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03

第3章 教子做人方法谈(2)

(三)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敢于讲真话的家庭环境氛围

它包括:父母要善于讲民主,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父母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孩子讲真话要给予鼓励、表扬,讲了谎话要耐心进行教育和批评。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注意保护好孩子的隐私。对于孩子一时不愿回答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追根问底”,而要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

要教育孩子正确区分有原则的“守信”与无原则的“守信”的界限,要坚持有原则的“守信”,而无原则的“守信”则不可取。

(四)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来

家长对孩子要讲诚信,讲真话,不讲假话,忌讲“恐吓式”的谎言、“许诺式”的谎言和“威胁式”的谎言。家长对自己的过失要不辩解,不掩饰,不过多强调客观条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做,家长在孩子心中才能树立威信,孩子会从内心里佩服自己的家长,家长也才能在人格、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可以说,家长以身作则,真正在诚信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来,这是最好的诚信教育,也是最具教育效果的家教艺术。

(五)要信任、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并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家长不能无端怀疑孩子不诚信,怀疑孩子说假话。这样做,势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互不信任。与其相反,家长要信任、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其谈心交心,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家庭能够解决的,要尽快予以解决;对于其所处困境,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予以化解;对于其不合理的需求,要在讲清道理后适当予以拒绝。

(六)对于孩子的不诚信行为要善于诱导其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诚信行为,家长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这种行为是出于无知发生的,还是明知故犯而有意为之;是偶然发生的,还是经常出现的。对这种行为的是非要明确表态,不能含糊;同时,要诱导孩子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孩子一旦承认并改正了错误,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使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可怕的是有了错误不认为是错误,坚持错误而不改正。

把孩子交给蓝天让雏鹰搏击长空——自理自立法

自理者,讲的是孩子自己承担和料理自己的事务。自立者,讲的是孩子不过多依赖家长,独立自主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自理自立是孩子成长应具备的基础品格,也是其做人做事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自理自立法,则是家长从孩子小时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并放开手脚,把他们交给祖国的蓝天,让其像雏鹰那样早日去搏击长空。

一、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

有生活阅历的家长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凡从小就一切依附父母、依赖父母的孩子,一般都“长不大”,不易成才;而从小就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一般都易成才、早成才。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就“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成才离不开独立自主”。调查表明,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66.89%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29.73%的人有时喜欢;不喜欢的只占3.38%。

为什么从小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培养其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孩子的自理自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孩子刚出生时,有着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性,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但是,随着孩子的断乳和年龄增长,其要求自理自立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如,要求自己行走,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要求自己穿衣服、衣服穿反了应脱下来重新穿等。因而,孩子也就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了。孩子易成才、早成才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自理自立,具备起码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俗话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由于环境所迫,生活自理自立较早,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强,因而可以支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与其相反,孩子都考上大学了,连起码的洗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都不会,缺少应有的自理自立能力,怎么能易成才、早成才呢?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孩子能否成才、早成才,外部环境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关键是自身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当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附,开始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利益的驱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一份责任,焕发出一种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例如,孩子要独立自主地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能动不动找家长帮忙,而要自己复习功课、自己动手写作业、自己检查作业。

遇到了难题,自己查资料,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地去攻克它。只有这种学习,才是高质量的学习,也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孩子只有自理自立,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

人是需要有精神动力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孩子就不能适应环境,也就不能成才。应该看到,孩子的成才是有条件的。任何不经过艰苦奋斗、积极努力就能成才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孩子具备了努力向上、自理自立的精神,他就有了一种精神动力,就会去努力拼搏,并千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困难,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争取一流的成绩,争创一流的事业,从而促进其尽快成才。实践也反复证明,从小善于自理自立的孩子易成才、早成才。

据报道:安徽省铜陵县东联乡黄兴村有个男孩叫陈镇,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患有肺病,不能干农活,他只能靠捡拾废品维持生活。面对生活的困顿,陈镇自理自立,一直靠自己的劳动读完小学和中学,2004年考上大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陈镇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班干部。

(郭月红.《“破烂娃”今年又考上大学》,《北京晚报》2004年8月27日)这就是一个自理自立的典型例证。

二、一些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

当我们大力倡导孩子要具备自理自立精神时,却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离开了家长就寸步难行;他们事事都要依附家长,离开了家长这根拐棍,孩子将一事无成;他们缺乏前进的动力,害怕艰难困苦,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但是造成一些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哪里呢?是怨孩子呢,还是怨自己呢?一些家庭教育专家曾反复讲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可见,这个根子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家长过多代劳

他们以孩子尚小、不懂事和缺乏能力为由,过多代替本应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诸如,替孩子洗脸、穿衣、系鞋带、扫地、收拾房间和洗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依靠家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什么也不会,连起码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也不具备。

(二)家长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自立行为会逐步养成。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总希望摆脱家长的牵制,进行自我行为选择,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自我决定问题和单独行动的勇气。但有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中,过多代替孩子的自立行为。如,孩子上学了,本应由自己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有的父母总爱代替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却在一边玩耍。孩子的课外活动本应由孩子自主安排,但有的家长总爱干涉孩子的安排,按照自己的爱好给孩子报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和奥数班等,搞得孩子疲于奔命。孩子升学填报院校和专业,本应由孩子征求家长的意见,然后自主做出选择并填写。但有的家长却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主观代替孩子做出最后的选择。随着孩子的逐步长大和日益成熟,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的家长却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动不动就批评一顿,连起码的交流、沟通和讨论也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弱化,其聪明才智和潜在创造力也难于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持冷漠态度,对其参加的有关活动不予积极支持

从孩子的本性来讲,他们是积极向上的,有一种奋发图强、争取先进的内在愿望。但是,这种自理自立精神又是不稳定的,一旦遇到暂时困难和挫折,其心灵极易受到创伤,行动产生动摇,甚至出现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家长本应赞扬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鼓励孩子参加有关的活动。但有的家长对此却持冷漠态度,似乎“这好那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最大的好”。对孩子积极要求参加的军训活动、夏令营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往往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累坏了孩子的身体,致使孩子上进心受挫,难于形成强烈的奋斗精神和竞争进取能力。

三、从孩子小时抓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精神

孩子不能自理自立的根子在家长。而教育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关键也在家长。为此,要求家长必须从孩子小时抓起,一点一滴地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精神。

(一)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志士都非常重视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

如,西汉的开国良将萧何和太子少傅、太子大傅疏广,清代著名宰相曾国藩和著名将军左宗棠等,他们身居高位,有权有势有钱,但却不为孩子置产业,不为子女积钱财,促使孩子自理自立。正如古人所云:“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肖春生著.《古今名人教子70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只有让子女自理自立,才能把他们真正培养成贤良之才。还有,世界上著名企业家,如美国大财团董事长洛克菲勒,可称之为亿万富翁。但他教育子女却非常严格,要求他们从小参加家务劳动,花钱要记账,平时花钱要通过自己劳动所得,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精神。近年来,报刊上也不断登载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富豪“亿万遗产不留子女”,而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其目的就在于营造自理自立的家庭环境氛围,并将此作为赠送给孩子终身享用的最大财富。

(二)逐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习惯

从小养成生活自理习惯,这是自立自强的基本前提。为此,要求家长要从孩子小时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自己动手吃饭、洗碗、抹桌子,自己洗衣服,帮助家长干家务。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孩子今后能否生活自理,能否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一件大事,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三)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家长交给的一些任务

孩子自上小学开始,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常事,也是培养其自理自立的重要途径。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作业,不要过多地干涉和代替。要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交给他们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去完成。如每天取家庭订阅的报刊和牛奶等。一般来讲,孩子对此有一种信任感和兴奋感,工作起来特别认真。家长对他们独立完成各种任务的情况,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去树立自理自立精神。

(四)鼓励孩子自主做出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家庭做出抉择,这些抉择一般都涉及孩子的切身利益。如,要不要参加钢琴班、英语班、奥数班的学习?是参加一个班还是几个班?升学考试前,究竟填报哪个学校、何种专业?暑假期间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赴外地的夏令营活动?如此等等。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小、不懂事,往往以个人主观好恶来代替孩子进行抉择,甚至逼迫孩子参加某项活动,搞得孩子不高兴,亲子之间关系紧张。对此,家长不妨解放思想,给孩子介绍各种情况,分析利弊得失,然后鼓励孩子反复思考,独立自主地做出抉择,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自理自立精神的好方法。

(五)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

在家庭许多问题上,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只是因为他们年龄小,许多家长没把孩子的观点意见当一回事,甚至置之不理,所以才没有机会表达,这是不对的。孩子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自理自立的表现,也是一种逐渐走向成熟和自信的标志。家长应积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当孩子报考参加何种课外学习班时,当孩子报考何种院校和专业时,当家庭购置贵重物品时,家长都应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应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他们的意见被家长重视或被采纳时,就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会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考虑一些问题,变得更加自理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