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19042100000014

第14章 图书出版业(1)

第一节发展历程

宁夏的图书出版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时期(以1959年1月1日为界),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十年时期(简称“前十年时期”)、建社后时期和文化大发展时期。

一、前十年时期(1950~1959年)

宁夏的现代出版业处于产业的准备阶段。出版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均十分落后。由于印刷设备简陋,铅字字号不全,缺乏制版设备,就连毛泽东主席为《宁夏日报》手书的报头也难以复制,只能用木刻的传统手段制成。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出版业在宁夏地区的起步。

二、建社后时期(1959年1月~2009年12月)

宁夏人民出版社(包括宁版图书的出版)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始创及曲折发展阶段(1959年1月~1978年12月),该阶段的出版社机构变动频繁,隶属更换不断,人员变动大,队伍不稳定。其出书品种单一,印数少。主要限于学校教材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政治理论书籍,如《煤海奔腾》《进军的战鼓》《难忘的三十分钟》《六盘山上》《塞上战歌》《把青春献给宁夏》等。针对农村扫盲的需要,曾出版一套“巩固扫盲文艺读物”。“文革”期间,只出版有《毛泽东选集》和中小学生课本。图书出版一度徘徊不前。

二是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月~2009年12月),改革开放后,出版社机构逐步健全,内设处室更趋合理,队伍稳定,图书出版的领域也不断拓宽。图书品种日益丰富,印数加大,总发行量增高,图书规模与效益稳步增长。200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区内出版新书590种,重印图书288种,出版总码洋1.62亿元,营业收入6213万元;2009年,出版新书750种,重印图书377种,出版总码洋2.04亿元,营业收入13855万元。

三、文化大发展时期(2009年12月~)

2009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宁夏人民出版社整体转企改制,正式注册成立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宁夏唯一一家省级综合性国有独资出版企业。改制后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以发展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做强出版挺拔主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0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69亿元,比上年度2.29亿元增长17.4%。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730万元,比上年度441万元增长518.45%。净资产收益率为14.18%。2010年集团公司共出版图书1630种,出版总码洋2.52亿元,其中新书587种,重印书391种,租型教材252种,电子图书400种。电子音像出版物98种,期刊4种。

2011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度2.96亿元增长11.89%。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192万元,比上年度2730万元增长16.92%。净资产收益率为13.33%。2011年集团公司共出版各类图书1975种,出版总码洋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新书1002种,重印书348种,租型教材239种,电子图书386种。电子音像出版物88种,期刊3种。

第二节出版单位概况

一、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宁夏人民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最大的综合性出版企业,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12月的原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社会文化、法律、古籍、文学艺术、科技生活、美术摄影、综合辞书、少儿、教材教辅、“走出去”(英文、阿文、波斯文等)类图书,承担公益性出版任务。

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按照“服务大局、创造精品、开拓创新、谋远图强”的发展战略,坚持“出好书、出人才、出效益”的办社理念,立足宁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挖掘回族伊斯兰文化、西夏文化等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宁夏地区弘扬主旋律图书出版基地,中国回族、伊斯兰文化出版基地,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西夏遗存出版基地,中国西北地区综合类图书出版基地,中国西北地区综合辞书类出版基地,力争在全国出版界独树一帜。

(一)组织机构

1.宁夏人民出版社历届领导任职情况。

宁夏人民出版社在与宁夏出版事业管理局、宁夏新闻出版局“局社合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时期,局社一个党组,均由局长或社长担任党组书记。

2.机构设置。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现有人员42名,编辑33名,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下设政治经济编辑部、民族历史编辑部、综合编辑部、辞书编辑部、古籍编辑部、美术摄影编辑部六个编辑部和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服务;组织图书评奖、编校质量检查及国内外出版信息和动态调研工作;负责社长办公会议和行政领导决定事项的督办及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组织筹备;起草重要文件和工作报告,安排、总结有关会议材料等。

政治经济编辑部:始终坚持宣传弘扬主旋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地方志及专业志书。该编辑部出版了一批影响较大的图书,如《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纪实》《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宁夏文化纵与横刍议》《宁夏蓝皮书》《马鸿逵传》《帝王的智慧》《图解世界战争战法》等。

民族历史编辑部:依托地域优势,致力于打造回族、伊斯兰文化出版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出版回族学、伊斯兰历史文化类图书300余种。回族学图书涉及回族的历史、地域经济、文化、宗教、社会民俗研究等多方面,如“中华民族文化丛书”“中国回族文学丛书”“当代回族作家丛书”等。伊斯兰历史研究类的图书有《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古兰经〉哲学思想》等。

综合编辑部:涉及领域广泛,品种多,角度新。人文类图书多姿多彩,如《军号声的回荡》《开边大将蒙恬》《塞上英才张子华》《红枸杞文学丛书》《盐池历史文化探微》《企业不要管理》《我的北漂日记》等;青春少儿类图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如《小学生必读的中国经典文库》《奇遇记》《三国成语典故》;文物图录类图书,如《晋国瑰宝——山西出土晋国文物精华录》《清宫遗珍》《吴昌硕书画精品集》等。

辞书编辑部:是在出版社拥有15名具备辞书编辑资质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成立。2010年10月,宁夏人民出版社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建立了“西北地区综合类辞书研发基地”。辞书编辑部已出版的辞书有《新编成语大词典》《新编成语小词典》,综合类辞书的开发目前有《西夏大辞典》《宁夏大辞典》《黄河文化大辞典》等。

古籍编辑部:为2012年新成立的编辑部。主要从事古籍及近代文献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以点校、整理宁夏地区古籍文献和明清两代古籍为工作重点。目前,已申报《英国藏黑水城西域文物文献》《古籍装修知识及其操作技艺》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两项,正在整理出版《回族历史报刊文选》《清真铎报(影印本)》等。

美术摄影编辑部:为2012年新成立的编辑部。主要编辑出版国内和区内著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的代表作和最新成果。

(二)经营效益

200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1434种(含电子书),比2007年增长39%;完成出版总码洋1.62亿元,比2007年增长45.9%。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2927种(含电子书),比2008年增长104%;完成出版总码洋2.04亿元,比2008年增长26%。2010年,改制后的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实现销售纯利润54.8万元。2011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总收入为1002万元,新增258万元,增长25%,实现净利润406万元。

(三)精品图书

宁夏人民出版社大力强化精品意识、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精心策划选题,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培育新的图书品种,形成了鲜明的图书出版格局,主要精品特色图书有:

《中华民族文化丛书》共57卷,杨宏峰主编,2012年5月出版。本书充分展示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中国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中国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中国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中国56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中国56个民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向海内外读者充分展现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多元化表达,传达“各族共创中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宗旨。

《月华》(全十册)该套书由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整理,2010年6月出版。《月华》在动荡的战争时期坚持办刊长达20年(1929~1948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回族报刊史上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回族报刊之一,足迹遍及中国乃至东南亚、中东、欧洲许多国家。它屡经劫难,却自强不息,始终坚持宣传伊斯兰文化,开展社会调查,介绍世界各地穆斯林消息,关注所处社会变化,在回族新文化运动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青年〉简体典藏全本》杨宏峰主编,2012年5月出版。该套丛书以简体字形式重新出版全套12卷《新青年》杂志。《新青年》从1915年创办到1926年停刊,历经1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中国新文学的先驱李大钊、鲁迅、钱玄同、胡适、沈尹默等均为《新青年》的编辑或主要撰稿人,其创办人陈独秀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和领袖。1920年9月,《新青年》从8卷1号起,改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早期共产党人产生过重要影响。

《中华回族爱国英才》王正伟主编,2010年2月出版。本书编选了从宋元时期至今千百年间125位回族杰出人物,记述了他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推动中国社会历史进步、捍卫中华民族自由和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杰出贡献。2011年,《中华回族爱国英才》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回族伦理文化导论》李伟、潘忠宇著,2010年12月出版。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以回族伦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回族伦理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回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回族伦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类型、特点、核心、形态,以及回族伦理文化与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世界文化思潮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梳理、总结、阐释回族伦理文化。

《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丁思俭主编,2010年10月出版。本书选取了50座国内知名清真寺和10座陵墓,用百余幅图片,着重从建筑艺术角度介绍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造型、布局、装饰等艺术特色。宁夏著名回族建筑学家姚复兴先生积多年的研究,撰写了《中国伊斯兰建筑概说》一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形成的背景及其特色,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的渊源关系、建筑风格、特点等,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图片部分相互照应,总结和归纳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杰出的艺术成就。

《中国共产党宁夏简史(1926-2009)》?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2011年7月出版。该书以时间为序,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共宁夏党组织及广大回汉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历史,是宁夏党的历史的浓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和区情教育的一本好教材。

《回族与辛亥革命》陈晓虎编著,2011年10月出版。本书通过回族在辛亥革命前的社会遭遇分析,回族对辛亥革命积极参加的态度,回族对国内革命与爱国卫边的理性行动,辛亥革命后回族社会的变迁,回族在民族平等解放的社会思想升华,揭示了回族爱国爱教的社会意识现代化进程。

《宁夏文化的纵与横刍议》杨春光编著,2010年5月出版。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宁夏文化纵、横两条主线,对宁夏区域文化进行立体研究,力求搭建宁夏文化研究的框架、方向和线索,为宁夏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古兰经〉在中国》林松著,2007年3月出版,2010年6月重印。本书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古兰经》在中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概况,重点突出地展示、评述了20世纪出版的所有《古兰经》汉文通译本,并旁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全译本,对有关研究《古兰经》的专著与重要译述亦有所涉猎,从中既可了解伊斯兰教东传1300多年来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交融之概貌,又能观赏汉、回、维、哈、柯各民族翻译家的辉煌成果。卷末附录大事年表。