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积累健康在中年
19031900000002

第2章 呵护中年人的健康(1)

中年人的十大健康标志

1.眼有神

眼睛为大脑的延伸部分,眼睛明亮,目光炯炯有神,反应灵敏,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大脑及脏腑功能良好。

2.牙齿坚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牙齿口腔健康,说明肾的功能就好。

3.声息和

说话声音洪亮,心气平和,呼吸平稳,每分钟呼吸16~20次,说明肺脏功能正常,抵抗力强。

4.形匀称

能保持体形匀称、体重适中,是健康的基础。调查资料表明,90岁以上长寿老人中,无一例肥胖者。

5.腰腿灵

经常运动,且心情舒畅,表现为肌肉、骨骼、四肢关节神经功能良好。

6.前门松

小便通畅,无淋漓不尽和阻滞之感,说明前列腺、泌尿生殖系统无恙。

7.后门紧大便正常,无溏便、便秘,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好,肛门肠道无特殊病患。

8.脉形小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分钟),表现脉搏适中、血压不高、血管弹性好、心律整齐,说明动脉无明显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9.饮食稳

保持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卫生。

10.起居恒保持生活规律,按时起床入睡,睡眠质量良好。

健康新标准

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身体健康制定了新的标准,它包括机体和精神上的健康状态。机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

1.食得快

食得快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没有难以下咽的感觉,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

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便后没有疲劳感,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3.睡得快

晚间定时有自然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深;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得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4.说得快说话流利,语言表达准确。表示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诸多病变导致身体衰弱先从下肢开始。走得快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况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有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人只有具备了机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健康。

中年人是座桥

中年人像是一座桥,桥的前面走的是老人,后面跟的是孩子,中年人就像是结实的桥墩,站在汹涌的激流中支撑着桥。伸开的手臂像栏杆,既要照顾老,又要招呼小,呵护着全家走向彼岸。

中年人的肩膀就像那宽阔的桥面,承载着家庭全部生活的压力,他们默默无闻,任凭风吹雨打,关心着老人的一切,孩子的一切,惟独很少想到自己。如果没有这座桥,亲人们要经受多少惊涛骇浪!如果这座桥过早地垮塌,灾难便会降临这个家庭!

这座桥为家庭而建,将情感当钢筋,用责任来浇铸。有了这座桥,才有一个完整的家,家庭才充满希望,亲人们才能相扶相伴到达幸福的彼岸。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注定了这座桥是“优良工程”。

中年人是座桥,桥的“生命”也就二十几年,没人想到要给这座桥做“保养”,日久渐衰,接着另一座新桥便会诞生,人类世世代代如此,人人有中年,人人要当一回桥。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一生中能干一番不同寻常的大事业,那么,就在中年的时候去当一座结实的桥吧。

桥起着连接作用,它所能延伸的远方,是彼岸的另一番风光。我们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桥面上,尽情地沉醉于水路景色,正是因为这座桥带给我们足够的安全和踏实。桥的价值基于此,而我们每个人若能在社会和家庭中发挥桥的作用,那么,他人生的价值也就充分得以体现了。

46~55岁,人生的高危期

一般来说,46~55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人大都年富力强,事业有成,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阶段也是生命的高危期,许多疾病在这时暴发或显现。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0~35岁,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的趋势是积极上升的,所以称健康期。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从峰顶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所以,有人称这一时期为疾病的形成期。46~55岁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多发生在46~55岁这个年龄段,故有专家称之为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56~65岁为安全过渡期。65岁以后如果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反倒是相对安全期。

中年人健康危险因素有哪些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经不再是传染因子,而是不良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一项调查发现,影响中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过量、睡眠困难和运动少。

如何看待疲劳

疲劳是潜伏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常常有病人问医生:“我的化验都正常,为什么总感到浑身无力,头晕眼涩,吃饭没有食欲?”这就是亚健康状态,往往是“中年大病”的前期信号。它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超负荷运转下产生代谢废物沉淀,血液黏度增加,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微血管收缩,形成所谓的“血脑屏障”,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浑身无力、头痛头晕、眼干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和上火便秘等20多种全身性的症状。它使人体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和流行病。疲劳是潜伏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方式使很多中年人悄悄地向疾病、向死亡迈近。

八种因素影响中年人的健康

1.工作紧张,知识更新、信息过量而引起精神焦虑。

2.环境污染,化学品充斥人居环境、气体、水源、电磁与辐射等影响着代谢平衡。

3.滥用药物,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物等直接摄入人们消化系统,严重威胁身体安全。

4.压力过大,竞争加剧,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心态浮躁、心理扭曲;另外一部分人则呈弱者心态、阿Q精神,致使人们精神心理失衡。

5.过度疲劳,过分透支体力,免疫力下降,亚健康状态人群明显增多,甚至占职业人群的60%~70%,久而久之,疾病也就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甚至酝酿成重症绝症。

6.不良生活方式,社会上一部分人“五毒”俱全:吃——吃出的问题很多,营养不均衡,暴饮暴食或无节制减肥;喝——酒精过量,养成依赖性,甚至酗酒;嫖赌——性生活杂乱,玩乐过度,导致某些疾病传播;抽——大焦油量香烟泛滥,几乎与毒品等同。

7.身体素质包括遗传因素,现代医学发现有7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另外,人的性格、体形、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也都有遗传倾向。

8.感染性疾病、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等因素。

五大衰老综合征困扰现代中年人

1.精力不济

常感身体乏力,精力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常常健忘。

2.失眠多梦

睡眠质量差、不易入睡;早上起床头昏恍惚,仍感疲倦。

3.腰膝酸软

经常腰酸背痛、疲乏易累,休息后不见好转。

4.夜尿频多

起夜次数明显增多。

5.经常感冒

季节变化或稍一受凉就感冒。

医学界将频繁起夜、神疲乏力、腰腿酸痛、失眠多梦、反复感冒,这一系列在中年人当中常常同时出现,西医检查又查不出任何毛病,自己又有明显的非健康症状统称为中年人五大衰老综合征。

中年透支招来“高发疾病”

中年人要提高保健意识,不可自恃年富力强,对健康满不在乎。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狂,请记住,一味废寝忘食,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会使体质变差,最终无法胜任工作。中年人应及时纠正“透支”健康的行为。中年期易患的主要疾病有:

1.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不能忽视,尽早采取增强呼吸道抵抗能力的措施,可以预防或延缓呼吸器官的衰变。预防中年人肺炎的方法有:①净化环境。空气污染及长期吸烟可刺激呼吸道,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受到损害而降低防病能力。②经常摄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B(下标2)的食物。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④锻炼用冷水洗脸或淋浴,避免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

2.心脑血管疾病

(1)高血压

高血压起病隐匿而缓慢,早期可多年无症状,这种原发性高血压是中年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危害性大,常易并发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卒中等症。卒中对中年人来说,卒中的危害性远超过癌症,是造成中年死亡的罪魁祸首。急性脑卒中及冠心病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因过度劳累而导致脑卒中或冠心病急性发作。所以,对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必须引起重视,定期测量血压很重要。头晕、头痛、失眠、心悸常是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在神经紧张和疲劳时,症状更为明显。

(2)冠心病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中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研究发现,在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约增1倍。冠心病如发现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有早搏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共性为:年过40岁,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并缺乏体育锻炼,血压偏高或血脂异常,体重超重,长期大量吸烟等。

心血管疾患应重在预防,其措施有:①人群预防。要了解高血压、心绞痛防治知识及定期健康普查。②注意合理饮食。食用低盐、高钙、低脂肪、低糖、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类食物。③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家务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心理平衡。

3.糖尿病

隐性糖尿病是中年期多发而被忽略的疾病之一。中年期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应注意:①精神愉快,解郁解结。②注意冷暖、预防感冒。③糖尿病易生疖肿,溃破不易愈合,故保持皮肤清洁至关重要。④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严格掌握饮食配方。

4.癌症

研究发现,鼻咽癌常发于30~50岁,子宫颈癌常发于40~50岁,胃癌常发于40~60岁,肝癌常发于31~50岁,其他如肺癌、食管癌等在中年人群中也较常见。因此,中年人应具备一些防治肿瘤的知识,且出现可疑症状后应及时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

5.慢性病加重

中年人对慢性疾病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耽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除心血管疾病外,慢性病还包括消化性溃疡、糖尿病、慢性气管炎和风湿病等。它们的共同点是起病缓慢,多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很多中年患者仅在疾病发作时,敷衍治疗一下;病症缓解时,则往往置之不理,造成病情反复以至病情加重。

6.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症

骨质增生是中年后骨骼系统的衰老现象。骨骼疏松也是骨病常见病因之一,女性多于男性,对绝经期妇女来说是严重的威胁。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办法有:①在绝经后适当补充雌激素,以达到早期预防作用。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骨质疏松症较明显,产生骨痛症状的患者,平时可服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片。但有肾结石病史者要慎用。③人体不断流失钙质,因此,持续从饮食中补充钙质至关重要。④戒烟限酒。尼古丁会加速血中钙的排出。大量酒精会干扰维生素D代谢,加速钙排出,要禁止酗酒。⑤中年期人群须进行常规骨质检查。

7.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症,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人。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患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防治的办法主要有:①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②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③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腹部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④已经证明有胆结石者或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⑤如果发作比较频繁,症状比较重,就应该考虑用手术治疗。

中年人患病的三个特点

1.突变性由于中年人忙于事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有所忽视,甚至无暇顾及,致使一些常见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这常使某些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肠道和肿瘤等疾病的病情日趋加重或发生突变。

定期体检显得尤为重要,中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一年或半年时间内进行一次体检。如果有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除常规体检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此外,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中年人应该制订一个适度的工作、生活时间表,不能长时间地透支体力。

2.潜在性中年人担负着工作与家庭的重任,对自己的一些轻微病痛或身体不适往往并不介意。其实,中年人的生理功能正由盛转衰,生命细胞的再生能力、免疫能力与内分泌功能等正在下降,心、肺、脑、肾等脏器的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减退。步入多事之秋的中年人容易患各种疾病,症状却常常容易被忽视或因工作繁忙而被掩盖,因而不易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