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19026300000047

第47章 园林树木(4)

(三)品种

1.丹桂var.aurantiacus Makino

2.金桂var.thunbergii Makino

3.银桂var.latifolius Makino

4.四季桂var.semperflorens Hort.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多用嫁接繁殖,压条、扦插也可。嫁接可用小叶女贞、女贞、小叶白蜡等作砧木。小叶女贞栽培广泛,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但寿命短;小叶白蜡根系较弱,稍受损伤,就会引起死亡。高压法在春季芽萌动前进行,选2~3年生枝,环割后包以苔藓等保湿材料进行。扦插在生长季用软枝插。5~6月,取插穗12cm长,留上部5~6片叶,用50PPm萘乙酸浸泡8~10小时,气温保持25~27℃,有一定湿度,60天即可生根。

2.栽培技术

桂花耐移植。春秋均可进行。桂花有两次萌芽,两次开花的习性,耗肥量大,宜于11~12月施以基肥,使翌年春枝叶繁茂,有利花芽分化;7月夏季,二次枝未发前,进行追肥,则有利于二次枝萌发,使秋季花大茂密。

(五)观赏特性

桂花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仲秋,香飘数里,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园林花木。于庭前对植两株,即“两桂当庭”,是传统的配植手法;园林中常将桂花植于道路两旁,假山、草坪、院落等地多有栽植;如大面积栽植,形成“桂花山”、“桂花岭”,秋末浓香四溢,香飘十里,也是极好的景观,与秋色叶树种同植,有色有香,是点缀秋景的极好树种。

十五、珙桐

[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英文名]China dove tree

[别名]鸽子树

[科属]珙桐科珙桐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0m。树冠呈圆锥形;树皮深灰褐色,呈不规则薄片状脱落。单叶互生,广卵形,长7~1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缘有粗锯齿,背面密生绒毛;叶柄长4~5cm。花杂性同株,由多数雄花和1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大形白色苞片,苞片卵状卵圆形,长8~15cm,中上部有疏浅齿,常下垂,花后脱落。花瓣退化或无,雄蕊1~7,子房6~10室。核果椭球形,长3~4cm,紫绿色,锈色皮孔显著,内含3~5核。花期4~5月;果10月成熟。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及云南北部,生于海拔1300~2500m山地林中。喜半阴和温凉湿润气候,以空中湿度较高处为佳。略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忌碱性和干燥土壤。不耐炎热和阳光曝晒。在自然界中常与木荷、连香树、槭树等混生。

(三)品种

光叶珙桐var.Vilmorimiana.Hemsl.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用种子繁殖,在播种前应将果肉除去并进行催芽处理,使硬壳软化,再用清水洗净后播种,这样2~3个月可开始发芽出土。幼苗怕晒,需搭棚遮荫,并保持苗床湿润。

2.栽培技术

苗木移植,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中、小苗一般可裸根栽植,大苗需带土球,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过长侧根侧枝可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底平,苗正根展,压实泥土,灌足定根水。

(五)观赏特性

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树形高大端整,开花时白色的苞片远观似许多白色的鸽子栖息树端,蔚为奇观,故有“鸽子树”之称。宜植于温暖地带的较高海拔地区的庭院、山坡、休疗养所、宾馆、展览馆前作庭荫树,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十六、棕榈

[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

[英文名]windmill palm

[别名]棕树、山棕

[科属]棕榈科棕榈属

(一)形态特征

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鞘,叶簇竖干顶,形如扇,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50~100cm,基部有褐色苞片纤维状鞘,包围茎干,苞痕在树干上呈节状。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而黄色。核果肾状球形,蓝褐色,被白粉。花期4~5月,10~11月果成熟。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我国。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和浙江,从长江出海口,沿长江上游两岸500千米地带广为分布。喜阳耐阴,苗期耐阴性更强,是棕榈科中最耐寒的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排水良好、肥沃之中性、石灰性和微酸性的粘质壤土,耐轻盐碱土,也能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能抗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棕榈根系浅,须根发达。幼苗期生长缓慢,以后生长开始加快。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播种繁殖,10~11月果实充分成熟后,采下用草木灰溶液浸泡3~5天,搓去种皮外蜡质,或堆沤3~4天去蜡即可播种。可与湿沙混藏,第二年春季条播,沟距20cm,播后覆土2~3cm,上盖稻草。苗床设在半蔽阴处为好。每亩播种量15kg。播种苗2对叶后换床移栽。

2.栽培技术

栽植不宜过深,否则易引起烂心。大苗移栽时应剪除其叶片1/2,以减少水分蒸发。新叶发生后,如老叶下垂的,应及时剪去。

(四)观赏特性

四季长青,树冠伞形,叶大如扇,挺拔秀丽,适应性强,能抗多种有毒气体。棕皮用途广泛,故系园林结合生产的理想树种,又是工厂绿化的优良树种。可列植、丛植或成片栽植,也常用盆栽作室内或建筑前装饰及布置会场用。

十七、银杏

[学名]Ginkgo biloba L.

[英文名]maidenhair tree

[别名]白果树、公孙树

[科属]银杏科银杏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树皮灰白色至灰褐色,浅纵裂至深纵裂,树冠圆锥形至广卵形,枝分长枝与短枝,长枝浅棕黄色,后变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叶扇形,淡绿色(落叶前变黄),无毛,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上缘宽,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3~8叶)。雌雄异株,球花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如柔荑花序,雄蕊多数,螺旋排列,各具2花药;雌球花也无花被,具长柄。种子核果状,椭圆形、倒卵形或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被白粉;肉质外种皮,具臭味,中种皮白色,骨质,具2~3棱(雌的头圆,多2棱,雄的头尖,常3棱),内种皮黄褐色,膜质,胚乳肉质,子叶2枚。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于我国的古老树种。现广泛栽培于沈阳以南地区,南达广东北部,西至云南、四川、贵州,以江苏、安徽、浙江为栽培中心;垂直分布于东部海拔500m以下地区,西南可达2100m地区。它是喜光的阳性树种,不耐蔽荫,不宜种于阴坡;深根性,抗旱力较强,但怕水涝.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均气温10~18℃,年降雨量600~15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大气污染有一定抗性,若常受氯、氯化氢等气体毒害,会引起落叶。它对酸性、石灰性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不积水的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

(三)品种及变种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以几种:

1.黄叶银杏f.aurea Beiss.

2.塔状银杏f.fastigiata Rehd.

3.大叶银杏cv.lacinata

4.垂枝银杏cv.Pendula

5.斑叶银杏f.variegata Carr.

(四)繁殖及栽植技术

1.繁殖

可用播种、扦插、分蘖和嫁接等法繁殖,但以用播种及嫁接法最多。

(1)播种繁殖种子以采用80~90年生的母树最好,采后堆于阴处,使外种皮腐软,与内种皮分开,用水冲洗后阴干贮藏。可当年秋播或次年春播。播前应混沙催芽。每千克种子数约300~340粒,发芽率为80%~90%,播时可用垅播或畦播法,覆土3~4cm,约2~4周可以出土。出苗后应多加管理,在5月,小苗易患立枯病,应多松土,使土壤空气流通,并喷波尔多液。7月追肥2~3次,8月以后不行追肥、灌水,以免徒长。当年苗可高20~25cm,落叶后或次年春移植。应注意播种地勿选低湿处,否则茎基易腐烂。

(2)分蘖繁殖本法可提早结实,约经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实,而且成活率极高。分株时选2~3年生根蘖,于春季3月左右切母株栽之即可。

(3)嫁接繁殖为了提高结实和繁殖优良品种,可行嫁接。一般均用枝接法,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接、切接、短枝嵌接及劈接等。皮下接以选3年生皮色光泽的枝,并带有3~4或6~7个短枝的作为接穗最好。

(4)扦插繁殖用软枝扦插时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选当年生枝条,剪成10~15cm长,留3~4叶,插入床土中,深及一半,约经2个月即可生根;若用半成熟枝扦插时,在8月采当年生枝条,埋入土中深约15~20cm,至次年3月中旬取出扦插。

2.栽培技术

银杏移栽易活,在移植或定植时,植株掘起后应将主根略加修剪。以在早春萌芽前移栽为宜。植株间一般可采用6~8m的间距。定植后每年于春季发芽前及秋季落叶后施肥一次,对生长发育有良好效果。此外,不需特殊管理,通常无需修剪,只将枝条过密处或生长衰弱、病老枯枝适当剪除即可。

(五)观赏特性

银杏树姿雄伟壮丽,叶形奇特而秀美,寿命长,少病虫害,最适作庭荫树、行道树或独赏树。我国自古以来最常见的配植方式是寺庙殿前左右对植,也用作街道绿化,形成壮丽的街景,尤其在秋季树叶变成一片金黄时极为美观。

第三节灌木

一、苏铁

[学名]Cycas revoluta Thunb.

[英文名]Sago

[别名]铁树、凤凰蛋、凤尾蕉、凤尾松、铁甲松

[科属]苏铁科苏铁属

(一)形态特征

树干圆柱形,一般不分枝,高2~5m,有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羽状叶集生于茎顶,呈棕榈状,常绿性,长0.5~2m,羽状叶裂片达100对以上,条形,边缘反卷,深绿色,有光泽,厚革质,坚硬,长9~18cm,宽4~6mm,先端如刺针,基部窄,下延生长,两侧不对称,叶面凹陷,中脉隆起,背面淡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花序圆柱状,半球形,着生于茎顶叶丛中;大孢子叶卵形,宽或长卵形,密被淡黄褐色或淡灰黄色绒毛,边缘羽状分裂,下部叶柄两侧着生2~6枚胚珠,被绒毛。种子卵圆或倒卵圆形,微扁,顶凹,长2~4cm,成熟时,朱红色。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10~11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中国南部,我国东南、西南各省区及华北地区多有分布或栽培;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多栽培于庭院花坛或花盆。

属热带和亚热带树种,喜暖、喜光、耐旱不耐寒,适生于湿润、肥沃的沙壤土。在我国北方,难见开花,露地栽培要防寒,盆栽要移入室内方能越冬;南方可每年或隔年开花结实。它还具有珊瑚状菌根与蓝藻共生,起固氮作用,能耐瘠薄。

(三)品种

1.云南苏铁C.siamensis Mig.

2.华南苏铁C.rumphii Mig.

3.攀枝花苏铁C.panzhihuaensis

4.四川苏铁C.szechuanensis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可用播种、分蘖、埋插等法繁殖。播种繁殖法为在秋末采种贮藏,于春季稀疏点播。在高温处颇易发芽,2~3年后可行移栽。分蘖法为自根际割下小蘖芽培养。如蘖芽不易发芽时,可罩一花盆于其上,使其不见阳光,则易发叶。等叶发后,再去除花盆,置于荫棚下,以后逐渐享受充分日光。埋插法将苏铁茎干切成厚约10~15cm的厚片,埋于沙壤中,等四周发生新芽,即另行分栽。用此法时应注意勿浇大水,否则易烂根。

2.栽培技术

盆栽苏铁,盆底需加瓦片,以利排水。春、夏季叶片生长旺盛,更要多浇水,早、晚叶面喷水,以保持叶片清新翠绿。每月施用腐熟饼肥水1次。入秋后,叶片成熟,应控制浇水,3~5天1次。苏铁生长缓慢,每年仅长一轮叶丛,新叶展开并成熟后,可将下部老叶剪除,以保持姿态青翠古雅。

(五)观赏特性

苏铁体型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多作庭院栽培或居家盆栽观赏;同时苏铁有反映热带风光的观赏效果,常布置于花坛的中心或大型会场内供装饰用。羽状复叶可配制花圈、花篮及室内插瓶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