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19026300000048

第48章 园林树木(5)

二、含笑

[学名]Michelia figo(Lour.)Spreng.

[英文名]banana shrub

[别名]含笑梅、山节子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

(一)形态特征

灌木,高2~4m。分枝紧密,小枝有锈褐色茸毛。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cm;叶柄极短,长仅4mm,密被粗毛。花直立,淡黄色而瓣缘常晕紫,香味似香蕉味,花径2~3cm。果卵圆形,先端呈鸟嘴状,外有疣点。花期3~4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华南山坡杂木林中。现在从华南至长江流域各省均有栽培。

喜弱阴,不耐曝晒和干燥,否则叶易变黄,喜暖热多湿气候及酸性土壤,不耐石灰质土壤。有一定耐寒能力,在13℃左右之低温下虽然会掉落叶子,但却不会冻死。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可用播种、分株、压条和扦插法繁殖。播种繁殖是在果实没有开裂前采回,摊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3~5天,等果实开裂后用木棍轻敲或翻动,种子即可脱出,将种子薄摊于室内,保持湿润,使外种皮自然软化,等假种皮充分软化后,在流动的清水中漂洗,除去假种皮。将种子置于室内阴干,混沙贮藏。播种期2~3月,宜适当早播。播前种子可进行温水催芽处理24小时,促使早出苗。可采用条播或点播,行距25cm,播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上面再盖草帘,保持土壤湿润。播后40天左右出苗,4~5月进行芽苗移植,株行距15cmx20cm或20cmx20cm。

(四)观赏特性

本种为著名芳香花木,适于在小游乐园、花园、公园或街道上成丛种植,可配植于草坪边缘或稀疏林丛下,使游人在休息中常得芳香气味的享受。花大而芳香,可制成茶饮用。

三、腊梅

[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英文名]winter sweet

[别名]黄梅花、香梅

[科属]腊梅科腊梅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具油细胞。嫩枝有棱,黄绿色,疏具纵长棱形皮孔,老枝灰色,树干灰褐色,高达3~4m,芽具多数覆瓦状的鳞片。单叶对生,羽状脉,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表面深绿,主脉、侧脉和网脉均凹下,网脉间有不规则凹窝,显现粗糙,背面淡绿,光滑;叶柄长4~8mm。先花后叶,花芳香,两性,单生叶腋,外部花被片卵状椭圆形,黄色,内部花被片较短,有紫色条纹;雄蕊5~6,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一空壶形的花托内;花托随果实发育而增大,椭圆形,呈蒴果状,半木质化,长4cm,上部有棱角,口部收缩。瘦果具1种子,椭圆形,光亮,栗褐色,为坛形果托包住。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熟期7~9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湖北等省,现各地有栽培。喜光、略耐阴、较耐寒,耐干旱、忌水湿。最宜选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腊梅的生长势强、发枝力强、修剪不当则常易发出徒长枝,宜在栽培上注意控制徒长以促进花芽分化。腊梅花期长而且开花早,故应植于背风向阳地点。寿命长达百年以上。

(三)品种

1.狗牙腊梅var.intermedius Mak.

2.馨口腊梅var.grandiflora Mak.

3.素心腊梅var.concolor Mak.

4.小花腊梅var.parviflorus Turrill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主要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可用实生苗或狗蝇梅。切接可在3月当芽刚萌动时进行,接穗选1年生粗壮枝条,砧木选粗1~1.5cm者为宜。靠接在春夏两季均可进行,而以5月最宜。此外软材扦插及压条法亦可采用,但生根困难,成活率低。砧木的繁殖可用播种及分株法。播种多于8~9月间采种后即播,亦可干藏至次年春播。播前用温水浸种,覆土4~5cm。幼苗当年高10~15cm,5~6年生者才能作砧木用,故不如分株快和方便。分株在3~4月进行,为了操作方便并使砧木积蓄更多养分,最好提前在冬季于距地面约20cm处剪除全部枝条。为了延长嫁接时期,可以将母树上准备作接穗的芽抹掉,约经1周左右又可发出新芽,等新芽长到黄米粒大小时即可采作接穗。为了促进分枝并获得良好的树形,在嫁接成活后,应及时摘顶。花谢后亦应及时进行修剪,每枝留15~20cm即可,同时将已谢的花朵摘除,以免因结实消耗养分。

2.栽培技术

移栽可在秋季或春季带土球移植;当叶芽长大已萌发后即不宜移栽。露地栽培时,每年在冬季或早春施肥一次即可;雨季应注意排水,过干时可适当浇水。

为了在冬季室内观花,可预先带土球挖出后上盆,干时只浇清水,不需加底肥和浇液肥,等花谢后再栽回地上,可免盆栽管理之烦。

(五)观赏特性

腊梅花开于寒月早春,花黄如蜡,清香四溢,为冬天观赏佳品。配植于室前、墙隅均极适宜;作为盆花、桩景和瓶花亦独具特色。

四、海桐

[学名]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

[英文名]tobria pittosporum

[别名]海桐花、七里香

[科属]海桐花科海桐属

(一)形态特征

树冠近圆球形,枝近轮生。嫩枝、花序、花萼、子房均密被细柔毛。单叶,互生或轮生,多聚生于小枝顶部,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1~4cm,革质,顶端纯圆,基部楔形,全缘,侧脉7~8对;叶柄长5~15mm;无托叶。伞房状伞形花序顶生,基部具披针形膜质小苞片;花两性,白色,芳香;花萼杯状,基部连合,5裂,萼片披针形;花瓣5,倒披针形,长10~13mm,顶端钝圆,常有相互连接的瓣爪;雄蕊5,长7~9mm,花药淡黄色;子房上位,卵圆形,被毛,花柱光滑,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具棱,室背3~4裂,种子多数,具红色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中国、日本、朝鲜。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院常见栽培观赏。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深厚疏松土壤,较耐水湿,不耐干旱;根系发达,较抗风;萌发力强,耐修剪。

(三)品种及变种

银边海桐cv.Variegatum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可用播种法繁殖,扦插也易成活。10~11月采收开裂蒴果,因种子小外有粘汁,要用草木灰拌搓脱粒,随即播种,或洗净后阴干沙藏,至翌年2~3月播种。一般采用条播,行距约20cm,覆土厚度约1cm,上盖草。春播约2个月后出苗,要及时揭草和搭棚遮荫。1年生苗高约15cm,冬季要撒乱草防寒;2年生苗高30cm以上,要4~5年生方可出圃定植。10月前后进行,均需带土球。海桐栽培容易,不需要特别管理。唯易遭介壳虫危害,要注意及早防治。

(五)观赏特性

海桐枝叶繁茂,树冠球形,下枝覆地;叶色浓绿而有光泽,经冬不凋;初夏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时露出红色种子,也颇美观,是南方城市及庭园习见之绿化观赏树种。通常用作房屋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孤植、丛植于草坪边缘、林缘或对植于门旁、列植路边也很合适。因有抗海潮风及有毒气体能力,故又为海岸防潮林、防风林及厂矿区绿化树种,并宜作城市隔噪声和防火林带。

五、珍珠梅

[学名]Sorbaria kirilowii(Reqel)Maxim.

[英文名]false spiraea

[别名]吉氏珍珠梅、华北珍珠梅

[科属]蔷薇科珍珠梅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3m。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1枚,卵状披针形,长4~7cm,重锯齿,无毛。花小,白色;雄蕊20枚,与花瓣等长或稍短。花期6~8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中国华北,现各地均有栽培。喜光又耐阴,耐寒,性强健,不择土壤。萌蘖性强、耐修剪,生长迅速。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可播种、扦插及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繁殖落叶后或春季芽萌动前,掘取母株周围的萌生苗,连根带土栽植于穴内,覆土压紧,浇水或将整个株丛带土挖出,劈成几份,每份保留2~3个枝干并带些根,分株栽植。株距30~40cm,行距50~60cm。一年出圃。

(2)播种繁殖播种前将种子混2~3倍湿沙催芽,使种子充分吸水,部分种子裂开时播种。播种前2~3天,床面浇透水,播时用齿耙松动表土,将种子和沙一起撒于床面,上盖0.5cm腐殖质土或其他疏松覆盖物,保持床面湿润。每0.067公顷播种量1kg,每平方米留苗60~70株。

2.栽培技术

珍珠梅用1年生苗栽植,小穴整地,穴的规格20cmx20cmx20cm,可裸根苗栽植,春季或雨季栽植。

(四)观赏特性

白花成串,与绿叶相配,姿态秀丽,花期极长且正值夏季少花季节,故园林中多喜应用。

六、火棘

[学名]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 (P.crenato-serrata Rehd.)

[英文名]fire thorn

[别名]火把树、红子根、水茶子、磨子果、救兵粮、红子

[科属]蔷薇科火棘属

(一)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达3m,侧枝短刺状,幼枝被锈色短柔毛,老时无毛,呈暗褐色。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中部以上最宽,长1.5~6cm,宽0.5~2c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下延及叶柄,叶缘有钝锯齿,齿尖向内弯,近基部全缘,两面无毛;叶柄短,无毛或幼时有疏毛。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近无毛,萼筒钟状无毛,雄蕊20枚,花柱5枚,长约3~4mm。果期8~11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于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适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丘陵地阳坡灌丛、草地及沟边、路旁。喜光,稍耐阴,耐旱,不耐寒,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萌蘖力强,耐修剪。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一般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1)播种繁殖秋季采种后即堆放后熟,取出纯净种子浸水沙藏,翌年春进行播种。因种子较小,不宜深播。常混沙撒播,注意圃地墒情要好,播后扫动表土,使种子入土,镇压土壤,覆草保湿,出苗后,逐渐撤除覆草,遮荫。

(2)扦插繁殖用硬枝、嫩枝扦插均可。硬枝扦插,春秋均可进行,插穗长10~15cm,上部带2~3叶,基部用400~500mg/kg吲哚丁酸或萘乙酸速蘸,插入沙土中喷水,用塑料小拱棚封闭保湿、保温。春插苗,夏季气温超过30℃时,打开拱棚通风,并浇水降温,或搭荫棚遮荫。秋插后期温度降低,用塑料薄膜封闭,夜间加盖草帘保温,促进愈合生根。也可在晚夏进行软枝扦插,选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插穗长10~15cm,带2~3个叶片,基部用400~500mg/kg吲哚丁酸或萘乙酸速蘸,插入砂土内,喷水、遮荫。

2.栽培技术苗木移植必须蘸泥浆或带土团,尽量少伤根系。定植后要适当重剪,成树后易抽出强生长枝,需要疏剪或短截。

(四)观赏特性

本种枝叶茂盛,初夏白花繁密,入秋果红如火,且留存枝头甚久,美丽可爱。在庭院中常作绿篱及基础种植材料,也可丛植或孤植于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果枝还是瓶插的好材料,红果经久不落。

七、贴梗海棠

[学名]Speciosa (Sweel)Nahai

[英文名]japanese quince

[别名]铁角海棠、贴梗木瓜、皱皮木瓜

[科属]蔷薇科木瓜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有枝刺,高2m,小枝平滑无毛。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长3~9cm,宽1.5~5cm,边缘具尖锯齿,无毛,萌枝叶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肾形或半圆形,具重锯齿,无毛。先叶开花,3~5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梗粗短,或近于无梗,花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果实球形或卵球形,径大4~6cm,有芳香,黄或带绿黄色,果梗短,或近无梗。花期2~5月,果期8~10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产于我国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省区,缅甸也有。喜光,有一定耐寒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排水良好的肥厚壤土,不宜在低洼积水处栽植。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可用分株、扦插和压条法繁殖;播种也可,但很少采用。分株在秋季或早春将母株掘起分割,每株2~3个枝干,栽后3年又可再分株。一般在秋季分株后假植,以促进伤口愈合,翌年春天定植。硬枝扦插与分株时期相同,在生长季中进行嫩枝扦插,较易生根。压条也在春、秋两季进行,约一个多月即可生根,至秋后或翌年春可分割移植。管理比较简单,一般在开花后剪去上年枝条的顶部,只留30cm左右,以促进分枝,增加来年开花数量。如要催花,可在9~10月间掘取合适植株上盆,入冬后移入温室,温度不要过高,经常在枝上喷水,这样在元旦前后即可开花。催花后待天气转暖再回栽露地,经1~2年充分恢复后才可再行催花。

(四)观赏特性

本种早春叶前开花,簇生枝间,鲜艳美丽,且有重瓣及半重瓣品种,秋天又有黄色、芳香的硕果,是一种很好的观花、果灌木。宜于草坪、庭院或花坛内丛植或孤植,又可作为绿篱及基础种植材料,同时还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