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23

第23章 教子求知方法谈(5)

(二)记忆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1.帮助孩子树立记忆的信心 有些孩子对记忆有畏难情绪,总埋怨自己脑子笨,记不住东西。尤其是上小学后最初几次考试没有考好,因而就失去了对记忆的信心。对这些孩子来说,首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记忆的信心。要使他们认识到,同班级、同年龄的绝大多数孩子之间记忆能力有差别,但差别并不大。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提高的。越是对记忆充满信心的孩子,记忆就越快、越多、越牢。一个对记忆失去信心的孩子,是很难记住东西的,即使暂时记住了也容易忘记。

2.指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和他人的记忆窍门和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细心的孩子总是可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窍门和特点来。如,真正理解的东西容易记忆,保持记忆的时间也长,即使一时忘记,稍加复习即可熟记。一般来说,孩子在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这时背诵课文和外语单词,效率最高。刚学过的课程,当天就及时复习,过2~3天复习一遍,一周以后复习一遍,以后每隔一个月再复习一遍,这样就能把该记忆的东西巩固住。注意用脑技术和劳逸结合的孩子记忆效果好,如此等等。

3.教会孩子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如,用“口诀记忆法”记忆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记忆历史年代,读起来上口,还容易记住。又如,运用“协同记忆法”记忆知识,在各种感觉器官之间建立多方面联系,可以使记忆加深。另外,还有“重点记忆法”、“趣味记忆法”、“动笔记忆法”、“积极暗示法”、“精细回忆法”、“限时强记法”和“奇特联想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要让孩子学会掌握这些方法。

(三)想像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1.鼓励孩子保持和发展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鼓励孩子保持和发展好奇心,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来遏制孩子的好奇心。

2.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如,带领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和历史馆,到郊区和外地旅游,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扩展孩子的知识视野,增加各种表象的积累。

3.指导孩子多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想像能力的基础。一个很少读书、头脑中知识贫乏、孤陋寡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缺少训练的孩子,是很难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的。

4.鼓励孩子大胆想像、创新新的东西 如,鼓励孩子在听完家长讲的故事后,自己编故事、讲故事,为孩子发展想像力和表达力提供机会。支持孩子动脑筋想办法,搞一些小制作和小发明。

(四)思维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1.指导孩子开阔视野和开拓思维 一些孩子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应慢、思维不够灵活、提不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面窄,视野范围小,思维能力低下。为此,孩子不要仅满足于现有课程学习,而要多看书,多收集一些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多参加一些有益活动,多参观游览,到外面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孩子见多识广,头脑中的知识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了,其思维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创造条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家长更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来。对此,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也会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家长既不要为孩子代劳,也不要将现成的答案送给孩子。

3.教孩子学会思维的一些常用方法 如分析法与综合法、比较法与归类法、抽象法与概括法以及归纳法与演绎法等。现在,书店和图书馆中有关思维科学以及思维方法的书籍很多。家长应帮助孩子有选择地购买或借阅有关思维方法的书籍进行学习,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4.为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例如,就全家人关注的某一问题举办家庭辩论会,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支持孩子与其同学、伙伴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展开争论;针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研究,并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等等。总之,家长应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学习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难度较大的工作。家长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根据孩子不同学龄段的学习特点提出适当的训练要求孩子在不同学龄段,如,小学、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他们的学习各有其特点,因而提出的训练要求也必须适当。如,孩子在学龄前,尚处于幼儿时期,他们的记忆是以无意识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这使得孩子很容易表演广告词,尽管有些内容他们不甚理解,甚至读错字,但仍被电视里的广告所吸引。这是与他们此时的记忆特点相适应的。但作为记忆训练,则主要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了。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其记忆则是以意义记忆、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为主了,因而,提出的记忆训练具体要求也不同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过程。

但不同学龄段孩子的记忆特点又各不相同,因而,其训练要求必须适当。

(二)要根据孩子学习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的孩子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是有所差别的。这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其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孩子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是强项,但在想像力方面则是薄弱环节;另一些孩子则在记忆能力方面是强项,但在操作能力方面则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对写作感到头痛,笨手笨脚的不会写,又毫无兴趣不愿写。对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与学校老师紧密配合,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是说,要采取措施,克服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要想学习好非智力因素不可少——非智力因素培训法

在中小学中,人们经常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秀者中间,智力超群者并不多,多数是智力因素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培训法,即家长通过多种措施和办法,培训孩子的兴趣、情感、意志、动机、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子方法。它是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教子方法。

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何谓智力因素?何谓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智力因素之外的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自信、勤奋、抱负、信念、目标、动机和需要等多种因素。孩子的学习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产生着深远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学习。孩子之所以想学、愿学和乐学,是因为有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是孩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孩子学习活动的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抱负和信念,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精神动力。而良好的动机是学习活动中的永不熄灭的内在动力。

明确而切合实际的目标,则为学习活动确定了正确的奋斗方向。孩子一旦有了良好动机和正确奋斗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有了责任,也有了勇气,会使得他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

(二)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

孩子的学习活动并非都是乐事、乐学,有时是一种苦事,也是一种苦学。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有时距离学习目标的终点站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得。但这时恰恰是学习最艰苦、最难熬的时刻,坚持奋斗到最后,就可能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坚持不到最后,就可能遭到暂时的失败。当然,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这种苦事、苦学也会转化为乐事、乐学的。但是,这种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要具备非智力因素中的意志、自信和勤奋等。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就具备了克服种种困难的韧性,同时也就具有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孩子有了自信,就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决心,也就会激励自己去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之所以不理想,并非都是智力因素不够的原因,而往往在于自己缺乏自信。

正如日本教育家田歧仁所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王宝祥主编.《跟踪指导家庭教育高中家长用书》,中国致公出版社)孩子有了勤奋,就具备了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也就可以弥补某些智力因素之不足,从而使自己学习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古人所讲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说明了这一深刻道理。

(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孩子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有专家指出:现在人们只使用了自己全部潜能的10%。关键是我们采用何种方法与手段,去激发孩子的这种学习潜能。教育家王晓春在其《孩子怎样才能学习好》一文中,曾列举了五个方面:即孩子心情好,才能学习好;孩子有成就感,才能学习好;孩子有兴趣,才能学习好;孩子有毅力,才能学习好;孩子有主权,才能学习好。这里讲的孩子的心情、成就感、兴趣、毅力和主权,不是讲的孩子的智力因素,而是讲的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说,孩子具备了这些非智力因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而孩子缺少了这些非智力因素,其学习潜力就会受到压抑而激发不出来,自然其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不会提高。

二、培训孩子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具体要求

培训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而各培训内容又有着独特的具体要求。这里仅就培训非智力因素中的情绪、动机、目标、自信和意志的具体要求做一简要介绍。

(一)培训学习情绪的具体要求

情绪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孩子在从事学习活动时,由于种种原因,也会产生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

家长培养孩子学习情绪:一是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因为孩子年龄小,思想、心理还不成熟,其情绪表现往往来得快,变化也快。学习顺利,考试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他会兴高采烈;考试成绩一时下降,他会感到压力很大,掉眼泪,甚至痛不欲生,或离家出走,或索性自杀。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情绪有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之分。

不良情绪的产生总是事出有因的。有的是考试成绩下降,也有的是受到老师批评,还有的是受到大个子同学的欺负,甚至是想玩电脑游戏,但苦于手中无钱,囊中羞涩,等等。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要帮助孩子找出克服不良情绪的思路和办法。家长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或狠狠地批评一顿就万事大吉,而要找出带有操作性的思路和办法来。如,采用倾诉法,让孩子在与家长的谈心活动中,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使其心理上得以平衡;又如,采用精神转移法,在与孩子一起散步、听音乐中,转移其不良情绪;再如,采用自我解脱法,让孩子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或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培训学习动机的具体要求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孩子去持续学习的内部动因。为什一些孩子乐意学习,积极学习,学习得好;而另一些孩子却不乐意学习,厌学逃学,学习得不好,这与他们有无正确学习动机息息相关。孩子的学习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

家长培训孩子的学习动机:一是指导孩子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即解决一个为什么学和采用什么态度进行学习的问题。二是加强对孩子直接学习动机的培训。所谓直接学习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或课程内容的吸引而产生的对学习活动好感而直接引起的内在动力状态。

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是直接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孩子对学习活动有好感、好奇心、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就具有了内在学习动力,就可以勇于克服困难,推动和维持自己不断学习。三是帮助孩子克服错误的学习动机。

(三)培训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是孩子从事学习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孩子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内心总有一种具体的奋斗目标。如,这次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期末考试要争取考多少分,中考要考取哪所中学或中专,高考要考取哪所院校和专业,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去实现这些目标。可以说,孩子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奋斗方向,也就有了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