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回族经济研究
19030200000007

第7章 论明代回回的朝贡贸易(3)

那么,这些朝贡回回又都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1.哈密

哈密是西域诸胡往来入贡要路,“凡西域天方等三十八国贡使至者,咸置哈密译文其间”[80],且“诸国之向背虚实,因赖其传报”[81]。明政府十分注重经营哈密,通过其与西域各国保持朝贡贸易。其地居民“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种”[82]。明廷在哈密设回回都督,以管辖回回。回回朝贡亦较他国及地区的规模大,“岁或三四至”,有求必应,仅永乐十七年一次,其“境内回回寻贡马三千五百余匹及貂皮诸物,诏赐钞三万二千锭,绮百帛一千”[83]。

2.土鲁番

明代的土鲁番政权包括土鲁番、火州、柳城等地。在公元9世纪前后,伊斯兰教已传入土鲁番。火州居民“常僭用回回语言”[84]。柳城居民有“回回、畏兀儿二种”[85],有为回回体例者:“男子削发,戴小罩剌帽,号回回。妇女白布裹头”[86]。15世纪末,土鲁番回回已有很大势力,常代表土鲁番入明朝贡。火州回回宣德以后“或三年五年朝贡不绝”;嘉靖初,土鲁番回回“五年一贡”[87]。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速檀满速儿死后,其长子沙称“速檀”,其弟马黑麻据有哈密,亦称“速檀”。不久,土鲁番因内部分裂,其势渐衰。回回的朝贡贸易亦因此衰落了。

3.撒马儿罕

撒马儿罕即原苏联乌孜别克之撒马儿罕州。明代为帖木儿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明廷保持很好的关系。“其俗禁酒,屠牛羊者瘗其血,城东北间有上屋,为拜天之所”[88]。大批的撒马儿罕回回循丝路入贡中原,朝贡物品多为马,其他尚有驼、海青、玉石、狮子等。

4.亦力把力

其前身是察合台汗国,亦称“别失八里”,其以畜牧业为主,所需粮食及日常用品多依靠回回人从与周围其他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中获得。回回朝贡亦颇活跃。如景泰三年十一月庚辰,其“回回使臣哈马鲁丁等续进玉石四百块,重二千八百二十二斤”[89]。成化元年,定西域朝贡期限,令其“三岁五岁一项,使者不得过十人”[90]。自是回回朝贡遂稀。

5.赛玛尔堪

《大明一统志》云:“沿革其地不知古何国,或云汉宝国,地东西相距三千余里。”洪武二十年回回摩哩哈必苏等贡驼马。其俗“主戴白帽,器用金银……建屋祀天泥金书经”[91]。

6.哈烈

一名黑鲁,在撒马儿罕西南,其国主称“锁鲁檀”,居民男“首缠以白布,女亦白布蒙首,略露双眸”,“有诵回回教经典者,众称曰满剌”[92]。永乐朝吏部陈诚曾使其国。正统二年指挥哈只等贡马、玉石。嘉靖末年朝贡绝。

7.天方

天方是伊斯兰教的圣地。自古里西南行,三月始至。周去非《岭外代答》及赵汝适《诸番志》皆作麻嘉,元刘郁的《西使记》及《元史》写做天房。《瀛涯胜览》作默伽,《明史》做天方。据《明史》西域四、天方条载云:“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使西洋,分遣其侪诣古里。闻古里遣人往天方,因使人赉礼物,附其舟偕行,往返经岁。……其国王亦遣陪臣随朝使来贡。”

8.古里

古里即今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利德。其国“俱是回回人,奉回回教。礼拜寺有二三十处,七日一次行礼拜。至日,举家斋沐,诸事不干”[93]。永乐元年明使尹庆奉诏抚谕其国,回回人郑和亦数使其国[94]。未几,古里回回舍班“慕德来归,授为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德五年出使西域,宣德嘉其功劳,升为副千户,赐姓名曰沙班”[95]。

其他国家和地区尚有西洋刺泥国、撒来撒西、虎剌撒、乙列马尼、马儿哈兰、乞儿蛮、于阗、火展、养斯儿、哈的兰、鲁迷、坤城、阿端卫、弗提卫、甘州卫、凉州卫、朵颜卫、迤西、迤北及瓦剌等。

五、回回朝贡贸易的历史意义

明代的朝贡回回一方面在政治上充当和平使节,加深了明政府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文化上进一步促进了中外交流。虽然,回回朝贡贸易活动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但作为明代朝贡贸易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不容忽视和忽略的,当在明史、民族史志及中外交通史上占有相应的位置。

(一)进一步推进了回回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明代入明朝贡的回回,因种种原因,多有留居内地而不愿返回原地者。如瓦剌使臣回回马黑麻入附明朝,官至一品,多次衔命出使西域、瓦剌各地,不辱王命,被御赐姓马,名克顺。正统十四年二月己巳,瓦剌回回假歹同妻子来归,上命为头目,隶锦衣卫,月支米二石,赐钞彩币表里袭衣房屋床榻等物[96]。明朝政府为表示其怀柔远人,多遂其请,将一些朝贡回回安置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今天有些地区的回回称其先祖来自南京,这与明代朝贡回回入附南京也有很大关系。故宫档案馆中所藏《南京锦衣卫选簿》中记载有回回哈失哈里、答兀沙、舍班、哈散、亦剌思、哈三等系明初自西域各地举族入贡,被明政府安置在南京,多位至锦衣卫指挥使、千百户等职。正统以后,又有大量朝贡回回被安置于南京。如正统十年二月,赐迤西回回马哈麻、阿力钞币、袭衣,“送南京锦衣卫带俸,仍命有司给房屋器皿等物”[97]。次年四月甲辰,又将回回孛罗等三人“命为所镇抚于南京锦衣卫带俸,赐冠带、房屋器皿等物”[98]。正统十一年五月乙卯,命吐鲁番地面朝贡回回撒法儿“隶南京锦衣卫,月支食米二石”[99]。正统十三年十一月戊戌安置回回马黑麻等四人[100];“十二月丙辰,又安置迤北回回哑胡沙等二人于南京”[101]。正统十四年二月戊寅,撒马儿罕地面回回帖儿不失等贡,“上命为头目,隶南京锦衣卫,年支米二石,赐钞彩币表里纻丝袭衣及房屋床榻等物”[102]。同年十二月,又置回回阿答麻等于南京[103]。景泰元年十二月,“撒马儿罕地面进贡回回哈三、土鲁番进贡回回察乞儿,并凉州回回沙即班等来归”,上即命为头目,赐物并于南京安插[104]。景泰二年七月庚申,安置回回百户卜儿罕丁于南京锦衣卫带俸[105]。九月壬子,撒马儿罕进贡回回阿力、火辛来归,“命阿力为镇抚,火辛为头目,隶南京锦衣卫”,并赐白金彩币表里袭衣有差,命有司给房屋床榻器皿牛羊柴米等物[106]。翌年五月丁巳,又安插撒马儿罕地面回回马黑麻[107]。景泰四年三月,又安插达子回回脱哈赤等7人于南京[108]。天顺六年十一月甲辰“迤西回回所抚镇牙思归来,命仍原职,送南京锦衣卫带俸,给房屋器物”[109]。翌年十一月甲申,又安插迤西回回纳速儿于南京[110]。兴起了安插朝贡回回于南京的高潮。

北京地区朝贡回回安插情况大致与南京相似。每入贡回回安插于北京的多授予其官职。如永乐、宣德中的北京锦衣卫指挥亦剌思、马哈麻父子[111];再如从宣德至弘治(1426~1505年)六朝中为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宫火因、宫玉、宫祥、宫清祖孙四代[112]。甚至还有做到最高武职——左、右都督的,如瓦剌回回皮儿马黑麻[113]和哈只阿力[114]。再如宣德六年五月乙卯,“回回马黑麻自甘州来朝奏,愿居京自效,命为正千户”[115],置其于北京安插。宣德八年又置上鲁城回回伯颜、帖木儿等于北京,“仍令有司给房屋器物如例”[116],正统十二年二月戊戌,迤西回回迭力必失随瓦剌入贡,既还至榆河驿,逃归,愿在北京居住,“上命为头目,给钞币、袭衣、柴米、房屋”[117]。正统十四年二月戊申,又安插撒马儿罕回回亦剌马丹等3名[118]。为防止入附回回勾结瓦剌、吐鲁番酿成内乱,明政府于天顺元年(1450年)二月甲申敕令“命兵部,凡来降达子、回回俱留在京安插”[119]。随着入附回回的增多,京城地区兴修了一些清真寺院,如城内的东四牌楼礼拜寺、花市礼拜寺、三里河礼拜寺、锦什坊礼拜寺以及通州、昌平、保定等地的礼拜寺。明末谈迁《北游录》中曾言及牛街礼拜寺乃“成化中赐额,西域回回降人诵经处”[120]。入附的朝贡回回在京城阜成门外辟建有专门的莹地。据《明实录》记载,代宗景泰七年五月,“撒马儿罕等地面使臣马黑麻、舍力班等请游在京诸寺,及出阜城外祭扫祖圹。从之”[121]。正是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纽带作用,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北京回回经济社区日见完善。

东南沿海地区,元时“回回遍中原,江南尤多”,但明代因朝贡回回的入附留居,又形成此地区历史上第二次回回入附高潮。洪武中,沙州回回儿只内附,以使倒剌沙、撒马儿罕功官百户,占籍嘉定,后改姓卜,曾孙卜相,相侄永正,正子升世代袭职,为嘉定回回世族[122]。正统中哈密回回脱网入附,授杭州前卫都指挥佥事,遂家杭州,后以脱为姓[123]。正统六年元月乙卯明政府又“徙甘州、凉州寄居回回于江南各卫,凡四百三十六户,一千七百四十九口”[124]。正统三年八月戊辰,明政府“命给江浙观海诸卫新徙回回月粮,时归附回回二百二人,自凉州徙至浙江”[125]。由此可见,入附进贡回回数量之大。广西亦见有朝贡回回入附事例。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六月,“徙西干达里国回回亚哈木巴加等于广西僻地安置。初亚哈木巴加等朝贡至京,回至广东延住年久,至是有劾其不守礼法,生事扰民者,故从之”[126]。正德中哈密回回哈只克内附,授桂林右卫试百户,后以哈为姓,子哈金,孙哈同贤,四世孙哈忠毕,五世孙哈应麒,世代袭职,衍为桂林回回大族[127]。据《明实录》载,正统四年七月辛未,又有回回编置于漳州[128],说明福建亦有朝贡回回留居。明时还有西域回回内附落籍云南的记载:如“塔西沙,西域回回,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内附,授云南左卫副千户,遂占籍云南,后以塔为姓”;“亦速,西域回回,洪武三年(1370年)内附,授云南左卫副千户,遂家焉,世代为官,至今为回回望姓”[129]。成化二十二年天方国回回阿立以兄纳的游方在中国46余年,“欲至云南访求之,因白备宝物,累万,于满剌加国附行人左辅至京进贡,而为内官书眷所侵,奏乞查验。”礼部请佑其贡物酬以直而许其访兄于云南[130]。正统七年八月戊戌,“命回回头目撒必等差往云南”[131]。山东亦有朝贡回回入附,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七月,将入附瓦剌回回500余人安置山东各处,并明文规定:“以后来归者,宜送山东登州、莱州等卫所照例安插,给与无粮田地,有愿效力者与军一体操练”[132]。同年十二月,回回阿卜敦八失来归,命为头目,送辽东沈阳中屯卫安插。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国王巴都噶叭嗒喇率眷属与陪臣国人来朝,后卒于德州,明成祖闻讣遣使祭葬于德州城北营村。留王妃葛本宁、次子温答喇、三子安都禄及陪臣人等留德州守王茔。又拨山东历城德州夏、马、陈三姓回回供其役,准免其杂差[133]。后王妃与二子定居德州,因宗教关系与当地回回通婚,世代繁衍为今天德州的温、安两大回族姓氏。

河南现存的一些清真寺碑刻资料上亦有关于河南明代朝贡回回入附事例。如开封市现存的东大寺《古制连班序》之碑记云:“天房使圣裔哈马鲁丁赉金入贺,太宗慕其贤,于永乐五年重修大梁清真寺,特敕赐谕护持鲁丁”[134]。湖北荆襄地区入附者亦多。如史载: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丁卯“申荆襄等处流民入山之禁,时巡抚湖广右列都御史刘敷等奏,比年荆襄流民复聚,且有外郡安置回回、达子,结合成群,假以贩马为名,侵扰道路”[135]。再如迁居湖北鄂城,“广买田地,盛置宅业,为东南一大贾胡,迄今殷富”的吐鲁番进贡回回牙木兰[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