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常见病自测自疗
19033800000008

第8章 外科(1)

【病症特征】

疖又叫疖疮,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皮肤表面毛囊及其所属皮质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疖较多是单发的,但也有身体各部位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疖,称疖病。

疖发病多是由于在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身体暴露在强日光下,被辐射灼伤所致;或因天气闷热,汗液不能够及时蒸发,散热不好引起。

中医认为疖病多因湿热病邪停留在皮肤,产生瘙痒经反复搔抓,皮肤损伤感染而导致。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起初局部出现小硬结,红肿疼痛。以后红肿增大,疼痛加剧,患处呈圆锥形突出。接着便是化脓,呈黄白色小脓栓,伴有结节,中间变软,红、肿、痛范围扩大。数日后,脓液腐熟而排出,脓栓脱落,炎症消退。

2.全身症状除非是发生在血液丰富的地方,否则疖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但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怕冷、发热、头痛、厌食等不舒服症状。

【自疗要点】

1.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服。

2.用75%乙醇擦洗杀菌,以保持皮肤尤其是疖肿周围的清洁,使附近皮肤不被感染。

3.讲话对上唇和鼻部生疖者有较大影响,应当多休息,少说话。

4.自行挤压会引起感染扩散,尤其是面部的病灶。

5.在活动的时候注意,不要挤碰患处。

6.多食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芽、西瓜皮、苦瓜等。多饮清凉降火的饮料,如金银花露、地骨皮露等。

7.忌食辛辣食物,如韭菜、辣椒、海味、羊肉等,以免上火,加重病情。

8.戒除烟酒。

9.饮食疗法

银翘甘草粥:绿豆5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甘草5克,煎药汁当茶水饮用。连服7天。

梅花粥:白梅花5克,粳米100克,先将米煮粥,等米快熟时加入白梅花,煮沸5~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

【临床治疗】

西医采用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等,注射在疖肿周围,消肿止痛;或在疖肿初起阶段,用碘酒每日涂抹患处3~4次,有利于疖肿消退。

中医临床一般用生甘草、连翘、银花、野菊花、生黄芪等药配成方药治疗此病,效果明显。

【病症特征】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质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所致,亦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发病面积大且病灶较深。一般发于颈背部等厚韧皮肤处。患者多为成人以及年老体弱及糖尿病患者。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发病初始患部皮肤肿胀,为暗红色,质地坚韧,在痈中心部位表面有多个脓栓,最后破溃成蜂窝状。表现为病灶发热,伴有剧痛,进而发展到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另外会出现周围皮肤红肿,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2.全身症状一般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头痛、怕冷、食欲减退等。在排脓通畅的情况下,局部肿痛可很快消失,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

3.并发症如果痈肿排脓不畅,抵抗力明显下降,将有可能引起败血症。

【自疗要点】

1.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数次用淡盐水洗涤疮口。

2.绝对不可以挤压患处,病灶在手臂时应当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应该抬高患处,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痈肿长在唇部者尽量少说话。

3.碰撞患处显然比挤压更严重,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4.多吃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芽、西瓜皮、马兰头等。

5.如果疮口破溃,应多吃些蛋花汤、猪肝汤、藕粉、绿豆粥等,以利排毒。

6.凉开水和绿茶水能帮助退热,发热时应多饮用。

7.辛辣以及甜腻食物,如韭菜、辣椒、海味、羊肉等对病情不利,应尽量不吃。

8.戒掉烟酒。

9.饮食疗法

三豆甘草粥:绿豆、赤小豆、黑大豆各30克,甘草10克,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煮熟,微温服用。每日1次。

银花大米粥:蒲公英50克,金银花50克,加清水500毫升,煎药后去渣,取药汁,加大米5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治疗】

西医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如服用银黄片、清解片等;对面积较小的病灶可用青霉素做周围封闭。感染较重的还可口服抗生素药物,也可选用注射青霉素。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胰岛素等治疗。

中医临床在初期采用散风清热、行血化瘀的方药;在成脓期宜用清热托毒的方药;痈肿溃破后可做些创面清洁、外敷等处理,若体虚者应调气补血。

丹毒

【病症特征】

中医认为,丹毒多因体内有热邪,或体表皮肤破伤,使病毒邪气乘虚而入,流窜于皮肤、肌肉、血液、筋骨等部位而造成的。发病部位广,但多见于腿、头面部。如治疗不彻底,可反复发作。因其发病迅速,病灶红肿如涂丹,故叫丹毒。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局部表现为颜色鲜红的片状丘疹,中间略突起因而较淡。手指抚摸感觉碍手,轻压可使红色暂时消退,松手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如初。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向四周蔓延,此时中央的红色可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有时红肿区内可以起泡。病位周围疼痛如被烧灼。常可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2.全身症状发病迅速,同时常有头痛、怕冷、发热等症状。

【自疗要点】

1.搞好个人卫生,使皮肤保持清洁。

2.应当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病灶在小腿部的患者,应抬高患肢25°~45°。

4.患有足癣的患者,易患丹毒并容易复发,必须彻底治疗。

5.平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应当坚持。

6.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多食清凉降火之品,如绿豆芽、西瓜皮、马兰头等。

7.忌食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韭菜、辣椒、羊肉等。

8.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忌生气。

9.饮食疗法

丝瓜豆腐汤:豆腐300克,鲜丝瓜根100克,先以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煮约20分钟,服汤。

油菜汁:油菜100克,煮汤服,或榨取鲜油菜汁服用。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

【临床治疗】

西医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等,病情严重者需要静脉输液。

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外治方法,如外敷、熏洗和引流。

中医临床认为发于头面者,属风热化火,治疗以散风清火解毒为主;发于四肢、躯体者,属肝脾湿火,治疗以清肝泻火利湿为主。

【建议】

严禁用手挤压患处。本病发展迅速,应密切注意病情,及早去医院治疗。

急性淋巴炎

【病症特征】

急性淋巴炎分为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两种,是常见的病症。

由于皮肤黏膜损伤破裂或其他原因导致感染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成为急性淋巴管炎,多发于四肢。

如果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颈、腋窝和腹股沟部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结,故多发病于此。

中医称本病为“红丝疔”。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急性淋巴管炎分浅层淋巴管炎和深层淋巴管炎。浅层淋巴管炎,因为病位较浅,肉眼可见到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压按有痛感。而深层淋巴管炎因为病位较深不出现“红线”,但患者感觉肿胀,有压痛。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可不必治疗。较重者,局部肿痛明显,并伴有全身症状。如果病情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红、肿、痛、热加剧。

2.全身症状全身不适、怕冷、发热、头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皮肤暗而缺少光泽、水肿严重、压痛明显。

【自疗要点】

1.充分休息,尤其注意患肢不可太过用力,如持重物、多走路等。

2.保持皮肤清洁。

3.对创伤和感染部位不要挤压和按摩,以免感染扩散。

4.宜食素净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5.多吃一些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菊花、芹菜等。

6.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如韭菜、辣椒、羊肉等。

7.戒掉烟酒,禁止房事,保持情绪稳定。

8.饮食疗法

菊花绿豆汤: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20克,甘草10克,煮汤代茶饮用。

蒲公英粥:蒲公英50克,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放入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治疗】

西医采取药物治疗时,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等,病情较重者可静脉输液,还可以采取外治法。

中医临床对于急性淋巴炎,一般采用散风清热、行血化瘀、清热托毒的方药对治;若体虚者应调气补血。

【建议】

局部严禁挤压或按摩。本病与丹毒有相似之处,均起病较急,症较重,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破伤风

【病症特征】

破伤风是由于人体较深的伤口被破伤风杆菌侵入,生长繁殖,分泌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对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不具有感染性,其感染发生在伤后,且伤口较深,适宜于破伤风杆菌生存。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发病前曾经出现过皮肤破损,如跌打损伤、产褥破伤、手术伤口等,或表皮溃疡史。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2~15天,潜伏期短者是因为病菌多,因而发病重,长者则相反。起病时先有怕冷,烦躁不安,下颌感到紧张,咀嚼稍感困难,颈背部轻度强硬。发病1~2天后,咀嚼肌紧张而牙关紧闭,表情肌紧张而呈哭笑状,颈部和背部肌肉紧张,严重时颈背部无法活动,或腹部僵硬如板,或大便秘结、小便不通。

2.全身症状肌肉紧张抽搐。起初发作时间仅数秒钟,而后随病情加剧时间延长,发作频繁。抽搐可自发,可因灯光刺激引起。患者神志始终清醒,因而痛苦极大。一般不发热,个别患者也可高热至40℃。病情严重时,大汗不止,呼吸、说话、吞咽都有困难,面色发紫,有死亡的危险。

【自疗要点】

1.因为破伤风杆菌可以传染,所以破伤风患者需要隔离。

2.病人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不能有任何的声、光、寒冷等刺激。

3.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将痰排出。

4.给予充足、高质量营养。进食以流食为主,少食多餐。

5.在卧床治疗期间,为防止褥疮发生,要注意多翻身,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6.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冷风刺激。

7.饮食疗法

荷花粥:粳米50克,鲜荷叶2张,菊花10克,竹叶10克,共同煮粥,每日1~2次。

苡仁莲米粥:粳米50克,苡仁50克,莲米30克,茯苓20克,共同煮粥,每日1~2次。

【理化检查】

全身检查呈阳性体征。

【临床治疗】

西医采取彻底清创引流,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治疗。

并采取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治疗。有破伤风抗毒血清过敏者,应用脱敏注射法。

中医临床在发病初期,以祛风镇痉和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在恢复期用益胃养阴、疏通经络法对治。

【建议】

破伤风是一种很危险的病,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对于破伤风患者,关键是及早发现并救治。

急性乳腺炎

【病症特征】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女。是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经乳头皲裂处或乳管口侵入乳腺组织所引起的乳房急性化脓性感染。本病好发于产后3~4周。因为授乳期间容易引起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乳房受挤压、乳汁淤积等。

【自测要点】

1.一般表现最初感觉乳房发硬有肿胀,表面皮肤发红而有热感。随着病情加重,病人可感觉到一阵阵的疼痛,同时有严重怕冷、高热、心跳加快等。硬块常在较短时间内化脓,触之能感觉到有积液,呈波动状。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2.全身症状发热,并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自疗要点】

1.以预防为主,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不可用香皂等洗涤用品,以免刺激乳头。乳头内陷者,洗后轻揉、按摩、牵拉乳头,加速血液循环。

2.养成定时授乳、清洁乳头的习惯。

3.如乳汁分泌量过大,可在哺乳后用吸乳器或用手按摩、挤压,使多余乳汁排出,防止瘀积。

4.注意保护患乳,用三角巾或乳罩将其托起,避免碰撞、挤压肿块。

5.如有乳头擦伤、皲裂,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放入奶瓶内喂食婴儿,以免因吸吮而不利病灶的康复。

6.乳腺炎到后期会化脓,此时应少吃有“发奶”作用的鱼肉类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7.宜多吃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蔬菜水果,如梨、西红柿、青菜、黄瓜等。海带等海产藻类植物能软化肿块,也可多吃一些。

8.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

9.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也应及时治疗。

10.饮食疗法

黄花菜炖猪蹄:猪蹄1只,黄花菜50克,炖熟后不加调味料食之,每日1次。

蒲公英粥:粳米50克,蒲公英60克。将蒲公英煎水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1次。

【理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

2.脓液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治疗】

西医多采用抗生素和使用磺胺类药物。外治法则可以冷热敷、吸奶、按摩、外敷药物。当脓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等。

中医临床一般采用清热解毒、通乳消肿、排脓托毒的药物,并可以配合食疗、针灸等辅助疗法。

【建议】

本症的关键在于乳房的清洁卫生和及时排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