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文拟稿
19025200000063

第63章 常用文稿范例(8)

据《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载:2003年美国国防经费高达4049.2亿美元;英国621.64亿;日本405.98亿。而我国只有230亿,仅相当于美国的5.69%。美国国防部在研究和发展航空技术每年至少投入20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采购航空武器装备经费就高达300亿美元。法国、德国政府也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支持航空技术研究。

我国国防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为开展航空技术研究提供了优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研究院所才有了今天追赶世界先进航空技术的基础和规模。

航空技术研究是一项极其昂贵的科研活动。就是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或地方政府,也望其项背,不敢轻易涉足。航空技术研究都是国家行为。研究院所如果成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必然会失去国家财政补贴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增加多种税费,造成科研成本倍数增加。和平时期,国家又不可能增加军品经费投入,很容易使研究院所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调,陷入困境。

军民用飞机研制决策的高层性,使研究院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无法自主进行飞机新型号研制。研究院所所能做到的,只能根据国际航空技术发展和民用飞机市场需求,向国家和军方提出研制军民用飞机型号的意见和建议。至于国家和军方需要什么型号飞机,投入多少经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军方对市场和国防形势的估计。研究院所即使选型研制成功,往往与军方是在不对等条件下完成航空技术成果交换的。军民用飞机有时还是我国外交筹码,尤其民用飞机项目会因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数,导致项目中止或失败。我国民用飞机错过几次发展机遇,不是研究院所所能预测和把握的。

军民用飞机采购,当然可以看作为一个市场。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军机采购费还不到美国航空武器采购费的2%。我国航空产品贸易根本冲不破美国等世界航空强国的市场壁垒,军用飞机出口近乎为零。2004年珠海航展运七飞机首次签约出口津巴布韦,民用飞机出口仅仅只是出现了一个端倪。可是,我国同年一次采购美国波音飞机费用就高达70亿人民币。在国力不丰的情况下,为保持国防技术装备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国防工业采取“多研究、勤开发、少生产、缓换代”的方针,研究院所科研任务长期处于“吃不饱”状态,基本上是课题不断线,忙个不停。这反映我国航空工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产业的事实。研究院所尤其是主机院所,无法实现靠科研成果转让收入再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军民用飞机研制,在国家没有立项研制的情况下,只能开展飞机型号前期论证科研活动,根本进入不了市场,更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研究院所与企业追求的目标大相径庭。航空科研存在的目的是“发现”,是通过消耗性的研究来发现规律和新事物。因此,研究院所都是花钱的机构。至于发明的成果能否尽早转化成为商品,按照业务分工这不是科研本身的事情。企业是一个赢利的团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虽然国家政策强令“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目前中国的航空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解决自己的生存“吃饭”问题,尚无足够能力养活大院大所,更不可能拿出足够资金为国家某些近期看不到眉目的航空预研项目去承担风险。

研究院所的行为目标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如果完全企业化,将会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军民用飞机型号研制一般至少需要5~10年时间,如果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经费的投入,是根本无法保证飞机型号定型的。在研制过程中,除了国家给予的事业费和优惠政策外,研究院所进行了经年累月的保障条件和技改投入,有的专业和试验国家根本未下达一分钱,全靠院所无私奉献推进研制进度。中国飞豹飞机国家投入不足10亿人民币,而国外同类型的飞机研制费就高达10亿美元,是飞豹飞机研制费的10倍。研究院在飞豹飞机研制中付出了极大牺牲。可是飞机定型交付部队,研究院却无利润可言,这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如果研究院所成为企业,在任何行为中,都不可能选择无利可图的项目。研究院所作为企业必然围绕利润这一目标和市场要求,毫不犹豫地进行内部专业结构调整,重组人员,处理设备,转向市场。航空科技业荒人散的局面,是国家决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三、构建适应寓军于民航空工业科研新体制

航空工业院所科研体制改革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重大举措。目前,研究院所承担着一批国家重点飞机型号研制任务,科研体制改革首先不能影响“杀手锏”任务,应以飞机型号研制能力为基础,构建和完善适应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航空科研新体制。

1.按照抓“两头”的思路,重组骨干航空科研能力。抓“两头”就是抓“总体能力”和“配套能力”。航空科研的“总体能力”应是军民用飞机的总体设计研究能力;航空科研的“配套能力”应是飞机相关的配套专业基础技术能力。围绕“总体能力”和“配套能力”对研究院所进行重组整合。对“总体能力”的飞机(发动机)设计研究院所,通过择优扶强或兼并重组,实现优化整合,作为航空工业科技体制的骨干飞机(发动机)设计研究院所。对“配套能力”和“重点专业”,根据专业技术的关键程度,承担任务的多少,选择或重组关键技术研究能力较强的专业研究院所,作为骨干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的技术支持单位。尤其是总体能力主机研究院所,在飞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专业技术建设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其成为专业配套、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的骨干型研究院所。

目前,中国一航已经完成一飞院等院所的整合,航空科研“总体能力”显著增强。发展中国民用飞机,我国几代航空人前赴后继,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飞院成立后首次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如喷薄欲出的红日,令世界航空巨头刮目相看。

2.按照经费投入结构分类,建立“政府主体性”科研体制。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国外军工科研院所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体型”,即: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份额占50%以上;一类是发达国家的“企业主体型”,即:企业投入份额占50%以上。我国应当属于“政府主体型”。在和平时期,我国国防工业多数企业由于任务和生产能力不足,就是在承担“杀手锏”项目生产的特殊时期,企业效益相对好的情况下,也无法拿出巨额投资,成为科技投入主体。因此,按照“政府职责”原则,把研究院所真正建立成一个小摊子、高水平的“国家队”,其组织结构与政策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就是要择优保留一支精干的“国立研究院所”,由国家继续提供充足的“皇粮”,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对那些必须由政府拥有和管理的特别重大的和没有商品意义的项目(如军民用飞机、导弹、发动机等),实施直接管理外,其余均通过“合同”方式让研究院所去完成。因此,政府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制订国家航空科研长远规划;二是给予资金支持;三是负责制定政策法规;四是负责进行监督、执行等工作。

3.按照“合同制”,建立科研与生产伙伴关系。国防科技体制改革的初衷之一,是要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提法并不完全适合于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航空科研,特别是国家重大型号研制项目,在市场 “需求牵引”下,从领导体制到组织指挥管理系统,以及规划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案,在科研、生产组织过程中,实行了“政、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领导体制,也就是说航空科研与生产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如,在研制飞豹飞机中,一飞院、西飞公司、军事代表室组建了现场指挥部,成立了“科研、制造、协调”组织体系,配合非常密切。所谓“两张皮”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因此,建立新的航空科研体制,应从航空科研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符合航空科研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如果生搬硬套“两张皮”的普遍性说法指导具有特殊性的研究院所体制改革,就会使改革走进新的误区,给航空科研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市场以合同的方式结成伙伴关系,双方按照合同分享成果,项目结束,伙伴关系随之结束。

4.按照市场需求,建立航空科研回报机制。研究院所的科研成果以国家的名义无偿占有、使用,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型号定型之日,就是断粮之时”,严重地销蚀了研究院所的积极性。目前,军民用飞机是按企业完全成本和必要利润定价,价格中没有用于再开发的科研费用。美国和欧洲的军工企业用于再开发的科研费占产品定价的30%。我国应在5~8%较为适中。航空产品订货量应当适当增加,以维持企业和研究院所的设计生产能力。研制生产要周密计划具有战略性,不能以个人意志,一时大要,一时不要,坚决改变需要时十万火急,不需要时无声无息的现状。积极开展军贸活动,制定军品出口开发、生产、销售等优惠政策,激活军品出口市场。

5.按照“军民结合”的方针,实现军民“一体化”模式。我国航空工业完全是在军用飞机研制的基础上组建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基本国情。片面强调民用飞机的市场特殊性,不仅重复建设造成国家资源浪费,而且会耽误和丧失民机发展的大好机遇。航空工业组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建立了雄厚的军机工业科技基础。如果军民科技资源不能共享,民用飞机另起炉灶,那真是“国家级的浪费,国家级的错误”。军机民机在技术上具有互通性,军机技术、资源、经验、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民机研制。法国的空客、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等著名航空公司,都是在军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都是军民结合体,既研制军机,也生产民机。因此,研究院所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军机民机不能分的原则,军民资源共享,实现军民结合的一体化科研模式。

航空特殊专业配套技术能力和辅助能力,形成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研究院所,军品航空任务国家给予动态保障。这可能是促进军民科研共同发展,促使航空大院大所走向良性循环的新体制。

6.按照技术要素分配,建立多种要素分配机制。近年来,由于“杀手锏”项目的实施,研究院所经济明显好转。但是,科研人员收入与技术贡献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航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建立重贡献、重知识、重技术的多种要素分配机制,已成为研究院所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家应适当增加科研事业费或开办费,不与型号任务和科研任务挂钩。只要国家必须保留的骨干研究院所和专业,就要舍得花本钱,保证其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开门运转,保证其技术储备和专业建设,使科研人员安心本职,潜心钻研,无须操心“吃饭”。国家花一块事业费是很值得的一件事,其效益比极为划算。保留一支航空科研队伍,就等于国家增强了一支具有威慑力的军队。千万不要认为国家花事业费“白养”了研究院所。相反,而是研究院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资源。

研究院所科研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航空科研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新时期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工业科技体制改革精神,从航空科研实际和特点出发,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构建和完善适应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航空科研新体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原载《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二期;获航空工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讲话祝辞演讲开闭幕词

一、讲话

讲话适用于各种会议和场合的演说。讲话主旨鲜明,重点突出,语言通俗,表达生动,具有一定指示性或指导性,是一种常用的会议性文体。

讲话一般指领导讲话,从组织形式上大致分为会议性讲话、座谈性发言两种类型。

【讲话拟稿模式】

标题: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讲话

开头:1概括内容;2提出问题;3指导思想或者表示祝愿。

正文:1会议主题;2目的、意义、作用、要求及影响。

结尾:希望和号召。

【例文参考】

赵阳同志在启航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05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周密酝酿筹备后,启航有限责任公司于今天庄严宣告成立了!从今天起,电子设备厂和电子研究所融入一个大家庭,携手并肩,休戚与共;从今天起,厂所融为一体,如虎添翼、展翅腾飞。

综观国内企业发展,横览市场经济风云,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我院民品企业发展的差距。特殊的历史环境使我院民品开发研究与制造分离,研究与生产脱节,厂所自成体系。这种体制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产品能力弱,对国内市场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不经传的私有企业迅速崛起,给我们以极大的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