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02

第2章 教子做人方法谈(1)

家长教子要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尤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德为本、突出教子做人这一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以德为本、五育并举”,孩子才能全面的健康成长,才能最终成才与成功。

所谓教子做人,就是教育孩子树立优秀思想品德、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北京《一百五十名教育专家给中小学生家长的五点建议》中,第一点讲的就是“一定要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比文化课学习更需要我们关心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品德与意志,是他们健康人格的成长。没有健康的心态与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自觉修养,一时的成绩不会真正为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幸福”。(兰宏生,李彦梅编著.《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长指导读本:为了孩子》,朝华出版社)由此可见,教子做人是极端重要的。实践反复证明,教子成才德为本,学会做人当为先。有德无才者是“残品”,无德无才者是“废品”,缺德歪才者是“危险品”,只有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者才是“精品”。

教子做人方法,是指家长在实施教子做人教育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手段和程序。它既是教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独具特色的特殊教子方法。

教子做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重点选择了诚信教育法、自理自立法、俭以养德法、抗挫折教育法、爱心培育法、孝敬父母法、自信培养法、合理消费法、责任感培养法、朋友交往法、亲子游戏法等,共17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子做人方法,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供读者学习和借鉴。

教育子女讲诚信,言必信来行必果——诚信教育法

记得建国初期,家长和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做人做事讲诚信,不许撒谎欺骗人”这一观念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时至21世纪之初的今天,许许多多年轻的家长和老师们还在给孩子重述着这一故事。可见,诚信教育是家长教子中长盛不衰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法,是家长运用诚实和守信的思想行为去教育培养孩子,使其从小确立起诚信这一做人做事之根本的教子方法。

一、诚信是孩子做人做事之根本

诚信包括诚与信两个方面。诚者,诚实也。具体表现为:为人诚实,真诚待人,诚恳真挚等。信者,守信也。具体表现为:重诺守信,言而有信,要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等。

诚实与守信两者既互相区别,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又互相联系。诚实和守信可以统称为诚信。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孩子做人做事之根本。

首先,诚信是孩子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孩子从小如何学会做人,是家长教子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孩子成长进步的基础之基础。只有抓住了这一首要问题,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全面成长。而孩子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就是要讲诚信。要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中国古人历来重视倡导“诚信”这一美德。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的弟子曾子更是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这是修身养性规则,其重要内容就是每日必自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说,对朋友,我有没有不诚实、不守信的地方呢?曾子以此规则教育子女,并以“杀猪取子信”的实际行动,希望孩子也成为言而有信的人。乔叟也讲过:“诚信才是人生中最高尚的美德。”(王宝祥主编.《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小学1~3年级家长用书》,中国致公出版社)值得注意的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诚信教育。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地将“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将“明礼诚信”作为大力普及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2004年北京市新出台的《中小学生守则》,也首次将“诚实守信”列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可见,诚信是孩子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孩子只有从小讲诚信,才能从根本上学会做人。

其次,诚信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孩子是生活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人,总要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进行人际交往。而诚信则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有专家称,诚信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心理纽带。他要求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重诺守信,言而有信。俗话讲:“人无诚不立,无信不行。”要“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无诚不合,无信难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诚信是对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孩子不讲老实话,谎话连篇,言而无信,那么,他在人们的眼中就失去了起码的信任,失去了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其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等家庭成员也就很难与其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再次,诚信也是孩子做事的德行基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要做事的,或升学,或就业,或参加社会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要以诚信作为德行基础的。试想一下,孩子升学中不讲诚信,考试作弊,成绩虚假,能如愿以偿地考取理想院校吗?孩子就业时不讲诚信,使用假学历、假文凭、假档案,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孩子参加工作后不讲诚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弄虚作假,能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吗?孩子为社会做事不讲诚信,坑蒙拐骗,言而无信,也必定做不成事,甚至会做坏事。总之,诚信是孩子做人做事之根本。孩子不可不讲诚信。没有诚信,孩子就不可能更好地做人做事。

二、有些孩子为什么会对家长说谎

现在,人们都在呼唤孩子要讲诚信,也都在培育孩子的诚信。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孩子却时不时地对家长撒谎。据某心理研究所对全国7个省市13个城市430个家庭连续3年的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从3岁就开始说谎了;到9岁时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陈露晓,殷刚编著.《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专家对孩子潜在问题的诊断》,学苑出版社)又据报道:2004年3月,山西省太原市7名初二女学生“谋划”了一起“绑架案”,公安系统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侦破“案件”。其结果出人意料,根本没有绑架这回事。

“绑架”只是她们下午逃课去溜冰的借口而已。更令人费解的是,事后这些小女孩竟然没有一丝的愧疚,其他同学的反应也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原碧霞,王永霞.《七女生炮制“绑架案”,道德缺失谁之过》,《北京晚报》2004年4月3日)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对家长撒谎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社会上一些领域的诚信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一方面为孩子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一些领域的诚信缺失也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假文凭、假学历、假学位证书、假档案、假商品、假广告、假医生、假药、假酒、假奶粉、假合同等现象屡禁不止,房地产市场、广告市场和人才市场等早已对诚信危机亮起了红灯。据报道:2004年北京市全部普高考生已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据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前考试违纪舞弊形式主要是夹带、抄袭等,现在则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即用对讲机、BP机、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作案;以前违纪舞弊以个人居多,现在则出现了群体性违纪舞弊事件,真是令人震惊!(冯瑞.《全部普高考生已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北京晚报》2004年5月24日)诸如此类,通过种种信息传播渠道,对未成年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悄悄地发生着“扭曲”。

(二)家长思想行为中的诚信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孩子在与家长朝夕相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宋庆龄曾讲过:“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大人骗孩子,孩子也学会了欺骗……”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尤其是家长诚信缺失的言谈举止,他们自己并不在意,随便一说便忘在脑后,但这会给孩子造成极深刻的影响。例如,为了让孩子不哭闹,家长会随口说出:“别哭了,再哭大灰狼就来把你吃了!”又如,为了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家长会随便许诺:“你要是听话,就给你买好吃的!”再如,为了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家长会随时“威胁”

说:“如果你不听话,爸妈就不要你了!”等时间一长,孩子长大了,逐渐懂事了,便发现所谓的“大灰狼”是骗人的,不少“许诺”并不兑现,许多“威胁”的话也是假话,发现家长也在“撒谎”。久而久之,孩子也跟着撒起谎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了乘电车、公共汽车不买票,母亲让孩子下车弯一下腰;为了省几十元的公园门票,父亲让孩子假装睡着背了过去。这种看似“小聪明”的做法,恰恰是在不经意之间给孩子纯洁心灵中播下了不诚信的种子。更有甚者,当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家长在制造假烟和假酒、倒卖假冒伪劣商品、到处进行欺骗欺诈等犯罪活动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学习,从小染上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误造成孩子说假话

有人说,许多孩子的说谎是由家长“逼出来”的。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标准要求过高、过于苛刻,达不到标准轻则责骂,重则“棍棒教子”,因而吓得孩子回家不敢讲实话,只好说谎话,甚至被逼得走向绝路。报刊上刊登的这类事例已是屡见不鲜。又如,在家中,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讲真话;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实话实说了,非但得不到表扬、鼓励,反而受到严厉惩罚。而瞒着家长讲假话,非但得不到惩罚,反而得到了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谁讲真话谁倒霉,谁讲假话谁好过的错觉,客观上造成了逼着孩子说谎话的现实。正如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所讲过的:“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会挨骂,而寻求的一个避难所。”

(四)孩子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摆脱某种困境而说谎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有某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陷于某种困境希望得到解脱,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一时难以得到解决,对家长实话实说又恐遭到拒绝,于是就采用了说谎话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方式。

例如,孩子经不住网吧的诱惑,但手中没钱无法实现,只好编造学校要收某项杂费的理由,向父母或爷爷、奶奶骗钱。又如,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又要过父母的签字关,自己怕挨骂挨打,只好私改分数或谎称成绩暂未公布,等等。

(五)因孩子小知识有限,导致真话假话搞不明白

有的孩子并非有意向家长说谎,而是把想像的东西当成现实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当然也有的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求得自身心理满足;还有的为了炫耀自己而在众人面前夸口,或模仿家长的样子说谎,甚至为了庇护弟妹和朋友的某些错误而撒谎,等等。总之,孩子之所以会对家长说谎,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还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实施诚信教育法家长应做到“六要”

家长实施诚信教育法时,应重点做到“六要”。

(一)要抓住最佳时机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

有人通过试验证明,孩子大约从4岁开始就有了判断是非的意识,会认识到说谎不对。5岁时,92%的孩子认为说谎不对。(陈山原,张健丽编著.《都是爸爸妈妈的错:优秀教师对父母的忠告》,学苑出版社)因此,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年龄期应选择在4~6岁,即孩子的学龄前期。这一时期孩子已开始具有判断是非的意识,思想很单纯,对家长的话容易接受,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会终身受益。另外,每当发现孩子有说谎苗头时,家长务必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耐心地讲清道理,或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等,尽量将其说谎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要从孩子小时和身边事抓起进行随机教育

年龄小的孩子知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家长不宜过多地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要抓住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重点进行“不说谎话”和“遵守承诺”的随机教育。要具体告诉孩子什么叫谎话、什么是承诺?为什么要“不说谎话”和为什么要“遵守承诺”?说了谎话和违背了承诺会有什么坏处?

怎样才能“不说谎话”和“遵守承诺”?并将身边和社会的生动故事讲给孩子听,让诚信这一观念深深印在孩子幼小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