的迁移,较快地拟制出标题。
三、立意思维能力培养
拟稿立意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拟稿人如何在领导意图要求下,把所掌握的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达到认识正确,思想明确、集中而富有新意。
拟稿立意思维能力培养,首先,要树立准确的拟稿观念。思维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已形成的想法,这也是智力陷阱最常见的毛病之一,尤其资深拟稿人往往更容易犯这种毛病。公文拟稿活动没有个人行为,只有以领导为代表的集体意志,因此,拟稿人应树立以领导意图为出发点的拟稿思维观念。
拟稿的根本出发点和内涵表明,行文是有组织的有目的公务活动,是在领导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过程中,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公务活动。换句话说,拟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何谓好文稿,领导认可就是好文稿。
领导对事物所持有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直接影响文稿中心思想的形成。所以,拟稿总是要以反映领导意图,以领导对客观事物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作为演绎的前提,如果前提有误,必然导致拟稿失败。
其次,系统储备领导思想和观点。就是注意积累领导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思想火花,并进行系统思维,加以逻辑整理,以备所用。一个没有思想储备的人是不称职的拟稿人,暝思苦想或“现学现卖”是无法拟写出令领导满意的文稿来。
思想和观点储备与拟稿人认识客观事物,运用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在拟稿中,幻想一劳永逸和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思想和观点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拟稿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在拟稿实践中,由于对领导的思想观点储备不足,我们有时往往摆不脱抄袭上级公文的困扰,东拼西凑,通篇从概念到概念,内容空泛,脱离实际,千辛万苦抄拟出来的文稿,推倒重来是必然的结果。
储备思想和观点就是储备一个时期领导相对稳定的主张和看法,离开领导的思想和基本观点,再好的文稿都不会被领导者接受。能不能拟写出有价值的文稿,关键在于储备没有储备足够量的领导思想和观点。
运用领导的思想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稿就有生命力。即是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或补充的问题。如果偏离领导的思想和观点,文字拟写得再好,精雕细刻,也不顶用。
四、选材思维能力培养
选材思维能力就是围绕主题,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那些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成为能够表现或突出主题的材料。
1.围绕主题
主题是拟稿选材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拟稿中,材料常常偏离主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思维的主题意识,在选材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运用主题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
缺乏思维主题意识,不仅选材容易偏离主题,而且拟稿文字表达也经常会出现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的情况。
围绕主题选材,就是时刻要想着我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来提取相关的材料,形成在思维主题严格控制下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