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19034700000037

第37章 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4)

目前,引起嗜睡症的具体病因还未查明,专业医生在排除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药物因素、器质性原因所致的嗜睡症状之后,一些患者将他们在不适时宜的时刻入睡的行为或嗜睡的感觉与白天的不愉快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使部分学者得到了启发,他们认为,情绪或其他的心理因素,在嗜睡症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

嗜睡症的主要表现有:白天或夜晚过度睡眠,而这种过度睡眠并不是因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经医学检查发现,嗜睡症患者的脑电图检查为正常的睡眠脑电波,但觉醒后会出现短暂意识模糊的状态,且心率、呼吸节奏加快,同时伴有抑郁情绪。嗜睡症会反复发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患者经常会出现心神不宁、情绪痛苦的感觉。

【如何治疗】

1.疏导疗法这种疗法操作的前提就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可以对病人阻塞性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和引导,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嗜睡症的目的,保证身体健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心理医生应运用准确、亲切、温和的语言,分析患者产生嗜睡症的原因,然后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规律和发展,逐步改造自身个性的缺陷,培养良好的睡眠规律,最终将嗜睡症治愈。

2.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医生应热情地接待患者,并从其家属处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然后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其适当的支持疗法。

3.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白天可让患者分两次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哌甲酯10毫升;也可配合使用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药物:丙咪嗪25~50毫升。

【防治措施】

1.保持良好的心态经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嗜睡症的发生与情绪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所以保持良好心态是预防嗜睡症的最好方法,遇事不要悲观,不要失望,可以进行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失败并不可怕。

2.培养良好的起居习惯按时起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有利于防治嗜睡症形成。

十三、梦境焦虑障碍的防治

梦境焦虑障碍也叫梦魇,它是指个体反复在夜间入睡时期,被恐怖的噩梦突然惊醒,且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印象深刻,能够清晰的回忆起来,通常情况下,当事人所做的噩梦都是与生存、安全或自尊有关。此类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出现,常发生于10岁之前。1990年,据湖南省儿童精神卫生流行学调查,4~16岁的儿童中,梦境焦虑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72%。

【致病原因】

1.身体因素所致一些患有生理疾病的人,通常会在入睡前大量进食或过于劳累,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梦魇。

2.社会因素所致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心理的各个功能发生紊乱。另外,不良的环境、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带有恐怖色彩的电影,都能够导致人们的情绪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梦魇的形成。

3.药物所致一些药物能够抑制人体快速眼动相睡眠,例如:三环类药物,当人们在服用一定时期后,突然停用此类药物,就会引起反跳,诱发梦魇现象。

【具体表现】

梦魇是一种恐怖的梦境体验,例如,人在睡眠过程中,梦到危及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车祸、鬼怪等。且梦境中的一切都非常逼真,令人体验深刻,且心有余悸,此时,人体还会伴有焦虑、紧张、出汗、呼吸急促等反应,常会有一种跑不掉、喊不出的感觉。此症多发生于睡眠的后期,通常出现于快速眼动相睡眠期。

【如何治疗】

1.学习正确的睡眠知识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白天时尽量少看一些带有恐怖色彩的书籍或电视。科学的布置睡眠环境,卧室要有好的隔音设施,光线要柔和,床要舒适一些。另外,睡觉前,尽量不要服用安定类药物,以免停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2.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在排除生理因素后,了解一下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然后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从而减缓梦魇症状。

3.运用认知疗法治疗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梦魇的出现原因,让他们不要恐慌,不要畏惧,让家属对患者及时地采取安慰,并在患者发生梦魇时,将其唤醒,待其情绪稳定后再入睡。通常情况下,该症多发于儿童时期,医生可告诉家长,儿童期发生此症并不可怕,它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家长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将自己恐惧、惊惶的情绪带给孩子,以免导致梦魇加重。

4.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这种症状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对于发作过于频繁的患者,我们也可让其服用地西泮(每晚1次,每次1.25~2.5毫克)。

【防治措施】

1.尽量少看一些带有恐怖画面的书籍和电视。

2.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尽量不要让双手放在胸前。

3.床上用品要舒适,让患者在一个安静、舒服的环境中入睡,更有利于预防梦魇出现。

十四、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的防治

饮酒,是我们逢年过节,会见亲友时在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适度的饮酒能够活跃气氛,联络感情。但过度的饮酒则会造成酒精中毒,而长期、大量的过度饮酒,最终会导致人体出现酒精中毒精神障碍。

【致病原因】

1.遗传因素所致经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精神障碍与遗传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要比不嗜酒者子女高出4~5倍,且发生的更早,中毒表现也更加严重。

2.其他因素所致经国外的医学专家调查发现,被诊断为酒精中毒的人,其中55%的人,同时又被诊断为抑郁症;66%的人,在发生酒精中毒前,存在着原发性抑郁。另外,在男性酗酒者中,一半左右的人被确诊为反社会人格。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时期存在的注意缺陷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的人,成年后酒精中毒的患病率会更高。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酒精中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患,它受机体生物、生理特点、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

【具体表现】

1.出现酒精依赖症状患者在停止饮酒后,会出现振颤、幻觉、癫发作等反应,心理对酒精会产生极度的渴求。被强制戒掉后,可能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同时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高血压、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出现睡眠障碍。

2.情绪变化无常有时会无忧无虑,有时就会暴跳如雷,时而还会出现幻想、妄想,自我意识完全丧失。

【如何治疗】

1.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在接触患者的初期阶段,要把患者引入正确的治疗轨迹。如果患者的治疗信心不坚定,医生就要当机立断的告诉对方,他患的是一种疾病,他有接受治疗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避免说一些空话,也不要对其进行说教,而是尊重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达到督促他们积极治疗的目的。

2.戒除酒瘾这一阶段通常要连续几个月,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医生可以选用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医治。这种疗法对于酒精依赖者来说是最为有效的,其机制是根据学习原理,使其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奖赏和处罚组成的,所以行为疗法不必在乎病人的过去,也不要追究他们行为的来源,只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惩罚与奖赏,来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就可以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度、适量地饮酒,不要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