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19034600000026

第26章 病症治疗(3)

学习疲劳综合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治。

1.保证休息时间 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应注意休息时间的长短,休息时间过短,能量得不到充分补充,不利于精力的恢复;休息时间过长,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睡眠是最佳休息方式,睡眠期间,机体各系统及大脑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每天保证充分的睡眠对正常的学习工作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其他休息方式,如散步、听音乐、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恢复肌肉、神经系统功能亦有帮助。

2.培养学习兴趣 通常人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时,不会很快表现出疲劳,且能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学习上也一样,学生在学习他们喜欢的功课时,即使连续学习2~3个小时仍精神饱满,不觉得倦怠。而当学习他们不喜欢的学科时,往往几十分钟就疲倦、厌烦。所以应当引导他们端正思想,正确对待每一门课,不偏科,培养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水平。其实,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心理调节与适应的过程。

3.改善学习环境 研究表明,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优化学习环境,如灯光亮度适宜,桌椅高度合适,室内空气清新,同时周围无噪声干扰等。

什么是考试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是在考试压力下担心考试结果而引发的一种以担忧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症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懒言,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汗液分泌过多、肌肉震颤等现象。

大大小小的考试对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关”。每次上考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紧张。尤其在参加如高考这样大型的有可能影响人一生的考试时,很少有人抱无所谓的态度。

但个别人在考场上会紧张过度而出冷汗,大小便失禁,甚至昏厥,还有的人一旦考试在即便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夜间睡不好觉,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整日里想的都是考试,往往导致神经衰弱。

考试焦虑症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有这样几点原因。

1.过度焦虑可影响回忆过程

考试时就需要大脑调集出已经存储的记忆信息解答考题。一些公式性的内容以及定义、概念、外文单词也都要求平时加深记忆,假若考试过度焦虑就会导致记忆暂时遗失,会很大程度影响考试成绩。

2.过度焦虑可影响思维反应能力

考试不仅仅在考查人的记忆,也在检验一个人的思维反应能力。一道题目往往需要考生应用自己敏捷的思维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加以解答。而过度的焦虑使大脑思维处于压抑阶段,导致反应能力下降,思维迟钝,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连平时胸有成竹的题目都无法解答出来。

3.过度焦虑可令人注意力分散

无法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考卷上。面对考卷,脑子却在想其他事情,直接影响了考试的发挥,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消除考试焦虑可从消除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和由此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来解决。

1.自信训练

让患者做几份较简单的试题以增强其对考试的信心。随着考试难度增加,考生也能慢慢适应而消除对考试的焦虑。

2.消除对考试的担心

可令患者写出对考试担心的原因,逐条分析并加以解释,最终让患者明白自己过度焦虑完全来自自己的构想。

3.放松训练

一旦患者有过度的考试焦虑情绪时,先让他冷静下来,和他谈些较轻松的话题。暂时从担心考试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或听些较缓和的音乐放松心情,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防治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精神抑郁性心理疾病,与精神病不同,是患者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其主要症状如下。

1.有较多的不适反应 如头痛、头晕、心慌、便秘、口渴、胸腹胀闷、多汗等。

2.长期情绪低落 对日常生活娱乐爱好兴趣等明显减退,整日唉声叹气,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悲观失望,对自我评价过低,喜欢夸大自己的缺点。且较喜欢回想以前不快的事,或是凡事都往坏处想。知道自己病情严重,可又无法正视自己的病情。一些患者有轻生的念头,内心极其矛盾。

3.身体机能减退,活动能力差 患者常自觉浑身懒散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思维迟缓、反应迟钝,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

4.社交能力下降,社交活动较少,不愿与他人相处,心情恶劣,情绪不稳定,急躁。

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概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生活中的挫折

有些人在自己的事业受到挫折时,便会一蹶不振,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敢再去拼搏。强烈的自卑心理令他感觉自己天生就不如他人,被悲观、失望所笼罩,陷入自己制造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另外家庭不和、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以及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压力无法排解也容易导致抑郁症。

2.感情上的伤害

如今许多人的恋爱观已由寻求生生死死的誓言转变为“不求共同所有,只求曾经拥有”,于是受到感情伤害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心理素质差的人无法接受被人抛弃的现实,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于是变得沉默,悲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强烈而又持久的占据内心,无法从抑郁中解脱出来。

3.性格因素

有的人性格特点表现为依赖性强,胆小懦弱,不开朗,不愿与他人交流。一旦遇到某种刺激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主要还是心理素质不高,自我调控能力差。

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是增强其心理素质并配合药物治疗。

具体疗法如下。

1.心理疗法

对患者进行开导,令其走出心理误区,给患者支持、鼓励、关心爱护,使其增强战胜心理疾病的勇气,改变患者对自己、对现实的不正确的看法,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观念,使负面情绪好转,慢慢恢复正常。

2.适应能力训练

通过模拟社会适应性训练,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的现象。增强他人际交往的信心,然后鼓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本领。增强社交能力,而减轻其抑郁情绪。

同时也可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缓解压抑情绪,在运动中寻找活力与快乐。

3.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可以得到患者患病的原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解释,疏导、引导患者心理困扰,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4.饮食与药物疗法 当患者食量减少时,应选择口感好,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其食欲。药物治疗对本病有明显的作用,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如何防治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一种不愉快情绪。焦虑与恐惧情绪相近,不过恐惧是面临危险时表现出情绪,而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之前。焦虑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针对现已发生的事件,而焦虑针对的是未发生的事件。

临床上可将焦虑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焦虑症,另一种是慢性焦虑症。

1.急性焦虑症

又称惊恐发作,多在精神受刺激后突然发作,患者似乎预感到灾难即将来临,或感到濒临死亡而惊慌失措,并出现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跳加快、胸闷、有窒息感等。多数伴有濒死感、失控感或将要发疯感,可又没有具体原因。此症发作不限于某一特殊情境或特殊场合,难以预料。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分钟,长者可达1小时以上,发作后病症完全消失,可反复发作。

2.慢性焦虑症

又称广泛性焦虑症,发病持续时间长,与长期家庭不和或工作压力过重或人际关系不佳有关。以致即使在比较顺利的环境中,总是杞人忧天地担心有什么不幸的事情要发生。

使自己陷入无助的境地。终日惊慌、神经过敏、神情紧张而焦虑不安。难于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焦虑的原因涉及遗传、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互相作用。

1.遗传因素

对焦虑症的研究表明,焦虑症发生与遗传因素及家庭影响关系极为密切。焦虑症患者近亲中患该病的概率为正常人的3倍。

2.心理因素

内心过度矛盾常可引起焦虑症,或在儿童期曾有过心理体验的压抑,一旦激发便成为焦虑。另外常苛求自己、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强、易有不安全感、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等,这类心理素质较差者,对突发情况不能即时处理,身体的某些不适或一些小挫折常可导致焦虑和紧张。

3.生理因素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与焦虑亦有密切关系。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血中肾上腺素浓度过高,伴随出现血压升高、心慌、口渴、面色苍白、呼吸不畅、肌肉酸痛等症状。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时,机体出现尿频、尿急、有便意。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易感到紧张不安,容易激动。

4.社会因素

各种内外不良的刺激都能使人产生应激反应。

如亲人去世、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各种意外不幸等。但焦虑反应的强弱程度与个人素质有关。研究表明,一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自身健康状况不良、对社会应激反应能力差者,较心理素质佳者更易患焦虑症。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焦虑症状,缓和其情绪。

1.支持性心理疗法

劝解、鼓励患者,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控制并恢复稳定的周围环境,足以使轻症患者的焦虑解除。

2.行为放松疗法

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松弛训练,如养花种草、听轻音乐等,可以收到良好疗效。

3.催眠疗法

用该疗法可分析了解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并可改善患者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等症状。

如何防治疑病症

患者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关注,总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变态心理反应称为疑病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性疾病。

患者对任何轻微变化都十分关注,他们过分注意自己的生理现象,如心跳、呼吸、脉搏、饮食、睡眠,甚至关注自己的肤色及指甲颜色,假如发现有一点点异常就疑神疑鬼,以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与身体无关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毫无兴趣,漠不关心。

患者有着严重的偏执观念,坚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没有得上的某种病症。而且这种想法相当固执,即使在到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无病后,仍对诊断持怀疑态度,要求复诊。如此反反复复,搞得自己及家人身心疲惫。他们会因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烦躁,终日担心自己得病而惶恐不安,甚至出现严重恐惧,心情相当糟糕,容易激动,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疑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1.家庭不和及工作上的种种不顺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使患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身的健康问题上,对自身感觉过度敏感。

2.患者本来就有敏感、疑心、固执、谨慎的个性,加之身体某些微小变化便引发患者多疑的心理,而逐渐加重疑病症的病情。

3.生活圈中越来越多的人得这样或那样的病导致患者对自身健康持怀疑态度,总觉得自己也患有某种疾病。

疑病症患者自己有时也会意识到自己这种过分关注健康的行为属于异常心理反应,但却无法使自己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需要进行一定的治疗。

1.心理治疗

医生和家人要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而后就其致病原因与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帮助他减轻对自身健康怀疑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了解人体生理基本知识,进而消除疑病症患者的心理障碍。

2.行为疗法

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时间,并安排患者进行社会和文体活动。因为适当的社会和文体活动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他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与工作中。

如何防治经前期紧张症

经前期紧张症指正常发育的健康妇女在月经前1~2个星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身体症状和情绪反常的状态,又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其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对月经来潮十分害怕,特别是行经腹痛的妇女,一旦月经即将来临便开始担心,十分苦恼,抑郁不安,甚至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认为月经是自己有罪,是上天对自己罪行的肉体折磨,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

2.经前期紧张症患者在发作时情绪不稳、急躁易怒、心烦意乱、疲惫、烦恼,症状严重时表现出与精神病患者相类似的症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以及意外的举动。重症患者因为出现精神异常而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3.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均发生在月经来潮前的1~2个星期,每次发病的症状大致相同。大多数情况下以月经前几天最为严重,月经过后症状便自行消失,而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又会发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经前期紧张症的发生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具体归纳有以下几种。

1.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生活的经历有关 不幸遭遇、家庭不和睦、学习成绩差、恋爱上受挫折等,及长期情绪消沉及经前出现的负面生理反应,容易引发经前期紧张症。

2.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某些激素类药物的不当使用可导致类似表现。

3.缺乏性知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处于性成熟期的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导致对性生理变化如月经来潮产生惧怕、羞涩的心理。常常不好意思向大人请教,加之看到别人行经时的痛苦和不便,更增加剧了恐惧心理,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4.不良心理因素 一些性格较顽固、情绪不稳定、冲动易躁、敏感、爱怀疑、心胸狭窄的人较其他人容易患经前期紧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