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特征】
疣是由病毒引起的以细胞增生反应为主的一类皮肤赘生物,常见有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等。
中医认为,该病多由于风邪之毒,阻于经络,与内热搏于肌肤,或因肝失荣养,藏血功能失调,以至血枯生燥,再受风邪之毒而致血瘀、肌肤不润所致。青少年为多发人群,多发于手背、指背、面部等处。
【自测要点】
1.症状最初表现为局限性隆起的粗糙皮肤损害,颜色灰白,边缘整齐,表面粗糙不平,手按感觉较硬,一般无自觉症状。位于手指甲边缘者,常因碰触而感觉疼痛;生于足底的,因经常受压形成很厚的硬皮,如同鸡眼,走路时脚会痛。
2.分类
扁平疣按上去较软,顶部光滑,形状如小米粒状或大至绿豆大,颜色淡褐色或与皮肤颜色相同,有时因抓痒而将病毒带至其他皮肤表面,多呈线形排列,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可持续长期不变,没有什么感觉,进展缓慢。一般发于颜面或手背部,青少年为易感人群。
寻常疣最初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增大到豆粒大小的丘疹,形状多为半圆形,质地较硬,颜色多为灰黄色、褐色或皮肤色,中心部位可开裂为花蕊状或针头样。最初多为单个,逐渐增多,并有触痛感。跖疣发生于足底部,多为扁平形状,一般为黄色的丘疹,按时有痛感。疣体中心有白色的松软内芯,常由外伤、摩擦或多汗诱发。
【自疗要点】
1.日常可多食用具有平肝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芒果、金橘等。
2.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量。
4.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玉米、大麦粉等,保持大便通畅。
5.保持精神舒畅,避免剧烈地情志刺激。
6.禁止用刀剪自己刮除疣,如长在面部的疣,自行刮除可引起炎症或留下更大的瘢痕。
7.大多数的疣可在1~2年内不治自愈,但对于反复发作者,应坚持治疗。
8.治疗疣多采用外治,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外敷与内服药物同时应用。
9.外治上药时,只需针对位于中心位置的母疣(最初出现的疣体),母疣脱落后,其他子疣即可消失。
10.饮食疗法
豆芽汤:黄豆芽50~100克,清水煮熟,喝汤吃豆芽,可经常食用。
粳米薏仁粥:生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共煮粥,每日1次,或单用生薏米仁50克,煮熟,快熟时可加少量的糖和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直观多可诊断,也可做病理及电镜检查。【临床治疗】
西医多使用维A酸、阿昔洛韦制剂治疗扁平疣;使用液氮冷冻、外科切除、免疫疗法等治疗寻常疣。
中医常使用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散结等法来治疗。
湿疹
【病症特征】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变态反应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与外界致敏性物质、机体代谢、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功能异常有关。
婴儿湿疹又与喂食过度、洗澡太勤、穿衣过多等有关。
皮肤损伤多发生在小腿、胸部、肘窝、阴囊、乳房周围、头面部等处。临床常分为急性湿疹与慢性湿疹。
【自测要点】
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有液体渗出,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发展等。
1.急性湿疹多出现在头面、四肢、生殖器、肛门处,与周围皮肤无明显界限,初起局部皮肤发红,然后出现丘疹、浓包、溃烂、渗出液体、结痂,最后脱落,不留瘢痕,皮肤损伤常呈对称性,形状大小不一,容易复发。瘙痒和灼热感明显。
2.慢性湿疹一般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导致,多出现在耳后、手、阴囊和小腿等处,皮肤损伤多在局部,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患处为暗红色,有色素沉着,并增厚粗糙,有皮屑脱落,瘙痒难忍,精神紧张或睡眠不好时加重,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3.婴儿湿疹多发于几个月大的肥胖儿,初生后数日内即可发病,一般在两岁左右时消退,多发于头面部。最初为零散的红色丘疹,瘙痒明显,婴儿常转动头部摩擦或抓挠。可出现水泡,糜烂溃破或可化脓、结痂。婴儿常因此哭闹不宁,可影响婴儿的睡眠、食欲,甚至影响身体发育。常在发热、腹泻后好转或减轻,病愈后易反复。
【自疗要点】
1.尽量避免搔抓,以免造成周围皮肤继发感染。
2.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及过多使用肥皂等清肤用品。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衣服应宽松。
4.少用或不用化妆品。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
6.衣服不宜用毛及化纤等原料,不要穿过多的衣物。
7.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足够的睡眠。
8.忌食牛、羊肉和鱼、蟹、虾等腥味发物,以免加重病情。
9.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C,减少渗出。少吃荤菜。
10.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如羽毛、花粉等,治疗感染病灶。
11.饮食疗法
绿豆海带粟米粥:绿豆30克,海带20克,粟米50克,加水适量煮粥,可加适量红糖调服。适用于慢性湿疹。
薏仁荸荠汤:薏苡仁20克,荸荠10个,加水煮汤,可加适量白糖服用。
【理化检查】
无其他阳性体征。【临床治疗】
西医多使用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等内服;症状较重者,可暂时服用皮质激素;使用硼酸水、炉甘石洗剂、硫磺煤焦油软膏等外用。
中医多使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湿疹,使用养血祛风、清化湿热等法治疗慢性湿疹。
【建议】
1.湿疹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易于混淆,未确诊时最好不要用药。
2.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有继发感染时可使用。
狐臭
【病症特征】
狐臭是发生在腋窝的一种常见病变,表现为腋窝汗腺分泌一种特殊黄褐色糊状汗液,并产生一种特殊性臭味。常见于青壮年,以妇女多见,尤其是青春期少女。
其产生原因多由大小汗腺分泌物所含的有机物被细菌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臭,剧烈运动后或情绪激动后臭味可加重。
该病具有遗传性,到老年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自测要点】
腋窝下多汗,并散发一种特殊臭味,该臭味也可从乳房、阴部、肛门等处发出。【自疗要点】
1.注意卫生,勤洗澡,或用清水洗涤腋窝,勤换衣服。
2.宜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3.不宜喝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4.宜饮食清淡,少吃油炸热性食物。
5.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腋窝的清洁。
6.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7.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如长跑等。
8.每天用肥皂清洗腋窝多次,或将腋毛清除,避免细菌繁殖。
9.外疗法
(1)将500毫升西红柿汁倒入浴盆中,使患处泡在水中20分钟左右,每星期2~3次,连续数周。
(2)生姜1块,去皮,碘酒适量。先用热水洗净腋窝,再着用生姜擦涂腋窝,直至皮肤发红,后涂碘酒,每天2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用生姜擦腋窝时,注意用力适当不要擦破皮肤。
(3)山药1段,洗净,切片涂患处,每日2次。
【理化检查】
其他各项检查无异常。
【临床治疗】
西医使用内服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普鲁卡因,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谷维素等治疗,同时使用醋酸铅、水杨酸等外涂。也可用脉冲直电流疗法或用手术治疗。
中医常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和湿热郁蒸型,多使用益气养阴剑汗、清热祛湿等法进行治疗。
荨麻疹
【病症特征】
荨麻疹又叫风疹块,是一种皮肤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以水肿反应为主的过敏性皮肤病。常由于具有先天性过敏体质者在某种致敏性物质作用下引起,如食物(虾、蟹、鱼等)、吸入物(花粉、灰尘、羽毛等)、药物(青霉素等)、精神刺激、肠寄生虫、外界冷热刺激等。
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团块,伴有瘙痒或灼热感,少数病人有发热、腹痛等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常突然发生,不久(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逐渐消失,不会留下痕迹;慢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自测要点】
1.全身症状全身突发大小不一的团块,小到米粒大到手掌,微微隆起,颜色鲜红、淡红或苍白色,表面扁平或微凹,多为不规则形,可互相融合,表现为环形或片状,时起时消,此起彼伏。
2.并发症状常伴有奇痒或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心慌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口唇、咽喉水肿。
3.特殊表现患者皮肤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用手指触划皮肤时,可出现瞬间局部的团块样改变。
【自疗要点】
1.发作期间,避免搔抓。
2.避免接触过敏源,如不吃虾,蟹,不接触动物等。3.对于外界环境冷热变化过敏者,应注意自己的衣着保暖。
4.发病期间,应饮食清淡。
5.平素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胃肠道畅通,大便通畅。
6.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除饮酒等不良习惯,避免诱发该病或加重病情。
7.如疑为食物性过敏者,应进行食物的排除应验,当确定某种食物为诱因时,以后坚决避免进食。
8.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
9.饮食疗法
乌梅山楂红花酒:乌梅50克,山楂100克,红花50克,共浸入400毫升米酒中,浸泡1周左右。饮用时,每日取药酒、白开水各20毫升,加红糖适量调服,每日3次。
山楂麦竹甘汤:山楂50克,麦芽20克,竹叶6克,甘草6克,加水适量一起煎煮,取汤服用,每日1次,主要用于治疗食物过敏性荨麻疹。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白细胞数目增加。
【临床治疗】
西医常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等和抗乙酰胆碱药物如阿托品等药物,病情严重时,可使用皮质类固酮激素等治疗。如伴有其他症状,可对症给药,如止痒药、解痉药、肾上腺素等。还可使用葡萄糖酸钙等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或给组织球蛋白进行脱敏治疗。
中医称为“瘾疹”,常辨证为风热型、风寒型及气血亏虚型,多使用散风清热、散风解表、益气养虚等法治疗。
【建议】
对荨麻疹并伴有高热或腹泻者,应排除是否患有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及早去医院,不可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