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14

第14章 教子做人方法谈(13)

(一)放手让孩子在亲子游戏中娱乐、学习和锻炼

尽管亲子游戏对孩子如此重要,但仍有一些家长对此顾虑重重,总想过多限制年幼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一年级儿童每周用于运动和玩乐的时间超过18小时,而中国儿童仅为9个小时多一点;中国约有80%的小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而那些教育发达国家的90%以上儿童课余时间主要用于文体活动及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赛妮娅编.《和孩子交朋友》,中国电影出版社)为此,家长要解放思想,多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子经验,抽出更多时间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扩展视野,动手动脑,受到教育,获得启迪,激发情绪和提高能力,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二)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和需求变化来科学选择亲子游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亲子游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的。就是说,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和需求变化,亲子游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应不断进行调整。如果说对不满周岁的孩子,家长让他们抓玩摇晃拨浪鼓、小铃铛和积木等玩具是较好的亲子游戏的话,那么,家长与4~5岁的孩子一起玩耍《拼玩识字》等游戏,则是再适合不过的亲子游戏了。这种游戏既可以让孩子玩得痛痛快快,又可以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识字,开发智力。孩子上小学后,他们在家中活动时间减少了,而在学校活动时间增多了。这时,年轻的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与他们一起玩智力游戏,带着孩子到植物园、动物园和养殖场进行游览,到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进行参观,到公园和自然风景区进行游玩,或与孩子一起游泳、绘画和做游戏等。这些也都是颇受孩子们欢迎的内容和形式较为适宜的亲子游戏。一对年轻父母针对上小学女儿学习英语课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智力游戏方法来让女儿练习英语单词。如,爸爸、妈妈与女儿轮流用英语说出一个动物的名称,或说出一个家具的名称,或说出一个水果的名称,看谁说得又准又快又多。这样做,女儿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记了英语单词。这种学习中有游戏,游戏中有学习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三)努力创设富有创意的亲子游戏

所谓富有创意的亲子游戏,就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新的玩法、并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亲子游戏。这种游戏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家长与孩子玩的“角色换位游戏”。即女儿扮演母亲,像母亲那样打扫房间、洗衣服和做饭等。母亲扮演女儿,像女儿那样回家看书、写作业和干家务劳动等。家长与孩子进行角色换位,两者都要真正进入角色,看谁扮演得逼真,演得像,从而让女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母亲的甘苦,学会干家务劳动。又如,家长与孩子一道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中的“家庭才艺表演”,一家人同台演出“沙家浜”等。参加这种活动,既增加了家庭的乐趣,加深了两代人的深厚感情,又在欢乐之中经受了锻炼,学到了才艺表演技能,真是一举数得啊!据报道,英国一家报纸曾举办过一次有奖征答活动,其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大奖的四个最佳答案之一是,正在用沙子堆筑城堡的儿童,儿童在从事创造性劳动时最快乐。毫无疑问,儿童用沙子堆筑城堡是一个极富创意性的游戏。上述这些游戏活动就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具有新的玩法,又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这种亲子游戏难度较大。它需要家长富有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周边各种资源,并正确指导和协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共同完成这一亲子游戏。

(四)适当挑选具有安全性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玩具

亲子游戏离不开一定的玩具,玩具是亲子游戏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

不同种类的玩具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如,发音玩具、玩具电话和录音机等,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数字卡、图片和积木等,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而小皮球、羽毛球和气球等,则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肢体动作智能。另外,在购买玩具时还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状况,并非花钱越多、档次越高、结构越复杂的玩具就越好。一位父亲花高价给年幼的儿子购买了一些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功能较多的电动玩具。可儿子刚刚玩了个新鲜就失去了兴趣,将玩具悄悄放在了一边。相反,家中的一个废旧闹钟,孩子却拆了装,装了又拆,折腾个没完,玩得津津有味。一种被称作“神奇口袋”游戏,所准备的玩具不过是日常使用的口袋,香蕉、苹果等各种水果,以及小铲子、小汽车等各种玩具。家长将各种水果和玩具放在口袋里,让孩子伸手去摸,然后说出摸到的是什么?

这个物品属于哪一类?这些玩具虽然都很简单,但孩子玩得却很痛快。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管选择何种玩具,都要讲究安全性。要防止孩子误尝误吞玩具,以免引发各种事故。玩具要经得起摔打,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五)适度把握亲子游戏的时间

亲子游戏时间过短,孩子玩得不痛快就草草收兵,则达不到预期目的。

而孩子玩得时间过长,则容易影响他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孩子上小学、中学后,学习时间相应增加了,而亲子游戏时间相应减少了。

如果此时家长不顾实际情况,过度地与孩子做亲子游戏,把孩子的“心”玩野了,则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亲子游戏与孩子的学习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它有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进步。但是,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亲子游戏必须把握一个度。适度的亲子游戏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进步。而超出了这个度,过多地做亲子游戏,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使其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导致孩子荒废学业,玩物丧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大力倡导亲子游戏时,还要鼓励孩子多跟小伙伴一起玩,要让孩子当好游戏的主人,并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等等。

尊重理解与沟通平等交流做诤友——亲子对话法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和《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联合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的两项大型调查显示:有66.2%的人认为“到目前为止,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而55.8%的人“有心里话我更愿意告知朋友而不是父母”。

就是说,一方面,孩子在物质、精神和生活上离不开家长;另一方面,孩子与家长之间又明显地呈现出缺乏交流与沟通的状况。亲子之间交流与沟通问题,既是当前家长热心关注的问题,又是家长教子中很棘手的问题。而亲子对话法,即家长与子女之间进行互相交谈与交流,以增进亲子感情,加强互相了解,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则是解决亲子之间隔膜与代沟的重要教子方法。

一、为什么有些孩子有心里话不愿同家长讲

造成有些孩子有心里话不愿同家长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孩子自身心理上、生理上和思想上的原因,也有家长对话态度、方式和方法不当的原因,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1.心理上的原因 孩子有心里话不愿同家长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有些父母常常感叹说:孩子小时候有啥心里话都和我们讲,现在怎么就闭口不言呢?这里恰恰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教育心理学通常把少年的10~15岁这一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期间,孩子的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可能变得完全成熟,其强烈的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开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对家长的话由过去的“绝对相信”开始转变为半信半疑,在头脑中打下“不见得正确”的问号,甚至出现了不愿与家长对话的现象。

2.生理上的原因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也发生许多变化。例如,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女孩发生月经初潮,男孩发生遗精现象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使孩子因认识不清而产生不安和惊慌;但又羞于向家长诉说,因而闷在心里的话宁愿向身边朋友或网上朋友倾诉,或向电台或电视台“知心热线”的主持人讲,也不向自己的家长讲。

3.思想上的原因 一些孩子在与家长接触中,经常感受到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自己的话没有分量,既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得不到家长的尊重。孩子有时将心里话讲给家长听,非但得不到尊重、理解和同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反而会受到他们的指责、训斥或谩骂,甚至遭受殴打,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烦恼。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如,考试要进班级的前3名,考学要考某某重点中学或大学,孩子根本做不到,但又无法与家长沟通,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又要遭到训斥,甚至毒打。这样做,势必使得亲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感到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和对抗情绪,因而造成了双方沟通上的困难。

(二)从家长的角度进行分析

1.家长对话态度不当的原因 亲子对话本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对话。它是建立在尊重、平等和充满关爱基础上的双向互动。但有些家长经常以“绝对真理”自居,喜欢个人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意见;以家长自居,放不下长辈的架子,居高临下地给孩子“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因而使亲子对话难以进行下去。

2.家长对话方式不当的原因 有些家长与孩子对话,采取指责埋怨形式,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也有的是迁就讨好式的,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没有自己的主见;还有的是打岔啰嗦式的,说话啰啰嗦嗦,没完没了;更有甚者是超越理智式的,动不动就给孩子上纲上线,戴高帽,话不投机,就骂孩子,甚至“棍棒教子”等。这样做,势必会挫伤孩子对话的积极性,使孩子不愿意对家长讲心里话。

3.家长与孩子对话方法不当的原因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对话中,既不是采用询问、讨论等方法,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回答,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展开议论,析事明理;也不是采用评价、警醒等方法,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一分为二分析,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使其警醒、感悟;而是采用逼问、训斥、谩骂或威胁等不科学方法进行对话,使孩子望而生畏,有话也不敢讲,因而紧闭了亲子对话的大门。据有人所做的一项调查证实,有6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有的幼儿的父母也已感到与孩子交流不畅。(徐岫茹.《心理沟通是家庭教育的捷径》,《家庭教育导读》2004年第3期)究其原因,这与家长同孩子对话的态度、方式和方法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亲子对话的有利时机与不利时机

亲子对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可以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有人主张,每天晚饭后,父母可以利用30分钟时间与子女闲聊。这是亲子对话的一种好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

另外,从提高亲子对话的质量和效果来看,又有着有利时机与不利时机之区分。家长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与子女对话,尽量避开不利时机与子女对话。

(一)亲子对话的有利时机

1.孩子不同生长期的转换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时期,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在其不同生长期转换时,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例如,一些家长利用孩子14岁这一生长期的转换时,及时与孩子进行对话,甚至专门写了祝贺信,提出希望和要求,效果就非常好。

2.孩子学习、生活发生转折时 例如,孩子从农村随同父母迁往城市时,开始上幼儿园时,开始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家庭搬迁时,转学时等。

这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关系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

3.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 如,亲人突然遭遇车祸时,亲人病故时,发生家庭暴力时,父母离异时等。这些变故往往会对孩子的思想情绪和心理产生极大冲击,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

4.孩子生理、心理发生重大变化时 如,孩子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时,女孩首次发生月经初潮时,男孩第一次发生遗精时,孩子“初恋”时等。此时孩子情绪容易烦躁,又羞于启齿,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

5.重大考试前后 如,升级考试前后,升学考试前后,模拟考试前后等。这时孩子往往对考试分数、名次以及由此带来的今后前途命运看得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

6.孩子遭遇挫折时 如,损坏了小朋友的玩具和物品需要进行赔偿时,做错了事受到邻居和老师的批评时,考试成绩下降,在班级名次排列大幅度地倒退时,生病住院影响了正常学习时等。这时孩子内心非常痛苦,心理压力也很大,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

7.孩子行为发生异常变化时 如,发现孩子偷拿家中的钱时,孩子经常在外泡网吧时,孩子瞒着家长不上学而在外面玩耍时,孩子与其他朋友经常在外吃喝玩乐时等。这时,孩子行为发生了异常变化,影响了其学习和思想进步,应抓住时机进行对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