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常见病自测自疗
19033800000009

第9章 外科(2)

乳腺增生

【病症特征】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30~40岁妇女容易患此病。

一般是由卵巢功能紊乱引起的乳腺间质良性增生。

本病若能做到保持体内内分泌稳定,是可以较好预防的。人体的内分泌主要跟精神状态、健康程度、生活规律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在不是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避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以免打乱人体激素水平的平衡。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乳房局部肿大疼痛,或轻或重,轻症的病人不以为意,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胀痛具有跟月经相同的周期性,因为此时激素分泌量大。常表现为于月经前期症状加重,月经后可能有所减轻。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乳房一侧或两侧均可见,甚至可以见于整个乳房。乳头溢液,多为黄色、绿色,或偶尔为无色液体。

2.全身症状触压乳房时可感觉到结节状肿块,或大或小,韧性强而不太硬,挤推时可滑动,与周围组织之间并无粘连,分界清楚,腋窝淋巴结触摸无肿大。

【自疗要点】

1.规范生活节律,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坚持体育锻炼。

2.发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不可劳累。

3.保持乳房清洁,常用温水清洗。不要用香皂等刺激性物品。

4.可以经常吃些海带,有缓解疼痛、软化肿块的作用。多吃橘子、牡蛎等有助于消除肿块的食品。

5.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

6.精神放松,避免抑郁或忧愁。

7.饮食疗法

鸡蛋炒牡蛎:牡蛎肉100克,鸡蛋2个,炒熟佐餐。注意不要加辛辣调味料。

淮山药粥:山药50克,糯米50克,白糖10克,煮粥服用。

【理化检查】

1.乳头溢液检查观察颜色是否有病理改变。

2.X线检查乳房内部结构是否有病变。

【临床治疗】

西医治疗为月经前1周内口服甲基睾丸素,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素、丙酸睾丸酮,但此法不适合轻症患者,仅在疼痛较严重时,才考虑采用。

中医临床一般应用疏肝化结或调理冲任、温阳化痰药物予以治疗。

【建议】

对于此病,应每隔3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自己也要经常检查。如发现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变硬,应该及时去医院复诊。

肠梗阻

【病症特征】

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被推动运行或通过时,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症。常见的原因是肠道内长出异物或管腔变小造成的器质性梗死,或由于肠麻痹无力造成的功能性梗死。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小腹部疼痛,呕吐,肚子胀,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停止。

2.全身症状肠扭动时有压痛感,腹胀,腹中部能摸到绳索状硬块,腹腔有积水,甚至有波动感,能听到肠道内过水声或金属样声音。

【自疗要点】

1.注意日常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2.应避免暴饮暴食伤及肠胃。也不要吃过冷的水果、饮料等。

3.发病时不能吃东西,躺时取半卧位。

4.减少肠胃压力,注意口腔卫生。

5.密切注意精神状态、体温、心率、血压、腹痛、腹胀、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等情况。

6.饮食疗法

金银花莲子粥:金银花20克(先煮5分钟,去渣),莲子肉35克,粳米60克,白糖10克,煮粥服食。

山楂麦芽饮:生山楂(片)、炒麦芽各20克,水煎代茶饮。经常服用。

【理化检查】

1.血象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的改变。

2.X线检查平片见阶梯状液。

【临床治疗】

西医采用矫正脱水,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法。使用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当病情不能缓解时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并可采取针灸作为辅助治疗。

【建议】

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造成肠坏死的严重后果。

阑尾炎

【病症特征】

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中医称为“肠痈”。

阑尾是一个盲管,一端密闭,管腔狭窄,容易发生阻塞和炎症。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剧烈腹痛,常伴恶心、呕吐,吐物多为食物甚至苦水。初期表现为头痛、乏力、咽喉痛等,进一步发展可有大汗、口渴、尿黄、心跳加速及虚弱无力等类似中毒症状。如果出现怕冷、高热、黄疸,即可能发生腹腔内大面积炎症。

2.全身表现许多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舌尖及舌尖两侧有红点。红点稀疏、色泽鲜艳者,以单纯性阑尾炎为多;红点相对粗大或隐约不明显者为化脓性阑尾炎。当右侧腹痛或下腹痛时,以立正姿势,上提右腿约30厘米高度,然后将足跟突然撞击地面,此时右下腹如有震痛则为阳性反应,表示有阑尾炎。

【自疗要点】

1.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发病期间停止活动,保持精神舒畅。

2.每日排便1次,经常按摩腹部。

3.饮食保持清淡,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芹菜、油菜等。

4.忌生冷及难消化食物,少吃羊、牛、狗肉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如葱、姜、辣椒等。

5.具有清热解毒除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薏米等可经常食用。

6.食品要清洁卫生,进食后不可剧烈运动。

7.饮食疗法

冬蒲饮:蒲公英40克,忍冬藤80克,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加酒适量,饭前服。

马齿苋汤:马齿苋80克,用清水熬汤饮用。

【理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

2.尿常规检查少数患者可见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3.B超检查阑尾周围脓肿时可以确诊。

【临床治疗】

西医采用保守治疗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但同时宜积极准备手术,当病情在10~12小时内不见好转,可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对盲肠炎一般用行气导滞、理气化瘀等治法,并辅以针灸等。

【建议】

确诊为急性盲肠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胆囊炎

【病症特征】

急性胆囊炎一般是由胆结石阻塞或胆囊管细菌感染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明显。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右上腹部绞痛,并向四周扩散。常伴有轻微的恶心、呕吐、黄疸,触压时疼痛感明显;用左手拇指按于右肋下,其余四指轻压在肋骨上,作深呼吸,疼痛加重。

2.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9℃左右,一般无寒战。过食油腻食物或饱餐可诱发此病。一般发病多在晚上。

【自疗要点】

1.注意饮食,轻症病人可进流食或低脂肪半流质食物,重症或呕吐者应禁食。

2.可在右腹部热敷。

3.密切注意体温、脉搏、血压、腹痛等情况。

4.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5.控制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如冷饮、肥肉、辣椒、咖啡等。

6.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7.饮食疗法

红绿豆根汤:赤小豆60克,绿豆35克,鲜芦根120克,加清水适量,煎取药汁,不宜久煎,每日2次。

茵仁粥:粳米60克,薏苡仁50克,茵陈20克。先煎茵陈取药汁,再加入粳米、薏苡仁煮粥,每日1次。

【理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2.X线检查右上腹或可见结石。

3.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临床治疗】

西医对胆囊炎伴有剧烈疼痛者,给服或注射镇痛药物,同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联合静滴。病情严重时采取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瘘术。

中医临床根据病情的轻重,一般用疏肝清热、活血化瘀等法症对治疗。并可辅以针灸治疗。

【建议】

日常饮食的合理安排和情绪平和,对本病的发生和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胆结石

【病症特征】

胆结石是中年人易患的疾病,当胆囊感染或胆汁淤积时,便可产生结石。胆结石主要包括胆囊、胆总管、胆内胆管结石。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胆囊结石平时不易察觉,或仅有饭后饱胀感、上腹部不适、厌油腻食物等。当结石移动或堵塞胆囊管时,有剧烈绞痛,若无其他感染,一段时间后疼痛可以自行减轻。

2.全身症状如果出现胆囊积水,会引起胆囊肿大,可触摸到。胆管(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表现为腹痛剧烈、时寒时热及出现黄疸。结石部位是否有感染对其病情轻重有很大影响。

【自疗要点】

1.注意饮食,轻症病人可进流食或低脂肪半流食,重症或呕吐者应禁食。

2.疼痛严重时可用热敷缓解。

3.密切注意体温、脉搏、血压、腹痛情况。

4.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5.控制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油腻、辛辣、酒等,尤其是冷饮、肥肉、辣椒、咖啡等不可轻易食用。

6.不可暴饮暴食。肥胖者注意减肥,并且饭后可多散步,不宜饭后即坐。

7.睡觉时宜平卧或向右侧卧,因为左侧卧时胆囊口朝下方,结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卡在胆囊颈部而引起胆绞痛。

8.常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稳定病情。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黄绿色蔬菜、西红柿、胡萝卜、玉米等。

9.每日排便1次,可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新鲜的水果等。

10.饮食疗法

山楂饮:山楂150克捣烂,加90克白开水和10克白糖调匀饮用。

鸡胆黄瓜藤饮:黄瓜藤150克,洗净,用5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冲调新鲜鸡胆1个,饭后服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1.血常规检查并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

2.尿液分析尿胆红素阳性。

3.B超检查可了解胆管扩张程度和结石分布情况。

【临床治疗】

西医一般采用大剂量的抗生素静滴,控制感染。对长期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多用清胆利湿、疏肝理气、清热化结等法治疗。

【建议】

日常饮食的合理安排对本病的预防有直接影响,高胆固醇、高脂及过多摄入酸性食物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病症特征】

疝是在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作用下,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部或下腹部的薄弱处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站立、呼吸、咳嗽时,在病灶处可明显看到突出,平卧后消失。斜疝状如梨形,对男性患者而言可坠入阴囊。直疝大多为半圆形,虽不进入阴囊但肿块突出明显。股疝肿块多发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在大腿根部可明显看到。

2.全身症状站立、用力时,疝即突显,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自疗要点】

1.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如有咳嗽、便秘、腹水、前列腺肥大等症状或疾病时,应当积极治疗。

3.不可过度劳累,尤其在发病期间。

4.平时要保证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长久站立。

5.饮食疗法

当归羊肉汤:生姜10克,当归20克,羊肉100克,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炖熟,吃肉喝汤,每日1次。

橘蒜汤:红皮蒜3个,橘核40克,金橘3个,白糖30克。蒜去皮,与其他原料同入锅中,煮熟即可服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B超检查判断疝气的类型。

【临床治疗】

西医以手术治疗为主。疝一旦发生狭窄,应立即施行紧急手术。

中医临床对年老体弱并伴有慢性腹压升高疾病,或伴有严重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多采用保守治疗。

【病症特征】

痔是指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血液流动不畅,造成静脉曲张而引起的团块,并因此产生出血、栓塞或息肉状团块脱出等症状。

多种原因都可以诱发痔,如长期久坐、缺少运动、过食辛辣、长期情志抑郁等。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时常便中带血,血色鲜红,痛感不明显,能自行停止。痔核脱出后,疼痛明显,老有排便感,并可出现水肿。发生感染时疼痛加剧。肛门周围因为有病灶的刺激易瘙痒,甚至出现皮肤湿疹。

2.全身症状血栓性外痔可见肛门周围出现长圆形肿块,呈暗紫色,表面皮肤水肿,有硬核,触痛明显,根基牢固,推挤不动。

内痔或混合痔除非脱出,一般直观看不到。

【自疗要点】

1.定时大便,每天1次,保持大便通畅。

2.养成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蒜、辣椒等。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维持肠道清洁,帮助大便的正常排泄。

3.每晚睡觉前可用热水进行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4.不可久站或久坐,运动和休息交替,使血液运行正常。

5.如有习惯性便秘,不可长期服用泻药。

6.大便时,不要养成看书报的习惯,每次排便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不可过于用力。

7.性生活不能过度,注意性生活清洁卫生。

8.饮食疗法

红糖木耳汤:黑木耳10克,柿饼50克,红糖20克,加水适量,煮汤服用,每日1次。

黄芪粥:黄芪50克,加水适量,煎汁去渣,再加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身体较虚弱者。

【理化检查】

指诊检查多可确诊。

【临床治疗】

西医在症状严重时应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手术治疗。

中医临床采取汤药和中成药,辅以针灸镇痛止血。也可用熏洗和外敷方法治疗。

【建议】

痔疮虽不算大病,但如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轻者影响情绪,重者可造成轻度贫血等疾患。

脱肛(直肠脱垂)

【病症特征】

脱肛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大部脱出肛门外的病症。少儿和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容易患此病。一般可因为生理缺陷、局部病患(如长期痔疮不愈)、腹压增加等因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