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常见病自测自疗
19033800000016

第16章 儿科小儿夜啼(2)

【自疗要点】

1.发病期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室内温度、湿度,安静整洁。

2.在急性肾功能障碍时,应严格控制饮水量。

3.忌盐、高蛋白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补充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

4.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5.在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

6.饮食疗法

白果芡实粥:粳米50克,白果10枚(去皮),芡实10克,共放锅中,小火煮粥,每天服用。

鲤鱼汤:鲜鲤鱼1条(约400克),炖40分钟,放少量调味品即成,吃鱼肉喝汤。

【理化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和蛋白质。

2.血沉检查增高。

3.血清检查补体下降。

【临床检查】

西医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运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小儿肾炎用不同的药物。

中医临床根据不同症状,多采用利湿消肿、健脾补肾等法对治。

【建议】

急性发作期应积极治疗和充足休息,避免因过早活动而转为慢性。

小儿支气管炎

【病症特征】

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

许多小儿易患的疾病可为本病的诱因,如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炎、咽炎等。小儿患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的较少见,多与慢性鼻窦炎有关联。春冬季节或气侯突变时容易发病。

【自测要点】

1.典型症状咳嗽、咳痰是本病的典型症状,急性期痰量较多并且黏稠。

2.全身症状急性期可见发热、怕冷、头痛、口渴;慢性期多见形体瘦弱、咳嗽不止、长期不愈,早晚呈现加重;严重时可引发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

【自疗要点】

1.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异味刺激。

2.居室安静,室温适宜。

3.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尤其是秋冬季节,预防感冒。

5.忌食肥肉、油炸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品。

6.饮食疗法

葱白糯米粥:糯米30克,葱白9克,生姜6克。先将糯米煮熟,放入葱白、姜末,5分钟后即成。宜睡前趁热服用,出汗后严禁受风受凉。

薏米赤小豆粥:薏米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米50克,三味共同煮粥,早晚服用。

【理化检查】

1.肺部听诊呼吸音变粗,可听到水泡音。

2.X线检查部分患儿可见肺纹理增粗。

【临床治疗】

西医多选用止咳化痰和退热的药物,保持小儿呼吸通畅。

中医临床将小儿支气管炎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热痰壅肺、痰饮咳嗽、阴虚燥咳等型。

【建议】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主要注意不要转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出现并发症。

小儿支气管哮喘

【病症特征】

支气管哮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哮喘病,它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广泛性小支气管痉挛,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病理因素是由于毛细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内黏膜水肿以及过多黏性分泌物造成的。突然发作是其特点之一,病程较长和迁延难愈是其另外两个特点。本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本疾病多见于4~5岁以上小儿,也有从婴幼儿时起即开始发病,冬春季节及气候突变时最容易发病。

【自测要点】

1.发作前症状婴儿发病前一般都会有1~2日类似于支气管炎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多在夜间或清晨或接触过敏源时,病势有急有缓,年长一些的儿童一般起病较急,还会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2.发作时症状呼吸困难,尤以呼气更为显著。小儿还会显得烦躁不安,胸部觉得憋闷,可听到喉中痰鸣、喘息的声音。伴有咳嗽,初时为干咳,然后会出现黏稠的痰液。严重者还会面色苍白,鼻翼起伏明显,因缺氧可造成口唇与指甲呈青紫色,出冷汗,呼吸时张口抬肩,表情极为痛苦。

3.间歇期症状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只是感觉胸部有些不适,深呼吸时有些困难。

4.迁延期症状如果小儿已患病多年,则会显得矮小而瘦弱,前后胸也会感觉比一般儿童要鼓。

这种疾病一般来说病程较长,急性发作时较易控制,但易于复发,患儿的生长发育也会比一般儿童迟缓。有部分患儿到青春期时能够自愈。

【自疗要点】

1.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通风,防止烟尘、煤气、油漆等异味进入并留存室内。

2.避免食用鱼、虾、蟹、海带等容易导致过敏而引发哮喘的食物。

3.应当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持其口腔卫生,多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4.间歇期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中医疗法,起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5.哮喘病发作时期,尽量不要让其平卧,应抬高头部与胸部,减轻呼吸困难。饮食也应注意,以清淡、有营养的半流质食物为主,不要吃的过饱。

6.饮食疗法

生姜茶叶红糖水:生姜、茶叶各3克,红糖9克,水煎服,每日服用1次。

粳米胡桃粥:粳米30克,胡桃4个,打碎取仁,一同熬成粥,每日1碗,服用时间随意。

【理化检查】

1.肺部检查两肺部有干性啰音和哮鸣音。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均有所增加。

3.X线检查多呈肺气肿现象,肺野透明度增加。

【临床治疗】

西医一般采用平喘止咳的药物治疗,如氨茶碱、麻黄素、泼尼松等。

中医又分为痰饮内阻、痰热壅肺和痰壅气滞等不同症型,应辨证论治,也可辅以针灸疗法。

【建议】

此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要坚持治疗,不可断断续续,致使迁延不愈。

小儿佝偻病

【病症特征】

小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指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而导致的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由于婴幼儿期慢性营养不良引发的小儿常见病。

致病原因有阳光照射不足,喂养不当,食物缺乏钙、磷等元素或元素比例不适当,小儿生长太快,而供给跟不上。或者患有某些疾病,导致对维生素D、磷的吸收发生障碍。

本病以骨骼系统生长发育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还会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属于中医所说的“五迟”、“五软”的范畴。

【自测要点】

1.一般症状

(1)多汗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一般与室温和季节无关。

(2)枕部脱发小儿脑后部易出现半环形的脱发带。

(3)烦躁不安小儿容易被激怒,脾气变大,容易哭闹,夜间不易睡着,还时常突然惊醒。

(4)全身软弱小儿手脚软弱,行走艰难,腹部胀大明显。

2.骨骼变化

(1)头部颅骨软化,囟门闭合迟缓,有的能延迟到2~3岁,牙齿生长也较为缓慢,有的还会发生长牙顺序颠倒,牙齿形状细小,排列不整齐。(2)胸部胸部有明显畸形,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或明显内凹,形成漏斗胸,肋骨前端膨大。

(3)四肢腕部及踝部关节增大,下肢外翻或内翻,呈O形腿或X形腿。

(4)脊柱脊柱向后弯曲,骨盆也有畸形样改变。

【自疗要点】

1.及时治疗其他慢性病以防止感染,对小儿造成更大危害。

2.佝偻病患儿体质一般偏弱,抵抗能力也偏差,应注意保护。

3.让患儿多晒太阳,多做户外运动,但要避免太阳光直射和受凉。

4.注意对钙的补充,多吃虾皮等含钙量高的食物。

5.不要过早过多地让患儿站立行走,还要注意对患儿坐、立姿势地调整,避免发生骨骼畸形。

6.可以采用中西医药物同时治疗的方法,还可用捏脊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7.不要让小儿食用过多糖,否则会影响对钙质的吸收,使小儿体内钙质更加缺乏。

8.可以经常食用蛋黄、鱼类及动物肝脏等食品。

9.饮食疗法

白糖鱼骨粉:醋炒鱼骨50克(焙干,研粉),白糖20克,研末服用,每次1克,每日3次。

【理化检查】

血象检查钙量偏低。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骨膜增厚,骨垢线增宽而不整齐。

【临床治疗】

西医一般采用增加维生素D和口服高浓度骨化醇糖丸来改善小儿骨软的症状。

中医可服用龙牡壮骨冲剂,或六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交替服用,或服用补虚药和平肝药制成的汤药。

【建议】

一旦小儿出现多汗、烦躁、脑后部脱发等症状,家长就应引起注意,并及早治疗,不可延误病情。但也不能过量、长期服用维生素D,可导致药物中毒。

婴幼儿湿疹

【病症特征】

本病俗称“奶癣”,是一种在小儿身上常见的顽固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肥胖或过敏体质的婴儿易患此病,一般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一两个月,到婴儿2岁后,症状逐渐缓解。

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一些过敏体质的婴儿对所接触的毛织品、灰尘或牛奶、鱼、蛋等食物过敏,也有可能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浊湿热,小儿又穿衣过多,或消化不良等情况造成的。

【自测要点】

1.最初表现婴儿两颊刺痒,用手抓挠后出现透明小米粒样皮疹,然后转为水疱,挠破后流出黄色的液体,最后结痂。

2.急性期表现婴儿面部突然出现大片鲜红色丘疹或红斑,严重者还可能丘疹布满面部,耳、颈等处瘙痒难忍。

3.预后与病程症状时轻时重,对皮肤虽不会有太大损害,但却缠绵难愈,如果形成反复发作,则会导致皮肤粗糙变厚,发展成为慢性病变。

【自疗要点】

1.消除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因素。如婴儿是过敏体质,则应避免让其食用鱼、虾、蟹等易导致过敏的食品,也不要让婴儿食用辛辣刺激性大的食物,还要减少对毛织品的接触。

2.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多给婴儿做日常清洁与护理,使婴儿免受皮肤刺激,防止因搔抓、日晒、风吹等因素而造成皮肤损害。

还要给婴儿穿着宽松的服装。

3.在发病初期,可以给婴儿服用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类药物,防止婴儿因过敏而引发较重症状。

4.如果小儿出现湿疹,一般不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发现有继发感染则可适当使用。

5.不要用碱性肥皂擦洗婴儿的患处。

6.外治疗法

苍术、苦参、黄柏、防风各45克,松香、鹤虱各60克,五倍子、白鲜皮各15克,大枫子150克,共同研成细末,再取两张草纸放入6克药物卷成纸条,然后点燃,烟熏患处,每次15分钟。

大刺5枚,去核后烧焦,与冰片、黄柏(各3克)研成粉末,再用奶汁调和,敷于婴儿患处。

【理化检查】

直观即可诊断。

【临床治疗】

西医一般内服抗过敏药。如果红肿明显或渗液较多,一般外用3%~4%的硼酸水等;如果皮疹小且无渗出液,则可以用肤轻松等外涂。

中医可用二妙丸或龙胆泻肝丸等清热去湿、养血祛风类药物。

【建议】

对于小儿湿疹,应及时治疗,以免转变为继发性感染,长时间无法痊愈。另外,在此期间严禁给小儿接种牛痘,以免引起全身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