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19026300000049

第49章 园林树木(6)

八、木槿

[学名]Hibiscus syriacus L.

[英文名]shrubalthaea

[别名]木锦、木荆花、朝开暮落花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4m,小枝灰白色,幼密被黄色星状毛,老时脱落无毛。叶三角状卵形或菱形,先端渐尖或钝齿和缺刻;叶柄短,上面被星状毛,托叶线形。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花梗比叶柄更短,萼钟形,具5裂片,花冠钟状,有淡紫、白、红等色,冠外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蒴果长圆状卵形,密被金黄色星状长绒毛。先端具短喙;种子肾形,淡褐色,背面有一行黄色的鬃状毛。花期6~10月,果在花后渐次成熟。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东亚,在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自东北南部至华南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喜光照和湿润土壤,萌蘖力强,耐修剪。对城市、工厂有害气体及烟尘,有一定的抗性。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可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法繁殖,而以扦插为主。硬枝插、软枝插均易生根。3月中旬采用1年生枝条作插条,为促使生根可用500ppm吲哚丁酸蘸插条下部后再插。插好后,灌透水,覆罩塑料棚。利用日光增温,夜晚用草帘保温,约经20天即可生根。4月底或5月初即可移栽露地培养,当年苗木可高达1m左右。为培养丛生状苗木,可在第二年春季截干,促其基部分枝,这样2年生苗即可养成理想树形,供园林绿化栽植之用。本种栽培容易,可粗放管理。

(四)观赏特性

多作为花木栽培以供观赏。夏秋开花,花期长而花朵大,且有许多不同花色、花型的变种和品种,是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白色重瓣的花朵,可作蔬菜食用,具有猪油花、鸡肉花之称。密植活立木,可作绿篱,培植园景,也宜丛植于草坪、路边或林缘,因具有较强的抗性,故也是工厂绿化的好树种。

九、扶桑

[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

[英文名]rose of China,Chinese hibiscus

[别名]朱槿、状元红、月月开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

(一)形态特征

灌木,直立,多分枝,高达4m。叶卵形、宽卵形或尖卵形,长4~9cm,宽10cm,边缘有粗锯齿,基部全缘,3主脉,叶面有光泽,两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柄长1~3(7)cm,有白或黄色柔毛;托叶线形,边缘有柔毛。花大,单生上部叶腋间,常下垂,有朱红、淡红或淡黄等颜色。蒴果卵形,有喙。花期5~8月,蒴果11~12月。

(二)分布及生态习性

原产中国南部,福建、台湾、广东省、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现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它系阳性树种,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土壤。

(三)品种及变种

重瓣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Var.rubro-plenus Sweet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通常用扦插法繁殖。硬枝扦插在春季发芽前结合修剪,选1~2年生健壮条作插条,剪成20~30cm长,用清水浸泡几个小时后插入苗床。株行距8~10cm,注意保湿,一个月左右即可生根。

(五)观赏特性

主要栽培以供观赏,扶桑为美丽的观赏花木,花大色艳,花期长,除红色外,还有粉红、黄、橙黄、粉边红心及白色等不同品种;除单瓣外,还有重瓣品种。盆栽扶桑是布置节日公园、花坛、宾馆、会场及家庭养花的最好花木之一,也可作绿篱。

十、木芙蓉

[学名]Hibiscus mutabilis L.

[英文名]cotton rose

[别名]芙蓉花、芙蓉、拒霜花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

(一)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2~5m;小枝密被星状毛,混生直立细绒毛。叶卵状心形,5~7浅裂至深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有波状钝齿,两面均有星状毛。花大,单生或簇生于枝顶,初开时白色、粉红色,后变深红色至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近顶端有不明显的节。蒴果扁球形,5瓣裂。种子多数,肾形,背面有长柔毛。花期9~10月,果熟期11~12月,宿存至次年春、夏。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均有栽培,尤以四川成都一带为盛。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均有栽培。它系阳性树种,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长江以北露地栽培,地上部分常冻死,来春可萌条丛生;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忌干燥,以湿润的沙壤土为好。对二氧化硫抗性特强,对氯气、氯化氢气体也有一定的抗性。

(三)品种及变种

1.红芙蓉

2.白芙蓉

3.黄芙蓉

4.大红重瓣芙蓉

5.醉芙蓉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常用扦插和压条法繁殖,分株、播种也可进行。秋季落叶后结合修剪选取粗壮当年生枝条,剪成长15cm左右的插条,分级捆扎沙藏越冬,第二年春季取出扦插,株行距为812cm,插前先打孔,以免伤皮。当年生苗高可达1m以上,秋季把扦插苗挖起假植越冬,翌年春即可用于绿化栽植,秋季便可开花。压条多于初秋进行,约1个月后即可与母株切离。分株在春季进行,先在基部以上10cm处截干,然后分株栽植。

2.栽培技术

木芙蓉栽培养护简易,移植栽种。在3月中、下旬进行,带宿土。栽种易活,长势强健,萌枝力强,枝条多而乱,必须及时修剪,抹芽。春季萌芽期多施肥水,生长期多施磷肥。若花蕾过多,应适当疏摘。注意防虫。

(五)观赏特性

木芙蓉秋季开花,花大而美丽,其花色、花型随品种不同有丰富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观花树种。由于性喜近水,种在池旁最为适应。此外植于庭院、坡地、路边、林缘及建筑前,或栽作花篱,都很合适。

十一、山茶

[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

[英文名]common camellia

[别名]曼陀罗树、晚山茶、耐冬、川茶、海石榴

[科属]山茶科山茶属

(一)形态特征

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叶端短钝渐尖,叶基楔形,叶缘有细齿,叶表有光泽。花单生或对生于枝顶或叶腋,大红色,径6~12cm,无梗,花瓣5~7,但亦有重瓣的,花瓣近圆形,顶端微凹;萼密被短毛,边缘膜质;花丝及子房均无毛。蒴果近球形,径2~3cm,无宿存花萼;种子椭圆形。花期2~4月,果秋季成熟。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于中国和日本。中国中部及南方各省露地多有栽培,北部则行温室盆栽。喜半阴,最好为侧方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酷热及严寒均不适宜。一般在气温达29℃以上时则生长停止,若达35℃以上则叶子会有焦灼现象,如时期较长则会引起嫩枝死亡。山茶也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耐10℃的低温而无冻害。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5~6.5),不耐碱性土,山茶根为肉质根,如土壤黏重积水则易腐烂变黑而落叶,甚至全株死亡。空气干燥时,叶片易得日灼病。山茶对海潮风有一定的抗性。

(三)变种及品种

1.白山茶var.alba Lodd.

2.白洋茶var.alba-plena Lodd.

3.红山茶var.anemoniflora Curtis

4.紫山茶var.liliflora Makino.

5.玫瑰山茶var.magnoliaeflora Hort.

6.重瓣花茶var.polypetala Makino.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1)播种繁殖多培育砧木苗。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否则应沙藏,但不宜久藏。播后覆土2~3cm,经4~6周可陆续发芽。幼苗期间适当遮阴,但于早、晚应使其见阳光。1年生苗高可达10余cm。至次年春季进行移植一次,继续培养。

(2)扦插繁殖选取健壮富含营养的插穗,以粗约3~4mm,顶端带2叶片者为佳,留长8cm~12cm,自节下1.5cm处剪下,应随剪随插。插床应设于半荫处,床土应既能保持湿润又能排水良好。床上最好设双层荫棚,侧面也挂帘以免日光斜晒和防风吹。插穗株行距可用6cm 12cm距离。插后注意保持基质的适当湿润和空气中有较高的相对湿度。约经1个月可产生愈伤组织,此后早、晚可通气略见阳光,再经约1个月即可生根。生根后可除去一层荫棚,逐渐增加光照以使苗木充实硬化并有利于根系的发展。

(3)嫁接繁殖通常在5~6月期间进行。砧木用实生苗或扦插苗。此外亦有春季行切接者。

2.栽培技术

山茶移植以在春季3~4月中旬为好,不论苗木大小均应带土球。移植后正值新芽生长时期,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秋末施基肥,在生长期间可结合灌水施追肥,但在开花期间不必施肥。

(五)观赏特性

山茶叶色翠绿而有光泽,四季长青,花朵大,花色美,品种繁多,从11月即可开放至次年。晚花品种3月开放,故观赏期长达5个多月。其开花期正值其他花较少的季节,故更珍贵。常用于庭院及室内装饰。

十二、紫薇

[学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英文名]crape myrtel

[别名]抓痒树、痒痒树、火把树、百日红

[科属]千屈菜科紫薇属

(一)形态特征

树皮光滑,灰褐色。幼枝四棱形,具4狭翅。单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叶互生,近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叶较小,长2~6cm,宽1.5~3cm,先端钝而急尖,基部钝圆,两面无毛或仅叶脉被细毛,侧脉5~7对,网脉不明显;柄短,约长1cm;托叶小,圆锥状。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长7~20cm,花淡红、红、紫或白色,花瓣6,近圆形,呈绉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具长爪。花序梗常被短绒毛。花萼圆柱形,无附属物,长7~10mm,无棱无毛,裂片直立,三角形,长约萼管1/2,萼管口及边缘具环带;子房卵形,长9~13mm,直径8~11mm;种子多数,具翅,长约8mm。花期5~8月,果熟期10月。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广泛栽培。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也能在干燥地生长。萌蘖性强,生长较慢,寿命长。

(三)品种及变种

1.银薇var.alba Nichols.

2.翠薇var.rubra Lav.

(四)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可用分蘖、扦插及播种等法繁殖。播种可得大量健壮而整齐之苗木,秋末采收种子,至翌年春条播,幼苗宜稍遮荫,实生苗生长健壮者当年可开花,但开花对苗木生长有影响,故应及时摘除花蕾。

2.栽培技术

选择阳光充足的环境,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春季移栽。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早春重施基肥。注意整形修剪。特别是在8月上旬将紫薇短截,剪去全部花枝及1/3的梢端枝叶,加强肥培管理,又可促进其再度开花。

(五)观赏特性

花形、色美艳,开花期长,正当夏秋少花季节开放,是优良绿化观赏树种,也可整枝造型,是良好的盆景材料。最适宜种植在庭院及建筑前,也宜栽在池畔、路边及草坪上。

十三、毛叶丁香

[学名]Syringa pubescens Turcz.

[英文名]early lilac

[别名]巧玲花、雀舌花

[科属]木樨科丁香属

(一)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3m。幼枝无毛。叶圆卵形至卵形,长3~7cm,背面沿脉具柔毛。花序较紧密,长5~12cm;花冠紫色或淡紫色,花冠筒细长,盛开时长1~1.5cm;花药着生于筒中部略靠上。蒴果长8~14mm,有瘤状突起。

(二)原产地及生态习性

原产我国北部及中部。喜光,稍耐阴,阴坡能生长,但花量少或无花;耐寒性较强;耐干旱,忌低温;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繁殖及栽培技术

1.繁殖

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繁殖。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现。种子须经过层积,翌年春播种。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嫁接为主要繁殖方法,以小叶女贞作砧木,行靠接、枝接、芽接均可。

2.栽培技术

幼苗时须注意浇水,成年植株无需特殊管理,剪除枯弱枝、病枝及根蘖,以利调节树势及通风透光即可。

(四)观赏特性

毛叶丁香枝叶茂盛,花美而香,是园林中应用最普遍的花木之一。广泛栽植于庭院、机关、厂矿、居民区等地。常丛植于建筑前、茶室凉亭周围;散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形成美丽、清雅、芳香,青枝绿叶,花开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也可作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